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微課》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微課(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 一 單 元 以 意 逆 志 知 人 論 世 單 元 概 述 目 標 導 航 1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 2深切感受詩歌中所包孕的意蘊美和情感美。 3通讀詩歌,朗讀背誦,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內(nèi) 容 概 說 這個單元有“賞析示例”一首,“自主賞析”詩歌四首,“推薦作品”詩歌五首。要求通過對長恨歌的學習,自主賞析其他詩歌,以“自主賞析”的四首為主,重點學習其中的三首。 長 恨 歌 是 一 首 長 篇 敘 事 詩 , 語 言 精 練 , 形 象 優(yōu) 美 , 抒情 極 有 特 點 , 中 間 又 有 不 少 名 句 , 我 們 可 以 在 誦 讀 中 體
2、悟其 意 蘊 美 和 情 感 美 , 探 討 其 主 題 思 想 。 湘 夫 人 是 一 首 祭 神 曲 , 用 楚 辭 的 形 式 寫 成 , 表 達 的 是湘 君 對 湘 夫 人 的 思 慕 之 情 , 詩 歌 的 形 式 和 藝 術(shù) 都 獨 具 特 色 。 擬 行 路 難 是 樂 府 雜 曲 , 表 達 的 是 詩 人 的 一 股 不 平 之 氣 ,一 種 悲 憤 之 情 。 學 習 時 要 簡 要 鑒 賞 其 思 想 感 情 和 藝 術(shù) 特 點 。 蜀 相 是 杜 甫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 應 該 學 習 這 首 詩 借 古 抒 情的 寫 法 , 理 解 詩 中 表 達 的 思
3、想 感 情 , 并 能 從 作 者 的 身 世 、思 想 中 加 深 領(lǐng) 會 。書憤抒發(fā)的是詩人愛國之心不能實現(xiàn)的悲憤,是陸游的名篇之一,激昂中透著悲愴。 “推薦作品”五首,選擇學習越中覽古一剪梅兩首,其余同學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時間,有選擇地自學習,此不贅述。 賞 析 指 導1 以 意 逆 志 。 我們在解說、欣賞詩歌的時候,不能只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詞,更不能拘于個別字眼去理解詩句,而應該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是以意逆志。 (1)正 確 解 讀 字 義 、 詞 義 。 古典詩歌中所蘊藏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語言文辭表達出來的,然
4、而這些語辭是歷史的產(chǎn)物,與今天相隔較遠,所以欣賞古典詩歌,首先要通過對詩句、文辭的準確解讀,窺見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在解讀字詞詩句的過程中,我們要“識字”,正確理解字義、詞義,更要注意對古典詩歌中常用詞語的特定含義的理解。這些語匯,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語言材料。由于歷史的積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內(nèi)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如果我們在閱讀時望文生義,可能就會出現(xiàn)理解上的偏差。我們只有抓住了這些重要意象,梳理出作品的意脈,才會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調(diào) 動 我 們 的 主 觀 感 受 、 生 活 體 驗 去 解 讀 。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隨時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
5、驗去解詩,就能從作品中領(lǐng)會生活情趣。如,杜牧山行一詩,不少欣賞者認為“白云深處有人家” “霜葉紅于二月花”等句最妙,說是從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閑。但是,如果我們有過“山行”的經(jīng)驗,就會知道此詩首先寫了路途之“遠”、氣候之“寒”、山徑之“險”、天色之“晚”,詩人顯然行色匆匆,絕不只是漫步山間,悠閑看景,但詩人在第三句卻置天晚、秋寒、山遠、徑斜于不顧,“停車”賞看楓林,這就凸現(xiàn)了霜染楓葉之美、詩人愛賞之深。 這“?!迸c“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經(jīng)驗者不能深悟。所以,我們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生活的情況,在全新的意義上借用古典詩篇、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2 知 人 論 世 。 我們在欣
6、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我們在欣賞古典詩歌的詩情美時,要盡量利用現(xiàn)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當然,詩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寫于不同時期、地點的作品,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和旨趣。所以弄清作品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代詩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還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我們要深入欣賞和把握其中的內(nèi)容和旨趣,最好還要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志以及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和廣度。否則,就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誤解作品的精神,錯誤地過分拔高或貶低作品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