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X文檔下載  

登泰山記 教案教學設計.docx

  • 資源ID:16681365       資源大?。?span id="31mjrf2" class="font-tahoma">23.33KB        全文頁數(shù):14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5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5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登泰山記 教案教學設計.docx

登泰山記 教案教學設計 二十三、登泰山記 姚鼐 2006年11月24日星期五 一教學目的: 1、賞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寫片斷,學習借鑒作者景物描寫技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賞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寫片斷 2學習借鑒作者景物描寫技法。 三教學難點: 1結合本文寫景狀物的寫法,進行藝術審美,從而能夠知識遷移。 四授課安排: 授課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太陽東升西落,日復一日。太陽是光明、溫暖、激情的象征。我們也司空見慣,但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筆下,太陽卻是那樣神奇瑰怪,多姿多彩。毛澤東曾在沁園春雪中寫到“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雖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壯麗。詩人金哲在通往太陽的路中寫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條彩綢路”。奇特的想象、繽紛的色彩,為我們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渾壯麗景象。泰山觀日出是泰山頂上一道特別的風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 二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住室名惜抱軒,也稱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縣人,又是桐城人劉大槐的學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四庫全書館纂修竺職。辭官后,先后在江寧、揚州等書院講學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九經(jīng)說等書。他編選的古文辭類纂,從歷代作品中精選各類文體的名作,作為學習古文的范本,流傳很廣。他的文筆雅潔、嚴謹,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創(chuàng)始于方苞,經(jīng)劉大櫆、姚鼐的發(fā)展,形成完整的理論,三人并稱“桐城三祖”,姚鼐被稱為領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張,講究義理、考據(jù)、詞章三者兼長,注重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寫景散文尤有獨特成就。 三解題: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寫的游記。文章緊扣深冬時令和泰山的特點,形象地描繪出崢嶸蒼勁的泰山。體現(xiàn)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文章的順序是:總寫泰山的位置,記述登山的過程,山頂看日出,返回記建筑和觀石刻,補記自然景觀,循序漸進,有如一線貫穿,引人入勝。文章寫景用筆不多,但能傳出景物之神。側面烘托為本文的主要寫法。 泰山,古稱岱山,又稱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條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東流去的濟水。南北水域的分界處有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所筑的長城遺址。泰山的最高處是日觀峰。 俗謂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頂。玉皇頂則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稱東岳;主要景點有南天門、仙人橋、日觀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韋元君祠等。 泰山雄偉壯麗,氣勢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歷來有“五岳獨尊”之譽。泰山自然景觀獨步天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玉帶、云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絕。泰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把它當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歷代文人的禮贊,山上留有上千處題詠刻石,泰山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寶庫。 杜甫有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山泰山極頂,能識盡泰山真面目,無限風光盡眼收。 四熟悉課文: 聽朗讀錄音 五講解字、詞、句 (一)古今異義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循西谷(復,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 4戊申晦(晦,古義: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稍見雪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稍,古義:逐漸,漸漸;今義:稍微,略微) 6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名詞) (二)通假: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時候) 2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3少圜(“圜”同“圓”,圓形的,指山石) (三)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shù)勒撸ㄏ蓿好~作狀語,象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5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照耀) (四)一詞多義: 當: 1當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2崖限當?shù)勒撸〒踝。瑒釉~) 僻不當?shù)勒撸ㄍ希?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shù)后不定的零數(shù),數(shù)詞)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同“于”,在,在的時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3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等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 限: 1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2崖限當?shù)勒撸ㄩT檻,名詞) 3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阻隔) 4皆不可限以時月(限制) 5然則諸侯之地有限(限度) 道: 1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道有天門、崖限當?shù)勒?、道中迷霧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shù)勒撸ㄍ希?2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義) 4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政策,方法) 5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6萬戶侯豈足道哉(說) 有: 1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道有天門、下有紅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2及既上(等到,介詞) 3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云: 1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日: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2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3是日(天,日子,名詞) 漫: 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2其遠古刻盡漫滅(磨滅,動詞) 居 1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2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居?。?3居十日(過) 4居廟堂之高(處在) 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坐) 6其居僅僅足(住所) 乘 1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乘坐) 3于是乘其厲聲以呵(趁) 4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 或 1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3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有時) 4或曰:“六國破滅,率賂秦耶?”(有人) 極 1極天云一線異色(盡頭) 2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盡情享受) 3初極狹,裁通人(非常) 4何使我至于此極也(最困苦的地步) 5南極瀟湘(望盡) 6屋極有窗以達氣(頂點) 視 1回視日觀以西峰(看) 2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審察) 3子孫視之不甚惜(對待) 4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眼力,目光) 坐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與“站”相對) 2以謀叛坐之,并其部屬四百余口盡殺之(判罪) 3因擊沛公于坐,殺之(座位) 4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 始 1余始循以入(開始) 2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最初) 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 4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開頭、開端) (五)句式: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雪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2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判斷句) 5至于泰安(介詞結構后置) 6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皆不及往 觀道中石刻(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蒼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8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吧焙竺媸÷越樵~“于”,“于”相當于“在”) 10復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12中谷繞泰安城下 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以上兩句中,“繞”、“坐”后面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六翻譯課文: 七作業(yè): 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學生發(fā)言、明確;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jīng)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后所見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2、討論: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明確: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jīng)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后參觀名勝古跡,最后補記泰山極頂?shù)木拔锾攸c。 3、思路(板書) 交代泰山位置-記述登山過程-描繪日出美景-返記人文景觀-補寫自然景觀。循序漸進,一線貫穿 綜觀全篇,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游蹤進行,敘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向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二、精彩片段分析 討論:1、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說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明確:(板書) 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jié)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 石級:七千有余(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后頂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近) 2、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現(xiàn)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板書) 日出前: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風、雪、云) 日出時: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形、色、光) 日出后;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色)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2第四段寫了泰山的自然景觀,也寫了人文景觀,試列舉這些人文景觀,并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列舉:有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有古跡-道中石刻。這樣寫可以表現(xiàn)泰山之歷史悠久。 3。第五段是如何描寫泰山自然景觀的? 答:寫土質-多石,少土,石黑,多平方,少圜。寫樹-多松,生石罅,平頂;日觀數(shù)里內無樹。寫雪-冰雪,與人膝齊。寫水-無瀑布。寫鳥獸-無。 4、全班齊讀第三段,體會寫法特點和感情。 總結:通過描寫山頂所見景觀和日出勝景,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山河,贊美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 5、找出文中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體會特點和作用。 明確: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边@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海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 三、寫作特點 討論、交流、舉例分析。 明確: 1、章法嚴明,剪裁得當。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進行烘托。 3、用筆簡潔,詞語精當。 4、句式多變,用此靈活傳神。 歸納總結; 本文無論從清晰的思路,還是簡潔明凈的語言,亦或是色彩鮮明、生動的描景,都可見桐城派古文家錘煉語言的功力,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注意事項

本文(登泰山記 教案教學設計.docx)為本站會員(小**)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