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質疑享受問難——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馳騁質疑享受問難——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馳騁質疑,享受問難
——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海安鎮(zhèn)胡集小學 王小東
【摘要】“問”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它不僅改善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還使學生在教學中體會到自主探究的樂趣。鼓勵學生發(fā)問,激發(fā)學生質疑,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
【關鍵字】質疑問難;小學語文;能力培養(yǎng)
“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古人就常用以“問”代“教”的形式教學,而現代教育更注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尤以“質疑問難”能力為重,它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問”的能力,又離不開“引導”與“啟發(fā)”二法;無論是外部氛圍營造,還是內在情感牽引,最終目
2、的都是使學生實現語文知識的內化與外顯。
一、營造氛圍,敢于質疑問難
課堂教學需要氛圍,特別是小學生自控能力薄弱,課堂專注力不集中,平白地講解很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而探究質疑進而提問更是難上加難。可見,營造氛圍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的前提。
首先,教師的語言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使用生活語言,可拉近師生關系;適當地融入網絡流行語、社會流行語,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度。比如針對某篇課文,讓學生談一談個人體會,可提問“張同學,你怎么看?”從語言上營造詼諧的教學氛圍。其次,從感官刺激方面,多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為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官體驗。學生根據多媒體呈現的景物圖片
3、、背景音樂、電影剪輯等內容質疑發(fā)問,會事半功倍。而相對封閉的課堂環(huán)境,也便于學生沉浸在課文的精神世界中。第三,通過課堂互動游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質疑發(fā)問。比如小組討論形式,學生在討論中已經完成自主探究過程,相應的問題疑惑也會應運而生,教師可通過這一形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二、激發(fā)興趣,樂于質疑問難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尤其對于感性思維的小學生而言,抽象的文字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缺少了興趣,也就失去了探究課文內容的動力。因此,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享受質疑問難的樂趣,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教學設計不僅要從教師的教學角度出發(fā),還要從學生的接受
4、度來考慮。哪些內容突出了童真童趣,則要充分運用,作為牽引學生興趣的法寶;哪些內容過于直白,缺乏靈動的氣質,則需要在教學中增加補充材料,以使教學氛圍活躍起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其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個人閱歷,產生質疑,從而提出問題,在質問解疑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比如《江南春》一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有學生提出疑問,“詩人數過當時南朝有多少座寺廟嗎?”顯然這是一個虛數,是詩人為了合轍押韻而設的,數字并無實際意義。學生在提問中增長了見聞,體會到了質疑問難的樂趣。
三、精心設計,勤于質疑問難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預設到精講,再到評價,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學活動實施不可
5、或缺的部分。這些環(huán)節(jié)設置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終沉浸在教學氛圍中。因此,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互動,主動提問,是保持精力集中的有效方法。
首先,提煉主線,引導學生圍繞主線質疑問難。比如《三打白骨精》一課中,主要塑造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白骨精”四個人物形象,生動且具體,學生在閱讀中充滿興趣。但僅憑興趣還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還要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主線是圍繞“白骨精”想捉“唐僧”展開的,教師可鼓勵學生以主線為背景,積極提出質疑。比如有的學生提出“孫悟空打死村姑后為什么沒有繼續(xù)去捉白骨精,而是放她走了呢?”盡管問題差強人意,但能夠看出學生在認真思考,值得鼓勵
6、。
其次,深度探究,引導學生反思質疑。再以上面的課文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白骨精”四個人物的性格,并一一羅列出來,學生會覺得“孫悟空”在整個故事中形象硬朗,是一位英雄似的人物,便產生疑問“孫悟空的本領超群,為什么要保護一個凡人去取經呢?這樣不是大材小用了嗎?”通過這樣的反思,使學生認識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授之以漁,善于質疑問難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教學學生文字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自學,掌握學習的方法。質疑問難是最好的自我探究訓練方式,引導學生琢磨問題,迫使學生在互動中開動腦筋,學會探究之法。
首先,要鼓勵學生追本溯源,透過文字體悟作者的寓意。比如
7、《蟻國英雄》一文寓意豐富,課文雖然在寫螞蟻的團隊精神,實際上是借螞蟻而教導學生感受團結的力量。有的學生產生這樣的質疑:“螞蟻不會考慮個人利益,所以才能團結,而人類能輕易做到不考慮個人嗎?”這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說明學生在用心思考,教師需要通過智慧的解答,正向引導學生回歸到團結和發(fā)揮集體力量的閱讀方向上,培養(yǎng)學生從正確的角度去解讀文章。
其次,培養(yǎng)學生透過課文文字,閱讀社會。仍以上面的課文為例,鼓勵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一件與他人合作解決的事,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比如一次課外活動等等。鼓勵學生提出螞蟻身上的哪些精神令其深有感觸,有的學生結合自身情感經歷提出與螞蟻世界的分工制度與人類社會的分工制度是否有相似之處,這個問題說明學生打開了與社會接觸的窗口。
教師的“問”是引導與啟發(fā),而學生的“問”是反思體悟,在語文教與學的活動中,缺一不可??梢?,“問”這一充分體現漢語言藝術的教學手段,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從“營造氛圍”到“激發(fā)興趣”,從“精心設計”到“授之以漁”,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智慧,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質疑問難的能力,體會到“馳騁質疑,享受問難”的樂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