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2.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2.ppt(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節(jié)海底地形的形成,1.結(jié)合海底擴張示意圖,理解洋殼的形成過程及洋中脊、洋盆的成因。 2.結(jié)合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內(nèi)容,理解海溝、島弧的成因及分布特點。,知識點一,知識點二,如何認識板塊運動與海底地形的形成? 1.明確板塊運動的幾個要點,(3)板塊邊界類型不同,運動方向不同,塑造出的地形也不同。 (4)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推動巖石圈物質(zhì)在不斷地循環(huán),使大洋地殼處于不斷的生長擴張消亡過程中。,知識點一,知識點二,2.列表歸納板塊運動與海底地形的關(guān)系,知識點一,知識點二,怎樣利用板塊構(gòu)造學說理解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 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巖石圈并非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
2、是不斷運動的,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接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根據(jù)板塊示意圖,可知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及洋中脊地震帶。,知識點一,知識點二,拓展延伸用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gòu)造學說解釋地理現(xiàn)象或地理事物的成因,如下表。,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一,知識點二,【例題1】 下圖為“世界某海域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在乙圖中作出MN一線的地形剖面圖。 (2)寫出海底地形名稱:A,B。 (3)從海底地形分布特點來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B多分布在大洋的。 (4)簡要分析A、B兩類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答案:(1)作剖面圖如下: (
3、2)海溝洋中脊 (3)邊緣中部 (4)A是板塊碰撞形成的;B是板塊張裂形成的。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和成因。解答本題要理解圖中等深線的含義及其表示的海底地形。從圖中可以看出,A地的深度很深且呈線狀分布,應是海溝;B處深度相對較淺,且呈線狀分布,應為洋中脊;而海底地形的分布受板塊運動的影響。,【例題2】 讀“大洋板塊俯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是板塊;乙板塊俯沖到甲板塊的下部,是由于乙板塊。 (2)海洋底部A、B、C三處巖石中,年齡最輕的是。 (3)C處為海溝,屬于板塊的邊界。 (4)據(jù)測量,紅海正在不斷擴大,其原因是紅海位于地帶。,答案:(1)大陸密度較大、位置較低 (2)A (3)消亡 (4)板塊生長邊界 解析:大洋板塊俯沖示意圖實際上是板塊構(gòu)造機理模式圖。該圖說明新大洋地殼從生長到消亡的全過程以及與地震、火山分布的關(guān)系。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下內(nèi)容:板塊類型、板塊邊界類型、海底巖石年齡分布規(guī)律等,并注意到板塊構(gòu)造理論的應用,靈活性較強。甲、乙兩板塊相向運動,且甲板塊位置較高,由此可判定甲為大陸板塊;乙板塊俯沖到甲板塊之下,主要由于乙板塊密度較大、位置較低。洋中脊A是新的大洋地殼的誕生處,是海底巖石年齡最小的地方。海溝、造山帶屬于板塊的消亡邊界。紅海位于板塊生長邊界處,故面積在不斷地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