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字詞句》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重點字詞句》PPT課件.ppt(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陳涉世家重點字詞句,重點詞的解釋 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去、往)(失望) 2、茍富貴,無相忘 ( 如果 ) 3、發(fā)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遠調,責罰) 4、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 (停駐) 5、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編次) 6、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適逢,恰恰遇到)(估計) 7、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逃走) 8、等死,死國可乎?(同樣)(為而死) 9、天下苦秦久已(對感到痛苦) 10、扶蘇以數(shù)諫故(屢次) (緣故,原因) 11、上使外將兵(帶領,統(tǒng)率),12、楚人憐之(愛戴) 13、為天下唱(通“倡”,首發(fā)) 14、卜者知其指意 (意圖) 15、此教我先威眾耳(威服) 16、乃
2、丹書帛曰“陳勝王”(寫)(稱王) 17、置人所罾魚腹中(用網捕) 18、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字條) (通“已”已經)(認為奇怪) 19、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私自,暗中,偷著)(到,往)(軍隊駐扎的地方) 20、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第二天)(到處)(用手指指點點,以目示意),21、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故意)(使惱怒) 22、尉果笞廣(用鞭、杖或竹板打) 2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24、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 25、為壇而盟 (筑)(盟誓) 26、比至陳 (等到) 2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鐵甲)(緊握著)(武器)28、復立楚國之社稷(國家
3、) 29、若為傭耕(你) 30、夜篝火(籠/用籠子罩著) 31、并殺二尉(一齊),32、蘄下 (攻下,攻克) 33、徇蘄以東(攻占土地,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34、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當?shù)赜新曂娜耍?35、號為張楚(宣稱) 36、刑其長者(懲罰),二、句子翻譯 1、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2、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譯: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譯:現(xiàn)在逃走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4、此教我先威眾耳。 譯: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5、藉第令毋斬,而戍
4、死者固十六七。 譯:即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守衛(wèi)邊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6、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三、一詞多義 與 嘗與人傭耕(同、和) 與皆來會計事(都、一起) 應 笑而應曰(回答、答應) 宜多應者(響應) 次 皆次當行(按次序排列) 次所旁叢祠中(臨時駐扎和住宿) 會 會天大雨(適逢,恰巧) 與皆來會計事(聚集,集會) 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一樣) 公等遇雨(在名詞或副詞之后表示復數(shù)) 道 道不通(路) 伐無道(道義),,,,,,,數(shù) 以數(shù)諫故(屢次、多次) 數(shù)日(幾,表示不確定的數(shù)目) 故 以數(shù)諫故(緣故、原因) 廣故數(shù)言欲
5、亡(故意,特意) 將 將兵徇蘄以東(帶領) 項燕為楚將(將領,帶兵的人) 指 卜者知其指意(意思,意圖) 皆指目陳勝(用手指指點點) 書 丹書帛曰(寫) 得魚腹中書(字條) 令 又間令吳廣(派) 召令徒屬(命令) 令辱之(使,讓),,,,,,,欲 廣故數(shù)言欲亡(想,想要) 從民欲也(欲望,愿望) 之 輟耕之壟上(去,往) 悵恨久之(結構助詞,不譯) 鴻鵠之志(結構助詞,的) 二世殺之(代詞,他) 以 以數(shù)諫故(因為) 或以為死(認為) 以激怒其眾(來,以便)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四、通假字 發(fā)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貶謫,這里是強迫
6、的意思。 為天下唱 “唱”通“倡”首發(fā)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被”通“披”穿著,五、古今異義 1、陳涉少時 古義,年輕時 今義,少年時 2、今亡亦死 古義,逃跑 今義,死亡 3、等死 古義,同樣 今義,等候 4、卒中往往語 古義,到處 今義,經常 5、又間令吳廣 古義,私自,偷著 今義,中間,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6、楚人憐之 古義,愛戴 今義,可憐 7、皆下之 古義,攻克 今義,下面 8、比至陳 古義,等到 今義,比較,六、文章理解 1.用原文回答問題: )導致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陳勝得出“
7、宜多應者”的結論,根據(jù)主要有兩條,具體是什么? 3)能表現(xiàn)陳勝豪壯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有能表現(xiàn)他出眾的宣傳鼓動才能的一句話是: 4)陳勝提出的策略口號是什么?,失期,法皆斬,天下苦秦久矣,(1)天下苦秦久矣(苛重的勞役殘酷的刑法) (2)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2.陳勝、吳廣為什么在殺尉之后才“召令徒屬”?“召令徒屬”的目的是什么? 3.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有: 4.四字詞語概
8、括起義的過程: 5.讀完本文,我們可以看出陳勝是怎樣的一個人? 6.司馬遷為何把陳涉歸入世家?,防止軍官發(fā)起反抗將其眾逼到絕境殺了軍官,群龍無首,更容易發(fā)動起義;表現(xiàn)謀劃之周密,以防不測。 目的是曉以利害,堅定起義信念。,問卜念鬼,丹書魚腹,篝火狐鳴,激怒其眾,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志向非凡、清醒果斷、勇敢機智,司馬遷看重的是功業(yè),而不以成敗論英雄。,唐雎不辱使命,一、重點詞的解釋 1、不辱使命 (辱沒、辜負) 2、易安陵 (交換) 3、安陵君其許寡人 (加強語氣的助詞) (答應) 4、大王加惠 (給予恩惠) 5、雖然,受地于先王 (雖然這樣,但是)
9、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出使) 7、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放置;錯意:置意) 8、請廣于君 (擴充) 9、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違背) (輕視) (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嗎) 10、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 即使)(只,僅僅),11、秦王怫然怒 ( 盛怒的樣子) 1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先生) (曾經聽說) 1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平民)(摘掉帽子)(光著腳)(撞) 14、倉鷹擊于殿上 (通“蒼”,青白色)15、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平庸無能的人)(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16、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吉兇的征兆) 17、天下縞素 (白色
10、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18、秦王色撓 ( 屈服) (色撓:變了臉色) 19、長跪而謝之曰 (道歉) 20、寡人諭矣 (明白,懂得) 21、徒以有先生也 (僅僅,只是)(因為),二、句子翻譯 1、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 譯: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我)愿意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來交換。2、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3、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譯: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4、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譯: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5、布衣之怒,
11、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譯: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6、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譯:(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沒有迸發(fā)出來,上天就降下征兆。7、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譯: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三、一詞多義 使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派) 唐雎使于秦(出使) 徒 免冠徒跣(光著) 徒以有先生也(副詞,只、僅僅) 怒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發(fā)怒,動詞) 懷怒未發(fā)(憤怒,名詞) 夫 此庸夫之怒(成年男子,名詞) 夫專諸之刺王僚(發(fā)語詞,無義) 以 以大易?。ń樵~,拿、用) 以五十里地易安陵(介詞,憑借) 以君為長者(介詞,把) 徒以有先生
12、也(連詞,因為),,,,,,,與 輕寡人與(語氣詞,嗎) 與臣而將四矣(連詞,同) 于 受地于先王(介詞,從) 使于秦(動詞,到) 休祲降于天(介詞,從) 也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表強調,副詞) 亦免冠徒跣(不過,副詞),,,,四、古今異義 1、長跪而謝之 古義,道歉 今義,感謝 2、雖然,受地于先王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折的關聯(lián)詞語 3、非若是也 古義,這樣、如此 今義,判斷詞 4、休祲降于天 古義,吉祥 今義,休息,五、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置、放置 2、倉鷹擊于殿
13、上 “倉”通“蒼”,青色,七、文章理解 1.唐雎秦王各有怎樣的性格?課文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 2.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權,機智勇敢,能言善辯。 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外強中干,前倨后恭。 把人物置于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對話,鮮明表現(xiàn)人物性格。,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天子之怒?!逼浯危砌铝信e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 唐雎是一個有勇
14、有謀、不畏強暴、為國家敢于獻身的人。,3.“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請用原文回答“休祲”所指的內容。 4揣摩句子,說說它的潛臺詞。(其它的也盡量效仿,注意人物身份與語氣)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事跡。,彗星襲月,白虹貫日,倉鷹擊于殿上,潛臺詞: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時后果不堪設想。,潛臺詞: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藺相如完璧歸趙 (注意:要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出師表,一、
15、重點詞語解釋 1、崩殂 (死,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 (時) 3、蓋追先帝殊遇 (優(yōu)待,厚遇) 4、誠宜開張圣聽 (擴大) (圣明的聽聞) 5、以光先帝遺德 (發(fā)揚光大) 6、恢弘志士之氣 (發(fā)揚擴大) 7、引喻失義 (適當,恰當) 8、宮中府中 (皇宮中) (朝廷中) 9、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 (懲罰) (善) (惡) 10、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顯示) (治) 1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簡通“揀”,選拔) (給予) 13、悉以咨之 (都) (詢問) 14、必能裨補闕漏 (闕通“缺”,缺點、
16、疏漏) 15、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心遺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7、猥自枉屈 (辱,這里指降低身份) 18、由是感激 (感動振奮) 19、遂許先帝以驅馳 (于是) (答應) (奔走效勞) 20、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數(shù)后的零頭),21、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 (早晚)(實現(xiàn)) 22、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希望) (比喻才能平庸) 23、托臣以以討賊興復之效 (效力的機會,重任) 24、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5、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 (過失) 26、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詢問)(正確) 27、臨表涕零(眼淚) (落下)28、性
17、行淑均(善)(平) 29、攘除奸兇(排除,鏟除) 30、斟酌損益(除去)(興辦,增加),二、重點句子翻譯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譯: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 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的原因。 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譯: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譯: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 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
18、一年矣。譯: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自那以來有二十一年了。,三、找出本文中的成語并作解釋。 1、妄自菲薄:過分地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2、引喻失義:發(fā)表政見的時候放棄了原則。 3、不知所言:不知道說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 4、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計日而待:可以數(shù)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6、三顧茅廬: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四、古今異義 : 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痛心遺憾。今:深切地憎恨。)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古:時刻。 今:指四季中的第三個季節(jié)。)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語言、行為)惡劣;不
19、道德。) 4、由是感激(古:此,這。今:常用作判斷詞;古:感動、激動。今:衷心感謝。) 5、誠宜開張圣聽(古:擴大。 今:商店開始營業(yè)。) 6、臨表涕零。(古:眼淚。今:鼻涕。),五、一詞多義: 1、效: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重任。 恐托付不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實現(xiàn)、完成。 2、遺:以遺陛下:給予,動詞。 以光先帝遺德/深追先帝遺詔:遺留,動詞。 3、為:俱為一體:是; 為忠善者:做。 4、感激:由是感激:感動、激動; 臣不勝受恩感激:感謝。 5、行:然后施行:做,實行,動詞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詞;,6、益:有所廣益:益處;
20、 斟酌損益:增加。 7、然: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然而,可是,轉折 連詞; 然后施行:這樣,指示代詞。 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嚴明,形容詞; 以傷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詞。 9、能:先帝稱之為能:能干,有才能,動詞。 必能裨補闕漏/必能使行陣和睦:能夠,助 動詞。,六、通假字: 1、必能裨補闕漏“闕”通“缺”,缺點。 2、而來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通“檢”,選拔。,七、虛詞: 以: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 ,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
21、 以光先帝遺德:連詞,來,用來; 以塞忠諫之路也:連詞,表結果,以致。 受命以來:連詞,表時間; 咨臣以當世之事:介詞,拿; 許先帝以驅馳:連詞,來。 于:忘身于外者:在;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到。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報之于陛下:給。,八、文章理解 1作者在結尾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請你結合文章69段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諸葛亮 “涕零”的原因。(3分),諸葛亮因為想到了先帝對自己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臨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還有怕不能完成先帝遺愿的焦慮,對后主劉禪的擔憂,百感交集而“涕零”。,2從文中第7段看,諸葛亮回憶了哪些“大事”?以此
22、表達怎樣的情感?,三顧茅廬 、 臨危受命、 臨崩寄大事; 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報效劉備父子之情,3.從1-2段看,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是怎樣勸諫后主劉禪的。,首先是從危急形勢的分析入手,激勵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德,奮發(fā)圖強;然后勸勉后主要開張圣聽,賞罰分明。,4.結合課文3-4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么。,善良(或“誠實”)忠誠有才能,默寫 1、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2、上級任命鄭興為廠長,以拯救瀕臨倒閉的工廠,人們說鄭興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賞罰同一標準: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4
23、、三條建議是:開張圣聽(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 親賢遠佞) 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5、分析形勢: 不利的客觀條件: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觀條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6、作者志趣(無意功名、淡泊名利):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7、臨危受命(創(chuàng)業(yè)艱難、患難與共的經歷):“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8、先后漢興衰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9、出師目標(“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 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 10、三顧茅廬(追隨先帝驅馳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1、表達感情: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