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級人教第十三章《力和機械》復習.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物理九年級人教第十三章《力和機械》復習.ppt(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復習:力和機械,開啟中考成功之門,鑰匙有三。其一:勤奮的精神;其二:科學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態(tài)。,一、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重力、彈力、摩擦力、杠桿、滑輪、滑輪組等知識點,找出各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構(gòu)知識體系 2.通過對杠桿平衡條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加深理解及其應用和練習鞏固、拓展延伸來找出規(guī)律,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構(gòu)建知識體系;靈活運用力和機械知識解答生活中相關(guān)問題 三、難點:運用力、杠桿及平衡原理、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特點和實質(zhì)、較熟練地分析解決與其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物,,,典型例題透析,圖13-1,【例1】如圖13-1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小球用
2、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圖法在圖中畫出它所受的重力G (g10Nkg)。,G=mg=2kgx10N/kg=20N,,G=20N,一重力,二摩擦力,【例2】小明用如圖甲、乙、丙的步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實驗中,他應將彈簧測力計沿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水平面上做 運動,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比較步驟與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壓力有關(guān),且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較步驟甲與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有關(guān),且接觸面越,摩擦力越大。 ()小明在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xiàn)象表明:
3、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該力的大小與 力的大小有關(guān)。 ()上學路上,小明看見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里,司機將一些稻草塞進后輪底下,汽車很快就爬上來了,這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水平,勻速直線,甲,乙,粗造程度,粗造,摩擦,拉,接觸面的粗造程度,三.杠桿,例3如.如圖13-3所示,杠桿AOB的A端掛重為GA的物體,B端掛重為GB的物體,杠桿平衡時AO處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桿自重不計,則GA與GB的大小關(guān)系是( ),13-3,GAGB B. GAGB C. GAGB D.無法比較,,,,,,C,四滑輪、滑輪組,【例4】用下圖示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將繩子的自由端移動15
4、m時,重物升高0.5m,請你在圖中畫出繩子繞法。,,,S=3h,,,,【例5】如下圖所示,用滑輪分別將重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計繩重與摩擦,且動滑輪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別為F甲、F乙,則F甲 F乙(填””、“”或“<”),F甲=G,F乙=G,,畫杠桿力臂的方法(三步驟):,一、找支點。,二、畫線(力的作用線)。,三、定距離(力臂的長)。,、力的作用線是指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虛直線。,注意:,、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杠桿的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怎樣畫杠桿的力臂,,,F1,,O,,,L1,,,L2,F3,F2,L3,,,
5、,,,,,,,,,,練 習,找出下列各圖中動力和阻力,并畫出杠桿力臂。,O,,F2,F1,,L1,,L2,,,,,,,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guān)問題,1.確定杠桿的支點。,3.確定各個力的力臂。,2.分析杠桿受到的動力和阻力,明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4.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出關(guān)系式求解,必要時要對結(jié)果進行討論。,2、將一圓錐體推上臺階,現(xiàn)分別在A、B、C點用力,力的方向如圖,則最小的推力是() A、FA B、FB C、FC D、一樣大,B,D,E,3、搬運工人常用的一種搬運重物的方法,從圖中能看出搬運工人運用了哪些物理知識?,,,,,,,,F,,,,,,,,,,,,,,,,,,動
6、滑輪省力;,以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摩擦。,討論交流,達標測試,1、下列措施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雪后,汽車上山時,車輪上繞有防滑鐵鏈b往自行車軸承上加潤滑油 c鞋底上做有花紋 d在皮帶傳動的機器中,張緊皮帶 2、重力的方向是( )的,質(zhì)地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 )上 。 3.下列關(guān)于杠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b杠桿不一定要有支點 c杠桿必須是一根直棒 d所謂動力和阻力都是杠桿給其他物體的力 4.自行車是一種人們常用的代步 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 使用來看,它要用到許多自然 科學的知識,請你舉出2個例 子,將它填在答題卷表中, 要求說出相應的自然科學的 原理(或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