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市九年級語文上冊 1 詩經二首課件 長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吉林省長市九年級語文上冊 1 詩經二首課件 長版(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九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1.1.詩經兩首詩經兩首作品簡介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 ,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為五經之一。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 詩經的作品分為風、雅、頌三類,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詩大序中稱“詩六義”)“詩六義詩六義”風: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國風,共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手法,體現民歌特色。雅: 多是祭祀、宴會的樂歌和史詩,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 多是宗廟、頌神的樂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賦:
2、即陳述鋪敘。比: 即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興: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暋⑶?、文、義俱佳。關雎關雎 讀文章,整體感知第一章:見物起興,直寫自己的愿望。 首章以立在河洲上鳴叫的關雎起興,引出淑女是君子喜愛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調。關關雎鳩 所聽在河之洲 所見窈窕淑女 所思君子好逑 所愿極有層次語約義豐讀文章,整體感知第二、三章:寫自己的愛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
3、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讀文章,整體感知第四、五章:設想愿望實現時的歡樂場景。 君子興奮地彈奏琴瑟,敲擊鐘鼓來親近她,友愛她,并使她快樂異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探究特色 一、托物起興 “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起著極大的作用。開頭以雎鳩和鳴的情景起興,是為了渲染一種情意綿綿、癡心相戀的情調。后文又多次以所愛的人勞動時的優(yōu)美身姿起興。二、重章疊句 強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強節(jié)奏感、音樂美。三、均為四言,題目取自首句,采用一些雙聲、疊韻字。1、文字簡約:沒有直接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只寫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但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含蓄地表現出來
4、。2、形象可感:雖未刻畫雙方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3、余音饒梁:只寫追求之難,伊人“宛在”,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想象余地。1、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難解難分。2、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3、主人公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相互映襯。4、“伊人”高潔而有魅力的氣質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飄渺之感。 讀文章,整體感知蒹葭的結構 全詩共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后六句寫人。寫景:給人蕭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環(huán)境氣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寫人:每章三四句,寫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現主人公的惆悵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寫道路的險阻,表現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悵惘情懷。 讀文章,整體感知蒹葭的藝術特色1、重章疊句。三章只是通過一字之易,一韻之轉,表現了反復詠唱和纏綿無盡的感情。2、借景起興。課堂小結 這首詩歌抒寫了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情,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歌者思念的對象可能在遙遠的地方,只能懷想而無法見面,因而心情惆悵,無法抑制。時間越久,阻隔越遠,感情越深。祝同學們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