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24 馬說課件 語文版.ppt
24 馬 說,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意,并能背誦課文。(重點) 2.把握文章主題;掌握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領(lǐng)會課文的行文邏輯。(難點) 3.體會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慨之情,樹立報效國家的遠(yuǎn)大志向。(重點),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領(lǐng)導(dǎo)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yùn)動,反對駢文,提倡秦漢散文藝術(shù)。其散文雄奇奔放,有昌黎先生集等。,走近作者,本文選自韓愈文選(童第德選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年版)。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間。當(dāng)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擢用,但“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韓愈從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中,深感朝廷對下層知識分子不公,于是聯(lián)系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壓抑人才的情況和自己身居下位的處境,寫了這篇文章。,背景鏈接,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biāo)注出來。,生難字,祇( ) 駢( ) 槽櫪( ) 粟( ) 奴隸( ) 一石( ) 食馬者( ) 外見( ) 無馬邪( ),zh,pin,co l,s,l,s,xin,y,dn,字詞學(xué)習(xí),通假字,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才美不外見( ) 其真無馬邪( ),通“飼”,喂,通“現(xiàn)”,表現(xiàn),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本名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馬。,連詞,此處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卻”“可是”。,即使。,屈辱,埋沒。,只是。,兩馬并駕。,馬廄。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櫪,馬棚、馬廄。,用。,代指千里馬。,動詞,稱呼。,字詞釋義,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 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 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頓。,一石粟。,有時。,通“飼”,喂。,指代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馬。,連詞,可不譯。,表肯定語氣。,指示代詞,這樣的。,才能,能力。,才能和優(yōu)點。,表現(xiàn)在外面。,尚且,況且。,普通的。,等同,一樣。,疑問代詞,怎么。,助詞,表停頓,強(qiáng)調(diào)“是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鞭。這里是以鞭打馬的意思。,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道,規(guī)律,方法。,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能。,助詞,用在動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通曉它的意思。,面對。,表示驚嘆的語氣詞,相當(dāng)于“唉”。,表示反問的語氣。,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語氣詞,表判斷。,有時 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或者,或許,古今異義,這樣之后 例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這樣 例句:是馬也,判斷動詞,怎么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全,平安,一詞多義,食不飽,力不足( ) 食之不能盡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 ) 執(zhí)策而臨之( ),動詞,吃,動詞,喂,動詞,用鞭子打,名詞,鞭子,安求其能千里也( ) 雖有千里之能( ),動詞,能夠,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無馬邪( ) 其真不知馬也( ),名詞,能力,代詞,它,代詞,它的,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副詞,大概,表推測語氣,詞類活用,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一食或盡粟一石(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之不能盡其材( ),形容詞做動詞,受屈辱,形容詞做動詞,吃盡,名詞做動詞,用鞭子打,數(shù)量詞做動詞,行千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文言句式,倒裝句: 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應(yīng)為“千里之馬者”)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狀語后置,應(yīng)為“祗于奴隸人之手辱”),省略句: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賓語“它”) 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語“食馬者”),1.讀課文,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_,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課文講解,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_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_ _,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 _ _,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yùn)起著決定作用。,3.文章首句是發(fā)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萬千的名言。那么,你們說說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應(yīng)該是先有千里馬,后有伯樂。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伯樂善相馬的知識和經(jīng)驗,必須從社會上(或自然界)存在著的大量的千里馬身上取得,然后逐漸總結(jié)出來。但是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知識和本領(lǐng)的人實在太少了,所以作者要這樣說。強(qiáng)調(diào)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4.課文第二段說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jìn)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為千里馬被埋沒鳴不平,為千里馬得不到應(yīng)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5.第三段中連用三個“不”字,將“食馬者”的平庸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是一種什么表現(xiàn)手法?,排比的修辭手法,刻畫“食馬者”的淺薄愚妄。,6.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伯樂”指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指封建社會那些被埋沒、遭摧殘的懷才不遇的賢能志士?!笆绸R者”是指愚昧無知的統(tǒng)治者。,7.總結(jié)全文:本文通篇不離馬,難道僅僅只是寫千里馬嗎?,馬說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jìn)行了諷刺和控訴。,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特點。,托物寓意的寫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論萬里之勢。文章語言簡練,三個“也”字舉足輕重。七個“不”字別有韻味。,語言特點,“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七個“不”字如江河直下,將“食馬者”的平庸淺薄寫得淋漓盡致。,1.托物寓意,中心明確。,文章借助伯樂和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抨擊了統(tǒng)治者摧殘和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寫作特點,文章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先從正面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接下來,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及其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強(qiáng)烈的譴責(zé),進(jìn)行了辛辣的嘲諷。最后歸結(jié)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2.結(jié)構(gòu)精巧,脈絡(luò)清晰。,1.本文論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作者表達(dá)了怎樣的獨特見解?,深入探究,2.作者是怎樣在文章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此文寫于作者仕途屢遭挫折之時,因而本文正是他懷才不遇的怨憤情緒的宣泄。但在封建社會,壓抑人才、埋沒人才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因此韓愈之鳴是對整個封建社會埋沒、摧殘人才現(xiàn)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駢死”來描繪千里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對千里馬的同情與憐憫。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也可看出作者在為千里馬鳴不平時,還有一種無奈和委屈之情。這些感情都蘊(yùn)含在議論當(dāng)中,使文章情理相融,從而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馬 說,提出論點,托物寓意 以馬喻人,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 (痛惜),分析問題,埋沒原因,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譴責(zé)),歸納中心,痛斥無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板書設(shè)計,本文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諷刺了在位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dá)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主旨概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在今天的社會中你會把“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名言作為自甘沉淪,一味埋怨環(huán)境的擋箭牌嗎?如果未被發(fā)現(xiàn)怎么辦?,拓展延伸,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當(dāng)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勛约旱目捶ā?作業(yè)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