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表格專題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41342471 上傳時間:2021-11-19 格式:DOC 頁數(shù):11 大?。?73.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中考物理表格專題_第1頁
第1頁 / 共11頁
中考物理表格專題_第2頁
第2頁 / 共11頁
中考物理表格專題_第3頁
第3頁 / 共1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中考物理表格專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物理表格專題(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表格題專題 例題1.在只學習了支點、動力、阻力概念的情況下,聯(lián)系玩蹺蹺板的游戲,甲、乙兩小組繼續(xù)研究動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他們將一個玩具“海寶”固定在杠桿一端的B點作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不變,在杠桿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測力計測出動力的大小。實驗中,甲小組每次都保持動力在豎直方向、只改變動力作用點的位置,分別如圖1(a)中的F1、F2、F3所示;乙小組每次都保持動力作用點的位置不變、改變動力的方向(“動力的方向”用OA連線跟動力方向的夾角θ表示,且(0<θ≤90),分別如圖1(b)中的F4、F5、F6所示;表一、表二是兩小組同學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2、 F1 F2 F3 B O A F4 F5 F6 B (a) (b) 圖1 O A1 A2 A3 表一 甲小組 表二 乙小組 實驗 序號 支點到動力作用點 的距離 S (厘米) 動力的方向 (夾角θ) 動力的 大小(牛) 實驗 序號 支點到動力作用點 的距離 S (厘米) 動力的方向

3、 (夾角θ) 動力的 大小(牛) 1 5 90 6 4 15 30 4 2 10 90 3 5 15 45 2.8 3 15 90 2 6 15 90 2 (1)分析比較表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作用在杠桿一端的阻力不變時,要使杠桿平衡,在動力方向不變(θ=90)的情況下,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S越大,動力越小。 (2)分析比較表二中第三列與第四列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作用在杠桿一端的阻力不變時,要使杠桿平衡,在動力作用點不變的情況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 (3)進一步分析圖1(b)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及表二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作用在杠桿一端的阻力不變時,要使杠桿平衡,當動力作用點不變,動力的方向改變以后,動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與表二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作用在杠桿一端的阻力不變時,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2.為了探究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選用若干實心

5、長方體和正方體以不同方式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進行實驗,并分別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和物體在沙中的下陷深度記錄在下面三張表中。甲同學將同一長方體平放、側放、豎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數(shù)據(jù)見表一);乙同學將三塊不同的正方體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數(shù)據(jù)見表二);丙同學將同一長方體分別疊放在三塊正方體上方,然后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見表三)。 表一 表二 實驗 序號 壓力 (牛) 受力面積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實驗 序號 壓力 (牛) 受力面積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1 10 2

6、1.00 4 6 5 0.20 2 10 4 0.50 5 12 10 0.20 3 10 8 0.25 6 24 20 0.20 表三 實驗 序號 壓力 (牛) 受力面積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7 16 5 0.65 8 22 10 0.45 9 34 20 0.35 (1)三位同學在實驗中是通過比較 知道壓力產生形變效果是否顯著的。 (2)三位同學分析自己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

7、實驗現(xiàn)象分別得出的結論是: 甲: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越不顯著。 乙:受力面積增大時,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相同,所以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無關。 丙:無論壓力是否變大,只要受力面積越大,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就越不顯著。 請判斷,甲同學的結論是 ,乙同學的結論是 ,丙同學的結論是 。(均選填“錯誤的”、“不完整的”或“正確的”) (3)乙、丙同學在觀察了表二、表三中的實驗序號4與7(或5與8,或6與9)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8、 。 (4)請進一步綜合分析三張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到的結論是:當 ,壓力產生的形變效果就越顯著 圖3 例題3:為了研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紅用若干個阻值不同的電阻按圖3所示的電路正確進行實驗,并用儀器測出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表二中。(P1、P2分別是導體R1、R2的電功率,P總是整個電路的總功率) 表一 實驗序號 (第一列) A(安) (第二列) V1(伏) (第三列)

9、V2(伏) (第四列) R1(歐) (第五列) R2(歐) (第六列)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總(瓦) (第九列) 1 0.10 2.0 6.0 20 40 0.20 0.40 0.60 2 0.30 1.5 6.0 5 15 0.45 1.35 1.80 3 0.40 4.0 6.0 10 5 1.60 0.80 2.40 表二 實驗序號 (第一列) Al(安) (第二列) A2(安) (第三列) V(伏) (第四列) R1(歐) (第五列) R2(歐) (第六列

10、)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總(瓦) (第九列) 4 0.20 0.50 6.0 30 20 1.20 1.80 3.00 5 0.30 0.54 6.0 20 25 1.80 1.44 3.24 6 0.40 0.52 6.0 15 50 2.40 0.72 3.12 ①對上述電路和表格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該同學根據(jù)圖3 [選填“(a)”或“(b)”]所示的電路圖進行測得的。 ②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最后三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串聯(lián)電路或并聯(lián)電路中

11、, 。 ③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表一每次實驗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 (b)分析比較表二每次實驗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12、 。 例題4. 某小組同學在做電學實驗時發(fā)現(xiàn),L1和L2兩盞不同的小燈,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在電源電壓相同的電路中時,兩燈發(fā)光時的亮暗程度不同,他們很想知道小燈的亮暗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于是他們猜想可能與電流和電壓有關。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記錄在如下表格中。 連接方式與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 次數(shù) 小燈L1 小燈 L2 電壓(伏) 電流(安) 電壓(伏) 電流(安) L1與L2串聯(lián) L1比L2亮 1 2.0 0.10 1.0 0.10 2 3.0 0.1

13、2 1.5 0.12 3 4.0 0.14 2.0 0.14 L1與L2并聯(lián) L1比L2暗 4 3.0 0.12 3.0 0.20 5 4.5 0.15 4.5 0.22 6 6.0 0.16 6.0 0.24 (1)分析實驗次數(shù) 中L1和L2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現(xiàn)象可得:當通過小燈的電流相同時,兩端電壓較大的小燈較亮; (2)分析實驗次數(shù)4或5或6中L1和L2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現(xiàn)象可得: _____________

14、 ; (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兩燈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時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現(xiàn)象后,該小組同學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兩燈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小燈兩端電壓與通過小燈電流乘積較大的小燈較亮。你認為他們的結論是 的;請你再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兩燈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時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現(xiàn)象得出結論:小燈 L1 和L2串聯(lián)時, 的小燈較亮;小燈L1 和L2并聯(lián)時, 的小燈較亮。 例題5.某小組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下所用凸透

15、鏡的焦距,按正確 的方法安裝和調節(jié)好實驗裝置。他們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進行實驗,每次都使光屏上燭焰的像最清晰,并將相應的像距v和成像情況記錄在表一中。然后他們換用焦距為12厘米的凸透鏡,重復上述實驗,并將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記錄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鏡的焦距為f1=10厘米) 實驗序號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況 像的正倒 像的虛實 像的大小 1 50 12.5 倒立 實像 縮小 2 30 15 倒立 實像 縮小 3 20 20 倒立 實像 等大 4 15 30 倒立 實像 放大 實驗序號

16、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況 像的正倒 像的虛實 像的大小 5 50 15.8 倒立 實像 縮小 6 30 20 倒立 實像 縮小 7 20 30 倒立 實像 放大 8 15 60 倒立 實像 放大 表二(凸透鏡的焦距為f2=12厘米) (1)分析實驗序號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或5、6)數(shù)據(jù)中的像距v與物距u以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一凸透鏡物距大于像距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數(shù)據(jù)中的物距u與像距v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淪是:不同的凸透鏡,當它們成實像時,物距相同,像距隨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與4(或5、6、7與8)數(shù)據(jù)中的像距v與物距u變化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O A O

18、 O 圖6 例題6.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別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施加動力F1、阻力F2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動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華、小明的操作情況分別如圖6(a)、(b)所示,表一、表二為他們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表一 小華同學 實驗 序號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 小明同學 實驗 序號 F1 (牛) l1

19、(厘米) F2 (牛) l2 (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 請判斷:小華的結論是________的(選填“正確”或“錯誤”),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

20、上述杠桿平衡的條件后,小華也欲用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進行實驗,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準備將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作用在杠桿上的A點,而鉤碼的位置不變,如圖6(c)所示。 請判斷:他_________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選填“能”或“不能”)。如果杠桿能平衡,寫出需滿足的條件;如果杠桿不能平衡,寫出判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7.在某校的物理興趣小組中,甲、乙、丙三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與哪些因素

21、有關。三位同學各自從實驗室里挑選出由同種合金材料制成、但高度h和橫截面積S的規(guī)格都不同的圓柱體做實驗,并用儀器測出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p的大小(或大小關系),表一、表二、表三依次為甲、乙、丙三位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表一 序號 圓柱體高度h(米) 圓柱體橫截面積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p(帕) 1 1.010-1 2.510-3 0.6104 2 2.010-1 5.010-3 1.2104 3 3.010-1 7.510-3 1.8104 表二 序號 圓柱體高度h(米) 圓柱體橫截面積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p(帕) 4 1.010-1

22、 5.010-3 p4 5 2.010-1 5.010-3 p5 6 3.010-1 5.010-3 p6 表三 序號 圓柱體高度h(米) 圓柱體橫截面積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p(帕) 7 1.010-1 2.510-3 p7 8 1.010-1 5.010-3 p 8 9 1.010-1 7.510-3 p9 (1)甲同學認為通過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表一)可得出結論: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跟圓柱體的高度h有關,且與h成正比。你認為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從表一中得出此結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在實驗中測出了三次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4<p5<p6,請你根據(jù)表二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初步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學用實驗探究壓強p與橫截面積S的關系,他選用的圓柱體的規(guī)格已填入表三中,結果儀器測出的壓強大小關系為p7=p8=p9。由此可以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8.某小組同學探究物體從空氣中浸沒到液體中時,彈簧秤示數(shù)以及其變化和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他們使用體積不同的鋁、鐵、銅三種密度不同的金屬塊,分別在空氣中用彈簧秤稱出它們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把他們分別浸沒在酒精、水和鹽水三種不同液體中,記下此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并將每次實驗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 序號 液體種類 物塊 物體體積 (厘米3) 空氣中稱重 彈簧秤示數(shù) (牛) 浸沒在液體中 彈簧秤示數(shù)(牛) 示數(shù)差值 (牛) 1 酒精 (ρ酒精=0.81

25、03千克/米3) 鋁 20 0.54 0.38 0.16 2 鐵 20 1.56 1.40 0.16 3 銅 20 1.78 1.62 0.16 4 鹽水 (ρ鹽水=1.2103千克/米3) 鋁 20 0.54 0.30 0.24 5 鐵 20 1.56 1.32 0.24 6 銅 20 1.78 1.54 0.24 7 水 (ρ水=1.0103千克/米3) 鋁 30 0.81 0.51 0.30 8 鐵 30 2.34 2.04 0.30 9 銅 30 2.67 2.37 0.3

26、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和 4(或2和 5或3和6)的數(shù)據(jù)中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彈簧秤示數(shù)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到初步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液體密度和物體體積相同時,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就越大。 (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中物體在空氣中稱重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與物體浸

27、沒在液體中彈簧秤示數(shù)的差值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以歸納得到結論:物體在空氣中稱重時的示數(shù)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秤示數(shù)的差值和物體的密度無關,而和物體的體積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示數(shù)差值就越大。 表一:導體甲 實驗 序號 電壓 (伏) 電流 (安) 1 2.0 0.40 2 3.0 0.60 3 4.0 0.80 表二:導體乙 實驗 序號 電壓 (伏) 電流 (安) 4 2.0 0.20 5 3.0 0.30 6 4

28、.0 0.40 表三:導體丙 實驗 序號 電壓 (伏) 電流 (安) 7 3.0 0.20 8 4.5 0.30 9 6.0 0.40 A V S M N 圖9 例題9. 為了“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小紅同學按圖9正確連接電路,將不同的導體甲、乙、丙分別接入電路的M、N兩端后,改變電壓進行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在表一、二、三中。 ⑴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實驗中的電流與電壓變化的倍數(shù)關系,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同一導體,導體中的電流與該導體兩端所加的電壓________ _

29、 。 ⑵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在電壓相同時的電流關系,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當電壓相同時,通過不同導體中的電流不同。 ⑶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二、三中的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a)分析比較表一、二或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較表一、二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華同學也選擇了某一導體,進行了相同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在右表中。當他比較實驗序號4和12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電壓相等時,通過這兩段導

30、體的電流也相等。小華認為,由于只有一組數(shù)據(jù),所以不能說明這兩段導體間具有相同性質。你認為:小華的觀點是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實驗 序號 電壓 (伏) 電流 (安) 10 1.0 0.10 11 1.6 0.16 12 2.0 0.20 例題10.為了探究液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某班同學分別進行了實驗。第一組同學發(fā)現(xiàn)大瓶礦泉水的質量比小瓶礦泉水的質量大,由此認為 “液體的質量可能跟液體的體積有關”。于是就利用儀

31、器測得不同規(guī)格瓶裝礦泉水的質量,并將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中。第二組同學發(fā)現(xiàn)用相同的瓶子裝滿水和酒精時的質量不同也提出了假設,認為 。于是,他們選用了水、酒精和牛奶三種液體,并分別測得它們的體積和質量,將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實驗序號 4 5 6 7 8 9 液體種類 水 水 酒精 牛奶 酒精 牛奶 體積(厘米3) 10 20 10 10 20 20 質量(克

32、) 10 8 10.3 16 20.6 實驗 序號 物質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1 水 350 350 2 600 600 3 1000 1000 (1)請將第二組同學的假設填寫完整。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和3中水的質量與體積的倍數(shù)關系,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 (3)結合表一得出的結論請將表二填寫完整,同時你認為第二組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在表二中應選用____________(選填實驗序號)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4)為了進一步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請你綜合分析比較兩表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要求結論完整)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