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3-2-1 考點一 鋁的性質及應用學后即練 新人教版
-
資源ID:105721622
資源大小:23.50KB
全文頁數(shù):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2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3-2-1 考點一 鋁的性質及應用學后即練 新人教版
2022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3-2-1 考點一 鋁的性質及應用學后即練 新人教版15.4 g Al投入200.0 mL 2.0 mol·L1的某溶液中有H2產生,充分反應后有金屬剩余。該溶液可能是()AHNO3溶液 BBa(OH)2溶液CH2SO4溶液 DHCl溶液解析:Al為0.2 mol,溶液中的溶質為0.4 mol。A中HNO3溶液與Al反應不生成H2;B中n(OH)0.8 mol,與Al反應剩余OH;C、D中n(H)分別為0.8 mol、0.4 mol,根據(jù)反應2Al6H=2Al33H2可知C中H有剩余,D中Al有剩余。答案:D2有a g、b g兩份鋁粉,分別置于足量的NaOH溶液和鹽酸中,在相同條件下,收集到H2的體積相同。下列有關敘述一定正確的是()AabBa>bCc(NaOH)c(HCl)D消耗的n(NaOH)與消耗的n(HCl)相等解析:由得失電子守恒知ab,A項正確,B項錯誤。因酸、堿均是足量的,且體積未知,故無法確定酸、堿的濃度,c(NaOH)與c(HCl)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項不合題意。由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3H2知,消耗酸、堿的物質的量不相等,D項錯誤。答案:A3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H2SO4、NaOH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入等質量的鋁,生成H2的體積比為56(相同條件下),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是()A甲、乙中都是鋁過量B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C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D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解析:若酸、堿過量,生成H2的體積比為11,若鋁均過量,生成H2的體積比為23,可知反應情況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答案:B4鋁是中學化學學習階段的唯一一種既能與酸(非氧化性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放出H2的金屬,就鋁的這一特殊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等質量的兩份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得H2的體積(相同條件下,下同)之比是_。(2)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到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產生H2的體積之比是_。(3)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到等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產生的H2相等,則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_。(4)甲、乙兩燒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鹽酸和NaOH溶液,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鋁粉,反應結束后,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比為V(甲)V(乙)12,則加入鋁粉的質量為_。A5.4 g B3.6 gC2.7 g D1.8 g解析:(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得Al與H2的關系式均為2Al3H2,故只要參加反應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2)因為在反應中Al過量,產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決定。根據(jù)化學反應中的關系式:6HCl3H2、2NaOH3H2,故當HCl、NaOH物質的量相等時,二者產生H2的體積比為13。(3)因為鋁足量且產生H2相等,根據(jù)關系式n(HCl)n(NaOH)31,又因為兩溶液體積相等,故物質的量濃度c(HCl)c(NaOH)n(HCl)n(NaOH)31。(4)其反應原理分別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梢姰攨⒓臃磻腍Cl和NaOH的物質的量一樣多時,產生H2的體積比是13,而題設條件體積比為12,說明此題投入的鋁粉對鹽酸來說是過量的,而對于NaOH來說是不足的。2Al6HCl=2AlCl33H2 6 mol 3 mol 3 mol·L1×0.1 L 0.15 mol則Al與NaOH反應生成的H2為0.15 mol×20.3 mol。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即投入的鋁粉為5.4 g。答案:(1)11(2)13(3)3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