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適度原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掌握適度原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掌握適度原則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記得把握好適度原則,作的不夠不會成功,作的過了一樣會失敗.所以找到一個平衡點至關重要。如果學會交際的過程中的適度技巧就會處理起人際交往事情就會游刃有余。
一次,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起初,他覺得牧師的演講非常精彩,自己深受感動,準備捐出身上所有的錢。十分鐘后,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打算只捐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一直繼續(xù)著他的演講,他厭惡之至,立即改變初衷,決定一分錢也不捐贈。在牧師終于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拿走了兩元錢。
在心理學上,這種由于人的機體受到刺激過多、過強或持續(xù)時間過長
2、,而引發(fā)的心理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的現(xiàn)象,就是“超限效應”。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母親反復告誡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卻將母親的話當做耳旁風,不僅不收拾屋子甚至比以前更亂;老師語重心長地教育學生不要經(jīng)常遲到,可那些經(jīng)常遲到的人,仍然姍姍來遲;公共汽車上,售票員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財物,可遺失手機錢包的事件還是屢有發(fā)生;領導一次又一次地訓誡員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但他們依舊拖沓懶散……
“話說三遍淡如水”,沒完沒了的說教,往往讓對方產(chǎn)生聽覺疲勞,甚至讓人極度反感,反而達不到說服的目的。相反,言簡意賅的批評既能避免讓受眾產(chǎn)生反感情緒,又能留出空間讓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3、
有一個十分貪玩的初中女孩,經(jīng)常跟一群朋友上網(wǎng)泡吧,很晚才回家。母親苦口婆心地勸告她,希望她能收斂一些,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可一點效果也沒有。一天,正逢一個好友過生日,女孩在外面瘋玩,忘了回家的時間,直到十二點才回到家中。她心想糟了,這下少不了一頓臭罵。父親給她開了門,一句也沒罵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說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女孩心里一動,這天晚上徹夜難眠。從那以后,她再也不晚歸了,學習也進步了很多。
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孩子的心理就會發(fā)生從內(nèi)疚到不安的變化,對家長的說教感到不耐煩、反感討厭。甚至被“逼急”了,他還會
4、產(chǎn)生“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假使家長擔心只批評一次不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換一種角度和說法進行批評,緩解孩子的厭煩心理和逆反情緒。
在學校教育中,恰當利用“超限效應”,可以使老師的訓導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有的老師在批評完犯錯的學生后,又覺得意猶未盡,接著對學生進行重復批評。其實學生在第一次受到批評時,可能已經(jīng)接受了老師的正確觀點,并下決心進行改正。如果因為同一件事受到再三的批評,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
我們在批評時需要把握一個“度”,那么表揚是不是就可以多多益善呢?俄國作家克雷洛夫有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叫做《杰米揚的湯》,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
5、熱情好客的杰米揚精心熬制了一鍋魚湯,請好朋友福卡前來品嘗。魚湯確實很鮮美,??ㄒ渤缘煤茱柫?,可是杰米揚依然一個勁地勸??ɡ^續(xù)吃。??榱瞬获g朋友的面子,只好裝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湯吃了個精光??蓱z的福卡雖然喜歡喝湯,但這樣喝卻跟受罪一樣。他馬上站起身來,抓起帽子、腰帶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從此再也不來杰米揚家了。
熱情好客本來是件好事,可是仍需要有個“度”的限定,如果給予過量就會給受眾帶來沉重的負擔,以至于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同樣的道理,表揚也不例外。適當?shù)谋頁P會讓被表揚者心情愉悅,同時也顯示出自己的風度,然而表揚過多卻會產(chǎn)生負面效果,讓聽眾對你的表揚習以為常,甚至懷疑你的誠意。
6、“超限效應”對合理把握演講時間也深有啟發(fā)。一位演講者正在臺上聲情并茂地演講著,臺下的聽眾寥寥無幾。由于他的演講過于冗長,半個小時過后,僅有的聽眾也陸續(xù)離開,最后只剩下一位養(yǎng)雞的老農(nóng)。他深受感動,用眼神向他征詢自己是否還要繼續(xù)下去。老人鼓勵他說道:“年輕人,每天早上我起來喂雞時,即使只有一只雞,我也會把它喂飽的?!毖葜v者大受鼓舞,繼續(xù)開始他冗長、乏味的演講。演講結束后,他誠懇地向老人征求意見。老人說道:“年輕人,我要是只剩下一只雞的話,是不會用完所有飼料的?!?
這種連養(yǎng)雞老人都懂得的道理有時我們偏偏就是想不透,其實我們在哲學課上已經(jīng)學過了,凡事要有適度原則。所以以后再處事時就要牢牢記得這個道理,估計好多事就會事半功倍,我們的很多煩惱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