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材復(fù)習(xí)燭之武退秦師學(xué)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文言文教材復(fù)習(xí)燭之武退秦師學(xué)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自古以來學(xué)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
文言文教材復(fù)習(xí)學(xué)案
——《燭之武退秦師》
【復(fù)習(xí)目標(biāo)】
1、積累“貳、軍、鄙、肆、闕、與”等實詞 “其”等虛詞。
2、熟練背寫,準(zhǔn)確翻譯全文。
3、積累寫作素材,開拓思維空間。
【教學(xué)流程】
一、解釋加點的詞。(5分鐘)
1、且貳于楚也( ) 2、晉軍函陵( )3、夜縋而出 ( )
4、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5、既東封鄭( ) 6、越國以鄙遠(yuǎn)( )
7、退秦師( ) 8、闕秦以利晉
2、( )9、肆其西封 ( )
10、因人之力而敝之( )1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 )12、失其所與( )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二、翻譯下列句子。(10分鐘)
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且貳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與,不知;以亂易
4、整,不武。吾其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7、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寫最后一段。(2分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空間。(任選一題)(10分鐘)
1從這篇文章可以提煉出哪些話題?
2在“許之”和“夜縋而出”中間,通過合理想象,寫一個片段。(用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來寫)
五、120個實詞積累。(10分鐘)
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焉用亡鄰以倍鄭( )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7、 )
本 蓋亦反其本矣 ( )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 ) 若止印三二本 ( ) 本未倒置( ) 抑本其成敗之跡( )
鄙 越國以鄙遠(yuǎn)( )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
兵 斬木為兵 ( ) 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 ) 窮兵黷武 ( )
左右欲兵之 ( )
六、18個虛詞積累。(5分鐘)
其:
1.則或咎其欲出者。( ) 2.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
3.其妻日:“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 4.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 )
5.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6.其皆出于此乎?( )
7.其孰能譏之乎?( )8.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9.吾其還也?。? )
10.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 11.其若是,孰能御之?( )
1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
《燭之武退秦師》閱讀延伸
口吐蓮花 流芳千古
——古代辯士言辭技巧例析
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國難當(dāng)頭,不計個
9、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憑其杰出的辯才,智退秦師挽救了鄭國。在中國歷史上,像燭之武一樣靠杰出的說辯才能而口吐蓮花,建功立業(yè)、流芳千古的人才是很多的。
一、 軟硬兼施——張儀成功說趙王
戰(zhàn)國時期,張儀憑杰出口才游說山東諸國,使得各國國君紛紛改弦更張?!稇?zhàn)國策·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就記載了張儀為秦實施連橫外交游說趙王的活動。他首先以“大王之威,行于天下”恭維趙國實力強大,話鋒一轉(zhuǎn),指責(zé)趙王以前因奉行合眾政策而大大損傷了秦國的利益,“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愿以甲子之日合戰(zhàn)”,說明秦國不僅懷恨已久,而且不惜與趙國一戰(zhàn)。接著他不談戰(zhàn)事,以“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指出合眾聯(lián)盟解體已成定勢,
10、而連橫已成各國共識。最后張儀再露鋒芒,“今秦發(fā)三將軍”“四國為一以攻趙,破趙而四分其地”,脅迫趙王就范。
張儀的游說雖以武力做后盾,但言辭得體,流轉(zhuǎn)自然,軟硬兼施,邏輯嚴(yán)密,令人嘆服。
二、浩然正氣、慷慨陳詞——唐雎不辱使命
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的浩然正氣、慷慨陳詞叫人驚嘆不已,同時也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論辯時的氣勢完全壓倒了驕狂的對手秦王。他那種仗義執(zhí)言的氣概,令對手的一切利誘威逼相形見絀,他的論辯以正義凜然的人格魅力,把宣傳真理與弘揚正氣融為一體,使人的寶貴精神得到弘揚,使人的個性風(fēng)采得到展示。這正是論辯取勝的法寶。唐雎不畏強秦、蔑視強權(quán)、為了國家安全敢于同專制暴君抗?fàn)幍膭C然
11、正氣,和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不屈精神,使他的人格顯得無比偉大,使他的論辯顯得無比有力。
三、設(shè)問誘導(dǎo)——張旄智答魏王
在《戰(zhàn)國策·魏王問張旄》篇中,魏王就聯(lián)合秦國攻打韓國一事征詢張旄的意見。張旄沒有直截了當(dāng)?shù)叵蛭和踔赋霾粦?yīng)該聯(lián)合秦國攻打韓國的建議,也沒有像一般游說那樣,先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論證自己的觀點。而是把觀點隱藏起來,采用層層設(shè)問的方式,讓魏王權(quán)衡聯(lián)秦攻韓的利弊,最后,一句“攻韓之事,王自知矣”,盡管張旄沒有明確自己的觀點,但已使魏王心領(lǐng)神會。采取這種設(shè)問的游說方法,可以強化論點,使對方心服口服。
四、類比說理——辯士季梁打動魏王
在《戰(zhàn)國策·魏
12、王欲攻邯鄲》篇中,辯士季梁為阻止魏王攻打邯鄲的行動,并沒有直截了當(dāng)?shù)貏裰G,而是以自己出行的經(jīng)歷引出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想成為霸主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他之所以拿南轅北轍的故事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相了解,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從而更有說服力,這也是戰(zhàn)國說客最擅長的說話技巧之一。
第一講 實詞
一、考點要求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主要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
文言實詞的考查,是指考查在文章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其范圍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綱上所舉的120個實詞,還包括初高中課本及學(xué)生尚未接觸到的傳世名篇中
13、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實詞。
二、命題規(guī)律
1.考查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這與文言文的特點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詞語也是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2.考查對象為常見常用詞。120個實詞,不是個個都考,考查的都是常用的。這就提醒我們在學(xué)習(xí)古文時,要注意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實詞。
3.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古今異義都有涉及。實詞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詞多義為主,同時涉及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選擇題為主,在翻譯題目中也包含對實詞的考查。
三、考點解讀
文言實詞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等。
(一) 一詞多義
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即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
14、的含義,而同一個詞的幾個意義之間,又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一個是本義,其余是引申義。比如“兵”字,甲骨文中的字形表示“雙手持斤”,根據(jù)這一結(jié)構(gòu),可以有多種理解:若側(cè)重“斤”,意思是“械”“武器”;側(cè)重“雙手持斤的人”,意思是“士兵”(個體)“軍隊”(集體);側(cè)重“雙手持斤的行為”,意思是“砍”“擊殺”“作戰(zhàn)”“軍事”等等。
解釋下面兩個一詞多義的字。
(二) 古今異義
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如,“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xu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屬,現(xiàn)在專指黃金。這是詞義縮小了。另外,還有詞義擴大、詞義轉(zhuǎn)移、色彩變化、說法改變等方面的區(qū)別。
15、相比較而言,古今異義的積累和掌握難度并不高,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辨出,這就需要我們在做此類題目時要細(xì)心。
下面是一些古今異義的詞,請解釋它們的古義。
例句
古義
今義
1.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琵琶行》)
表原因的連詞
2.臣欲奉詔奔馳(《陳情表》)
(車馬等) 很快地跑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表程度的副詞
(三)詞類活用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dāng)其他詞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偟膩碚f,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動詞的使
16、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或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等等。此外,名詞用作狀語的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名詞用作狀語,并不是詞類活用,但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如:“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后面跟了“之”,成為使動用法。“活之”即“使之活”,這里可譯為“救了他”。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辨別,關(guān)鍵在于具體詞的常規(guī)義項或通常功能在具體語境中講不通了,這時便可往活用的方向去思考、變通。找到由這一字變通而帶來的整個句子由凝塞阻滯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的感覺,那就證明判定此處的活用是正確的
17、。(對于詞類活用的詳細(xì)講解見本專題第3講“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四)通假字
通假,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
通假,指的是古書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現(xiàn)象。通假字有兩個特點:①讀音相通(有些字因語音演變今天看不出相通了);②字形相似。通假字包括三類: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當(dāng)某個字用它的本義、引申義等義項都講不通時就可考慮通假字。同時在讀音或字形方面存在相通或相似的另一個字可使整個句子通順暢達(dá)時,就可確定它就是通假字。
類 別
內(nèi)涵闡釋
舉 例
通用字
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
“有”通“又”
假借字
兩
18、個讀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況比較突出。
“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古今字
古時候有某一字,后來為了知道這個古字所表示的幾個概念,用不同的字形來區(qū)別,造成了一個或幾個今字,讓原來的古字表示另一個或另幾個概念。
“莫”通“暮”,“益”通“溢”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
例句
通假字
本字
含義
1.令將軍與臣有郤(《鴻門宴》)
____
___
_____
2.常在床蓐(《陳情表》)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
3.知明而行無過(《勸學(xué)》)
_____
___
______
4.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____
___
_______
友情提示:部分文檔來自網(wǎng)絡(luò)整理,供您參考!文檔可復(fù)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guān)注!
-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