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節(jié)選)》《秋水》公開課獲獎教案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高一必修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非攻(節(jié)選)》《秋水》公開課獲獎教案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高一必修三)(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非攻(節(jié)選)秋水公開課獲獎教案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高一必修三) 教學目標: 1、掌握和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有系統(tǒng)地整理各類文言現(xiàn)象; 2、梳通文字,探討寓意; 3、了解莊子及其哲學思想。 教學重點:1、解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碰到的語言障礙; 2、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寓意; 3、初步了解莊子生平及其哲學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1、發(fā)放莊子.秋水中的幾則故事及莊子介紹,讓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莊子。 2、發(fā)放預習作業(yè),包括三部分,第一是要求學生完成給文章加注釋的任務,第二是讓學生從語言、內容、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提出問題,第三是調查學生對莊子了解的程度。 一、了解莊子 投影: “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
2、,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造化鐘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焦在這個槁項黃蜮(y)的哲人身上??!”(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他是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師,是故事大王,是心理醫(yī)生,是窮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隱士,是藐視權貴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憫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絕的辯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園詩人,是經常援引神話的無神論者,是喜歡異想天開的理想主義者,是濮水邊的漁翁,是田間的歌者。然而,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李懷寧忙里偷閑讀莊子) (學生齊讀后)問1:這兩段話中的他是誰?那么莊子到底是何許人也?哪位
3、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莊子? (可以結合課前發(fā)放的故事,引導學生從濮水之釣中讀出莊子的追求自由、回歸自然,從鼓盆而歌中讀出莊子的安時而處順,從濠梁之辯中讀出莊子的物我合一。) 問2: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莊子從來不一本正經地和人講大道理,他通過什么方式讓大家領悟他的思想?(寫故事,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里,這就是寓言的寫法。有同學問秋水是不是寓言,它就是寓言啊。莊子故事里的主角常是花鳥蟲魚,這正體現(xiàn)了莊子的大智慧,他能從一草一木中得到啟示,能以慈悲的情懷去關照一花一葉。) 師:今天就讓我們通過秋水篇的開頭一段文字,和莊子來個“零距離”接觸。 二、誦讀體會 1、個別誦讀,糾
4、正字音 2、教師范讀 3、集體誦讀 三、解決字詞 問題1:“于是焉”中的“焉”是什么用法? 師提示:這個詞在這里沒什么意思,就是語氣詞,相當于“于是乎” 問題2:“莫已若”參考書上翻譯成“莫若已”,是為什么?“我之謂也”是什么句式? 師提示:這是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以前咱們學過這種句型嗎?舉個例子: “我之謂也”怎么翻譯?“說的就是我”,也就是“謂我也”,這是什么句式,是賓語前置,以“之”作提賓標志。 問題3:“野語有之曰”中的“有之”如何翻譯? 師提示:“之”在這里作代詞,代后面的俗語,可以理解為“這樣的說法”。 問題4:“北海”怎么解釋? 師提示:就可以理解為“北方的大海”,聯(lián)系上下文,
5、應該指黃河東端北面的大海,有些同學考證說是不是北冰洋,或者說是不是東海,我覺得不必這樣去做地理上的考證了。這不會防礙我們理解文章的。 問題5:大方是什么意思? 師提示:在現(xiàn)代漢語里大方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指對于財物不計較,不吝嗇;一是指專家學者;內行人。咱們根據(jù)上下語境來選擇一下,該是哪一種? 問題6:“伯夷之義”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師提供資料:伯夷,商朝末年諸侯孤竹君的長子。他認為武王伐紂是不義的,商朝滅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義,餓死在首陽山上。所以古人稱他為義士。 四、文本研習 問1:這篇文章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物?誰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板書:河伯北海 喜 嘆 問2:河伯看到什么景象后“
6、欣然自喜”?用原文句子回答 板書:百川灌河不辯牛馬 問3:不辯牛馬說明黃河的什么特點?(板書:雄壯開闊) 問4:如果在這段描寫中,去掉“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那么表達效果有什么不一樣?看到自己雄壯開闊,有欣喜的感覺是正常的,但是加上“自喜”并且還認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這里,這樣就難免顯得?(參考:妄自尊大、夜郎自大、洋洋自得、躊躇滿志等) 問5:見到大海后,河伯為什么要望洋興嘆呢?從原文找出答案。 板書: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問6:不見水端說明大海的什么特點?(浩淼無邊) 當河伯懷著洋洋得意的心情順流而東行,來到北海,觸目所及的是無邊無際的茫茫海水,這種浩淼無邊的氣象和自己的“不辯牛馬”有天
7、壤之別,河伯百感交集,發(fā)出了深沉的感嘆,但在他感嘆之前,先有一個動作“旋其面目”,問7:怎么理解這個詞?這里表現(xiàn)出河伯什么樣的心態(tài)?(順帶解釋“望洋興嘆”這個成語) (參考:對“旋其面目”的解釋歷來有爭議,傳統(tǒng)的解釋是“旋”,“掉轉”的意思,“面目”,是“臉”的意思,整個詞是“轉過頭”的意思。還有一種現(xiàn)在很流行的解釋,認為“旋其面目”是“改變神色”的意思,把“旋”理解為“改變”,把“面目”理解為“臉色,神色”。你同意哪一種說法?)一喜一嘆,河伯的心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一“嘆”,顯示了河伯認識到自己很渺小之后的反躬自省精神。(板書:個人渺小,天地無窮) 但是面對浩淼無邊的大海,河伯僅僅感
8、到自己很可笑嗎?他有沒有得到更深刻的啟發(fā)呢?請同學集體把河伯感嘆的話讀一遍,然后將這段話口頭翻譯給同桌聽,注意思考,這段話內部有什么問題。 咱們班的陳婧憶同學(3班)在課前提出了一個很有水平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幻燈投影:“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與“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兩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看到大海的廣闊無邊與先前不相信有輕視孔子和伯夷的人有什么關系?” 分解難點1:思考河伯對“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到底是什么態(tài)度?開始是“弗信”,那么看到北海之后呢,應該是信了,那么他“信”的又是什么呢? (預想1:學生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河伯是崇拜孔子和
9、伯夷的,認為他們是天下最有學問和最有仁義的人,認為小看他們的人是狂妄自大的,世上不可能有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后來看到大海后,想想先前自己也曾自滿自足,不正和那些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一樣嗎?所以相信世上的確有這樣輕狂的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種一開始河伯不相信有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對這種人持否定態(tài)度,因為他認為孔子和伯夷就是天下最有學問和最有義的人,但是后來他看到了大海,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明白孔子和伯夷都不是天下之最,所以相信有小看他們的人存在,并且對他們持肯定態(tài)度。) (預想2:有可能學生只能得出前一種理解,而得不出后一種理解。師可以先出示“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
10、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問:根據(jù)這段話,再反觀前一個問題,你還有什么理解?然后歸納得出: 理解一: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終于相信了天下的確是有這樣輕狂的人存在,而我就是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岱侵劣谧又T則殆矣。 理解二: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終于相信了,仲尼之見聞,伯夷之仁義的確不是天下之最,我不該盲目崇拜他們?。。┪岱侵劣谧又T則殆矣。 師發(fā)表看法:秋水的主體是河伯和海神的七次對話,課文不過是開頭的一小段,下面還有很長的對話。河伯對事物的認識是隨著談話逐漸深入的,我在下文海神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句話:“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辭
11、讓君位以成就好名聲,孔子大談天下事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他們的自滿,不就好像你剛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的樣子嗎?在海神眼里,孔子、伯夷這兩個天下之最是不存在的,這里體現(xiàn)出海神的無限相對思想,這是一種大智慧。但我想在一開始河伯決認識不到這一層,所以還是取第一種理解較符合邏輯,但能領悟出第二種意思的讀者卻是和海神一樣有著大智慧的。應該贊揚。但是不管是那一種心理活動,他們最后得出的認識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天地是無限的,在這里河伯由慨嘆天地無窮又進一步想到了學海的無涯,正如莊子所謂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啊。(板書: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有同學課前提問,說這里的“河伯”是不是儒家門徒的
12、化身,莊子是不是借“海若”給儒家門徒上課。還有同學說,莊子寫這篇寓言是不是為貶低孔子啊?這種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儒家門徒看來,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學之人,而伯夷是天下第一大義之人。但在莊子看來,這兩個“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腳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莊子寫秋水可不是專門來貶低孔子的,只是讓儒家門徒領悟他的思想。在其他篇目中,莊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傳道家的思想,這時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分解難點2:“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殆是危險的意思,大家想想看,河伯如果沒有看到大海,他會怎么樣?有什么樣的危險性存在? 小有成績輒沾沾自喜,妄自尊大,這是人性之大弱點之一。生活中,像河伯
13、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何其多,河伯先前的沾沾自喜又是多么普遍的人類心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這些成語。但是河伯這只井底之蛙,跳出了井臺,看到了天地之大,能勇于自省,自我剖析,沒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是很可貴的精神。看來,莊子的智慧之水,不僅洗清了河伯的雙眼,更蕩滌了他心靈中的塵埃,讓他成了一個明智的人。 河伯先前的自滿是因為他只看到過黃河,“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后來看到了大海,有了比較,才明白自己的淺陋的,從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一點:人與人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人要發(fā)現(xiàn)和認識自己,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礎之上的。(板書:有比較才有鑒別) 六、探討寓意 1、讀了秋水后,你懂得了
14、什么道理?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嗎? (參考: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讓人固步自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有好幾位對莊子有些研究的同學說,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qū)別,均可相互轉化的,但這似乎與本文的寓意不一致。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讀的是秋水的開頭一節(jié),采用的是斷章取義的讀法,雖然這也不失為一種閱讀方法。但是畢竟和莊子的哲學思想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我真要表揚這幾位提出異議的同學,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讀過完整的秋水,但是他們的確說出了莊子在秋水里要表達的思想: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河伯認為大海是大的,而自己是小的,所以有慚愧心理
15、,但在大海看來,卻并不是這么回事。請大家根據(jù)莊子的無限相對思想,想像一下海神若會怎么回答河伯呢?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翻譯)我從來沒有以此自夸,我自以為形體同于天地,氣魄受于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像大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像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里嗎? 五、總結 讀了海神若的回答,我們更領略了莊子的大智慧。南懷謹曾做過這樣的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儒家思想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
16、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多少年來,道家的無為思想,構筑起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后院,多少不得意的文人,在這個后院里,被老莊的瀟灑無為,溫情的安撫過。對今天的我們來說,老莊的生活哲學仍可以做為我們精神疾病的良藥,但是任何藥都是有副作用的,需要我們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六、拓展閱讀 1、莊子.秋水全文 2、鯤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3、蔡志忠漫畫系列莊子說自然的簫聲 4、于丹莊子心得 附:板書設計 河伯海神 喜百川灌河不辯牛馬(雄壯開闊) 妄自尊大 嘆自愧不如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浩淼無邊) 悟:個小渺小,無地無窮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有比較才有鑒別 作業(yè)設計:知識歸
17、類 分組歸納幾類文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 5、一詞多義 之涇流之大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結構助詞的 野語有之曰代詞,一種說法 我之謂也提賓標志 若望洋向若海神名 以為莫已若者比得上 聞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聽說;見聞,學識 而順流而東行表修飾 東面而視表修飾 望洋向若而嘆曰表承接關系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表并列關系 6、詞類活用 秋天時至時,按時令名詞作狀語 順流而東行東,向東,名詞作狀語 東面而視有多種理解:一說東是名詞作動詞,向著東方;一說東是名詞作狀語,朝東,向東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美,形容詞作名詞,美景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少,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小看,輕視。 7、古今異義 于是古:于,在;是,這個時候。今: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至于古:到達;今,表示另提一事的連詞 東面古:面朝東;今:東邊 8、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直往 不辯牛馬辯,通“辨” 9、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已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非則不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