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名二子說》課件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名二子說》課件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名二子說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3、鑒賞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蘊深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教學難點:、鑒賞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蘊深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講解 討論 一、介紹文章的寫作的背景:慶歷六年(1046),蘇洵赴京應制舉。盡管他才學可為“帝王師”,結(jié)果還是落榜了。他對科舉、對朝廷失去了信心,轉(zhuǎn)而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身上。次年返鄉(xiāng),寫了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時蘇軾11歲,蘇轍8歲。 蘇洵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對
2、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名二子說正是通過闡釋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達他對愛子的勸誡與勉勵的。 分析課文: 1、第一段,“軾”名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車子的各部件,輪子、輻條、車蓋、軫木(車廂底部四面的橫木),就像各有職分,不可或缺,只有車前的軾木沒有實際用處。軾是車前的橫木,乘車人可將手俯按在上面,有裝飾車子的作用。所以,“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行文幾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題:“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蘇軾呀,我擔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飾啊。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自幼父親就看清了這一特點,勸誡他多加外飾以免遭禍。這正是為他取名“軾”的初心。
3、 2、第二段,“轍”名說。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天下之車無不循轍而行,但論到車的功用卻沒有轍的份?!半m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轍無論功之福,也不遭仆斃之禍?!笆寝H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知免”,是說蘇轍的性格會免于災禍。一說“免”同“勉”,勉力、盡力的意思。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這正是為他取名“轍”的深意。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盡力王事,后位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 3、補充介紹:蘇洵寫名二子說十年后,送二子入京應試,過成都辭別張方平,張出了六道題考兄弟二人,自己則于壁問密窺。兩人得題后,即各自思考。轍有疑問,指以問軾,軾舉筆倒
4、敲幾案,意為“管子注”。又指第二題,蘇軾把第二題勾了,因為并無出處,開始答卷??纪旰螅瑥埛狡綄μK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4、拓展思考:蘇軾兄弟處于北宋新舊黨爭、矛盾激烈的時代,而兩人立身之術不同。蘇軾性格“不外飾”,論事激烈,不為世容,幾次入朝,又幾次“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宋史蘇軾傳)而外任,還差點被殺。蘇轍遇事能自持論,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禍。宋史蘇轍傳說:“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韜戢”就是“外飾”。確實,那種不可掩抑的英邁之氣,正是蘇軾之為蘇軾的特點。蘇轍傳論蘇轍“寡言鮮欲”“君
5、子不黨”,這正是他能處于“禍福之間”“齒爵皆優(yōu)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蘇洵早已預見到了這一切。課堂討論與歸納: 、1試摹擬作者的口氣說說“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轍乎,吾知免矣”這兩句話的意思,然后談談作者對兩個兒子不同的希望。 “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飾啊!”“轍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災殃了!” 勸誡蘇軾多加外飾以免遭禍;勸誡蘇轍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 2楊慎說作者“深知二子”,從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兩個兒子各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附譯文附譯文: 車輪、輻條、車篷和車廂底部的橫木,它們在車子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是惟獨這軾(車前橫木)好像沒有什么用處。雖然如此,要是去掉這軾,那么我沒有見過這個樣子算是完整的車子。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飾啊! 天下的車子,沒有不經(jīng)由車轍,可是人們談論到車子的功勞,車轍是不相干的。雖然如此,車翻馬倒了,災禍也不會波及車轍。這車轍呀,正好處在災禍和幸福之間。轍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災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