《2022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黃鸝》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黃鸝》說課稿(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黃鸝說課稿說教材:本篇文章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開篇之作。第三單元的學習重點就是分析評價、借鑒吸收。我們知道,理解分析是評價的基礎(chǔ),評價是高二、高三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范,講好學好這篇文章,是成功應(yīng)對日益注重文學鑒賞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考查的普通高考的必然要求。同時,這也是高中階段接觸到的著名作家孫犁的第一篇文章,學習并理解好這篇文章將對高中學生平時作文和高考作文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幫助作用。說教法:采用啟發(fā)式和目標教學相結(jié)合的綜合教學方法。即結(jié)合教學大綱和高考對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緊扣教育教學重點難點,做到教學訓練有目的、
2、有針對性、有效果。如本堂課中對哲理的評價,對語言的鑒賞等都落實到具體的課堂練習或課外習題中;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側(cè)重引導、啟發(fā)和對知識的深化和拓展。如本課對“極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對以小見大、從瑣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寫作方法的深入探討;借助課堂內(nèi)涉及到的相關(guān)主題,引導學生讀書與之相關(guān)的課外文學作品,借以滿足高考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要求。如通過對黃鸝所體現(xiàn)出的“極致”哲理的評價,舉一反三,讓學生去閱讀史鐵生的命若琴弦。說學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啟迪下,通過認真閱讀,積極思考,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在活躍而又充滿思辯的課堂上,感受語言文學和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在充分激發(fā)學生
3、學習語文的激情和培養(yǎng)語文興趣的基礎(chǔ)上,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邏輯思辯能力顯著提高,語文素質(zhì)明顯增強。(教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借助黃鸝這個簡單形象所表達出來的深刻哲理。2、培養(yǎng)學生對本文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欣賞評價能力。3、引導學生學習借鑒文章在寫法和語言表達上的技巧。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本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刻哲理的深入理解和評價;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欣賞、體味和模仿本文精彩的語言。教學學時:2課時(課時劃分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引導學生回憶杜甫七絕“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痹诮處熍c學生一起誦讀的過程中
4、,勾起學生對黃鸝這種鳥兒的回憶和遐想,從而引出課文標題黃鸝(板書黃鸝)。二、簡要介紹作者孫犁(因為是初次,注解沒有提到,有必要介紹)。通過介紹,讓學生明白孫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清新、雋永是荷花淀派的行文風格,這也是荷花淀派派名的由來。明白這一點,在學習今天這篇文章時,學生就會下意識地用心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三、進入正文(初步理解):(1)首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并提兩點要求,一是統(tǒng)計出本文總共幾次提到黃鸝,二是每次提到黃鸝時分別是怎樣描寫黃鸝的狀況和外部環(huán)境的,用筆在書上勾畫整理出來。(2)老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爭論和核對,得出比較一致的意見(抽問方式采取個別和集休相結(jié)合,主要以學生思
5、考回答為主,教師組織和引導)。(3)要求學生對幾次描寫黃鸝的地方再次精讀,并要求歸納概括作者每次見到黃鸝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迅速板書,板書內(nèi)容附后(見最后一頁)。學生閱讀完后,對照板書,按照板書示意圖,逐步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集體完成箭頭后的內(nèi)容。(4)通過對板書內(nèi)容的再次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極致”的哲理。(第一課時教學計劃到此)第二課時一、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文,對本文哲理進行適度的評價。(1)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關(guān)于“極致”的注解,準確理解“極致”在本文中的準確含義。首先讓學生闡述“極致”的含義,教師順藤摸瓜。教師引導:黃鸝的“極致”在教材中講得很明白,由此及彼,
6、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他們的極致又是什么?(學生會說很多,如,馬與草原、蜜蜂同花叢等,教師評價肯定),教師最后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結(jié)束對表象事物極致的拓展過程。(這是簡單的知識遷移,評價哲理的第一步)。(2)抽象到理論思維,拓展“極致”哲理的深廣度。教師啟發(fā):黃鸝要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才能達到自己的極致,動物尚且如此,那作為人類,人的極致該是什么?讓學生思考,聽幾個學生的意見。這個問題比較難,教師深入啟發(fā),舉三個例子,加以啟發(fā)引導。一是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代表老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點,認為人只有同大自然和諧統(tǒng)一,才能得到快樂,才能充分享受人的樂趣。“天人合一”即為老子的“極致”觀;二是岳陽
7、樓記作者范仲淹的千古絕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被認為是那一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極致”。三是講講北大、清華兩所國內(nèi)著名學府。眾所周知,它很了不起,除開教學設(shè)備一流外,最重要的是,它那以人為本,崇尚學術(shù)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學習氛圍。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大舞臺。相傳魯迅曾為北大畫了一幅簡筆畫:一個人面像。五官表情由三個漢字組成,人、自、由。教師總結(jié)評價:以上是三個不同時期對人的生存生活環(huán)境的理性思考,有許多閃光點,當然也有一定局限性。通過剛才老師的引導,現(xiàn)在問題來了:作為高一年級,或者是高中學生,你們認為什么樣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才是你們的“極致”,要求大家下去
8、仔細思考,在本周以周記的形式反映給老師。(目的:這樣做既練習了作文,無形之中又對學生熱愛班級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周記改完后,在下次班會上討論交流,一定會對班風建設(shè)起到巨大作用,可謂一舉兩得)。二、體味、欣賞、學習、模仿本文精彩的語言(1)要求學生帶著感情齊聲朗讀倒數(shù)四個自然段。教師一起跟讀。朗讀完畢,教師簡要評價。(2)教師問學生讀完后有什么感受,學生答“好”,教師問“好在什么地方?”,這些句式有什么特點,老師啟發(fā)引導。請大家看這一段:“是的,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里乍云乍雨的天氣?!苯處熍c學生一起歸納總結(jié)得出兩個特點:一是反復使用“這里的”,說到這個特點,教
9、師馬上問:有一年的春節(jié)晚會上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歌曲,歌詞非常好,與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句式也非常接近,讓學生回答是哪首。通過回憶,得出結(jié)論,教師同學生一起誦讀李瓊的歌山路十八彎歌詞:“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里的水路九連環(huán),這里的山歌排對排”。教師與學生共同體會連續(xù)使用“這里的”妙處。二是形容詞的精確運用和四字詞語的語言表達效果。教師邊問邊講解:密(換成濃如何)柳長堤,茂(換成別的詞語怎么樣)林修(換為長可以嗎)竹,桑(水、稻)田葦泊。通過替換比較,加大了對同義詞的辨析訓練,也體會到了推敲煉字的重要。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歸納句式特點。得出結(jié)論:這些都是四字詞語,整齊,朗朗上口,假如把它們換成:這里到處都是
10、柳樹,竹林,水田,蘆葦蕩,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啦。(3)動詞的妙用:在書中找出”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幾個詞語。分析幾個動詞的妙用。得出結(jié)論:這當中,嘯、游、走、排四個字可以說是出神入化,點睛之筆。趁熱打鐵,教師要求學生模仿這種用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題。(板書)鷹(擊)長空馬(奔)遼原龍(騰)深淵蝶(戲)花叢三、理解本文的精巧構(gòu)思,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總結(jié))(1)回到文首,看副標題,病期瑣事。瑣,小也,事雖小,但通過小事表現(xiàn)的道理卻不小。寫文章貴在以小見大,貴在用簡單的事例和現(xiàn)象說明深刻的哲理或表達復雜的內(nèi)容。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唐濤的瑣憶,通過幾件小事勾畫出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
11、俯首甘為孺子?!钡娜嗣窆托蜗?。海明威老人與海,通過寫老漁夫打魚,與鯊魚搏斗的簡單事例,揭示了“人是可以被打敗的,但人戰(zhàn)勝自然的勇氣則是無敵的”生活哲理。教師要求大家下去閱讀史鐵生的命若琴弦,對這篇文章作出評價。(2)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自然現(xiàn)象,要求寫一篇300字左右,構(gòu)思巧妙的哲理小散文。教師先給大家構(gòu)思一篇,為大家參考。思路如下:前不久我買了一只草熊,就是那種外面用布包扎成各種動物,里面是草種子的一種玩具。買來之后,我天天澆水,希望早日長出草來,一個星期過去了,不見絲毫動靜。我失望了,便不再管它,兩個星期以后,居然長出了綠油油的青草。我頓悟:順其自然在某些時候或某件事情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真可謂“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希望大家下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小事背后的閃光點。爭取從一般性的東西上面發(fā)現(xiàn)更多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