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機 —— 初中物理第二冊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照相機 —— 初中物理第二冊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照相機 —— 初中物理第二冊教案
照相機
(一)教學目的
1.理解什么是實像。通過實驗、觀察,理解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知道當物體靠近凸透鏡時,像距變大,像也變大。
2.知道照相機的原理。知道照相機上調焦裝置、光圈、快門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器材:凸透鏡(焦距已知)、光屏、蠟燭、米尺、火柴、粉筆。
教師用:照相機。
(三)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同學們外出秋游,總想照張相留個影,你想知道照相機是怎樣給你留影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學生分組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條
2、件。
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用粉筆在桌面上畫約1米長的直線。在直線中間某一位置標出凸透鏡的位置O。根據(jù)已知的凸透鏡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線上標出凸透鏡兩側的焦點F及二倍焦距處P。如課本圖6-16。
按課本圖6-16,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在畫好的直線上。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線移動蠟燭,使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遠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線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
請同學們觀察,光屏上的像與物體比較是倒立還是正立?像與物體比較是放大了還是縮小了?像在凸透鏡的哪一側?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觀察完以后,教師講解:光屏上的像是
3、怎么形成的呢?照課本圖6-17說明像是燭焰發(fā)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會聚成的,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所以叫實像。實像能用光屏接收到。這個像與平面鏡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鏡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著引導學生小結實驗結果: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時,在凸透鏡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讓學生閱讀課本方框中“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的一段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②再讓學生做一次實驗:把蠟燭移向凸透鏡,仍保持距離在二倍焦距。移動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變化?觀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與上一次實驗得到的像比較,大小有什么變化?
4、
移動蠟燭,縮小與凸透鏡的距離,再做一次。觀察像的情況是怎樣變化?
再將蠟燭移到離凸透鏡的距離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觀察像是否倒立。和物體比較,像的大小怎樣?
實驗觀察結束,先讓學生回答觀察結果。教師再進行小結:當物體(燭焰)逐漸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時,像逐漸變大(或變小),像離凸透鏡距離也變大(或變小)。當燭焰離凸透鏡的距離等于二倍焦距時,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黑板板書)。
2.講解照相機的原理
教師:我們做完實驗得出結論了。現(xiàn)在就可以回答本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了。
出示照相機,教師講解: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
5、相當于光屏。拍攝景物時,使景物到鏡頭的距離遠大于二倍焦距。調節(jié)鏡頭與膠片的距離,使倒立、縮小的實像剛好成在膠片上。膠片上的感光物質被感光。感光后的膠片用化學藥水沖洗成底片。用底片再洗印出照片。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課本上圖6-18的成像光路圖。
3.簡單介紹照相機的主要構造及使用
①對照相機實物逐一介紹調焦裝置、光圈、快門及它們的作用。講解如何根據(jù)景物離照相機的遠近正確調節(jié)焦距,根據(jù)景物的明暗程度選擇適當?shù)墓馊Υ笮〖捌毓鈺r間長短。
②空機進行操作示范。講解照相的全過程。
三、小結本課內容
本課重點內容是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條件。同時強調什么是“放大”、“縮小”、“變大”、“變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完成本節(jié)課文后的練習1、2。
討論:給某同學照相時,要得到較大的像,該同學離鏡頭是遠些還是近些?
四、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課本章后習題第8題前半題,第10題第1橫行。
第 5 頁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