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第8課 清兵衛(wèi)與葫蘆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第8課 清兵衛(wèi)與葫蘆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8課 清兵衛(wèi)與葫蘆
作品導讀 《清兵衛(wèi)與葫蘆》講述了一個學生熱衷于葫蘆,并且對鑒賞和收藏葫蘆有特別的天賦,但最終在老師和父親的壓力下被迫放棄愛好的故事。選文有兩層題旨:首先,它表達了對“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況下,粗暴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一種批判,也表達了追求個性自由發(fā)展的期望。其次,更深一層,這篇作品也傳達了作者對美和自然在惡俗的時代氛圍中處境艱難、倍感孤立的憂思。
課前自主學習
1.記字音
(1)茶鹵(lǔ) (2)橘子(jú) (3)槌子(chuí)
2.識字形
3.辨詞語
(1)乖覺 乖戾
①松鼠 得很,聽見聲音就溜跑了。
②她的單純變成了淺薄,
2、 取代了天真。
(2)戰(zhàn)戰(zhàn)兢兢 膽戰(zhàn)心驚
①她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 地走進校長辦公室。
②走在不到一米寬的懸崖邊上,我頓時有一種 、心跳加速的感覺。
辨析:(1)乖覺:機警;聰敏。乖戾:(性情、言語、行為)別扭,不合情理。二者的“乖”字意義不一樣,前者的乖是聰明伶俐的意思,后者的乖是不正常、不合情理的意思。二者的語言色彩不一樣。(結合褒貶色彩辨識)
(2)“膽戰(zhàn)心驚”形容非常害怕,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兩種用法,一是形容因恐懼而特別小心謹慎的樣子,二是形容害怕而發(fā)抖的樣子,但多指微微發(fā)抖,害怕的程度要比“膽戰(zhàn)心驚”輕。(主要從輕重程度上辨識)
答案 (1)①乖覺?、诠造?/p>
3、 (2)①戰(zhàn)戰(zhàn)兢兢?、谀憫?zhàn)心驚
4.走近作者
志賀直哉(1883~1971),生于日本宮城縣。1906年經由學習院升入東京大學英文系,1910年中途退學。在此前后,寫下了《一個早晨》《到網走去》等短篇小說。1910年4月,創(chuàng)辦同人雜志《白樺》,《到網走去》在創(chuàng)刊號上刊載,以其準確的描寫和清新的風格獲得廣泛好評。1912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眾的才華,為文藝界矚目。1971年10月21日逝世。
短篇小說有《清兵衛(wèi)和葫蘆》《范氏犯罪》《佐佐木的場合》《在城崎》《好人物夫婦》《赤西蠣太》《和解》等。
他是日本小說家,被譽為日本小說之神,日本“白樺派”的代表人物。
5.
4、背景解讀
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國影響較深,封建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文化傳統(tǒng)上強調統(tǒng)一,缺少個性和自由空氣,因而扼殺個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同時作者青少年時代一直與父親不和,父親一直對他選擇走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持反對意見。在早期的創(chuàng)作中,志賀直哉以此為主題寫下了不少作品,表達了對壓制、扼殺個性的行為的不滿,強調“看重個性自由”的理念。本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6.相關知識
白樺派
日本現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流派,因為一批作家與美術家自己創(chuàng)辦的文藝刊物《白樺》而得名。代表作家是志賀直哉、有島武郎、武者小路實篤等。反映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年輕一代的文藝思想,否定自然主義,提出新理想主
5、義,宣揚人道主義。作品感情純真,格調昂揚,充滿了理想主義激情。在藝術方面,文體新穎、清淡含蓄,表現了東方人獨特的深沉而典雅的心境。他們主張“通過個人或個性發(fā)揮人類意志的作用”。他們的理想無一定的方向,僅以個人與個性的成長作為運動的口號,被一些研究者看作是一種人道主義者的團體。他們都十分看重個性自由,能夠從各種舊傳統(tǒng)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作品的形式與表現方法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
課上交流探究
1.文脈梳理
2.文本研讀
(1)小說的情節(jié)主線是什么?小說結尾對表現主題起了什么作用?
答:
6、
[點撥] (一)小說的情節(jié)主線就是清兵衛(wèi)喜好葫蘆卻被逼放棄的故事。
①發(fā)生:清兵衛(wèi)對葫蘆十分愛好,但父親并不喜歡他的這個愛好。
②發(fā)展:清兵衛(wèi)買到一個十分鐘愛的葫蘆,愛不釋手。
③高潮:葫蘆在課堂上被教員沒收,教員家訪后,父親把其余的葫蘆也都打碎了;葫蘆被輾轉賣到高價。
④結局:清兵衛(wèi)改掉了愛好,開始以繪畫作為新的寄托。
(二)結尾對表現主題的作用:清兵衛(wèi)有了新的愛好,象征著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的精神追求的曲折勝利——在壓迫之下尋找新的出口。但是新的愛好仍然為壓迫勢力所不喜歡,這又蘊含了新的矛盾。小說在此戛然而止,無限的后續(xù)故事留待讀者去想象,也許
7、又是葫蘆故事的重演,這就使得悲劇意味加重;也許是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的最終勝利。總之,是引起讀者在閱讀結束之后對主題內容的繼續(xù)思考。
(2)從第1段看,文章采用了什么寫作順序?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點撥] 倒敘。第1段的作用:①第1段是概述,用簡練自然的語言概括全篇,把整個情節(jié)線索勾勒出來。
②“自從發(fā)生了這件事以后,清兵衛(wèi)和葫蘆就斷了關系”“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這里設置懸念,引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
(3)清兵衛(wèi)是一個怎樣的收藏者的形象?
8、答:
[點撥] 清兵衛(wèi)喜歡收藏葫蘆,并與別人的欣賞眼光迥然不同,他只喜歡沒有開過口的、帶皮的、周正的、平凡的葫蘆。他喜愛葫蘆到了癡迷的地步,以至于把老頭子的禿腦袋看成了葫蘆。
(4)文中具體描繪了那只被沒收的葫蘆的買、賣過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點撥] 清兵衛(wèi)的反常表現暗示葫蘆的非同尋常,為下文買賣價格的懸殊埋下
9、伏筆,顯示了清兵衛(wèi)的天賦和獨到的審美力,反襯出大人們的固執(zhí)、蠻橫和自以為是。
(5)如何理解文末父親對其新愛好的態(tài)度?
答:
[點撥] 父親的態(tài)度再次說明孩子與大人、與世俗的尖銳矛盾,人的個性被扼殺,自主、自尊被壓抑,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是個別的,而是群體的;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6)試結合小說內容,分析文中的對比手法的運用。
答:
10、
[點撥] 小說一開始作了一番意味深長的交代之后,接著便開始了清兵衛(wèi)和葫蘆的故事:“清兵衛(wèi)常常買了葫蘆來玩。”而后在故事的敘述中特別交代了清兵衛(wèi)非同一般的技藝和眼光:“他能夠自己把葫蘆口切開,把里邊的籽掏出來,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裝上的。先用茶鹵一泡,把氣味泡干凈了,然后就把父親喝剩的淡酒裝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他們所說的馬琴的葫蘆,是那時候一件很有名的東西,他也去看了一看——他不知道馬琴是什么人——立刻覺得并不見得怎樣好,就掉頭走了”。而從老婆婆手中買下的一個“模樣是很普通的”葫蘆卻讓他著迷:“他片刻也不離這個葫蘆,還帶到學校里去?!苯Y果他在上課時在桌子底下
11、把玩這個葫蘆的時候被教員發(fā)現了,清兵衛(wèi)的葫蘆不僅被沒收,而且釀成了一場極大的風波:“清兵衛(wèi)的父親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蘆,就拿起槌子來一個一個地砸碎?!笨墒牵沁@個被教員沒收的、清兵衛(wèi)花了一毛錢從市場上買來的葫蘆,在古董店里卻被人以五十元的價錢收購,以六百元的高價轉賣。故事發(fā)展到此,前后對比,大人們的固執(zhí)、蠻橫、自以為是與清兵衛(wèi)的獨特審美能力一下子展示在我們面前,令人欷歔不已,小說的主旨不言自明。
(7)有人說清兵衛(wèi)的父親砸碎了清兵衛(wèi)的葫蘆是對他的一種愛,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也有人說這是對清兵衛(wèi)的一種傷害,扼殺了他的天賦。你認為哪一種看法正確?請說明理由。
答:
12、
[點撥] (觀點一)我認為這是對清兵衛(wèi)的愛,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可以從文中找到依據。父親呵斥兒子:“什么話,你懂得什么,也來多嘴!”可見,父親眼里的清兵衛(wèi)只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聽話就行;他使勁揍了清兵衛(wèi)一頓,罵清兵衛(wèi)是“沒出息的孩子”??梢姡赃@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為在他看來,清兵衛(wèi)癡迷葫蘆只是貪玩,是毫無意義的事,是玩物喪志。由此可見,父親愛他的兒子,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兒子。
(觀點二)我認為這是對清兵衛(wèi)的傷害,會扼殺他的天賦。雖然清兵衛(wèi)的父親本意是好的
13、,為了兒子有出息,為了愛孩子。但他不能正確理解、看待兒子的愛好,自以為是,加之性格暴躁。于是,在他的淫威下,清兵衛(wèi)敢怒不敢言,最后只得放棄自己的愛好。因此,清兵衛(wèi)父親的做法對清兵衛(wèi)實質上是一種傷害,會扼殺他的天賦。
3.技法探微
(1)精巧的結構
小說采取倒敘的手法,開頭便交代清兵衛(wèi)放棄了自己對葫蘆的愛好,轉而熱衷繪畫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放棄了自己曾那么熱衷的葫蘆呢?小說留下了懸念。這個開頭與小說結尾遙相呼應。
小說最后兩個自然段再次寫到故事悲劇性的結局:清兵衛(wèi)放棄了自己的愛好,而且早已不再怨恨教員和父親,又熱衷于繪畫了。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
14、。
結尾與開頭呼應,言雖盡而意未盡,不僅增加了小說的悲劇性,強化了小說的主題,而且令人深思:清兵衛(wèi)的這個愛好,能堅持多久?真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小說結構的精巧也可見一斑了。
(2)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小說為了充分地刻畫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喜愛、癡迷,充分地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課文第2段至第5段集中寫了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癡迷,尤其是寫清兵衛(wèi)竟然把老頭子的禿腦袋看成葫蘆的細節(jié)尤為生動傳神:“這時候忽然從一個攤戶伸出一個老頭子的禿腦袋,清兵衛(wèi)把它錯看做葫蘆了。”并且他還贊嘆道:“這葫蘆真好!”我們想,如果不是癡迷到一定程度,絕不會產生這樣的錯覺。讀到這樣一個經典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忍俊不禁,這雖然帶有
15、一定的夸張成分,卻又完全合乎生活的真實,形象地展示了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癡迷。
(3)巧妙的對比手法
小說濃墨重彩地描寫清兵衛(wèi)的興趣愛好,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但后來又斷絕了與葫蘆的關系,對比鮮明,引人深思。
素養(yǎng)拓展提升
1.寫作素材
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熱衷和癡迷,是一個孩子的美好天性和天賦。當老師和父母以愛的名義用粗暴的方式扼殺了孩子的愛好時,恰恰也扼殺了一個孩子不可限量的潛力。而更可悲的,是他們永遠不知道這悲劇的真相,還滿以為自己為孩子做了件大好事呢。作者對他們的野蠻行徑進行批評,同時呼吁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個性健康發(fā)展。
[適用角度] “尊重個性”“呵護天賦”“不要以愛的名義扼殺孩子的
16、愛好”“善于發(fā)現”等
2.美文欣賞
善于發(fā)現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出美來?!绷_丹的這句話啟示我們,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日常生活的美。
或許你要問,眼睛人人都有,可為什么有的人就發(fā)現不了生活中的美呢?最近中科院某研究所設計的一個觀察蝴蝶翅膀的實驗活動,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這個活動是這樣的:讓中小學生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蝴蝶的翅膀。結果發(fā)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如果不是利用現代科技——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我們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原來美麗的蝴蝶翅膀是沒有任何顏色的,只是
17、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它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顯現出繽紛的色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要做到善于發(fā)現,學會利用現代科技是一條重要途徑。
事實正是如此。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類發(fā)現了更多以前未知的事物,在電腦的輔助下,人們能做復雜的外科手術,能足不出戶看到外面的世界,能迅速傳遞彼此需要的信息……
然而,利用現代科技僅是善于發(fā)現的一個外在手段,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學會觀察和思考,突破思維定式。拿上例來說,如果學生們只是在顯微鏡下走馬觀花地看上一眼,或許就發(fā)現不了蝴蝶翅膀顯現出的那些奇妙無比的結構;如果固守思維定式,人們又怎么會相信蝴蝶的翅膀是無色的呢?畢竟,在人們的意識里,這簡直是不
18、可思議的事!可見,只會利用高科技,不去觀察和思考,人們還是發(fā)現不了生活中的美。
此外,要獲得真知和真理,探索和實踐永遠是少不了的。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fā)現和發(fā)明,無不是一些敢為人先的勇者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成果。氣象學家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直到去世的前一天,還在觀察并記錄物候和天氣。進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親自乘船環(huán)球考察,研究生物遺骸,記錄下50萬字的珍貴資料??梢?,只有勇于探索和實踐,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成就。
如果你掌握了高科技,又能做到細心觀察和思考,并去努力探索和實踐,那么,你就能發(fā)現生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你就是一個善于發(fā)現者,說不定你也能成為大師。
[點評] 本文的最大亮點是論證嚴謹。開篇引用羅丹的名言,既切合材料,又富含哲理意蘊。行文過程中,先提出“善于發(fā)現”這一總論點,然后再逐步分析做到“善于發(fā)現”,需要“利用現代科技”“學會觀察和思考”“勇于探索和實踐”,結尾再重申本文論點。結構清晰,層層深入,使得全文自成一體。另外,文章中部分生活化的語言的運用。如“拿上例來說”“如果你掌握了高科技,又能做到細心觀察和思考”等,親切自然,似與讀者傾心交談,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僅是”“許多”和“說不定”等詞的運用,避免了說理的絕對化,在細節(jié)中體現了用詞嚴謹的特點。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