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論文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生物教學論文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是指既要照顧到學習好接受新知識快的學生,又要考慮到學習較差,接受知識較慢的一部分學生,還要考慮到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又要考慮到學習較差,接受知識較慢的一部分學生,還要考慮到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最終目標。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也就是如何在教學中能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結合自己在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影響下的感受認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
2、發(fā)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是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為對特定對象集中的、持久的、相對無須努力的注意,同時總是伴隨著快樂、欣喜、滿意、樂此不疲。。。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從事認識、學習、實踐、形成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起著定向、維持和強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益的有力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需要教師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生物教學中,以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至創(chuàng)造性活動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最終使學生的素質不僅僅停留在學到知識的多少上,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應用上,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上。
所以,在生物教
3、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么的重要,學生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去主動探求、發(fā)現知識,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生物實驗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對于培養(yǎng)生物學學習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努力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內驅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學生對所學學科興趣濃厚,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那么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情景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呢?
1、到學生中去,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若學生對教師感到親近,敬佩,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就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對教師所教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欲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就要經常采
5、用親切熱情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要多給學生送去一個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既適用于好學生,更適用于成績較差或不善于表達思想的學生。經常走到他們中間,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多給他們關愛,多找出其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對這科產生興趣。不但要和學生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主動幫助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秋天樹葉為何落下?有些為何不落?果實顏色和
6、形狀為何各異?大雁為何南飛?為什么我們不能抽煙?為什么我們又想和異性交往又怕和他(她)在一起這樣常和學生在一起,使學生能夠真正的認同你這個良師益友。堅持做下去學生自然會喜歡你這個老師,進而喜歡生物學科,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2、講究語言藝術,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師在傳授自然科學知識時,既要注重語言的科學性,還不能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語言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①語言要簡煉,邏輯性強,聽起來順理成章,且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深入。②語言要生動而形象。如巧妙的利用詩歌諺語,將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對生物學科
7、的興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2]?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溫度對生物的影響。春風不度玉門關---海拔對生物的影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說明草原生態(tài)系統易破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2]---說明草原生態(tài)系統易復。。。。。。
③語言有節(jié)奏,快慢適度,注意語氣、語調,并有適當停頓。凡是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語氣要加重些,語調要放低些。④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師以自己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對生物科學家的崇拜、為生物科學成就所激勵而產生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并立志于生物科學的研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
蘇聯教
8、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盵3]好奇和猜想的神秘性和內在作用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立疑激趣,能促成學生的情緒高漲,步入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使其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內容上來,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學《生物與環(huán)境》前,補充了人口增長與糧食資源危機、介紹人類面臨的十大環(huán)境問題并列出驚人的數字:全世界每年增加6000萬人,須增加糧食120萬噸,目前尚有8億人處于饑餓之中,我國也有少部分地區(qū)仍未
9、解決溫飽問題。我國1992年與1952年相比,人口增加一倍多,土地減少1/5,盡管奮斗了40年,人均占有糧食僅增加38kg。全球每分鐘有1公頃土地變?yōu)榛哪?0公頃森林消失;每小時有2個物種滅絕,有30萬噸土壤流失,每天生產垃圾270萬噸,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150萬噸;有10萬人死于污染造成的傳染病和癌癥;中國每年因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60億元,相當于8個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損失,環(huán)境問題造成的損失大約要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通過這些數字即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又增強了學生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熱情。
又如在學“伴性遺傳”前,可講摩爾根和達爾文悲情故事:摩爾根與表妹青梅竹馬,戀愛結婚
10、,而愛情之花卻結出了痛苦的果:三個后代中,兩個女兒因“莫名其妙的遺傳病”夭折,幸存的男孩竟是癡呆。博物學家達爾文和他的表妹愛瑪結婚。他倆從小青梅竹馬,感情深厚。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6個孩子中竟有3人中途夭折,其余3人又終身不育。為何摩爾根和達爾文的后代會如此不幸?通過這樣的故事設疑方式引入,可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讓學生自主參與,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就要著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既給所有學生都有參與的權利,都擁有主動發(fā)展的機會,又讓學生在參與中主動的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獲得新參與,從而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原則。這就要求作為組織者、引導者
11、、合作者的教師既要啟迪學生參與的動機,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是實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落腳點。
例如,可以和學生一起在課外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這一實驗。盡管這一實驗做起來很復雜:需要將天竺葵避光處理遮蓋葉片,光照及室內處理才能得出結果。但只要老師悉心指導、步步教誨,是容易成功的。成功時,學生也許在想:生物實在很奇妙!尤其班里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也許在課本知識中獲得不了成功,但他們往往能從實驗課中獲取知識增強信心。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將這種興趣轉變成學習的動力,他們也許就會從此熱愛這門課。再如“探究種子萌發(fā)所需條件”實驗中,通過引導,學
12、生邊觀察,邊實驗,邊思考,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水分、光照等。這樣既有聽的,又有看的,還可以親自動手,他們既能認真地去實驗,又能積極思考問題,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此實驗基礎上還可以繼續(xù)做:植物向性運動實驗,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因此,實驗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5、利用直觀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物課無法將大自然搬入課堂,但可以將自然界某些部分以某種方式用在教學中,這樣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直觀性強的教具的使用使課堂變得豐富,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枯燥。而且使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即使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夠通過直觀教具理
13、解教學內容,這樣可使全體學生對所學知識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在生物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首先表現為集中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教師講課時如果講的內容不生動活潑,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學生對所學內容就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記憶,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創(chuàng)新學習。一般地說,有形的具體的事物比無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動態(tài)的新奇的事物比靜止的常見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教具要比無形的抽象的語言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實驗、錄像、幻燈、掛圖、版畫、圖表等形式輔助教學,取得較好效
14、果。比如講“種間關系”時,選取了別有興趣的影視資料進行導入課文和分析課文的。讓學生欣賞《動物世界》中一段錄象:畫面出現兩只公羚羊為爭奪一只母羚羊在爭斗,兩只蟋蟀在爭斗,兩條狗為爭奪食物在爭斗,年輕的雄性袋鼠向老袋鼠王發(fā)出猛烈的攻擊,等等。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總結出來,并作分析。然后繼續(xù)看畫面:竹節(jié)蟲在竹節(jié)上,尺蠖在樹枝上的擬態(tài),如果觀察不仔細,就很難看見它們。再有比目魚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在水中變色,烏賊遇到敵害會噴出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黑,烏鴉看到敵害會聚眾鳴叫把敵害嚇跑。等等。這些生動有趣的動物世界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學習興趣大增,從而在輕松的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15、思維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如果不去找這些素材,只是按照課文干巴巴地給學生講一遍,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大減,那效果遠遠不如這樣的好,影視資料動態(tài)感很強,既生動直觀,又形象易理解,同時也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
6、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yǎng)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1?課前聯系實際
如上《遺傳與變異》時,可從興趣入手,讓學生調查自己和父母的一些性狀,(1)、看父母的眼皮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對比看自己;(2)、看父母的舌能否由兩側向中間卷曲,對比看自己;(3)、看父母和自己的大拇指能否向后彎曲,等
16、等。調查結果是: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眼皮與父親一樣,有的則說自己的眼皮與母親一樣,還有的則說父母都是雙眼皮,而自己是單眼皮;還有的同學說父母都能卷舌,而自己卻不能,父母的大拇指都不能向后彎曲,而自己卻能向后彎曲,等等。對此同學們都感到很納悶很好奇,也特別想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告訴學生這些現象就是生物的遺傳,從而點明課題。因為學生都是帶著特別想知道的問題聽講的,所以在整個聽課過程中都特別認真注意,而且感到非常有興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研究和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6.2? 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
如上《伴性遺傳》時,講到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不同,
17、導致男、女在某些性狀上的差異,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現狀,將會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學生中普及這方面的科學知識,通過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強學生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正確認識和改變這種現狀的責任感。又如,上《生物與環(huán)境》時,補充了世界及我國的人口狀況、環(huán)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內容。特別增加了人們認識較晚的噪聲和電磁波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使學生對污染的認識更為全面。同時引導學生分析種種尚未引起人們足夠認識的錯誤作法,如講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導學生認識燒樹葉的危害,以喚起學生的生態(tài)責任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6.3課后聯系實際
如在學生學完《鳥的
18、生殖和發(fā)育》這節(jié)后,組織學生參觀養(yǎng)雞場。在參觀養(yǎng)雞場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大量他們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相互討論,再請教養(yǎng)雞專家,針對不能解決的問題還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這樣做就會大大的提高了他們對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7、利用成功,增強學習興趣
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對學生來講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激勵。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增強學習的信心。對于優(yōu)等生,可以讓他們解決難度大的問題,以使他們逐步提升生物科學素養(yǎng)。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為
19、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在成功的喜悅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尤其要抓住后進生的微小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當學生能積極發(fā)言時,當他能想出較新穎的方法時,一定要大加贊賞。使他覺得學生物知識不但不可怕,而是很有趣,很容易學好的。只要他們獲得了成功的滿足,自然會滿懷興趣與希望,努力把生物知識學得更好。 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深厚的興趣,積極的情感是學好生物學知識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增強生物教學中的趣味性,才能使學生樂學、愛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1.培養(yǎng)學習興趣應走出的兩個誤區(qū):首先,不能將如何逗學生發(fā)
20、笑看作是培養(yǎng)興趣,這是將興趣庸俗化的表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發(fā)現它。[3]” 那種純粹的搞笑,只能取悅一時,不能給學生以收獲,應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內在的深刻的積極性上來。其次,不能將培養(yǎng)學習興趣完全放到課下,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2.因材施教,善待兩類學生:一類是處于相對弱勢的群體,他們可能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對、缺少興趣或者具性格缺陷,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能夠獲得發(fā)展和成功的機會,體驗到學習生物學的價值和快樂;另一類是對生物學有特別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積極指導他們開展生物科技活動,參加學科競賽,閱讀專業(yè)書籍等,為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特長提供機會,將興趣與愛好升華為理想、志向。受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掌握了有效的學習生物課程的方法,學習的興趣才會保持;才會為學生的未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