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教學設(shè)計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長安晚秋》教學設(shè)計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長安晚秋?教學設(shè)計4江蘇省丁溝中學陳慶德高二語文選修課唐詩宋詞選讀教案指導閱讀?長安晚秋?一體化教學案老師版教學設(shè)想:?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lǐng)悟表現(xiàn)手法和根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lǐng)悟才能;配以適當?shù)馁p析題,引導學生走上討論之路。專題目的:1、可以借助注解鑒賞杜牧、李商隱的律詩和絕句,初步理解杜牧、李商隱的詩歌風格。2、能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初步理解晚唐詩歌的根本風貌。3、能就杜牧的詠史懷
2、古詩或李商隱的“無題詩作專題探究,寫出7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本文增加目的:理解趙嘏以及詩人營造的意境。教時設(shè)置:1教時過程:一、導入今天我們學晚唐另一位詩人趙嘏的作品?長安晚秋?。二、朗讀長安晚秋趙嘏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三、作者和背景趙嘏,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陰市人,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輕時四處游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后回江東,家于潤州今鎮(zhèn)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后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入仕為渭
3、南尉。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詩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這顯然是趙嘏寄居在長安時,秋天所寫的詩。那時長住在長安的人根本有三類:一是家就在長安;二是在京城為官;三是在長安應(yīng)考落榜后沒回家,寄居在此準備明春再考。趙嘏便屬于第三類,他曾屢次落榜,而此詩也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長安時所作。四、理解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秋天拂曉時,云霧在天空漂流著,帶著一片凄涼的寒意,朝廷的宮殿屹立著,像要觸到高高的秋空。殘星幾點懸掛在空中,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曲調(diào)悠揚婉轉(zhuǎn)。籬邊半開的菊花呈現(xiàn)出紫艷之色,靜悄悄的,水面的蓮花凋零,
4、紅衣盡卸,一副愁情。家鄉(xiāng)的鱸魚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卻要像楚囚鐘儀那樣戴著南冠,羈留他鄉(xiāng)。五、賞析先考慮,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發(fā)言1、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仕途失意,羈旅思鄉(xiāng)之情。2、這首詩寫景很有層次,用了不同的角度,問,有哪些角度的描寫?詩歌又是怎樣以景傳情的?層次角度1、遠望和近觀的角度:1、2句遠望,5、6句近觀。2、仰視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視,5、6俯看。3、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角度:3、4句動態(tài),5、6句靜態(tài)。以景傳情“云物凄涼“殘星幾點不僅是秋的涼意,星的寥落,更是內(nèi)心凄涼的反映?!伴L笛和“籬菊不僅是所聞和所見,更是內(nèi)心的思念和鄉(xiāng)情的反映。蓮之愁,更是人之愁。3、杜牧極為贊賞“
5、長笛一聲人倚樓這一句,人們也稱趙嘏為“趙倚樓,說說這一句有怎樣的情味?它的妙處在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秋霧拂曉,殘星幾點,群雁南飛,寥廓靜寂之中,突然一聲長笛飄飛而來,笛聲悠揚,情催意動。幽怨的樂曲,寂寥的冷秋,仕途的失意,離鄉(xiāng)的羈旅,揪人愁腸,撕心裂肺,感人至深。4、將本詩和盛唐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比較,看看在藝術(shù)境界、情感特征以及寫法上有什么同和異??長安晚秋?前三聯(lián)寫景,尾聯(lián)以典故直接帶出情感。寫景渲染出氣氛,借景抒發(fā)感情。感情悲傷,思鄉(xiāng)歸隱。藝術(shù)境界上,多幅畫面,鋪陳渲染,意韻清遠,景中含情。?與諸子登峴山?前兩聯(lián)議論,頸聯(lián)寫景,尾聯(lián)也是直接抒情。悼古傷今,無限感慨。感情悲壯,失意感傷。藝術(shù)境界上,兩句寫景,形成闊大的境界,映襯人物的情感。六、背誦、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