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

上傳人:xins****2008 文檔編號:114934988 上傳時間:2022-06-30 格式:DOC 頁數:19 大小:58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_第1頁
第1頁 / 共19頁
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_第2頁
第2頁 / 共19頁
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_第3頁
第3頁 / 共1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new《物理學史》學習提綱(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物理學史》學習資料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一. 物理學史的研究對象 物理學史是一門歷史科學,首先要描述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要從零碎的、分散的科學著作和史料中,把對物理學的認識從起源到現在的發(fā)展過程的概貌整理出來,再現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論的醞釀、產生和發(fā)展過程。 另外,還需描述物理學研究方法發(fā)展的過程。 但物理學史不能簡單歸結為對史實的單純記錄和羅列,更重要的是研究引起物理觀念、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發(fā)生變化的原因,研究物理學的發(fā)展與當時的歷史條件及其他學科的關系??傊?,物理學史的最基本的任務是研究物理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 二. 物理學史的分期 物理學史的分期間題

2、,是涉及到對物理學發(fā)展過程內部結構及其階段特征的認識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不同分期原則之間的爭論。下面對各種分期方法作一些說明。 (1)按年代分期 例如以一個世紀或五十年為一段,記述物理學發(fā)展的主要成就。顯然,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分期辦法。 (2)按人物分期 這種劃分由于以人物為中心,往往表現出很大的隨機性,反映不出時代經濟特點和物理學的內在發(fā)展邏輯,反映不出科學認識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3)按照自然觀、世界觀的特點分期 物理學的發(fā)展,固然受到哲學思想的重大影響,但不能把物理學和哲學混同起來,物理學史也不等同于哲學史。所以,這種分期方法也是不甚妥

3、當的。 (4)按照生產和社會經濟形態(tài)分期 這種分期辦法,能夠說明社會經濟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對物理學發(fā)展的影響。但是,物理學作為一間自然科學,它不屬于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變更也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也不是一種完善的分期原則。 (5)按照物理學自身發(fā)展的特點分期 把物理學的發(fā)展分為若干時期,在每一時期中找出一些具有表征性的特點。這主要是根據物理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分期的。 例如,根據物理知識的概括水平,物理學的基本觀念和主要研究方法,來確定各個階段的基本特征。這些基本特征當然也同外部因素對物理學的影響相聯系。所以,采用這一分期原則既可兼顧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經濟

4、形態(tài)的影響,又能揭示出貫穿于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 采用這種分期方法,物理學的發(fā)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 經驗物理學的萌芽時期。 大約在公元前六、七世紀以后,中國和古希臘形成東、西方兩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中心,當時科學已經以經驗科學的形態(tài)從生產勞動中分化出來,但當時的物理學還沒有從哲學中分化出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主要是通過籠統(tǒng)、表面的觀察和直覺獲得的,基本上處于對現象的描述,經驗的總結和思辨性的猜測的階段。這一時期物理學中發(fā)展得較完善的只有靜力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于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這二時期的后期,西方處于黑暗的中世紀,科學受到很大的抑制;但是,手工業(yè)生產

5、技術的發(fā)展,卻為實驗科學的產生準備了條件。在這同一時期,中國在自然科學技術方面,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第二, 經典物理學的建立時期。 十五世紀末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促進了生產和技術的大發(fā)展,給予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一個很大的推動。系統(tǒng)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推導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十七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經過了十八世紀的準備,物理學在十九世紀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fā)展,終于在十九世紀末葉以經典力學、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經典電磁場理論為支柱使經典物理學的發(fā)展達到了它的頂峰。 第三, 現代物理

6、學時期。 十九世紀末一系列重大發(fā)現,使經典物理學自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機,由此爆發(fā)了一場物理學革命。這場物理學革命的結果導致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并促進了對天體物理學、現代宇宙學、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以及相互作用統(tǒng)一理論的研究,這個進展至今仍在繼續(xù)著。 三.研究物理學史的意義 物理學史的學習和研究,有著廣泛的重要意義。 首先,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和研究,掌握物理學認識發(fā)展的動態(tài)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把握物理學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預測其發(fā)展的前景。今天的物理學,是科學認識長期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只有從歷史的角度去考察它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才能夠深刻了解它為什么和如何成為現在這

7、個樣子的;也才能夠用發(fā)展的眼光鑒別哪些知識己經不足,哪些正在發(fā)展,哪些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從而更加自覺地推進物理學的發(fā)展。 第二,學習和研究物理學史,總結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可以揭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生產技術、經濟需要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的相互關系,看出一個國家的科學政策、科學管理體制、科學教育事業(yè)對科學技術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并認識科學的發(fā)展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所帶來的巨大影響。這種研究既有利于提高我們發(fā)展科學技術事業(yè)的自覺性,也會為制訂現代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正確地制訂和執(zhí)行科技政策提供歷史的依據。 第三,學習和研究物理學史,有助于加深對物理學知識本身

8、的理解和培養(yǎng)青年物理學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對于物理學中的各個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論,只有了解它們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才能深刻掌握它們的實質。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和研究,人們還會理解,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識的獲得,都是一個運動的、歷史的過程,都是前人長期探索的結果,它們都處于不斷更新的永恒流動之中。 第四, 學習和研究物理學史,對于正確認識科學和哲學的聯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學的發(fā)展一開始就是與哲學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的。通過對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了解,會使物理學工作者深刻體會學習哲學、學習哲學史的重要意義。當然,這種學習應當與科學思想史的學習結合起來。例如,在希臘哲學的多種

9、多樣的形式中,就可以發(fā)現以后許多觀點的胚胎和萌芽。 第五, 學習和研究物理學史,將會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著名的英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認為:“沒有一個民族或一個多民族集體曾經壟斷過對科學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彼赋?“在人類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國人是有過貢獻的,而且貢獻是偉大的?!痹谥袊糯茖W技術發(fā)展的歷史上,曾經具體總結出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也提出過一些解釋物理現象的學說。這些成就通過多種渠道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都應看作是近、現代物理學的先聲和初始的篇章。研究、整理和學習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將會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

10、熱情,增強我們攀登世界科學技術高峰的民族自信心。 第二部分 光學史簡編 光學是一門歷史悠久,充滿了生命力的學科,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就離不開光,在光學發(fā)展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對光的本性的認識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重要問題,開始時人們根椐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定理而提出了微粒學說,后來發(fā)現了光的衍射而提出了機械波動學,后來進一步發(fā)展為光的電磁波動說,隨著科學實驗的發(fā)展,光的經典電磁理論遇上了困難,如黑體輻射。進而建立了光的量子理論到現在,人類認識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v觀光學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以下5個階段:1.萌芽時期;2.機械微粒說與機械波動學說爭論時期;3.光的經典電

11、磁理論;4.光的量子理論與光的二象性;5.現代光學。 一. 萌芽時期 約從公元400年到17世紀這一漫長時期是光學發(fā)展的萌芽階段,這階段主要成就就是發(fā)現了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和反射定律。 有關光學的最早記錄應屬我國的《墨經》,《墨經》中首先通過針孔成像,影的形成論證了光的直線傳播性質,還就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等問題作出了今人驚嘆的論述。一百多年后,古希臘學者歐幾里德在其所著的《光學》一書中指出反射定律,但他卻同時提出了將光當作類似觸須的投影學說,這種學說被后來的阿拉伯的巴斯拉和埃及的學者阿爾哈曾所否定,他們認為光線來自觀察的物體而光是以球面形式從光源發(fā)出;反射線和入射線共面且入射線

12、垂直于界面;阿爾哈曾還詳細描繪了人眼的構造,并首先發(fā)明了凸透鏡,并對凸透鏡進行研究,所得結果接近關于凸透鏡的理論。公元十一世紀,我國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有關凹面鏡的成像規(guī)律,測定凹面鏡焦點的原理以及虹的成因。培根提出用透鏡校正視力和采用透鏡組構成望遠鏡的可能性,并描述過透鏡焦點的位置。阿瑪蒂發(fā)明了眼鏡。由此可見到十六世紀初,凸、凹面鏡、眼鏡、透鏡以及暗箱和幻燈等光學元件已相繼出現。 二. 機械微粒學說與波動學說爭論的時期 這一時期先建立了光的反射、折射定律。以牛頓為代表的學者在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啟發(fā)下提出了光是一種微粒的學說,接下來又發(fā)現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現

13、象,從而以惠更斯為代表的學者又提出了光的波動學說。這學說經后來的托馬斯·楊和菲涅耳的進一步發(fā)展后,初步戰(zhàn)勝了光的機械微粒說。 這一時期為了擴大人眼的觀察能力出現了光學儀器。荷蘭李普塞在1608年發(fā)明了第一架望遠鏡十七世紀初馮特納和延森研制了第一臺復合顯微鏡。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出現大大促進也天文學和生物學的發(fā)展。 開普勒于1611年發(fā)表了,《折光學》,其中提出了照度定理,他還研制了由兩塊凸透鏡構成的開普勒望遠鏡透鏡制造業(yè)的興起和各種光學儀器的應用迫切需要搞清楚光的折射規(guī)律。1621年斯涅耳在他一篇未發(fā)表的文章中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數,這一結論經笛卡兒整理成現在我們熟悉的用正弦

14、函數表述的折射定理。接著費馬在1657年首先提出了光在介質中傳播時所走光程取極值的原理,這原理可以包括反射、折射定律。到這為止。才弄清楚光的幾何性質。 知道了光的幾何性質后,人們就想弄清楚光究竟是什么。最先提出光是一種機械微粒的學說是笛卡兒,后來牛頓成為這種學說的代表人物。他們提出微粒說的主要依據有兩個:一、光直線傳播定律;二、那時人們認為能在真空中傳播,而任何波的傳播都必須有傳播媒質,因此光是微粒而不可能是波,牛頓用經典力學理論來解釋光微粒的運動規(guī)律很容易解釋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定律,但在解釋折射定律時卻得到了光在光密介質的傳播速度比在光子疏介質快的結論,并且用微粒說來解釋“牛頓環(huán)”現象時也

15、遇上了困難。在以后相繼發(fā)現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時,都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牛頓也研究了光的色散問題并提出了引起色散的根本原因。這一研究大大改進了望遠鏡、顯微鏡的性能。 17世紀以后,人們相斷發(fā)現了一系列微粒說無法解釋的現象,波動說學繼而興起。意大利科學家格里馬迪在實驗中觀察到衍射現象。衍射現象表明光在物體邊沿上發(fā)生彎曲,與原先人們所確認光的直進性相矛盾,后來胡克和波意耳各自獨立發(fā)現了第一個干涉現象,即薄漠產生的彩色。胡克首先提出了光是由快振動組成,并以非常大速度傳播的觀點,惠更斯后來發(fā)展了這種觀點,他注意到光的獨立傳播原理與聲學現象相似,從而提出也了光本性的波動學說,他從機械波觀點

16、出發(fā),接受了笛卡爾的“以太”思想。認為宇宙間充滿了一種彈性——以太。光源在以太中產生一個擾動后,以太的振動傳播過程就形成光波,關于光傳播問題,惠更斯提出了惠更斯原理,這原理不但成功地解釋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還解釋了晶體的雙折射現象,在解釋光的折射現象時他得出了光在光密媒質中光速較小的正確結果,為光的波動說后來戰(zhàn)勝光的機械微粒說設下伏筆,但此時惠更斯認為光象聲波一樣是縱波,又沒建立周期性和位相等概念,導致他的波動說不能解釋偏振現象和干涉衍射現象。1801年托馬斯·揚最先用干涉原理令人滿意地解釋了白光照射下薄膜顏色的由來和用雙縫顯示了光的干涉現象,并第一次成功地測出光波長。1808年馬呂斯發(fā)現了

17、光的偏振現象。1815年菲涅耳用楊氏干涉原理補充了惠更斯原理形成惠更斯——菲涅耳原理,運用這原理可解釋光在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中的直線傳播,還能解釋衍射現象。為了解釋光的偏振現象。楊氏在1817年提出了光波和弦中傳播的波相仿而導出菲涅耳公式。1850年法國科學家傅科測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為空氣中速度的四分之三,證明了當年惠更斯的論斷,否定了牛頓的論斷。至此光的機械微粒說已被徹底否定。至此,波動說已能成功解釋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現象,但卻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那就是作為傳播光振動的介質——“以太”。機械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按當時已測得的光速數值估算“以太”的切變模量約比鋼鐵大

18、107倍,而密度 卻非常小,以致行星和各物體均可在其中運動而不受阻力,如此奇怪而特殊的性質令人難以想象。并且機械波動說把光現象納入機械運動的范疇,將光視為與其他運動形式毫無關系的機械運動,這必然會碰到難以克服的困難。 三. 光的經典電磁理論 1846年法拉第發(fā)現了光的振動面在磁場中發(fā)生旋轉,這表明光與磁間存在內在聯系。這使人們獲得新的啟發(fā),即必須把光學現象和其它物理現象聯系起來考慮。到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成功地把電磁學領域內所有前人發(fā)現的規(guī)律總結為一個完備的方程組,從這一方程導出電磁波所遵從的波動方程,從理論上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并證明了電磁波的橫波性,并且指出電磁波傳播速度等于靜電單位電

19、量(或電流)與電磁單位電量(或電流)的比值。1856年科耳勞希和韋伯完成了這些測量,麥克斯韋根據他們測量的數據計算出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非常接近于1849年斐索測得的光速值。以此為依據,麥克斯韋認為光波是一種電磁波。這就是著名的光的電磁波理論。1888年赫茲用實驗直接產生和測探了電磁波,測出了電磁波的波長和頻率,并由此算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并證明了電磁波和光一樣能產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現象。這樣,光的電磁理論以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贏得了普遍公認。麥克斯韋的理論只解決了光的傳播問題,并不涉及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于1896年創(chuàng)立了經典電子論與物質相互作用。

20、這就解釋了物質的發(fā)光、吸收光、色散、散射等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的問題。 麥克斯韋關于光的電磁理論和洛倫茲的經典電子論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完整的光的經典電磁理論。這使人類對光的本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光的電磁理論擺脫了機械“以太”的困難,但卻引進了電磁“以太”的假設。直到愛因斯坦建立起狹義相對論才徹底拋棄“以太”,認識到電磁波的傳播無需任何介質,它只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式。 在此期間還用了多種實驗方法對光速進行了多次測定。光速的測定不僅推動了光學實驗的發(fā)展,而且為粒子說和波動說的爭論提供了判決依據,還推動了相對論理論的建立。 開普勒、笛卡爾認為光的傳播是不需時間的。伽利略卻認為光速是有限的

21、,他想通過實驗測出但失敗。1670年丹麥文學家羅默首先測量了光速,他根據連續(xù)兩次衛(wèi)星蝕相隔的時間差測算出光速為203,000KM/S。1849年斐索用旋轉齒輪測出光速成為315,000KM/S。1851年傅科使用旋轉鏡法測定光在各種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1926年邁克耳孫用旋轉棱鏡法測出光速為299,774土500KM/S。到現在已有很多種精確測光速的方法,現在公認的光速最可靠值是299,792.485土0.001KM/S。根據電磁理論算出的光速值為299,792.50KM/S與實驗值非常接近。這給麥克斯韋的光的電磁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四. 光的量子理論與光的二象性 光的經典電磁理論

22、雖取得偉大成就,但隨后又遇上了無法解釋的困難——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最終使人類發(fā)現了光的二象性。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光學的研究深入到光的發(fā)生、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微觀機構中,光的電磁理論又遇上了困難,主要困難是不能解釋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某種現象如黑體輻射中能量按波長分布的問題,為了解釋黑體輻射問題,1887年普朗克提出了關于物質體系與電磁場交換能量過程中的量子化假定,并且成功地導出了與實驗相符合的黑體輻射定律。為了解釋光電效應,1905年愛因斯坦發(fā)展了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設把量子論貫穿到整個輻射和吸收過程中,指出了建立在連續(xù)性基礎上的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不適用于描述

23、光的能量。愛因斯坦并不否定光的波動說,但他認為如果考慮光與物質相互作用而能量發(fā)生交換的時候,則必須認為光的能量是不連續(xù)的,或者說是量子化的,不僅在光發(fā)射和吸收的瞬間,而且在光傳播過程中,光的能量分布都是量子化的。愛因斯坦用光量子的概念,很容易就清楚光電效應,光量子論被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于1923年發(fā)現的康普頓效應所證實。這里所說的光子不同于牛頓微粒說中的粒子,光子是和光的頻率(波動和特性)聯系的。 事實表明光在傳播過程中發(fā)生的干涉、衍射、折射、偏振等現象明顯地表現出光的波動性。在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以及發(fā)射、吸收等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則表現出明顯的微粒性。這表明光具有波動與微粒兩重性質,

24、我們稱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五.現代光學 自從1960年第一臺激光器問世以來,光學領域一改多年沉悶的狀態(tài),變得十分活躍并通過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建立了若干新的分支學科(包括激光科學非線性光學纖維光學集成光學)。通常將這些新的分支學科統(tǒng)稱為現代光學。它的興起使光學這門古老的學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成為現代物理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陣地之一。 考查題目 完成一個教案(或制作一個課件),要求講述的內容是初高中的物理課程,內含物理學史的相關知識。完成后請發(fā)到lzw@ 5 199條建筑設計知識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 2. 美國著名建筑師沙利文提出的名

25、言‘形式由功能而來’ 3.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采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chuàng)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4. 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聯式 5. 電影放映院不需采光 6. 點式住宅可設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墻面,有利于每層戶數較多時的采光和通風 7. 對結構形式有規(guī)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環(huán)境、形狀的規(guī)定性 8. 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代建筑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慮透視變形的矯正 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藍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黃色冷、紅色比黃色暖、藍色比綠色冷 11.

26、同樣大小冷色調較暖色調給人的感覺要大 12. 同樣距離,暖色較冷色給人以靠近感 13. 為保持室內空間穩(wěn)定感,房間的低處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 冷色調給人以幽雅寧靜的氣氛 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為紅、黃、藍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體或局部給人的視角印象大小和其實際大小的關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確的體現材料的力學特征 18. 不同文化形成獨特的比例形式 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愈低矮愈寬闊 20. ‘穩(wěn)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系的處理 21. 人眼觀賞規(guī)律 H???? 1

27、8°~45°????局部、細部 2H???? 18°~27°?? 整體 3H??????<18°??????整體及環(huán)境 22. 黃金分隔比例為1:1.618 23. 通風屋面只能隔離太陽輻射不能保溫,適宜于南方 24. 總圖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關系緊湊,節(jié)約因地; 適當處理個體與群體,空間與體形,綠化和小品的關系; 合理解決采光、通風、朝向、交通與人流的組織 25. 熱水系統(tǒng)舒適穩(wěn)定適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統(tǒng)加熱快,適用于間歇采暖建筑如會堂、劇場 26. 漸變具有韻律感 27. 要使一座建筑顯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動,在構圖中應采用對

28、比的手法 對比的手法有軸線對比、體量對比、方向對比、虛實對比、色彩對比 28. 要使柱子看起來顯得細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9. 巴西國會大廳在體型組合中采用了對比與協(xié)調的手法 30. 展覽建筑應使用穿套式的空間組合形式 31. 室外空間的構成,主要依賴于建筑和建筑群體組合 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的布局中,采用了強調了各種空間之間的對比 33. 當坡地坡度較緩時,應采用平行等高線布置 34. 建筑的有效面積=建筑面積-結構面積 35. 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采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36.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

29、種 37. 建筑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wěn)定、節(jié)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8. 建筑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是多樣統(tǒng)一 39. 超過8層的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數分為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和分模數 41. 建筑樓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 42. 住宅起居室、臥室、廚房應直接采光,窗地比為1/7,其他為1/12 43. 住宅套內樓梯梯段的最小凈寬兩邊墻的0.9M,一邊臨空的0.75M 住宅室內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應小大0.20M 44. 住宅底層嚴禁布置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質的商店,不應布置產生噪

30、聲的娛樂場所 45. 地下室、貯藏室等房間的最低凈高不應低于2.0米 46. 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米時,宜設休息平臺 47. 外墻內保溫所占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煙道、風道、管道井不計入使用面積 陽臺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壁柜應計入使用面積 48. 旋轉樓梯兩級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0.25處的踏步寬度要大于0.22米 49. 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米 50. 樓梯正面門扇開足時宜保持0.6米平臺凈寬,側墻門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門扇開足時不應減少梯段的凈寬 35. 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采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31、 36.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種 37. 建筑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wěn)定、節(jié)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8. 建筑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是多樣統(tǒng)一 39. 超過8層的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數分為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和分模數 41. 建筑樓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 42. 住宅起居室、臥室、廚房應直接采光,窗地比為1/7,其他為1/12 43. 住宅套內樓梯梯段的最小凈寬兩邊墻的0.9M,一邊臨空的0.75M 住宅室內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應小大0.20M 44

32、. 住宅底層嚴禁布置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質的商店,不應布置產生噪聲的娛樂場所 45. 地下室、貯藏室等房間的最低凈高不應低于2.0米 46. 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米時,宜設休息平臺 47. 外墻內保溫所占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煙道、風道、管道井不計入使用面積 陽臺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壁柜應計入使用面積 48. 旋轉樓梯兩級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0.25處的踏步寬度要大于0.22米 49. 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米 50. 樓梯正面門扇開足時宜保持0.6米平臺凈寬,側墻門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門扇開足時不應減少梯段的凈

33、寬 35. 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采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36.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種 37. 建筑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wěn)定、節(jié)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8. 建筑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是多樣統(tǒng)一 39. 超過8層的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數分為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和分模數 41. 建筑樓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 42. 住宅起居室、臥室、廚房應直接采光,窗地比為1/7,其他為1/12 43. 住宅套內樓梯梯段的最小凈寬兩邊墻的0.9M,一邊臨空的0.75M 住宅室內樓梯

34、踏步寬不應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應小大0.20M 44. 住宅底層嚴禁布置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質的商店,不應布置產生噪聲的娛樂場所 45. 地下室、貯藏室等房間的最低凈高不應低于2.0米 46. 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米時,宜設休息平臺 47. 外墻內保溫所占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煙道、風道、管道井不計入使用面積 陽臺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壁柜應計入使用面積 48. 旋轉樓梯兩級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0.25處的踏步寬度要大于0.22米 49. 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米 50. 樓梯正面門扇開足時宜保持0.6米平臺凈寬

35、,側墻門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門扇開足時不應減少梯段的凈寬 51. 入地下車庫的坡道端部宜設擋水反坡和橫向通長雨水篦子 52. 室內臺階宜150*300;室外臺階寬宜350左右,高寬比不宜大于1:2.5 53. 住宅公用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75M 54. 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1M(6層及以下一邊設欄桿的可為1.0M),凈空高度2.2M 55. 休息平臺寬度應大于梯段寬度,且不應小于1.2M,凈空高度2.0M 56. 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0.5M時應為1.05M 57. 樓梯垂直桿件凈空不應大于0.11M,梯井凈

36、空寬大于0.11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58. 門洞共用外門寬1.2M,戶門臥室起居室0.9M,廚房0.8M,衛(wèi)生間及陽臺門0.7M,所有門洞高為2.0M 59. 住宅層高不宜高于2.8M 60. 臥室起居室凈高≥2.4M,其局部凈高≥2.1M(且其不應大于使用面積的1/3) 61. 利用坡頂作起居室臥室的,一半面積凈高不應低于2.1M 利用坡頂空間時,凈高低于1.2M處不計使用面積;1.2--2.1M計一半使用面積;高于2.1M全計使用面積 62. 放家具墻面長3M,無直接采光的廳面積不應大于10M2 63. 廚房面積Ⅰ、Ⅱ≥4M2;Ⅲ、Ⅳ≥5M2 64. 廚房凈

37、寬單面設備不應小于1.5M;雙面布置設備間凈距不應小于0.9M 65. 對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積必須滿足45平方米 66. 住宅套型共分四類使用面積分別為34、45、56、68M2 67. 單人臥室≥6M2;雙人臥室≥10M2;兼起居室臥室≥12M2; 68. 衛(wèi)生間面積三件3M2;二件2--2.5M2;一件1.1M2 69. 廚房、衛(wèi)生間凈高2.2M 70. 住宅樓梯窗臺距樓地面凈高度低于0.9米時,不論窗開啟與否,均應有防護措施 71. 陽臺欄桿凈高1.05M;中高層為1.1M(但要<1.2);桿件凈距0.11 72. 無外窗的衛(wèi)生間應設置防回流構造的排氣通

38、風道、預留排氣機械的位置、門 下設進風百葉窗或與地面間留出一定縫 隙 73. 每套應設陽臺或平臺、應設置晾衣設施、頂層應設雨罩;陽臺、雨罩均應作有組織排水;陽臺宜做防水;雨罩應做防水 74. 寒冷、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qū)的住宅,西面應采取遮陽措施 75. 嚴寒地區(qū)的住宅出入口,各種朝向均應設防寒門斗或保溫門 76. 住宅建筑中不宜設置的附屬公共用房有鍋爐房、變壓器室、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商店 但有廚房的飲食店可設 77. 住宅設計應考慮防觸電、防盜、防墜落 78. 躍層指套內空間跨躍兩樓層及以上的住宅 79. 在坡地上建住宅,當建筑物與等高線垂直時,采用跌落方式

39、較為經濟 80. 住宅建筑工程評估指標體系表中有一級和二級指標 81. 7層及以上(16米)住宅必須設電梯 82. 宿舍最高居住層的樓地面距入口層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時,應設電梯 83. 醫(yī)院病房樓,設有空調的多層旅館,超過5層的公建室內疏散樓梯,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包括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 設歌舞廳放映廳且超過3層的地上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 公共建筑門廳的主樓梯如不計入總疏散寬度,可不設封閉樓梯間 84. 圖書館內書庫、非書資料庫的疏散樓梯,應設計為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  檔案館庫區(qū)設置樓梯時,應采用封閉樓梯間,門采用不低于乙級防火門 85. 電梯不應

40、與臥室、起居室緊鄰布置 86. 12層及以上每棟樓設電梯不應少于兩臺 87. 建筑樓梯一般不應超過18級,且不應少于3級 88. 樓梯凈寬按每股人流0.55M+(0-0.15M)計算,并不應少于2股人流 89. 管道井在安全、防火和衛(wèi)生方面互有影響的管道不應敷設在同一豎井內 90. 排煙和通風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統(tǒng) 91. 圖書館照明一般室0.75M水平面—150-200-300LX 老年室0.75M水平面—200-300-500LX 陳列室0.75M水平面—75-100-150LX 讀者休息室0.75M水平面—30-50-75LX 92. 托幼園照度標準

41、 活動室150LX、保健隔離室100、寢室75、衛(wèi)生間30、門廳20 93. 中小學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 黑板燈其垂直照度不應低于200LX 94. 二級踏步不允許出現在樓梯梯段 95. 電梯和自動扶梯均不可以計作安全出口 96. 建筑物底層地面至少應高出室外地面0.15M 97. 電梯不宜被樓梯環(huán)繞 單側排列電梯不應超過4臺 雙側排列電梯不應超過8臺 98. 候梯廳深度 單側臺住宅電梯?? ≥B ??????其他電梯?? ≥1.5B 多臺雙側排列時?? ≥相對電梯B之和;并<4.5M(客梯) 99. 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為1:50

42、 瓦屋面無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 石棉瓦坡度為1:3 波型金屬瓦坡度為1:4 壓型鋼板為1:7 100. 10米以上建筑無上人屋面樓梯時應設上屋面人孔或外墻爬梯 101. 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地面高度不應低于2米,外窗窗臺低于0.8米時應采用防護措施 102. 雙面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分裝透明玻璃 103. 旋轉門、電動門和大型門的臨近應另設普通門 104. 建筑物內的吊頂應設檢修口及通風口、水管道通過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措施、管線多時應留有檢修空間 105. 天窗應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網,并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106.

43、窗的開啟形式應能方便使用、開啟應安全并易于清洗、平開窗適用于多層或高層 107. 磚墻-0.06米處設連續(xù)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墻身側面加設防潮層 108. 設計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5米,且基地內土壤回填土無形成滯水可能時,可采用防潮做法 109. 全國氣候分區(qū): 嚴寒地區(qū)(Ⅰ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10℃ 寒冷地區(qū)(Ⅱ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10℃,≤0℃ 溫暖地區(qū)(Ⅲ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0℃         累年最熱月平均<28℃ 炎熱地區(qū)(Ⅳ區(qū))累年最熱月平均>28℃ 110. 廁所隔間平面最小尺寸;外開門0.9*1.2;內

44、開門0.9*1.4 淋浴隔間平面最小尺寸;外開門1.0*1.2;帶更衣1.0*(1.0+0.6) 111. 有空調的建筑外表面積要??;窗戶面積要小; 連續(xù)開機的建筑,其圍護結構內側宜選用重質材料; 外墻顏色要淺 112. 設備層應有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當設備層設于地下室又無機械通風道時,應在地下室外墻上設不小于地下室地板面積的1/400的出口或通風口 113. 內走道長度<20米時至少應有一端采光,>20米時應有兩端采光,>40米時應增加中間采光口,否則應采用人工照明 114. 離地面高度在0.5米以下的采光口不應計入有效采光面積 115. 影劇院建筑空間組合的

45、核心問題是觀眾廳、舞臺、休息廳、門廳之間的關系 116. 影劇院的觀眾席應按每400個座位設一個輪椅席(0.8*1.1) 117. 視力殘疾人的導盲杖的擺動波長為0.9-1.5米 118. 肢體殘疾人用雙拐水平行進時的寬度約為0.95米 119. 板式高層建筑與塔式高層相比,具有體形系數小,冬季耗熱量少并且夏季通風散熱好,節(jié)能好 120. 大型醫(yī)院建筑常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原因是:根據不同功能特點分散布置,有利于組織不同的流線、爭取較好的通風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121. 影響建筑日照的因素有地理緯度、日照間距、冬季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122. 太陽能采暖建筑一般分為

46、主動式和被動式 123. 非機動車道縱坡<2.5%,坡長可不限 困難情況下最大縱坡3.5%但有長度限制 2.5%時的坡長限250米 3.0%時的坡長限150米 3.5%時的坡長限100米 車道寬度≥2.5米 124. 殘疾人使用的道路及建筑物規(guī)范道路縱坡<2.5%;道路寬度≥2.5M 125. 不設人行道欄桿的商業(yè)街緣石坡道間距≤100M 單面坡緣石道坡度不應大于1:20坡道;扇形寬≥1.5M;在轉角處單面直線寬≥2.0M 三面坡不應大于1:12坡道;寬≥1.2M;坡道中緣石外露高≤20;凸條停步塊材路寬≥0.6M 人行道中的地下管線井蓋必須與地面接

47、平,不得用蓖式井蓋; 侵入人行道上空的物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2米 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 126. 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 梯道寬度不應小于3.5米,踏步0.3*0.15;超過18級;休息平臺寬1.5米且不小于梯段寬 梯道、坡道、走道凈高均不得低于2.2米;扶手高應為0.9米,設下層的為0.7米 坡道坡度≤1:12,特殊困難處≤1:10,每升高1.8米或轉彎處設長度≥2米的平臺 127. 無障礙入口的地面坡度不應大于1:50 128. 建筑人口輪椅通行平臺最小寬度 大中型公建、中高層建筑、公寓建筑≥2.0 其他≥1.5 129. 方便殘疾人

48、通行的入口坡道寬度0.9M;坡度1:12;每段坡長9M;每段升起的最大高度0.75M 中間休息平臺深≥1.2米;轉彎出平臺深≥1.5米; 起止點留有≥1.5米輪椅緩沖帶 130. 殘疾道扶手高度0.85M,0.65M、扶手應保持連貫、起點、終點應水平延伸0.3M 扶手與墻之間的距離為38; 131. 供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2M;供一人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5M;供二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8M 132. 出入口設兩道門時,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少于1.2米的輪椅通行凈距(大型公共建筑中高層建筑1.5米) 133. 輪椅通行的門洞門扇開啟的最小凈寬0.8M 自動

49、門最小凈寬1.0米 134. 輪椅通行最小寬度 大型公建走道≥1.8米 中小型公建走道、建筑基地人行通道≥1.5米 居住建筑走廊≥1.2米 檢票口、結算口輪椅通道≥0.9米 135. 門扇走道開啟的凹室不應小于1.3(0.8+0.5)*0.9 136. 無障礙主要對象是視力殘疾、住拐杖、坐輪椅者 137. 殘疾人使用的電梯:候梯廳面積不應小于1.5*1.5 電梯門開啟后凈寬不應小于0.8M、電梯轎廂面積不小于1.4*1.1 138. 殘疾廁所設有足夠的輪椅面積、單設隔間、設安全抓手、設置坐式大便器 墻掛式小便器最大離地高度為430;小便器前應有760

50、*1220的活動空間 洗臉盆應是獨立墻掛式,占地為760*1220 139. 殘疾人使用的出入口:宜靠近電梯廳;室內外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接;內外應留有1.5*1.5平坦的輪椅回轉面積;出入口設有兩道門時,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小于1.2M的輪椅通行凈距 140. 縣級及以上的政府機關與司法部門,必須設置無障礙專用廁所 141. 高層、中高層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套住房宜設兩套符合乘輪椅者居住的無障礙住房套型 142. 殘疾人通行的門不得采用旋轉門 143. 衛(wèi)生間室內外地面不應有高差 廁所內應留有1.5*1.5的輪椅回旋面積 隔間門1.2*0.8 144. 坡

51、道地面應平整、宜采用不滑及不易松動的表面材料 145. 殘疾人機動車停車位應布置在進出方便地段并靠近人行通路,其車位一側應留有不小于1.2米寬的輪椅通道,并應有明顯標志 146. 食堂、報告廳、影劇院及體育場等建筑的輪椅席位(0.8*1.1)應布置在便于疏散的出入口附近 147. 殘疾人國際通用標志牌的應用有;指示建筑物出入口及安全出口;指示建筑物內、外通道;指示專業(yè)空間位置 148. 防火等級分為四級 149. 一、二級除二級吊頂用難燃材料其他全部采用非燃材料 150. 鋼材的耐火極限為0.25小時 151.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為普通混凝土的1/2耐火等級 15

52、2. 室內排水管下表面距樓地面不應低于1.9M,且不得影響門窗開啟 153. 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M;通臥室的過道1M;通輔助房的過道0.9M 154. 套內吊柜凈高不應小于0.4M;壁柜凈深不宜小于0.5M 155. 樓梯人口處地坪與室外地坪高度差不應小于0.1M 156. 綜合樓的定義是:由二種及二種以上用途的樓層組成的公共建筑 157. 高級住宅是建筑裝修標準高和設有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住宅 158. 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的耐火等級是一級 159. 甲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1.2小時 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9小時 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6小時

53、 160. 高層建筑使用丙類液體燃料,儲油罐直埋于建筑或裙房附近,在面向油罐的一面4米內建筑外墻為防火墻時,油罐總儲量不超過15M3時,油罐和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限 161. 兩座高層相鄰,較高一面外墻比較低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圍內墻為不開門窗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 162. 高層主體之間或與高層附屬房之間防火間距13M 高層附屬房與高層附屬房防火間距為6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一、二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3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三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5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8M 高層附屬房與其他建筑一二、三、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6M、7M、9M

54、 163. 高層內院或天井,當短邊超過24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 高層民用建筑周圍,應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 供消防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應設消防車道 164. 穿過高層的消防車道,凈寬和凈高不應小于4M 165. 一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1000M2 二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1500M2 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500M2 166. 多層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2500M2(150M) 多層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1200M2(100M) 多層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600M2(60M) 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個

55、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500M2 167. 一棟高層與裙房之間設有防火墻分隔,當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裙房的防火分區(qū)允許最大建筑面積是5000M2 168. 規(guī)范沒有對通風及空調機房的門提出防火門要求 169. 民用建筑及廠房的疏散用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人數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 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時,開啟方向不限。 170. 高層塔式住宅只設一座防煙樓梯和消防電梯時,每層面積不超過650M2 171. 高層住宅戶門不應直接開向電梯間前室,確有困難,可部分戶門開向前室,采用乙級防火門 172. 標準層超過1000M2的超高層公共建筑,屋頂宜設直升飛機停機坪

56、 173. 一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00年以上; 二級建筑使用年限為50-100年; 三級建筑使用年限為25-50年; 四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5年以下; 174. 架空電力線距甲乙類廠房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電桿高度的1.5倍;丙級1.2倍 175. 1KV以下的電力線于建筑物垂直距離2.5,地面6,樹木1,行車道路6米;水平距離1米 176. 高于24M為高層(不含24M單層); 高于100M為超高層 177. 廁所浴室地面略低于走道20-50,≥0.5%的坡度坡向地漏 178. 洗臉盆、盥洗槽水嘴中距≥0.7M;距墻≥0.55M 179. 小便器中距≥0.6

57、5M 180. 煙道伸出屋面≥0.6M 181. 采光口上部有>1.0M的陽臺時,其采光面積按70%計 182. 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積可按采光面積的2.5倍計算 183. 自然通風開口面積與地板面積之比,居室浴室?guī)?/20;廚房≥1/10,并不得小于0.8M2 184. 噪聲標準臥室50晝-40夜;一般室為55-45分貝;有音質要求的為40分貝 185. 學校主要房間凈高:小學教室3.1米;中學教室和實驗室3.4米;合班教室3.6米;  輔助用房3.1米;辦公室2.8米 186. 綠化用地:中師2M2/生;中學1;小學0.5 187. 運動場小學每生2.

58、3M2;中學每生3.3M2 188. 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為2小時 189. 小學規(guī)模以12-24班為宜;農村可設6班;教學樓不應超過四層; 中學規(guī)模以18-24班為宜;大城市密集人口可30班;教學樓不應超過五層 190. 課桌排距:小學850(合班800),中學900(合班850),縱向走道寬度550(合班900),課桌于墻凈距120(合班550) 191. 第一排課桌距黑板2000(合班2500),最后一排課桌后沿到黑板距離小學不宜大于8000; 中學8500(合班18000) 192. 黑板尺寸:高度不應小于1000;寬度小學不宜小于3600;中學不宜小于400

59、0 黑板下沿與講臺垂直距離:小學宜為800-900;中學宜為1000-1100 講臺兩邊至黑板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寬度不應小于650,高度宜為200 193. 教室燈具距桌面的最低懸掛高度不應低于1.7米,燈管排列應采用長軸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194. 黑板燈的垂直照度不應低于200LX 195. 教室的窗臺高度不宜低于800,并不宜高于1000 196. 教室窗間墻寬度不應大于1200 197. 教學樓走道寬度,內廊2100;外廊1800;辦公1500;外廊欄桿不應低于1100 198. 教室安全出口的門洞寬度不應小于1000,合班教室1500 199. 學校所有房間采光均采用玻地比,除廁所淋浴為1/10;其他全為1/6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