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學校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學校八年級語文上冊 21《桃花源記》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1 桃花源記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匯。
3.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積累文言詞匯。體會桃源之美、奇、樂。
學習難點:
理解陶淵明寫桃源勝景的目的,正確評價“桃源式”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查找資料,了解作者陶淵明。
2、朗讀課文兩遍,要求聲音洪亮,讀出感情,先自己練習,再組內(nèi)聽讀。在書上圈出難讀的字詞,標上讀音。
3、看課本注釋或查工具書,疏通文義,圈出不理解的字詞,先在組內(nèi)交流,各組將組內(nèi)仍不
2、能理解的字詞、句子或初讀時遇到的疑難問題,留待集體解決。
4、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jié)。
二、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豁然開朗( ) 屋舍儼然( ) 阡陌交通( )
黃發(fā)垂髫( )?便要還家( )??劉子驥( )??詣太守( )
2、 解釋下面的詞語。
為業(yè): 緣: 夾岸:
雜: 鮮美: 異:
窮: 舍:
3、豁然:
開朗: 平曠: 屬:
悉: 怡然自樂: 所從來:
咸: 問訊: 先世:
妻子: 邑人: 不復出焉:
焉: 間隔: 皆:
嘆惋: 延: 語云:
不足: 既:
4、 志: 詣:
如此: 遣: 欣然:
3、 找出本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小提示:解釋通假字的格式是:甲,通“乙”,釋義。)
4、 寫出下列詞語的古今意思。
5、 鮮美??古義: (芳草鮮美)
6、 今義:
7、 交通??古義: (阡陌交通)
8、 今義:
9、 妻子??古義:
5、(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 今義:
11、 絕境??古義: (來此絕境)
12、 今義:
13、 無論??古義: (無論魏晉)
14、 今義:
緣????古義: (緣溪行)
今義:
延????古義: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
津????古義:
6、 (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
15、 解釋下列一詞多義。
16、 舍: (便舍船) (屋舍儼然)
17、 尋: (尋向所志) (尋病終)
18、 志: (處處志之) (尋向所志)
19、 向: (尋向所志) (眈眈相向)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1、梳理故事情節(jié)。
了解本文思路:發(fā)現(xiàn)桃花林——>
——> ——> ——>
在翻譯課文的基礎(chǔ)上,對本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
桃花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
7、用簡潔的詞語概括。
2、學生活動。
活動一:假如你是一名導游,請你讀了本文后寫一篇導游詞。
(小提示:可以從桃花源的風景、風土人情、離奇神秘等各個方面來寫,但一定要緊扣文本,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去拓展想象。)
活動二:假如你是一名記者,請你設(shè)計采訪提案。
(小提示:采訪對象可以是桃源人、武陵漁人、陶淵明。小組討論,精選幾個問題,模擬現(xiàn)場采訪。受訪人盡量用原文或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
活動三:小型辯論賽。正方觀點是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理想追求。反方觀點是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
3、 探討主題。
探究一:桃花源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
8、。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東晉時代,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
探究二:
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二、總結(jié)全文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yīng)學習的。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弊鳛?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yīng)當關(guān)注社會,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多更美的桃源。
三、檢測反饋
1、原文再現(xiàn)。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全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9、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
10、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2、寫出本文中的成語。
3、積累與本文有關(guān)的對聯(lián)、詩歌。
4、寫作:以“假如太守找到了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或“再訪桃花源”為題,寫一篇文章。
附:知識鏈接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
所作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
11、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
二、積累對聯(lián):
1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珴蓶|
2 說甚神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古今,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流水桃花。
3 水流花放;路轉(zhuǎn)峰回。
4 山鳥似欲啼往事;桃花依舊笑春風
12、。
5 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父;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
三、背誦詩歌: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