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學案設計(高二選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學案設計(高二選修)(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學案設計(高二選修) 知識鏈接 一、晚唐社會的特征 所謂“晚唐”,始于唐文宗時期,訖于唐的滅亡,約80年。晚唐時期,政局更為動蕩不安,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等政治痼疾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導致王朝傾覆,進入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的時期。詩中充滿哀愁、痛苦,顯得細膩、纏綿,看不到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沈郁、韓愈的雄奇、王維的秀麗、岑參的慷慨、王昌齡的剛健。 這一時期大致分兩段: 前一段:杜牧、李商隱對唐詩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后段:直接反映現(xiàn)實的詩篇,艷情詩進一步發(fā)展。 二、晚唐詩歌特征 晚唐詩歌,有著多元的價值取向。 1、以李商隱為代表的詩人,對細微幽深的審美追求,成
2、為此時此時詩壇的主導風氣,朦朧凄婉的詩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詩歌中。 2、詩歌主要傾向抒寫個人情況,以杜牧為代表的詩人把傷感、懷古、傷今情緒帶到詩壇。 3、仕人的閨閣情懷、愛情題材的艷麗詩風,在晚唐有一席之地。以溫庭筠、韓偓為代表,“作風浪漫、士行塵雜”,形成特點濃麗的閨閣情懷。 4、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以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羅隱、桂荀鶴等詩人為代表,作品體現(xiàn)了避世心態(tài)和淡泊情懷,形成了淡泊詩歌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的基本風貌。 2、重點鑒賞“小李杜”的詩作,初步了解其詩歌風格。 3、理解本專題詩作的思想內容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手法技巧。 第一板塊九日齊山登高寄揚州韓綽判官 無題(
3、相見時難別亦難)安定城樓 鑒賞文本探究思與悟 九日齊山登高 識常識 一、人物簡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任弘文館校書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節(jié)度使幕僚,以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司勛員外郎及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終中書舍人。杜牧對政治、軍事都有頗為卓著的見識,可惜不為統(tǒng)治者所用。杜牧擅長詩文,力倡“文以意為主”之論。詩風豪爽清麗,尤工絕句。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時,一次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臨齊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
4、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于愛到排抑,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江蘇丹陽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被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的懷才不遇和同病相憐之感。 探意旨 1、這是一首登高詩,那作者登上齊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2、詩中哪些詞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別高興? 3、為什么不能恨落暉呢? 賞藝術: 1、“江涵秋影雁初飛”,在這句詩中,“涵”字用得比較好,你知道發(fā)在何處嗎? 2、此詩主要通過什么手法表達詩人的情感的? 寄揚州韓綽判官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被任為監(jiān)察御史,由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后所作。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最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云,酒樓舞榭
5、,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shù)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常出沒于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后寫詩寄贈。 探意旨 1、“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2、“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賞藝術 詩歌中的景象是實寫還是虛寫?詩歌借這些景象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識常識 人物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因牛李黨爭,處于夾縫中的李商隱張生仕途坎坷。為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齊
6、名,人稱“小李杜”。其“無題”詩以愛情為題材,深情綿邈,歷代傳誦不衰,但詩旨隱晦曲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故元好問有“詩人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嘆。其詩精于用典,色彩瑰麗,寄托遙深。 探意旨 1、“相見時難別亦難”,比較揣摩兩個“難”字有何不同? 2、如何理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意境。 賞藝術 1、理解“春蠶”和“蠟炬”兩個意象的表達作用。 2、“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詩人想象中情人的樣子,這是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安定城樓 識常識 寫作背景 此詩為義山客中抒懷之作,開成三年(838年)作者應試落選,在涇原幕府中作客時寫下。 探意旨 1、“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詩
7、人用王粲和賈誼兩個典故,用意何在? 2、“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這兩句詩借莊子寓言故事有什么意圖? 賞藝術 1、“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首聯(lián)寫景有什么作用? 2、賞析“虛”“更”的表達作用。 拓展感悟提升品與讀 名家賞析 九日齊山登高賞析 這首詩是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敖镉把愠躏w,與客攜壺上翠微。”重陽佳節(jié),詩人和朋友帶著酒,登上池州城東南的齊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縹青色,這就是所謂翠微。人們登山,仿佛是登在這一片可愛的顏色上。由高處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飛來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顯得秋天水空的澄肅。詩人用“涵”
8、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用“翠微”這樣美好的詞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于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這種節(jié)日登臨的愉悅,給詩人素來抑郁不舒的情懷,注入了一股興奮劑。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他面對著秋天的山光水色,臉上浮起了笑容,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詩人意識到,塵世間象這樣開口一笑,實在難得,在這種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勸客,又象是勸自己:“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斟起酒來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這中間四句給人一種感覺:詩人似乎想用偶然的開心一笑,用節(jié)日的醉酒
9、,來掩蓋和消釋長期積在內心中的郁悶,但郁悶仍然存在著,塵世終歸是難得一笑,落暉畢竟就在眼前。于是,詩人進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lián)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象“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呢?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xiàn)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詩人主觀上未嘗不想用節(jié)日登高的快慰來排遣抑郁。
10、篇中“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地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至于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從抑郁中掙扎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詩人的愁悶何以那樣深、那樣難以驅遣呢?除了因為杜牧自己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huán)境中難以得到施展外,還與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詩中所稱的“客”有關。這位“客”不是別人,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江蘇丹陽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被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懷才不遇、同病相憐之感。這才是詩人無論怎樣力求曠達,
11、而精神始終不佳的深刻原因。 詩人的曠達,在語言情調上表現(xiàn)為爽利豪宕;詩人的抑郁,表現(xiàn)為“塵世難逢開口笑”、“不用登臨恨落暉”、“牛山何必獨沾衣”的凄惻低回,愁情拂去又來,愈排遣愈無能為力。這兩方面的結合,使詩顯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惻。 哲理故事 遇到老虎后 兩個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后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倍皇兰o,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wěn)定和有保障的企業(yè),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shù)。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