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2.1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 湘教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2.1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 湘教版必修1.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節(jié)地球表面形態(tài),第1課時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考試標準】,斷裂,運動狀態(tài),大陸板塊,山脈,海洋板塊,海溝,島弧,張裂地帶,碰撞,擠壓,背斜,向斜,斷裂,位移,地壘,地塹,火山錐,斷裂,解析由圖可知,甲為火山噴發(fā),由內力作用形成;乙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景觀,是流水侵蝕作用的結果;丙是內力作用下形成的山脈;丁是風力沉積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景觀。 答案B,提示: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處在不斷擠壓過程中,導致喜馬拉雅山脈不斷上升。,2板塊運動,學以致用 (20174月浙江省選考考試)下圖是某地質學家繪制的板塊碰撞及其影響示意圖。與圖中板塊A、B對
2、應恰當的是 (),A.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 B.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C.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 D.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 解析讀圖可知,板塊A面積較小,板塊B面積較大,兩板塊碰撞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形區(qū),如山脈、盆地、高原等,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情況符合圖示信息。 答案A,提示:斷層線兩側的巖石運動方向相反,一側上升,則另一側下降。如果斷層線兩側的巖石移動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會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會形成盆地或谷地。,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河谷的巖體沿斷裂面出現了斷層。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向右的方向為北方,該河谷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處于迎風坡,降水較多,蒸發(fā)較少,所
3、以植被茂密。 答案(1)B(2)C,解析內、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表形態(tài),內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則把高山削低,把洼地填平。 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積巖層受擠壓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島嶼,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屬內力作用。 答案B,解析結合六大板塊的分布圖可知,克拉地峽屬于歐亞板塊。 答案B,(20179月麗水等三市質檢)下圖為長江三峽段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45題。,4.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的判斷,正確的是() A.背斜 B.地壘 C.地塹 D.向斜 5.從巖性和地質條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適宜建水壩的是() A. B. C. D. 解析考查了地質構造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第4題,據圖
4、可知,為背斜;為背斜;為向斜;為背斜,選A;第5題,水庫適宜建在地質構造穩(wěn)固的地方,處為侵入型的巖漿巖,硬度大,不易侵蝕,地基結構穩(wěn)定,選D。 答案4.A5.D,解析本題考查地質構造的類型判斷及對構造地貌的判斷方法,讀圖、析圖是解題關鍵;由圖知,丁處巖層向下彎曲可判斷為向斜構造,乙處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構造,頂部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受張力大,巖層破碎易被外力侵蝕而成,由于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有良好的儲油構造,一般在背斜處尋找石油、天然氣,同時地層穩(wěn)定,地下水向兩側流動,也適合建地下隧道等工程;斷層處巖層破碎,不適合建大型工程。 答案(1)向斜山嶺(2)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3)乙(4)乙丙,教材P37活動,教材P39活動(上),教材P39活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