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燈塔市第二初級中學(xué)八年級語文下冊 21 與朱元思書課件1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遼寧省燈塔市第二初級中學(xué)八年級語文下冊 21 與朱元思書課件1 新人教版(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前展示課前展示給下列劃線字注音: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橫橫上蔽上蔽( )互相互相( ) ( )飛飛天者天者( ) ( )水皆水皆碧碧( )急急甚箭甚箭( ) 黃果樹瀑布漓江一、體裁介紹一、體裁介紹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但這些駢體文中也不乏優(yōu)秀。但這些駢體文中也不乏優(yōu)秀作品,作品,與朱元思書與朱元思書就是其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自主探究自主探究1 結(jié)合書上注節(jié),翻譯第結(jié)合書上注節(jié),翻譯
2、第1、2段。段。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指煙霧。指煙霧。同樣的顏色。同樣的顏色。表約數(shù),相當(dāng)于表約數(shù),相當(dāng)于“光景光景”,“左右左右”。獨一無二,絕,到極點獨一無二,絕,到極點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完全消散完全消散 譯文: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fēng),煙霧也完全消失,沒有一絲兒風(fēng),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 船)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東時而西。從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東時而西。從富陽到桐廬的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富陽到桐廬的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
3、無二。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piotun青白色青白色急流的水急流的水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洶涌的波浪像奔馳的馬洶涌的波浪像奔馳的馬 譯文:譯文: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xì)小的石子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xì)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合作交流合作交流1 1、 文章的文章的3 3個自然段分
4、別寫什么?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3 3段是什么關(guān)系?段是什么關(guān)系?2 2、第一段運用了哪些表達(dá)方式?、第一段運用了哪些表達(dá)方式?3 3、讀第、讀第2 2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第第1 1段:概括從富陽至段:概括從富陽至 桐廬的奇山異水。桐廬的奇山異水。第第2 2段:描寫異水。段:描寫異水。第第3 3段:描寫奇山。段:描寫奇山??偪偡址?文章的文章的3 3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3 3段是什么關(guān)段是什么關(guān)系?系?讀第讀第2 2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異
5、水?用了什么方法?1 1、清澈、清澈2 2、湍急、湍急側(cè)面描寫比喻比喻水色水色水皆縹碧水皆縹碧水深水深千丈見底千丈見底水中水中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張夸張正面描寫 靜靜(詳)(詳) 動動(略)(略)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下列加點字不是虛指的是(下列加點字不是虛指的是( ) 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B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C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D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2下列加點的詞不能解釋為下列加點的詞不能解釋為“全全”或或“都都”的一項是(的一項是( ) A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B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C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D此人此人-為具言所聞為具言所聞3、中從側(cè)面表現(xiàn)水清澈的句子是:、中從側(cè)面表現(xiàn)水清澈的句子是: 4 本文有從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也有從聽覺方面描寫本文有從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也有從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請分別找出兩方面的對偶句各一組,并說說他們景物的,請分別找出兩方面的對偶句各一組,并說說他們的表達(dá)效果。的表達(dá)效果。 (1),視覺上的對偶句),視覺上的對偶句 (2),聽覺上的對偶句),聽覺上的對偶句 (3),表達(dá)效果),表達(d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