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huán)境經濟學 期末考試重點復習資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資源環(huán)境經濟學 期末考試重點復習資料(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市場 是指從事某一種商品買賣的交易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一個有形的買賣商品的場所,也可以是一個利用現代化通訊工具進行商品交易的接觸點。市場機制: 是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市場主體對利益的追求、市場供求的變化,調節(jié)經濟運行的機制,是市場經濟機體內的供求、競爭、價格等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及其功能。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 Optimality,也稱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1、帕累托最優(yōu)是指沒有進行帕累托改良的余地的狀態(tài);2、帕累托改良是到達帕累托最優(yōu)的路徑和方法。需求: 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購置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必須是既有購置欲望又有購置能力的有效需求。供應:是指生產
2、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應。均衡: 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量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達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需求、共給、均衡三者關系:1、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移動2、供應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移動,均衡數量同方向移動支付意愿 是指消費者對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價格或本錢。不同消費者的個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樣。消費者剩余 就是消費者愿意為某一商品支付的貨幣量與消費者在購置該商品時實際支付的貨幣量之間的差額。市場價格、支付意愿和消費者剩余三者之間的關系為見圖:
3、消費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質是假設價格-實際支出本質是市場價格影響消費者剩余的主要因素:1.壟斷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西方經濟學認為,壟斷導致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和技術上的低效率。壟斷不僅使消費者剩余向生產者剩余轉移,而且還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這類轉移的本錢。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yè)作為謀求壟斷利潤的組織,必然造成較低產量和較高價格,使消費者剩余減少,并造成社會性損失。這種福利損失也稱無謂損失,是指實際收入的損失,或由于壟斷、關稅、配額或其他破壞所引起的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損失。產業(yè)組織理論給出了壟斷定價導致社會福利凈損失的證明。 2.政府規(guī)制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政府規(guī)制一般都有維護公共利益的目標,但在實
4、際過程中卻往往偏離這一目標。這主要是因為每一項規(guī)制措施出臺的背后都是多種力量博弈的結果。奧爾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團規(guī)模理論。他認為,政府對某個產業(yè)的監(jiān)管從設計到實施都首先從被監(jiān)管對象的利益出發(fā),并非從全民或公共利益出發(fā)。依據集體行動的邏輯理論,規(guī)制政策以犧牲大集團的利益為代價而保護小集團的利益。斯蒂格勒提出“監(jiān)管市場理論,認為所有的監(jiān)管安排同樣由需求和供應決定。政府對產業(yè)的監(jiān)管調控進程往往為少數存在利益相關性的企業(yè)所左右。他認為,經濟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對公共需要的有效和仁慈的反響,而是行業(yè)中的一局部廠商利用政府權力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一種努力。peltzman1976認為,產業(yè)部門比消費者更有積極性去
5、影響政府決策。私人利益理論認為監(jiān)管的存在是為了私人團體的利益,監(jiān)管者本身也是自利的,他們在監(jiān)管活動中會不斷追求政治支持的最大化。規(guī)制俘虜理論認為,監(jiān)管常常遭到被監(jiān)管者的“捕獲,意即監(jiān)管常常為被監(jiān)管者的利益效勞。佩茲曼認為,小的利益集團比大集團更容易組織,它們能比大集團表現出就某項規(guī)制政策的更強烈的偏好。由此,規(guī)制將傾向于保護小的利益集團,而以犧牲更大團體的利益為代價。 3.尋租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尋租與消費者剩余之間有內在的聯系。馮fung分析了“對人為剩余的尋求,這局部剩余包括兩個局部,其一是消費者剩余,其二是生產者剩余fung,1987。parente和prescott研究發(fā)現,如果要素提
6、供者合作成為下游廠商的壟斷供應者,使均衡產出是應用較差的技術以較低的效率實現,將使窮國相對更窮,而消除壟斷權力會使相關行業(yè)的國內生產總值提高2倍以上。在轉型時期,中國國有企業(yè)存在政企合一的特殊現象,政府、廠商和消費者三方滿意的均衡點是找不到的,而幾乎所有的本錢都由消費者承當。 4.稅收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不合理的稅制會導致消費者剩余的減少。超額負擔問題是西方財政理論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杜標特j. 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經進行了論述。到20世紀初,西方財稅理論界開始用馬歇爾的基數效用理論來分析超額負擔問題,從而形成了所謂的馬歇爾式超額負擔理論。其核心是以消費者剩余理論為根底,說明課稅
7、扭曲了被課稅商品與其他商品的消費選擇,并由此造成超額負擔。阿諾德c哈伯格在?公司所得稅的歸宿?1962年中提出了“三角形超額負擔理論,并進行數理推導,得出了在線性需求曲線條件下測定超額負擔的計算公式。 5.國際貿易和關稅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一個國家不一定能真正從貿易中受益。一般認為,國際貿易可以促進競爭,增加商品和效勞的可選性,從而使消費者受益。如果消費者從國外企業(yè)所生產的產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國內生產者所遭受的損失,即國內消費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國內生產者剩余的減少,那么進行貿易就是有利的。通過貿易自由化,一個國家可以獲得本國由于資源或技術限制而無法生產的產品,從而可以提高國內福利水平。進口稅變化
8、對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和社會福利的損益均有影響。brander和spencer開創(chuàng)了戰(zhàn)略性進口貿易政策的研究。他們假設生產完全替代品的一本國企業(yè)與一個外國企業(yè)在本國市場上進行競爭,那么關稅一般會提高本國福利。但在配額下,政府把進口特許權發(fā)放給某些廠商,使其獲取高額利潤。由于進口數量下降,商品價格提高,消費者剩余的減少大于廠商超額利潤與政府收入之和,從而出現凈福利損失。還有學者認為,在貿易政策中,關稅設置本質上是損人利己的,它違背了帕累托標準,從而導致國際貿易整體上的效率損失。 6.產權制度對消費者剩余的影響。產權制度對消費者剩余是有影響的。諾思認為,國家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壟斷者組織,它不可能
9、超越各種社會利益集團而追求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和始終為社會提供有效的產權,“即使對歷史和當代世界作一般的考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無效率的產權是常態(tài)而非偶然。在中國,企業(yè)產權扭曲度變動的福利效應與它是否會導致惡性競爭定價有關。由于國有企業(yè)產權結構扭曲,使消費者行為約束弱化,消費者行為約束是“軟約束。有人認為,沒有理由認為,與私有產權相比,公有產權在資源配置方面一定足無效的。一般情況下,私有產權的高效性主要表現為所有者剩余的最大化,但它往往會侵蝕資源的其他剩余,比方勞動者剩余或消費者剩余。私人物品 是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物品。所謂競爭性,意指增加一個消費者,需要減少任何其他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消費。所
10、謂排他性,意指產品一旦生產出來,付費才可以使用。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備明確的產權特征,形體上難以分割和別離,消費時不具備競爭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氣質量、河流。公共物品理論的應用:1、公地的悲劇:“公地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匆粋€對所有人開放的草場??梢灶A料到的是,每個牧民都將努力利用這個公共福利喂養(yǎng)盡可能多的牛。由于部落戰(zhàn)爭、侵略、疾病使人和牲畜的數量遠遠低于土地的承載能力,這種局面得合理地沒有沖突地存在了幾個世紀。然而,最后,當人們長期期望的社會穩(wěn)定成為現實的時候,開始清算的日子也就到了。在這一點上,公地內在的邏輯無休止地產生了悲劇。2、污染問題:從另一方面看,公地的悲劇又表現
11、為污染問題。這里的問題不是從公地中拿走什么東西,而是放進什么東西-生活污水被排入水體;有害有毒煙氣被排入空氣中,等等。生活中的公地:公共媒體制造的噪聲污染;購物的人們受到無心欣賞的音樂的騷擾;廣告污染,等等。3、生活中的公地4、“搭便車人們會壓低顯示其真實支付意愿傾向,因而公共物品不能采用通常市場機制獲得有效配置。市場失靈:市場機制對某種情況下的經濟現象不能直接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因市場失靈引起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舉例:河流污染 草場退化 洪水泛濫竭澤而漁 全球變暖 生物多樣性損失一般認為,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壟斷 外部性 公共物品 共有資源 不完全信息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會、經濟政策的執(zhí)行,使
12、生產者的邊際生產本錢低于生產要素的真實本錢,導致生產要素無效率使用和過度使用,引起資源退化和環(huán)境污染。與市場失靈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體制或政策的原因。政策失效及原因:決策判斷失誤;利益集團的影響;決策信息不完全;體制不健全;干預對象會采取相應的對策。政府干預及措施:一類被稱為行政工具,如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對制定行為的限制或標準;另一類是財政工具,如稅收和補貼制度以及市場許可,目的是建立對私人行為的鼓勵模式。政策失效的后果:把本來正常運行的市場機制扭曲了;實現自身政策目標是成功的,但是對環(huán)境產生新的外部效應。例如,對化肥補貼有助于鼓勵農民多施用化肥,但是對土壤和水資源有不良影響;政策失效的結果
13、比市場失靈更糟;當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干預時,政府卻沒有反響。外部性的定義: 外部性是在沒有市場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行為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影響了其他生產單位或消費者的生產過程或生活標準,如果按照傳統(tǒng)福利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外部性是一種經濟力量對于另一種經濟力量的“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是經濟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所謂非市場性,是指這種影響并沒有通過市場價格機制反映出來。外部性的分類: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即對某人的影響是否會減少對其他人的影響貨幣外部性和技術外部性:貨幣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過價格變化轉換來表達的一種
14、外部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外部性是不會導致市場失效的;技術外部性是不能反映在價格變化或通過市場體系表現的外部現象。 與環(huán)境相關的外部性,主要是生產和消費上的外部不經濟性,尤其是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性,且都不是貨幣外部性。外部性的例子: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水果園園主與養(yǎng)蜂場場主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工廠綠化對周圍居民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私人花園對路人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居住環(huán)境改善增加生產性投資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上游化工廠對下游漁業(yè)公司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建筑施工對居民的休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隔壁寢室放聲高歌影響自己休息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大聲說話影響醫(yī)
15、生看病外部性理論開展的三塊里程碑:一、馬歇爾的“外部經濟理論:“我們可把因任何一種貨物的生產規(guī)模之擴大而發(fā)生的經濟分為兩類:第一是有賴于這工業(yè)的一般興旺的經濟;第二是有賴于從事這工業(yè)的個別企業(yè)的資源、組織和效率的經濟。我們可稱前者為外部經濟,后者為內部經濟。二、庇古:?福利經濟學?1920,將外部性問題的研究從外部因素對企業(yè)的影響效果轉向企業(yè)或居民對其他企業(yè)或居民的影響效果。他通過分析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的背離來說明外部性。庇古認為征稅和補貼可以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三、“科斯定理:?社會本錢問題?,對庇古稅的批判:1外部效應往往具有相互性。誰更有權利?2交易費用為零時,庇古稅沒有必要;3在交易費用不為零時,內部化問題要通過各種政策手段的本錢收益比擬外部性的解決思路:征稅 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和補貼方式來實現目標。補貼 對于由于正外部性而供應和消費缺乏的產品,那么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方式來消除外部性。明晰產權環(huán)境問題的根源:市場不健全、無市場、市場競爭缺乏 存在外部性 公共物品特性 產權界定不清 資源無價或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