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 水體重金屬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例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 水體重金屬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 水體重金屬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例(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水體重金屬污染分布解析 摘要:植物修復是一項新興的綠色環(huán)保重金屬污染物修復技術。本文在概述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種類和污染現(xiàn)狀的基礎上,以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例闡述了植物修復類型與機理、植物修復影響因素、植物修復的限制因素,并提出提高修復效率的手段,最后對重金屬污染物植物修復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污染;植物修復;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 前言 土壤是人類和所有生物生存所依靠的物質基礎。污染物利用水體、大氣間接或直接步入土壤,在其積攢到相應程度、高于土壤自凈化水平的時候,土壤生態(tài)服務水平下降,之后作用于土壤、動植物等的生存。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迅速發(fā)展,土壤污
2、染日益嚴重。重金屬是土壤重要污染物之一,其在土壤內轉移,容易被植物或微生物吸納和使用,之后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造成多種生理功能出現(xiàn)變化,造成多種急慢性疾病,比如慢性中毒、致癌以及致畸等。和其余類型的污染物進行比較,重金屬污染表現(xiàn)出隱匿性、毒性大、長久性與無法逆轉性等特征。如何防治土壤重金屬污染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研究焦點。 物理、化學及生物的方式都可以復原此類污染土壤,然而植物修復長期以來被公認為是凈化水土資源的一種綠色環(huán)保的方法,它是一種能讓土壤免受擾動、綠色、生態(tài)友好的生態(tài)修復技術。近期,對此類植物修復技術的分析,尤其是耐重金屬與超富集植物和其根際微生物共存系統(tǒng)的分析、根際分泌物在微生物
3、群落的進化選擇時期的功能,根際物理化學特點分析也得到了良好的成果。鑒于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以及植物修復技術的重大意義,本文將從國內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植物修復科技和相關限制性條件三部分開展深入分析,希望為此行業(yè)的全面分析奠定基礎。 1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物來源及污染現(xiàn)狀 1. 1 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種類及來源 重金屬表示密度超過 4. 0 的 多種種元素或密度超過 5. 0 的多種元素,一般被劃分成以下幾類:(1) 包含生物毒性的金屬汞( Hg) 、鎘( Cd) 、鉛( Pb) 、鉻( Cr) 、銅( Cu) 、鋅( Zn) 、鈷( Co) 、鎳( Ni) 、錫( Sn) 、釩( V)
4、 以及類金屬砷( As) 、硒( Se) 等;貴重金屬如( Au) 、銀( Ag) 、鉑( Pt) 、鈀( Pd) 、釕( Ru)等; ( 3) 放射性金屬鈾( U) 、釷( Th) 、鐳( Ra) 、镅( Am) 等。重金屬污染物相關因素眾多,國內此類污染物一般源自采礦、冶煉、金屬加工等發(fā)展排放的三廢以及農業(yè)領域的農藥殘留。國內此類污染物來源可參考表1。 表 1 我國主要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及來源 Tab.1 Main heavy metal pollutant and its resources 主要污染物 來源 汞 Hg 采礦業(yè),化工業(yè),電子工業(yè),儀表制造業(yè),冶金工業(yè) 鎘 Cd
5、 冶金業(yè),電鍍業(yè)和顏料、涂料工業(yè) 鉻 Cr 鐵路工業(yè)、耐火材料工業(yè),電鍍工業(yè),皮革工業(yè)和染料、顏料等工業(yè) 鉛 Pb 農業(yè) 砷 As 采礦業(yè)和冶金業(yè) 鎳 Ni 電鍍業(yè),采礦、冶金、石油化工、紡織、印刷業(yè)等 銀 Ag 電鍍業(yè)和照相業(yè) 銅 Cu 采礦業(yè)及冶金業(yè) 鋅 Zn 采礦業(yè),冶金業(yè),造紙業(yè),機械制造業(yè)等 1.2我國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 2014年4月17日,環(huán)保部與國土資源部共同制定的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表明,國內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不容樂觀。分析結論表示,國內土壤環(huán)境情況惡劣,少數(shù)區(qū)域土壤污染明顯,耕地土壤質量較低,工礦業(yè)廢棄地土壤問題更加明顯。國內遭受重金屬
6、污染耕地面積不斷增加,1980年污染耕地面積266.7萬公頃,1988年提高到666.7萬公頃,1992年則是1000萬公。重金屬逐漸變成土壤內長久無法根除的“毒瘤”,根據(jù)相關分析可知,國內每年由于土壤金屬污染而虧損的糧食產量是1000萬噸,直接經濟虧損是2000多億元人民幣。我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的數(shù)據(jù)表明,當前污染最明顯的是鎘污染、汞污染、血鉛以及砷污染。近期出現(xiàn)的此類污染問題較多,2006年湖南湘江株洲鎘污染;2007年太湖、巢湖、滇池爆發(fā)藍藻危機;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鉛超標事件;2012年初廣西龍江鎘污染;2014廣西大新縣重金屬污染等。根據(jù)分析,國內24個省(市) 城郊、污水
7、灌溉區(qū)、工礦等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320 個重要污染區(qū)中,污染嚴重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是60.6 萬公頃。重金屬通過土壤影響食品安全性,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命安全,怎樣修復此類污染土壤就變成加快國內農業(yè)長久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2植物修復 2.1植物修復產生與發(fā)展 “植物修復”(Phytoremediation)表示把某種對污染元素具備獨特吸附功能的植物種植在相關污染土壤中,且將植物收獲進而開展全面處理(比如灰化回收)之后就可以把此重金屬轉移出土體,最終完成污染管理和生態(tài)復原目標。1583年意大利植物專家Cesalpino第一次了解到在該國托斯卡納“黑色的巖石”上生長的獨特植物,這就是關于超富集植
8、物(Hyperaccumulator)的最初信息。1977年,Brooks指出超富集植物的定義( hyperaccumulator)。1983年,Chaney第一次指出使用此植物去除土壤內重金屬污染物的觀點。后續(xù)的分析表示上述植物是部分地區(qū)性物種,其地區(qū)劃分和土壤內部分重金屬含量表現(xiàn)出顯著的相關性。 2.2植物修復類型與機理 2.2.1植物修復污染土壤的途徑和調控機制 基于其作用情況和機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通常被劃分成三部分,接下來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表2)。 (1)植物提取表示利用部分對重金屬具備強大富集功能的獨特植物從土壤內吸納重金屬,把其轉移、儲存到地上
9、部且利用收獲植物地上部而減少污染物的重要方式。此方式一般可以從受污染土壤內去除比如Pb、Cd、Ni、Cu、Cr、V或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比如NH4、NO3等。利用接連種植的方式就可以把土壤內的重金屬降低到安全范圍內。例如,芥菜可以從土壤內吸納Pb、Cu與Ni等重金屬物質且把其轉移到地上,吸納重金屬物質的量一般可以超過本身干重的1-9%。植物提取土壤污染物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與機制主要為下面幾個部分:①土壤內重金屬污染物釋放,多種形態(tài)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彼此影響與轉換之后維持均衡狀態(tài),轉換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納的污染物;②根系對此類污染離子的吸納;③造成此類污染的離子從根開始轉移到地上部;④植物地上部積攢和儲存此類
10、污染離子。此方式不只可以全面減少土壤內相關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還可以重復使用金屬物質,所以被當做目前最高效且安全的植物修復方式。 (2) 植物揮發(fā)是借助植物根系分泌的部分獨特物質或微生物促使土壤內的部分重金屬轉變成揮發(fā)形態(tài),或者植物把部分重金屬吸納到體內,之后把其轉變成氣態(tài)物質釋放在空氣中。分析指出,花椰菜可以吸納土壤內的Se且將其以甲基硒酸鹽的方式揮發(fā)到空中,因此可以降低土壤內Se含量。但是上述方式只可以轉變污染物存在介質,進入到大氣中也會導致二次污染問題,依舊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因此對環(huán)境安全帶來相應的風險。 (3) 植物穩(wěn)定主要利用耐重金屬植物和其根際微生物的分泌功能螯合、趁機土壤內的
11、重金屬,進而弱化生物有效性與移動性,進一步穩(wěn)固、分割、阻礙重金屬步入食物鏈,弱化對環(huán)境以及人類身體的負面影響。分析指出,Agrostis tenuis與Festuca rubra可以穩(wěn)定土壤內的Pb與Zn,然而在穩(wěn)定的時候,土壤內重金屬比值并未降低,僅僅轉變了存在形態(tài)。在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土壤內重金屬也許會再次得到生物有效性。所以,此方式無法全面處理土壤內污染問題。 表 2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比較 Tab.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hytoremediation approaches 植物修復技術類型 優(yōu) 點 缺 點 植物穩(wěn)定 降低金屬流動
12、性,從而降低生物可利用性 不能徹底去除土壤中重金屬離子 植物揮發(fā) 無須對植物進行產后處理 重金屬轉移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 植物提取 能夠積累高濃度的重金屬元素,實現(xiàn)金屬的回收利用 地上部分處理問題 2.2.2超累積植物對污染物的富集及解毒機理 (1)活化。土壤內重金屬污染物一般以難溶態(tài)形式存在,因此要把其轉變成可吸收態(tài)才可以被順利吸納。超累積植物一般利用三個方式對土壤內此類污染物實施活化:①利用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質加強植物根系對此類污染元素的活化與吸納;②植物根系分泌污染物融合蛋白等和污染物螯合;③植物利用自身污染物還原酶開始復原高價重金屬污染離子,提高此類污染物在土壤內
13、的溶解性,方便植物根系的吸納。 (2)解毒。此類污染物對植物的毒害功能一般體現(xiàn)在下面幾個部分:①污染物離子可以和酶活性或蛋白質內的巰基融合,促使細胞代謝不正常。②此類污染物會影響細胞內物質的運送,且利用氧化還原效應導致細胞出現(xiàn)氧化受損。超累積植物的解毒功能就是利用細胞壁沉積此類污染物,進而減少污染物對植物體的毒性。此部分污染物一般和植體內多種蛋白融合而出現(xiàn)毒性,其中超累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和一般植物相比更多的有機酸類物質,且和相關污染物離子產生螯合物,減少污染物的毒性。此外相關分析結果表示,超累積植物利用液泡的房室化功能發(fā)揮對重金屬的解毒效應。 表3某些植物種對重金屬的超富集狀況及其來源
14、Tab.1 Some plant hyperaccumulators of heavy metals and references 重金屬元素Heavy metals 植物種 Plants 葉片中重金屬Cont.in leaves(mg/kg) 發(fā)現(xiàn)地點Location found 文獻來源References Zn 遏藍菜屬(Thlaspi calaminare) 39600 德國 Reeves &Brooks(1983) Cd 遏藍菜屬(Thlaspi caerulescens) 1800 賓西法尼亞 Li,et al.(1977) Cu Aeollan
15、thus biformifolius 13700 扎伊爾) Brooks,et al.(1978) Ni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serpentinus) 38100 新喀里多尼亞 Kersten,et al.(1979) Co Haumaniastrum robertii 10200 扎伊爾 Brooks(1977) Se 黃芪屬(Astragalus racemosus) 14900 懷俄明 Beath,et al.(1937) Mn 串珠藤屬(Alyxia rubricaulis) 11500 新喀里多尼亞 Brooks,et al
16、.(1981) 金屬在植物內的超積累屬于相對繁雜的現(xiàn)象,由于此類植物的金屬吸納、轉移與耐受分別受對應的基因控制,無法尋找到只耐受或只積累污染物的植物。此類植物是能超量吸納重金屬且把其轉移到地上部(表3)。一般此部分植物的劃分需要從下面兩個部分著手:①植物地上部富集的重金屬需要超過相應標準的量;②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屬含量需要超過根部。因為不同重金屬在地殼內的豐度和在土壤以及植物內的背景值出現(xiàn)明顯不同,所以對多種重金屬,此類植物富集濃度界限也出現(xiàn)差異。即便當前全球已知眾多類型的超富集植物,然而上述植物一般出現(xiàn)在生物量不高、生長較慢、地域性凸顯與復原時間久等問題。大部分專家在尋求超富集植物的
17、時候也逐漸重視到對重金屬具備耐性、適應性強、涉及范圍廣泛與生物量高的部分能源作物與花卉等一般植物。上述植物和超富集植物進行比較,自身重金屬富集量不高,然而因為植物生物量和生長效率都超過后者,即便自身重金屬含量無法滿足臨界含量要求,然而在相同時期內所積攢的污染物絕對量甚至比超富集植物多,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復原功能較好。表4是現(xiàn)在國內外專家分析得到的部分對一個或多個重金屬元素,比如鉛(Pb)、鋅(Zn)、鎘(Cd)、錳(Mn)等,具備耐性、富集以及超富集效應的植物、能源作物等。 表4國內外常見重金屬耐性、富集和超富集植物 Tab.4 Common heavy metal tolerance a
18、nd accumulation and hyperaccumulation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植物名稱 目標金屬元素 植物名稱 目標金屬元素 Pb Zn Cd Cu Mn Pb Zn Cd Cu As 串葉松香草 √ 樺樹 √ 白三葉 √ 海州香薷 √ 中華景天 √ 油菜 √ 銀杏 √ 銀合歡 √ 紫茉莉 √ 東南景天 √ √ 全葉馬蘭
19、 √ √ √ 蜈蚣草 √ 淡黃鼠李 √ √ √ 大葉井口邊草 √ 吊蘭 √ 紫花苜蓿 √ 德國鳶尾 √ 印度芥菜 √ 牛耳楓 √ 龍葵 √ 大葉樟 √ 伴礦景天 √ 蚊母 √ 蒼耳 √ 構樹 √ 鳳尾蕨 √ 勝紅薊 √ √ √ √ 雜交狼尾草 √ √ 2.
20、3植物修復的主要影響因素 植物對土壤內重金屬物質的積攢成效和物理化學條件有關,主要包含重金屬濃度、形態(tài)、土壤pH,土壤營養(yǎng)情況等多個部分。另外遷移速率和土壤內磷、鉛等相關元素也會影響最終修復成效。 (1)土壤因素。重金屬融入土壤之后迅速融合,土壤釋放重金屬的水平和重金屬從土壤內轉移到植物根部的過程影響了金屬的植物可使用性。黏土礦物具備吸納重金屬離子的獨特表面,進而阻礙植物對此類物質的吸納。植物對此類物質的吸納也會受到土壤 pH值的影響。比如Cu在土壤pH是5~7時活性最低,pH>7.5時,溶出量增加。此外,土壤內有機質作用于植物對重金屬的吸納和使用。 (2)植物因素。不同植物對重
21、金屬的積累效果與數(shù)量也不同。分析指出,庭薺屬與李禾氏對Ni的吸納成效顯著,高山螢屬類對土壤內Cu、Co等吸收效果顯著。Banuelos等分析指出,在Se與Hg污染的土壤中種植芥菜與煙草,通過揮發(fā)方式去除土壤內的Se與Hg;Meagher等,分析指出在Se污染的土壤中養(yǎng)殖洋麻可讓Se3+轉變成揮發(fā)性的甲基硒,進而減少此物質。因此基于多種污染物我們需要挑選對應的植物修復,如此才可以高效的提升修復能力。另外,即便是相同植物,重金屬積累量會伴隨器官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As富集植物蜈蚣草各個器官內的重金屬含量是羽片>葉柄>根系;此外,天藍遏藍菜枝條內此類物質的含量明顯超過根系,表示其對Zn與Ca獨有的富集
22、效果。 2.4 提高植物修復效率的手段 提升植物修復效率的常見方式為下面幾個部分,接下來我們詳細進行分析。 (1)農藝措施。施肥可明顯加強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加快植物成長,提升植物生物量,進而提升累積污染物的總數(shù)。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肥料使用量要保持合適的度,過度使用化肥也許會弱化植物修復成效。比如聶俊華等指出,少部分氮肥可以提升植物對Pb的吸納成效,然而此吸納能力會伴隨氮肥水平提高而降低。此外,科學的植物栽種與田間監(jiān)管,比如翻耕、組合種植、刈割和輪作、間作、套作等也會提升此類修復效率。Wu等把超富集植物和一般植物搭配種植,得到較好的效果,此外減少修復費用。 (2)化學方式。利用向
23、土壤內增加化學物質,進而轉變土壤內污染物的形態(tài),進一步加強去除重金屬的現(xiàn)實成效。通過人工添加螯合劑,促使土壤固相吸附相關重金屬離子被活化釋放且溶解進入土壤溶液,進而提升超富集植物對污染物質的吸收富集效率。Wu等分析指出,在種植印度芥菜的Cu、Pb污染土壤內增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明顯提升此植物地上部分的Cu、Pb含量。Debra等研究指出在使用印度薺菜修復Cd污染時,增加EDTA促使其內部Cd富集濃從131mg/kg提升到1283mg/kg。Zhou等分析表示EGTA可明顯加快超富集植物對Cd的吸納。Quartacci等得知增加NTA之后此植物地上部分Cd、Zn的濃度提升2倍,Cu濃度提
24、升3倍。 (3)微生物方式。根際微生物可利用金屬的氧化復原土壤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或者利用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劑,有機酸、氨基酸與酶等來提升根際環(huán)境內污染物質的生物有效性。趙根成等得知,外源增加放線菌PAQ、shf2與細菌Ts37、C13可以加快蜈蚣草的生長,提升其積累As的水平。 王發(fā)園等利用測試得知,把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共同培育,不只可以減少重金屬對植物的損害,此外還能高效提升植物對此類物質的吸納與轉化效率。Tiwari等從香蒲根際內分離出部分菌株可以高效鈍化固定土壤內的Cu與Cd;馬淑敏等使用甜高粱和蚯蚓合作復原Cd污染土壤,結論指出蚯蚓可以明顯提升高粱生物量和對Cd的吸收量。 (
25、4)基因工程方式?;蚬こ炭萍及呀饘衮蟿⒔饘倭虻鞍?MTs)、植物螯合肽(PCs) 以及重金屬轉運蛋白基因等全部轉移到超積累植物,可以高效加快植物對金屬的提取,進而提升植物修復效率。Gisbert等把小麥PCs合成的TaPCSI基因轉移到煙草內,煙草對Pb的積累量和野生型相比增加1倍。此外,Mer A轉基因煙草減少Hg的功能是一般煙草的三倍。即便使用基因工程方式提升修復效率出現(xiàn)部分不足,然而其依舊是提升修復效率的重要方式。 3植物修復限制因素 3.1限制因素 雖然植物修復綠色環(huán)保,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修復效果,但植物修復也面臨許多難題。 (1) 效率低。一般植物對重金屬富集量
26、較低,要達到預期修復效果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比如假定需要去除土壤內Cd 總數(shù)是4 kghm-2。假如植物地上部年產量是4thm-2(類似于一般作物比如玉米、水稻的1/5,需要連續(xù)種植20年才能將土壤Cd濃度降低1mgkg-1。而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超富集植物較小,且大多數(shù)為Ni的富集植物,但所需修復的耕地大多數(shù)卻是重金屬的復合污染,多元脅迫下,修復時間會不斷增加。接連收獲植物會造成重金屬有效性持續(xù)降低,植物對此類物質的吸收水平會不斷降低。另外修復能力一般是實驗環(huán)境中得到。但是現(xiàn)實情況中,超積累植物大部分是野生型稀有植物,對生物氣候環(huán)境的有較為嚴苛的標準,區(qū)域性分布明顯,較為嚴苛的標準導致引種受到阻礙。即
27、便順利引種,常年種植會造成土壤養(yǎng)分持續(xù)降低,病原微生物增加,甚至會導致連作障礙等情況。 (2)二次污染風險。在植物收獲時期,富集重金屬的枯枝落葉容易隨風或隨周圍河流進入到鄰近區(qū)域。假如落葉內重金屬含量過高,會造成四周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且延伸成面源污染。此外,落葉的時候就是重金屬在多個土層的二次分配時期。土壤內部重金屬利用植物吸納轉移到地上部,因此造成表層土壤匯聚大量重金屬。富集重金屬的植物假如被畜禽所食用,污染會轉移到食物鏈內,導致惡劣的農產品安全風險。另外,植物修復會造成眾多污染嚴重的殘體,長久以來,專家對上述殘體整體處理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比如使用堆制、壓縮、熱解、焚燒、灰化、液萃取等方式提
28、取上述殘體內的污染物質,然而上述可以依舊是樣品前處置時期。因為當前處理費用太高,怎樣穩(wěn)妥管理與使用上述提取的重金屬到現(xiàn)在依舊是重要的問題。 3.2改進方法 (1)超富集植物選擇。國內土地資源充足,氣候地理環(huán)境復雜、植物資源充足,為進行植物修復技術分析準備了良好的基礎。當前,國內培育的超富集植物類型不多,選擇、培養(yǎng)、馴化此類植物依據(jù)是此后特定階段內植物修復分析的關鍵工作,尤其是關注此類植物的選育活動。 (2)加深基礎理論分析。植物對重金屬元素的超富集、轉化、轉移、代謝機理,根際功能和微生物群落的生態(tài)學與生理學特點,根際土壤環(huán)境要素對此類物質的生物有效性制約機理,植物—微生物
29、—重金屬的彼此影響,此類元素在土壤內的吸納、解析、遷移機理等眾多相關理論知識需要我們進行后續(xù)的分析。 (3)基因工程技術的使用。當前逐漸了解到的超富集植物大部分出現(xiàn)根系不深、生物量少、生長較慢等不足,導致此類修復技術使用受到阻礙。分析人員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把現(xiàn)實世界中超富集植物的耐重金屬、超累積基因導入到生物量多、生長效率高、抗逆性強、復原效率高的植物中,進而得到較好的超富集植物。使用基因工程促使植物把重金屬元素富集在無法食用、容易收割的植物中,進而防止此類植物被動物食用,而導致污染元素步入食物鏈,方便此類植物的后續(xù)處置。近期,在Se、Hg、Cd、Zn等相關元素轉基因植物分析部分逐漸
30、得到良好成效?;蚩萍嫉氖褂脦椭参镄迯腿嫫占皩ふ胰碌姆绞?。 (4)施肥技術提升。重金屬污染土壤通常存在于礦區(qū)等養(yǎng)分較少的地區(qū),修復時要基于具體土壤的養(yǎng)分情況和超富集植物的需肥屬性施肥;土壤內較多的重金屬元素會阻礙植物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納,甚至會發(fā)生缺素問題乃至死亡;另外,此類植物會從土壤中吸納一定的營養(yǎng)元素,所以,需要利用施肥來保證此類植物修復時期的營養(yǎng)供給。 (5)環(huán)境友好型添加劑研究。挑選符合的土壤添加劑是加快此類修復技術研發(fā)與普及的關鍵方式。大部分分析表示向土壤增加添加劑可提升植物對重金屬的積累效率與能力,其環(huán)境安全性開始得到關注,所以全面開發(fā)此類添加劑就是此后的關鍵分析趨
31、勢。 (6)減少費用—改變土地利用模式。事實上,目前植物修復技術的主要限制原因是成本問題:不能讓土地撂荒,風險防控和植物殘體的處置都無法得到經濟效益,上述純投入模式不能自發(fā)開展。改變污染土地的使用模式,在修復的時候,促使污染農田可以得到后續(xù)使用,可能就是最佳的植物修復方式。 總結 即便出現(xiàn)眾多問題,然而綠色、生態(tài)優(yōu)點促使植物修復技術變成未來處理土壤污染問題的關鍵方式,目前,尋找此技術的改善與優(yōu)化方式逐漸變成全新的分析課題,此外為此技術尋找到全新的發(fā)展方向。為了可以將此修復方式全面使用到現(xiàn)實中,且全面確保較高的效率。在此后
32、需要強化下面多個部分的分析:(1)不斷尋求與研發(fā)生物量大、可以超量累積放射性重金屬和累積眾多放射性重金屬的植物;(2) 基因工程方式和科學完善的水肥管理、輪作體系、刈割等農藝舉措相融合(3)施用螯合劑即便可以加快植物對污染元素的吸納,然而其活化功能假如超過植物根系吸收范圍,會導致污染問題。當前植物重金屬收集技術依舊沒有完成,研究多種穩(wěn)定技術,避免重金屬向食物鏈變成重要的方式。(4)全面分析重金屬的源和宿問題,科學了解多種環(huán)境中此類污染閾值,進而改變污染土地的使用方式,盡早產生完善的、具備利潤鏈條的修復體系。 參考文獻 [1
33、] 屈冉, 孟偉, 李俊生, 等.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J]. 生態(tài)學雜志, 2008, 27(4) : 626-631. [2] Marques A P G C, Rangel A O S S, Castro P M L.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an overview of site remediation techniques[J].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1(10) : 879-914. [3] 高嵐
34、, 李澤琴, 李國臣. 土壤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研究動態(tài)[J]. 作物雜志, 2011, 5 : 12-15. [4] Macek T, Kotrba P, Svatos A, et al. Novel role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8, 26(3) : 146-152. [5] 鄭喜珅, 魯安懷, 高翔, 等. 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與防治方法[J]. 土壤與環(huán)境, 2002, 11(1) : 79-84. [6] 環(huán)境保護部
35、,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Z].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部, 2014, 4, 17. [7] 李波, 青長樂, 周正賓等. 肥料中氮、磷和有機質對土壤重金屬行為的影響及在土壤污染中的應用[J] . 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 2000 , 19(6) : 375~377. [8] Brooks R R. Plants that hyperaccumulate heavy metals[J]. CAB international, 1989, (1) : 1-2. [9] Brooks R R, Lee J, Reeves R D, et al. Detection of nickeliferou
36、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cator plants[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77, 7: 49-57. [10] CHANEY R L, MALIK M, LI Y M, et al. Phytoremendiation of soil metals[J].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997 , 8(3) : 279-284. [11] Baker A J M, Proctor J. The influence o
37、f cadmium, copper, lead and zinc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met-allophytes in the British Isles.Plant System Evolution. 1990 ,173 : 91-108. [12] Ingrouille M J, Smirnoff N.Thlaspi caerulescensJ. &C. presl.(T. alpestre L.) in Britain.New Phytol, 1986 , 102 : 219-233. [13] 韋朝陽, 陳同斌. 重金屬污染植
38、物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J]. 地球科學進展, 2002 , 17(6) : 833-839. [14] 王華, 曹啟民, 桑愛云, 等. 超積累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機理[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6, 34 (22) : 5948-5950, 6023. [15] SHEN Z G, ZHAO F J, MCGRATH S P.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zinc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Thlaspi caerulescences and the non-hyperaccumulator Thlaspi ochroleucum[
39、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7, 20 : 898-906. [16] Banuelos G S, Meek D W. Selenium uptake by different species in selenium enriched soils[J]. J Environ Qual, 1990, 19 : 772-777. [17] 楊良柱, 武麗. 2008. 植物修復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應用概述[J]. 山西農業(yè)科學, 36(12) : 132-134. [18] ZHANG T, WU Y X, HUANG X F, et al. 20
40、12.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Cr (VI) and Cu (II) from humic acid with new synthesized EDTA derivatives[J]. Chemosphere, 88(6): 730-735. [19] 張峻, 付蓉蓉. 土壤重金屬污染物來源及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 上海農業(yè)科技, 2011, (5) : 25-27. [20] 王慶仁, 崔巖山, 董藝婷. 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整治有效途徑[J]. 生態(tài)學報, 2001, 21(2). [21] 張強, 劉彬, 劉巍, 等.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41、治理技術研究進展[J]. 生物技術通報, 2014, 10 : 008. [22] Nouri J, Khorasani N, Lorestani B, et al.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nd uptake by plant species with 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09, 59(2) : 315-323. [23] Banuelos G, Cardon G, Mackey B, et al. Boron and seleni
42、um removal in boron-laden soils by four sprinkler irrigated plant spec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3, 22 : 786-792. [24] Banuelos G, Ajwa H, Mackey B,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high soil selenium[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
43、997, 26 : 639-646. [25] Meagher R. Phytoremediation of toxic elemental and organic pollutants[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2000, 3 : 153-162. [26] 劉曉冰, 邢寶山, 周克琴, 等. 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及其機理研究[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05, 1. [27] 聶俊華, 劉秀梅, 王慶仁. 營養(yǎng)元素 N, P, K 對 Pb 超富集植物吸收能力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4, 20(5) : 262-26
44、5. [28] Wu Q T, Deng J C, Guo Z M, et al. Phytoremediation of Zn/Cd contaminated soil with enhanced-chelates and co-crop system[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Pollution and Remediation. 2004 : 196-197. [29] Vassil AD, Kapulink Y, Raskin I, et al. The role of EDTA in lead transport an
45、d accumulation by Indian mustard[J]. Plant Physiology, 1998, 117(20):447-453. [30] Wu LH, Luo YM, Christie P, et al. Effects of EDTA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on soil solution properties of a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J]. Chemosphere, 2003, 50 : 819-822. [31] Van Engelen DL, Sharpe-Pe
46、dler RC, Moorhead KK, et al. Effect of chelating agents and solubility of cadmium complexes on uptake from soil by Brassica juncea[J]. Chemosphere, 2007, 68 : 401-408. [32] Zhou JH, Yang QW, Lan CY, et al. Heavy metal uptake and extraction potential of two Bechmeria nivea(L.)Gaud.(Ramie)varieties
47、associated with chemical reagents[J]. Water, Air andSoil Pollution, 2010, 134 : 246-252. [33] Quartacci MF, Argilla A, Baker AJ, et al. Phyto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a multiply contaminated soil by Indian mustard[J]. Chemosphere, 2006, 63(6) : 918-925. [34] Khan A G. Role of soil microbes in the
48、rhizospheres of plants growing on trace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in phytoremediation[J]. 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5, 18(4) : 355-364. [35] 趙根成, 鄭州, 涂書新, 等. 微生物強化蜈蚣草累積土壤砷能力的研究[J]. [36] 王發(fā)園, 林先貴. 叢枝菌根在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作用[J]. 生態(tài)學報, 2007, 2. [37] Tiwari S, Kumari B, Singh S N
49、. Evaluation of metal mobility/immobility in fly ash induced by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ic zone of Typha latifolia growing on fly ash dump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5) : 1305-1310. [38] 馬淑敏, 孫振鈞, 王沖. 蚯蚓-甜高粱復合系統(tǒng)對土壤鎘污染的修復作用及機理初探[J].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 2008, 27(1) : 133-138.
50、 [39] Eapen S, Dsouza S F. Prospe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f plants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toxic metals[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5, 23(2) : 97-114. [40] Gisbert C, Ros R, De Haro A, et al. A pl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that accumulates Pb is especially promising for phytoremediation[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3, 303(2) : 440-445. [41] 熊璇, 唐浩, 黃沈發(fā), 等. 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J].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2012 (S1) : 185-193. [42] Di Toppi L S, Gabbrielli R. Response to cadmium in higher plants[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1999, 41(2) : 105-130. 16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