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 第3單元 10 小石潭記 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 第3單元 10 小石潭記 教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0 小石潭記 1.積累字詞,理解文意,梳理文脈,熟讀成誦。2.把握作品作為典型游記的特點,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細致描摹的寫法。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2課時布置學生完成狀元大課堂第10課預習卡第1課時1.結合注釋,理解文意,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和句式。2.梳理文脈,背誦課文。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古代文化名人。長期的貶謫生活,使他的內心十分郁悶,因此,他寄情山水,寫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這樣評價柳宗元:“災難也給了他一份寧靜,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苯裉?,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柳宗元,走進他的小石潭記。(板書文題
2、)【設計意圖】在簡單介紹寫作背景、文章內容的同時,暗示作者情感,為學生學課文做背景、情感鋪墊;同時引用余秋雨的評述,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二、預習過關,初步感知1.預學展示,走近作者(見狀元大課堂本課“作者名片”欄目)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篁竹(hun) 珮環(huán)(pi) 清冽(li) 坻(ch)嵁(kn) 參差(cn c) 佁然(y) 俶爾(ch) 翕忽(x) 寂寥(lio) 悄愴(qio) 幽邃(su) 3.示范朗讀,讀出節(jié)奏師:本文的句式靈活,以四字句為主,雜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參差錯落的變化美,讀起來和諧流暢,極有韻味。請同學們根據朗讀示范劃分節(jié)奏,然后放聲自由朗讀,感受其韻味。(播放朗讀
3、示范音頻,見本課“掃碼聽朗讀”二維碼)【設計意圖】示范朗讀使學生初步領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幫助學生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三、疏通文意,積累詞匯1.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口頭翻譯,圈畫出不能準確把握的詞句。(2)提出疑難,全班答疑解惑,師明確。(生自主學習并進行交流,師明確)2.積累詞匯師生合作,積累重要的文言字詞并分類歸納整理,做成資料卡片。資料卡片示例:古今異義: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崔氏二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戲曲中生角的一種,扮演青年男子。)一詞多義:以 全石以為底(介詞,把)以其境過清(介詞,因為)卷石底以出(連詞,相當
4、于“而”)清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凄清) 詞類活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下見小潭(名詞作狀語,向下)心樂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倒裝句:如鳴珮環(huán)(謂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如珮環(huán)鳴”)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全石為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四、再讀課文,梳理游蹤1.梳理游蹤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本文的題目是“小石潭記”,請同學們說說這里的“記”是什么意思。預設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里是用來記游,說明本文是一篇游記。(2)請同學們在文中標示出表明作者
5、游蹤變化的詞句。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描寫發(fā)現小石潭的經過及其周邊景物的。預設 表明游蹤變化的詞語:從小丘西行下見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記之而去。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fā)現小石潭的經過,使讀者眼前逐一出現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聲,由水聲尋到小石潭,猶如跟隨導游邊移步,邊觀景,邊聽講解,富有畫面感和動態(tài)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由近及遠,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邊景物的特點。師補充:“移步換景”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出來。2.布置作業(yè)(1)根據提示,熟讀并背誦課文。(2)整理、積累本課重點詞句?!驹O計意圖】本環(huán)
6、節(jié)引導學生在把握文體特征、梳理游蹤線索的基礎上背誦課文,記憶效果更佳。第2課時1.把握作品作為典型游記的特點,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細致描摹的寫法。2.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一、精讀品析師: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他也被后人譽為“刻畫山水的圣手”“游記散文的宗師”。他筆下的山水,風景如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小石潭那如畫的世界,一起去欣賞小石潭的美景。1.欣賞小石潭的水柳宗元重點描寫了小石潭的水,略寫石、魚、樹、源流等四周環(huán)境,我們先一起來欣賞小石潭的水。(1)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寫小石潭的水的句子。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潭中魚可百許頭,皆
7、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朗讀這些句子,用一個字概括“水”的特點。預設 清。(3)作者是如何表現潭水的清的?用了什么手法?(生討論、回答,師點撥)預設 “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水聲比作珮環(huán)撞擊發(fā)出的聲音,寫出了水聲清脆悅耳的特點。“水尤清冽”從視覺上直接寫了水的清?!叭詾榈住?,正是因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這是從側面寫出了水清?!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這也是從側面寫水清。作者只描寫了游魚、陽光、影子這幾個具體景物的靜止和活動的畫面,并沒有直接寫到水清,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無處不在寫水清。2.自主賞析小石潭的其他景物
8、也都各具特色,現在,請選擇你感興趣的一處景物,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吧!賞析方法: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朗讀相關的語句;抓住重點字詞品味景物特點;分析描寫方法。(生自主學習、交流,師點撥)預設 (1)小石潭的魚“樂”: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手法,先描繪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正面寫魚兒的數量、活動;“佁然不動”,先寫魚兒一動不動、憨態(tài)可掬,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子,這是靜止的畫面;“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忽然,一些魚兒飛快地游往遠處,這是活動的畫面?!八婆c游者相樂”,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嬉樂,這是作者把自己游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
9、感到快樂。 (2)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么姿態(tài)奇特,“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這都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點“奇”。(3)小石潭的樹“美”:“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翠”寫其顏色,“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其形貌動態(tài),生動地刻畫了小石潭的樹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仿佛是遠離人間的仙境。(4)小石潭的源流“曲折”: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
10、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師小結:側面描寫、動靜結合,善用修辭,這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因此說它是精品,是經典?!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析語言,學習評析句子的角度,從名家名篇中學習文章的描寫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二、體會情感師:我們學習寫景文章時,常常會聽到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提醒我們,好的景物描寫中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賦予了它某種意蘊的。因而我們閱讀的時候,要時時留神,注意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緒和情感,這樣,我們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才算真正讀懂了文章。1.了解寫作背景(見狀元大課堂本課“背景鏈接”欄目)2.體會情感變
11、化(1)小石潭的風姿,也寄寓著作者復雜的情感。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大屏幕上給出的問題,再讀文章,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變化。欣賞美景時,作者的心情有變化嗎?請同學們從文中畫出直接體現作者心情的句子。預設 心情變化:先樂后悲。能直接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2)作者最初發(fā)現小石潭時,是“心樂之”,水之清冽,石之怪異,都讓作者心曠神怡;觀賞潭中游魚時則又覺“似與游者相樂”,這都是樂景,在品讀美景的時候我們都感受到了。但“坐潭上”作者忽又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寒意襲人,悲從中來,這是為什么?設問:作者的心境什么時候發(fā)生了改變?師引導:作者面對小石潭的美景,
12、本來是很快樂的,后來的“悲”,一定是被潭中某種景物觸動了。你能找出可能引發(fā)作者悲情的景物嗎?預設 第3段寫小石潭的水源。那條溪流“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岸“犬牙差互”,處處顯示并強調著溪流“曲折”的特點,這使作者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與這條溪流何其相似!第4段中的“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寫出了環(huán)境的空曠、凄清,觸發(fā)了作者的“遷謫意”;“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感情,進而凸顯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悲涼心情,所以作者“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師補充:注意體會“望”字。作者望到的是什么?預設 作者望到溪水“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而這并不
13、美好的設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內心體現。(學生朗讀第3、4段,語速緩慢,聲音低沉,讀出憂郁之感,體會作者凄涼悲傷的感情。)結束語:懷才不遇的柳宗元,他像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像吳均一樣“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面對“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小石潭,他選擇“記之而去”,這其實體現的是柳宗元的人生態(tài)度。他有著高貴的靈魂,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在柳宗元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圣賢在人生困頓之時堅守的濟世情懷,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呢?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一個人生命題?!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抓住景物特點,幫助學生揣摩分析作者情感,體會寓情于景的特點。并通過插入作者的相關背景,引導學生
14、準確把握作者心情由樂而悲的緣由,依據文本,具體深入而非概念化地理解作者“悲”的由來。三、存儲總結1.師小結山水游記的寫法(1)合理安排寫景方法。如移步換景、定點觀察等。(2)細致生動地描繪游覽過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點。(3)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手法,使語言生動優(yōu)美,富于變化。(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推薦閱讀課后閱讀“永州八記”中的其他篇目?!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總結歸納游記手法,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又通過推薦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小石潭記是山水游記中的傳世佳作。作者用筆簡約,意蘊深厚;寫景生動傳神,特點鮮明;且寓情于景,含蓄復雜。這樣一篇課文,字數雖然
15、不多,但學生要想準確深入地理解把握文章內涵也不容易。為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需充分考慮文本解讀的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解讀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疏通字詞、梳理文脈、賞析景物、揣摩情感、總結歸納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內心世界打通路徑;為學習抓住特征寫景、寓情于景的寫作方式,理解作者復雜的感情等核心目標的突破,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最后,帶領學生感悟柳宗元的人生態(tài)度,感受他在人生困頓之時堅守的濟世情懷,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發(fā)學生的深思。素養(yǎng)提升小石潭記的寫景藝術小石潭記是我國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貶謫永州時
16、所作,全文雖然不足二百字,但寫景狀物生動傳神,是一篇能夠提升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佳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擇取精彩的語句,與學生揣摩探討,共同提升。例如一開篇,作者描寫流水的聲音,沒有使用慣常的汩汩、潺潺、涓涓等詞語,而是以珮環(huán)之音來寫水聲。玉石相擊,其音清越,聽來讓人身心愉悅,而且還能以水聲烘托山林中的幽僻靜謐,再以山林的靜寂來映襯水聲的清朗,二者交互起來,帶給人美妙的感受。又如用“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八個字狀寫青樹翠蔓。“蒙”是遮擋蓋住,形容蓊郁茂盛,遮遮掩掩;“絡”是攀緣纏繞,糾結在一起;“搖”是搖搖擺擺;“綴”是披散牽連。這四個動詞形象地描繪了樹枝藤蔓的各種奇特狀態(tài)?!皡⒉睢笔切稳莘毖苌煺归_來
17、的枝蔓長短不齊,“披拂”是形容枝條在微風中輕柔地飄曳,這里生動地刻畫了細枝長蔓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動態(tài)。這不僅豐富了石潭周圍的景物,而且給它濃濃地抹上了一層生命之綠的鮮麗色彩,使人感到生機盎然。再如寫“游魚”一節(jié),歷來為人所稱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空游無所依”,從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們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純凈?!叭展庀鲁?,影布石上”,明麗的陽光透過清澈的潭水,陽光與潭水交融在一起,把一條條小魚的影子刻印在潭底的全石上,猶如一幅畫。接著作者用“佁然”“俶爾”“翕忽”三個詞,分別反映小魚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佁然”是形容小魚憨態(tài)可掬,紋絲不動;“俶爾”是寫小魚曳尾而去,一閃動
18、就看不見了;“翕忽”是刻畫小魚靈巧輕捷、輕快自由地游動?!八婆c游者相樂”,這是作者將自己游樂的心情投射到魚兒身上,仿佛魚兒也會和人一樣感到快樂。疑難探究從文章最后一段來看,與作者同行的有五個人,為什么第4段還要說“寂寥無人”?其一,這種感受與作者當時的心境有關。外界的景象與作者貶謫后長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當時沉浸在寂寥無人的心境之下,故而有此說。其二,這里的“無人”并不是說真的沒有人,而是強調環(huán)境的寂寥和內心的落寞。同行的五個人都是柳宗元的親友,也經歷了打擊和磨難,如吳武陵也是被貶在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夫崔簡的兒子,而崔簡也經歷了流放。因此,這幾個人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