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寒蟬凄切》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雨霖鈴寒蟬凄切》教學設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中職語文(基礎模塊 上冊) 鹽池縣職業(yè)中學 執(zhí)教教師:王成財
《雨霖鈴 寒蟬凄切》教學設計
課題
《雨霖鈴.寒蟬凄切》
授課類型
閱讀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
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柳永和他的詞作風格以及詞牌“雨霖鈴”;引領學生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詞作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體會本文“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感悟—品讀—鑒賞—積累,學習運用整體把握意象、意境的方法來賞析詩詞。
3.情感態(tài)
2、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領悟詞人離別時的那種幽怨傷感之情。
教學
重點
分析并感受《雨霖鈴.寒蟬凄切》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學
難點
引導學生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體會其藝術特色。
教學
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等。
課前
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用手機在網(wǎng)上提交演練作業(yè)等。
教師: PPT課件(生用)、習題演練、希沃課件(師用)、教案等。
教材分析
《雨霖鈴.寒蟬凄切》選自語文版中職語文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宋詞五首》?!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感受教材中文學作
3、品的思想情感和藝術魅力,學會初步欣賞文學作品。”古詩詞是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對此,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注重在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活力和人文精神。毫無疑問,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育要想真正實現(xiàn)“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服務”的目標,就不能沿襲普通高中出于升學需要而采用的“系統(tǒng)化”“高難度”的指導思想。這高屋建瓴的正確指導思想是建立在堅持“低難度”“高品位”的教學思路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也只
4、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有效地加強學生文學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同時不沖擊、不削弱實用語文能力培養(yǎng)這條主線。
學情分析
17級汽修班學生語文基礎普遍較差,閱讀詩詞作品,都僅限于望文生義式的隨意猜測,更不用說對詩文進行細致地審美鑒賞。絕大多數(shù)學生偏重專業(yè)課,輕視文化基礎課已成不爭的事實。處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禁止學生配帶手機顯然是徒勞之舉,開發(fā)運用已成大勢所趨!于是,我力主在與學生廣泛而深入地交流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同班主任一道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倡導學生將手機“巧用”為學習工具。教師在搭建學習平臺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的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即以班級微信群為鏈接源,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去完成老師發(fā)送的學
5、習任務。如:查閱資料、觀看微課、提交課前后訓練題等。學習模式的更新便捷為減輕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間距離等方方面面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敢自信地說:我的語文課是受歡迎的!
教學
設想
1.課前學生上網(wǎng)查閱有關《雨霖鈴 柳永》學習資料,大概了解詩詞內容。
2.課中通過誦讀、觀看網(wǎng)絡視頻、啟發(fā)和引領學生體味詩情,賞析詩意。
3.課下通過手機微信在互動學習平臺上,加強師生互動,擴大學習容量,優(yōu)化學習質量。
教 學 過 程
環(huán)節(jié)
時長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
播放微課視頻歌曲《雨霖鈴》等待學生進入教室。
欣賞音樂,感受旋律之美。
為走進課堂張本。
6、導入
5分鐘
1.巧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點名,組織課前說話。
2.引言。簡介作者、作品。(從希沃5“在線資源”里插播視頻《柳永及其創(chuàng)作》)
1.點名、上臺說話。
2.觀看視頻,了解柳永并記錄相關文學常識。
3.生上臺引讀詞牌名“雨霖鈴”相關簡史。
掌握學生上課實到人數(shù),訓練學生即興演講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感悟
10分鐘
1. 解讀教學目標。
2.指名朗讀,訂正誤讀之處。
3.播放網(wǎng)絡視頻
,
讓學生學唱跟讀。
4.引領學生共同捋順詞義。
1.明確學習方向。
2.學生誦讀全詩。掃除學習障礙。
3.觀看視頻,學唱并模仿朗誦。
4.傾聽老師講解,關注文本的注
7、釋與旁批,初步理解詩意。
1.有目標地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視頻誦讀技巧,為達成目標I蓄勢。
品讀
10分鐘
1.引導學生明了詩詞誦讀應把握的五個要點。
2.觀摩、欣賞視頻。(重在誦讀指導:字音、節(jié)奏、韻腳 、語速 、品味感情)
1.理解誦讀五個要點的意義。
2.隨視頻誦讀,深層次地體會“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領會離別時的那種幽怨傷感之情。
讀課,完美感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精髓,達成目標II。
鑒賞
10分鐘
1.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四個簡單方法:
①把握詩意②感受詩情③體味詩境④領悟詩藝
2.小結全文(板書)。
1.學生理解:意象、意境的概念并
8、學習運用。
2. 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情感明確:通過哪些景語?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情語?表達什么感情?
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地接納古詩詞,從中體會學有所獲的樂趣,達成目標III。
積累
10分鐘
1.堂清檢測:對課前演練作業(yè)完成情況給予反饋()。
2.預留課下作業(yè)。
1.傾聽老師通過上網(wǎng)檢查清晰而準確的查檢演練作業(yè)情況。(按住ctrl并單擊可訪問具體內容)
2.學生關注班級預留作業(yè)信息。
1.掌握學生課堂內外學習動向。
2.讓學生在愉悅中快樂地學習。
附:板書設計
9、
為突破難點,在鑒賞環(huán)節(jié)接近尾聲之時,利用希沃5特有的遮罩功能,將“別時—別后”“景語—情語”的內在聯(lián)系,由學生說出,映襯出其對重難點的領會程度。
附:學生資料
PPT課件(學生用) 課前演練題(作業(yè)) 《雨霖鈴》課堂實錄
學生以手機為載體,利用微信APP方便學生課前、課后碎片化學習。這樣既節(jié)約時間成本又會為學生的學習增添樂趣。
課 后 反 思
課后,我對本節(jié)課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了認真地診斷分析 ,具體優(yōu)勢如下:
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一開始就請學生觀看視頻《柳永及其創(chuàng)作》并做好筆記為本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作鋪墊。
2.在感悟環(huán)節(jié)中,由
10、思維導圖明確學習目標,繼而播放關于文本的網(wǎng)絡視頻。我感覺這種觀賞性的講述遠比老師直白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學生有更多的領悟空間,成為課堂的主人。
3.在品讀環(huán)節(jié)中,我按思維導圖的指向,引導學生明了詩詞誦讀應把握的5個要點。我清楚的認識到古典詩歌教學要緊扣“怎樣讀,怎樣表達”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而“怎樣讀”是首要完成的任務。
4.在鑒賞環(huán)節(jié)中,我順勢而上,注意引導學生從意象、意境人手,揣摩詩的思想情感,運用聯(lián)想手段來分析詩詞,體會婉約詞纏綿悱惻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比如,解讀“寒蟬”,學生能夠把寒蟬的兩層內涵(一是透露季節(jié)是秋天,二是渲染凄清冷落 的離別氛圍)分析得很到位。在講到
11、“楊柳岸曉風殘月”時,自然引導學生找出“楊柳”“曉風”“殘月”幾個意象,體會渲染出的那種凄清、傷感的藝術氛圍,最終感受作者那濃濃的離愁別緒。
5.在積累環(huán)節(jié)中,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對課前演練進行檢測性展示,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正誤之處。課下我還給學生發(fā)送課外作業(yè)或一個小小的課堂問卷。這也是我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另類”有效運用,加強了線上、線下互動,達到了事半功倍之目的。
本節(jié)課我還有很多遺漏甚至是遺憾之處,具體不足及改進措施如下:
1.受教師本身的朗讀水平和時間的限制,教師沒能揮灑自如的為學生作以示范,學生的朗讀也不夠充分,缺少了反復朗讀詩詞的過程。這是最大的弊病,以后一定要加以
12、改善。
2.在課堂上盡管有學生的活動,但花費時間過短,靜待觀賞的時間偏多,缺失了機動靈活的自我展示空間。
3.課堂環(huán)節(jié)間的融合過渡不夠自然緊湊,沒有找準合理的切入點,致使課堂時間不夠。盡管學生有發(fā)自內心真摯的熱烈掌聲,但終究還是處于低層次的歡呼,沒能很好地完成預設任務。
這是我的痛點。究其原因:是我在設計上,還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對此,我在下一個班級上課時就明智地調整了教學方案:抓住“實寫→虛寫”這個線索來組織課堂。一是景中見情, 融情入景;二是緣情設景,虛實相濟。一方面賞景,一方面品情,最終相得益彰。
另外,應該在此說明的是我的課堂有一個雷打不動的“開幕式”:
13、“點名+即興演講”。這源于我校學生班級專業(yè)構成不同往往出現(xiàn)課前不能同步到達教室的現(xiàn)狀使然,從學生的課堂管理及“平安校園”的角度出發(fā),雖顯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可意義重大。通過實踐證明:巧用希沃白板自帶的“班級優(yōu)化大師”軟件在進入文本前點名、隨機抽選學生“上臺演講”,這對學生來說即科學又公平。說科學是基于將本節(jié)沒有上課的學生一律按“缺勤”自動記錄,保存在案,作以對學生平時成績考評的一個重要依據(jù);說公平是基于將每節(jié)課上臺演講的學生誰人上臺給與“自然”選擇,對全班同學而言打破了慣常散亂格局,學生上課前會顯得既緊張又興奮,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的信息是海量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受學生歡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是教學的遵旨。本節(jié)課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原來一切的糾纏牽絆都是自己膽小,放不下學生。相信我會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開放的網(wǎng)絡空間中去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