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第一單元《4即景抒情詩四首》課件2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
即景抒情詩四首,登幽州臺歌,春江花月夜,望月懷遠(yuǎn),題李凝幽居,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當(dāng)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或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或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或抒寫了他們的哲理思考。 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關(guān)于作者張若虛 初唐詩人 “吳中四士”: 張若虛 賀知章 張旭 包融,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全詩共36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共9韻,每韻構(gòu)成一個小的段落。作者描繪了優(yōu)美的春江花月夜之景(前8),探索宇宙與人生的關(guān)系(8-16),抒寫了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后10行)。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并開拓了詩歌的高遠(yuǎn)意境,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dá)到了完美統(tǒng)一,對詩歌的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yuǎn)。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誦讀全文想象畫面,思考:在前8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春江花月夜賞析,第一韻(首四句)詩人就題生發(fā),描繪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而靜謐的畫圖: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泛指長江中下游寬闊的江面。江海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雄偉。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滾滾春江處處都在明月朗照之中,這美景不禁觸動了詩人情思,不禁發(fā)出了“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感慨,為下面的寫景,抒情開拓了廣闊的境界,可說是下文的伏筆。春,江,月,夜四字被這四句點了出來。,第二韻(58句),以月為凝聚點,對春江花月夜的景象進(jìn)行了特寫:江水彎彎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皎潔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看上去就象綴滿了一顆顆的雪珠。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卻感覺不到它的飛翔。“汀上白沙看不見”,是說在潔白的月光之下,江灘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寫天上,一句寫地上,整個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凈化了似的。以上八句,寫春江花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寫法上,由大到小,由遠(yuǎn)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第三韻(912句):寫詩人對宇宙的思考:江天一色,連一粒微塵也看不見,只有一輪孤月高懸在空中,顯得更加明亮。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jìn)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思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自從張若虛提出這個問題以后,李白、蘇軾也發(fā)出過類似的疑問。李白說:“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比藗円淮淮夭恍傅貙τ钪娴膴W秘探索,追溯人生的開端,然而人們永遠(yuǎn)陷入疑問和迷惘之中。,第四韻(“人生代代長江送流水”),作者由疑問轉(zhuǎn)為感慨: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在這里,詩人提出了一連串富于哲理意味的問題,把人生無常的思想深化了。,歷史上許多詩人探討宇宙人生,但都感嘆宇宙永恒,人生短暫。而這里,作者卻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即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長久的。詩中,作者由月的孤單聯(lián)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婦的期待上來.因此下文就自然進(jìn)入到了男女離別相思的本題。,第五韻(“白云一片相思明月樓”),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漂忽不定,本來就足以牽動人的離愁,何況是在浦口,更增添了許多愁緒。這里,“白云”,“青楓浦”又托物寓情。月光下,是誰家的游子乘著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又是誰家的思婦在那座樓上想念著他呢?我們仿佛看到:一輪皓月照耀著江湖游子的扁舟,也照耀著長夜無眠的樓上思婦。一句寫游子,一句寫思婦,同一種離愁別緒,從兩方面落筆,一種相思,兩地閑愁,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白云飄忽,象征著“扁舟子”的行蹤不定?!扒鄺髌帧睘榈孛皸鳌薄捌帧痹谠娭杏殖S脼楦袆e的景物、處所。,第六、七韻(“可憐樓上水成文”),寫思婦明月樓上對離人的懷念: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婦作伴,總是在其閨樓上徘徊著不肯離去,想必已經(jīng)照上她的梳妝臺了。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明月像鏡子似地懸在中間,我們互相望著,但彼此的呼喚是聽不到的。我愿隨著月光投入你的懷抱,但我們相距太遠(yuǎn)了。善于長途飛翔的鴻雁尚且不能隨月光飛度到你的身邊,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夠和你相見呢?,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月徘徊”,寫的是月光游移不定的形象,但同時也暗示了思婦念遠(yuǎn),迷惘又不能寧靜的心理狀態(tài)?!熬聿蝗ァ?“拂還來”,寫出了月光的特征,但同時也寫出了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第八韻,第九韻(“昨夜閑潭夢落花”最后)思婦回想昨夜的夢境:閑潭落花,春過已半,可惜丈夫還不回來。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斜向西邊,想借明月來寄托相思也不可能了。斜月沉沉,漸漸淹沒在海霧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漸漸隱去了,隨之而來的將是難以忍受的凄婉落寞。這一夜,到底有多少相思的人,遠(yuǎn)在碣石,隔著瀟湘,千里迢迢,天各一方!道路是如此遙遠(yuǎn),能有幾個人可以乘著月色歸家去??!那落月的余輝灑滿江邊的花林楓樹,仍然搖動著離情別緒,無法排遣。,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敖蝗谥?,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總結(jié),登幽州臺歌,這首詩寫詩人登幽州臺之時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主旨) 這首詩主要運(yùn)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現(xiàn)詩人情懷。詩人把自己置身于茫茫天地的背景,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誦讀之下,悲從中來,愴然流淚。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這首詩寫月夜懷人,情思真切。 (主旨),望月懷遠(yuǎn),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首聯(lián)既寫眼前所見之景,又是詩人望月懷遠(yuǎn)之意的表達(dá)。一輪皓月從無邊無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月光普照之下,無論遠(yuǎn)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著詩人博大寬廣胸襟,為千古名句。,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頷聯(lián)寫多情之人因為整夜相思難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長。,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頸聯(lián)寫月華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詩人不由得吹滅燭火,披衣踱出房間,凝神望月,而這一輪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緒,詩人不禁久久佇立,直到露水沾濕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難抑的情形。,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尾聯(lián)寫月光是如此皎潔,伸出手去,滿手皆是,可是卻無法送給對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寢,希望在夢中相會。此聯(lián)構(gòu)思精巧,意境幽清,并化用古人詩句,寫出了詩人的悵惘和失意。 晉陸機(jī)擬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南朝陶弘景答齊高帝詔問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此詩寫情頗具特色。情可以是親情、愛情、友情。對“情人”一詞可有不同理解。這里理解為“多情之人”,指詩人自己;但也可理解為“親愛之人”,即親人或男女情人。情與景的完美結(jié)合形成清麗而深遠(yuǎn)的意境。詩中通過描繪人物的動作和細(xì)節(jié)傳達(dá)情思,構(gòu)思巧妙。全詩緊緊圍繞“望月”而展開,從望月寫到懷人,從滅燭寫到披衣,由室內(nèi)寫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內(nèi),從月升寫到月沉,由相思寫到入夢。由景入情,情景相生。,鑒賞要點,“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否流露詩人的無奈和憂郁?,詩人披衣出戶,陶醉在月色中,卻忽然想到月光雖美,但不能采擷以贈遠(yuǎn)方佳人,倒不如回屋,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全詩意境優(yōu)美,此中可見詩人美麗的期盼,并無憂郁、無奈之情。,這首詩通過寫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環(huán)境,表達(dá)了詩人歸隱的愿望。(主旨),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首聯(lián)寫友人李凝幽居的環(huán)境。詩人沿著一條雜草叢生的小徑走去,尋訪友人幽居之處;小徑通向荒蕪的小園,周圍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隱士身份。,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頷聯(lián)寫幽居的靜寂。友人幽居之處旁有一池塘,池塘邊有樹,詩人來到門外,輕叩門扉。月夜之下一片寧靜,敲門聲驚動了樹上的鳥兒,它們發(fā)出了聲響,或飛出盤旋一陣又回到巢中。(以響襯靜),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頸聯(lián)寫回歸路上所見。詩人走過一座小橋,視野開闊起來,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斕的色彩;夜風(fēng)輕拂,云腳飄移,讓人覺得仿佛山石在移動。詩人反說此景,別具特色,因為“石”并未動,是“云”在動。一說古人認(rèn)為云“觸石而生”,故稱石為“云根”,所以在這里,“移石”和“動云根”是同一意思。這樣更顯出了環(huán)境的幽深而迷人。,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fù)言。 尾聯(lián)點明詩的主旨:我暫且離去了,但不久會再來,不負(fù)共同歸隱的諾言。前三聯(lián)是寫景敘事,作為鋪墊,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此詩緊扣“_”字,首聯(lián)寫李凝所居之地的_,頷聯(lián)寫所居之地的_,頸聯(lián)寫所居之地環(huán)境的_,尾聯(lián)抒發(fā)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_,層層鋪墊,將詩人歸隱志向表達(dá)得水到渠成。,鑒賞要點,幽,幽僻,幽寂,幽美,幽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二句寫景獨特、煉字精準(zhǔn)。據(jù)說,賈島騎驢入城,仍搜索枯腸,忽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二句,初擬用“推”,又改為“敲”,不覺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騎。韓愈細(xì)問后不僅沒有責(zé)怪他,反而幫他分析,確認(rèn)“敲”字佳。那么佳在何處呢?詩人尋訪友人,是在月光皎潔的晚上,友人外出未歸,柴扉緊閉。詩人上前輕敲門扉,驚動了樹上棲息的鳥兒,引起一陣喧鬧。鳥兒或許還飛出幾只轉(zhuǎn)旋幾回又飛回窩中。兩句表現(xiàn)了清幽空靈的景象,暗含著詩人自愿遠(yuǎn)離塵囂的真實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