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4課 更浩瀚的海洋課文全解 語文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4課 更浩瀚的海洋課文全解 語文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4.更浩瀚的海洋
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詩人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別離開了七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的人,表達了“我”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一、基礎(chǔ)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瀚(hàn) 垢(gòu) 謐(mì) 撇(piē) 萋(qī) 虔(qián)
2.形近字
┏裸(luǒ)裸體 ┏幻(huàn)幻想 ┏尊(zūn)尊敬 ┏袒(tǎn)袒護
┗棵(kē)一棵樹 ┗幼(yòu)幼兒 ┗遵(zūn)遵守 ┗坦(tǎn)平坦
3、多音字
┏(piē)撇開彩 ┏
2、(lù)露水 ┏(qiào)地殼 ┏(mǒ)涂抹
撇┫ 露┫ 殼┫ 抹┫(mā)抹布
┗(piě)撇嘴 ┗(lòu)露面 ┗(ké)蛋殼 ┗(mò)抹墻
4、詞語解釋
【浩 瀚】形容水勢盛大。
【污 垢】積淀的臟東西。
【遮人耳目】遮斷別人的視線,阻隔別人的聽力。
【悲 觀】精神頹廢,對事物的發(fā)展缺乏信心。
【笑口常開】形容人精神愉快。
【憐 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慈 善】對人關(guān)懷,富有同情心。
【頂禮膜拜】表示極度崇拜。頂禮,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禮節(jié);膜拜,合掌加額,俯地跪拜。
3、【萋 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虔 誠】恭敬而有誠意。
【袒 露】裸露。
5、文學常識填空
(1)《更浩瀚的海洋》選自____,作者__是__國詩人,___家。
(2)本文是一篇___式的散文,作者采用___手法,通過描寫“____”的一次次“__”,表達了對幾種人生態(tài)度的否定。
(3)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____的大海,要用_____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____和___。
【參考答案】
(1)《紀伯倫全集》 紀伯倫 黎巴嫩 小說
(2)寓言 象征 我 離開
(3)浩瀚 海水 灰塵 污垢
二、課文學習
1、作者簡介
【明確】紀伯倫
4、(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家,畫家。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鄉(xiāng)卜舍里,1931年4月10 日卒于美國紐約。12 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貧民區(qū),進入僑民學校。兩年后回國,進貝魯特??爽敚V牵W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其間曾創(chuàng)辦《真理》雜志,態(tài)度激進。1908 年發(fā)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了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后去法國,在巴黎藝術(shù)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shù)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專門從事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活動。他組織和領(lǐng)導了由旅美作家參加的筆會,成為旅美派的代表作家。逝世后,他的遺體被運回祖國,在家鄉(xiāng)安葬。
紀伯倫青年時代
5、以創(chuàng)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后逐漸轉(zhuǎn)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等?!墩蹟嗟某岚颉穼憱|方婦女的悲慘命運及與命運的苦斗,譴責貪婪、奸詐和屈從,歌頌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說以主人公充滿哲學意味的獨白、對話和敘述,特別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激情的傾訴取勝,是阿拉伯現(xiàn)代文學早期重要成果。他的散文、散文詩等用雙語寫作。用阿拉伯文發(fā)表的有散文《音樂短章》,散文詩集《淚與笑》、《暴風雨》,詩集《行列圣歌》,以及《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等。用英文發(fā)表的有散文集《瘋?cè)恕罚⑽脑娂断闰?qū)者》、《先知》、《沙與沫》、《人之子耶穌》
6、、《先知園》、《流浪者》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紀伯倫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裁的作家,《先知》為其代表作。主人公為即將乘舟回歸東方故園的智者,他在臨別贈言中論述愛與美、生與死、罪與罰、婚姻與家庭、法律與自由、宗教與善惡、理智與熱情等一系列社會人生問題,充滿哲理,用喻新奇,具有東方色彩。作者并自繪寓意深刻、情調(diào)浪漫的插圖。
紀伯倫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流露憤世嫉俗的態(tài)度或表現(xiàn)某種神秘力量。為發(fā)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譯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誕辰100周
7、年作為世界文化名人被紀念。
2、題目解說
【明確】“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詞,用其修飾“浩瀚”,說明還有比這更遼闊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過對七種人生存狀態(tài)的否定,表達了一種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3、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文中對哪幾種人生態(tài)度的否定?
【明確】作家用寓言式的手法,表達了對以下七種人生態(tài)度的否定:
(1)只看到生活的陰暗面,感受不到生活的豐富、美好的悲觀者。
(2)缺少對生活本質(zhì)的認識,輕浮的樂天派。
(3)虛偽的慈善家。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愚頑的空想家。
(6)自以為是的庸人。
(7)拒絕痛苦逃離生活的懦夫。
4、結(jié)
8、構(gòu)分析
段落段意概括:本文共有22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營造一種詩的意境。
第二部分(2-19):作者用寓言式的手法否定了七種人生態(tài)度。
第三部分(20-22):卒章顯志(篇末點明中心),體現(xiàn)了作者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品格。
三、深入探究
1.寫作特點分析
【明確】本文具有寓言的特點,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1)象征手法和復沓寫法的運用。
作者以七個相似的行文思路,通過七個場面象征了七種人:悲觀者、樂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為是的庸人,懦夫,并對他們一一否定,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鑒寓言的寫法,以此喻彼,
9、使主旨深入淺出。
本文通過“我一次次離開”,表達了對理想的不懈追求這一主題。作者是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樣的簡單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見大地闡發(fā)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遠。
(3)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生動。
本文通過“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時間順序來構(gòu)思全文:想去—尋找—離開,線索清晰,用意鮮明。本文的語言是接近詩歌化,很自然地營造了一個詩的意境,使讀者在潛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觀點。
2.結(jié)合下面這段文字,說說你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無聊而生。我希望在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對愛和美如饑似渴的追求。因為我觀察后發(fā)現(xiàn),沒有
10、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們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傾聽了,聽到那些有抱負擔憂理想的人在嘆息,他們的嘆息是那么甜美,勝過管弦合奏。
摘自紀伯倫《淚珠和歡笑.引言》
【明確】作家在文章最后說“于是我和我的心離開了這浩瀚的大海,我們走了,去尋找更浩瀚的海洋”。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應該包括這樣幾個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豐富的人生和無限的未來。引文表現(xiàn)出詩人的人生觀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無聊而生”。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對本文的一段注釋。它直接抒發(fā)了詩人不斷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懷。
3.分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心對我說……
【明確】本句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種人后,都用
11、“我”和“我的心”的對話,對那種人進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見我的身體”為理由,繼續(xù)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誰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
【明確】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用詩的語言、詩的意象,營造了一個詩的意境 ,表現(xiàn)了作者一直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生活之美、精神之美。
(3)于是我和我的心離開了這浩瀚的大海,我們走了,去尋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確】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顯志,在一次次的選擇,一次次的離開后,作者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躍然紙上。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豐富的人生和無限的未來。
(4)于是我們離開了這地方,繼
12、續(xù)前行。
【明確】本句用在第一個和第二個場面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后面幾個場面之間也有類似“我們又往前走”的句子勾連。這樣使文章顯得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4、作者是怎樣用詩的語言來描繪各有特征的七種人不同的精神世界,從而點明文章的主旨 ?
【明確】開篇,作者就用詩的語言、詩的意象營造了一個詩的意境。同時,也表現(xiàn)出許多寓言的元素,“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接下來,作者用七個相同的行文思路,為讀者描繪了七個場面和其中活動的七個人物。并通過對他們各自行動和道具的個性化、戲劇化的描繪,揭示了七種不同的人的精神世界。大致概括如下:
(
13、1)把鹽撒向大海的悲觀厭世者。道具是鹽。鹽的味道是又苦又咸的。
(2)手捧珠寶匣,往大海里扔糖的人。道具是糖。糖只有甜的味道。這是一個沒有體會生活的全部味道的輕浮的樂天派。
(3)撿死魚放回大海的虛偽的慈善家。道具是死魚。行為是把死魚放回海里。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行為是在沙灘上勾畫自己的想象。
(5)追求虛無的空想家。道具是泡沫和一只瑪瑙缸。
(6)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庸人。道具是一只貝殼。行為是背對大海,把一只貝殼的輕微聲響當作是大海的聲音。
(7)為拒絕痛苦而逃離生活的懦夫。行為是把頭埋在沙子里。
作者在描述每一種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之對話,對那種人進行否
14、定,并以“不配看見我們赤裸裸的軀體”為理由,繼續(xù)理想之所的追求。直到最后“離開了這浩瀚的大?!比ァ皩ふ腋棋暮Q蟆?。卒章顯志,在一次次的選擇,一次次的離開之后,作者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躍然紙上。
四、課內(nèi)閱讀
昨天,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在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
我們一到海邊,便開始尋找本塊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們一面走,一面四下張望,只見一個男人坐在一塊灰色的巖石上,手里提著一只口袋,他從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鹽,撒向大海。
我的心對我說:“這是個只看生活陰暗面的悲觀者,悲觀的人不配看見我們赤裸裸的軀體。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吧
15、,這里無法沐浴?!?
于是我們離開了這個地方,繼續(xù)前行,來到一棵長在海邊的白楊樹。只見一個男人站在一塊白色的巖石上,手里舉著鑲滿珠寶的匣子,他從匣了取出一塊一塊的糖,拋入海中。
我的心對我說:“這是一個沒有喜事也笑口常開的樂天派,要小心,不能讓樂天派看見我們赤裸裸的軀體?!?
1、第一段中為什么說“昨天,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啊”?
2、“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這句話有什么寓意?
3、文中所說的“沐浴”實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見的兩個人,他們分別是哪種人?(不超過10字)
5、為什么說不能讓這兩種人“看見我們赤裸裸的軀體”?
【參考答案】
1、因為昨天已離去,再也不會回頭,所以說“多么遠”;而“昨天”是剛剛才過去的,又是“多么近”,這里慨嘆時光流逝的意味。
2、表示作者對美的追求。
3、洗去靈魂的灰塵和污垢。
4、悲觀者和樂天派。
5、因為這兩種人都不能正確地對待人生,文中這樣講,包含對這兩種態(tài)度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