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傳》公開課教學.ppt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1,導入設計:,方山子傳,北宋·蘇軾,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的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 明確方山子的獨特個性與人生取向,體會作者借傳主形象體現(xiàn)自己情志的筆法。,解題,(1) “傳”,以記載人物事跡為主的一種文體。從寫作的角度可概括為三種:別傳、自傳和合傳(詳見課本點擊鏈接)。 (2)方山子:原名陳慥,字季常,鳳翔知府陳希亮之子,晚年隱于光州、黃州間。蘇軾任鳳翔簽判時與其相識。本文抓住方山子最突出的特點“異”,為他寫了這篇傳記。在文中,作者明確表示對方山子行事“聳然異之”,并描寫了多個生動的細節(jié),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獨行的個性。 “河東獅吼”男主人公。,寫作背景,蘇軾在方山子傳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靈矛盾,與他當時的政治處境有關。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人誣以詩文謗訕新法,下獄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對一向胸懷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業(yè)的蘇軾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因此,他對方山子的“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的遭遇,別有感觸。寫方山子,實際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詩文披貨,不便直言,于是才隱約其辭,語多深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閭(l)里 謫(zhé)居 陳慥(zào) 著(zhuó)帽 矍(jué)然 奴婢(bì) 岐(qí)亭 精悍(hàn) 勛(xn)閥(fá) 儻見之與(tng),疏通課文,A(第一段) 宗 折節(jié) 遇 遁 庵居 聞 著 遺像,再讀課文,分工合作,解答字詞,B(第二段) 適見焉 矍然 所以 堵 蕭然 妻子 自得,C(第三段)聳然 異 念 使酒 十有九年 從兩騎 馬上 今幾日耳 精悍,D(第四五段) 世有勛閥 使 顯聞 與公侯等 無得而然 豈哉 異人 陽狂,A(第一段) 宗 折節(jié) 遇 遁 庵居 聞 著 遺像,(第一段)宗:以為宗,效法,尊崇 折節(jié):改變志趣 遇:遇合,指得到重用 遁:隱居 庵:名作狀,在庵中 聞:通消息,來往 著:戴 遺像:遺留下來的樣子,B(第二段) 適見焉 矍然 所以 堵 蕭然 妻子 自得,(第二段)適:恰好 矍然:吃驚注視的樣子 所以:的原因 堵:墻,內壁 蕭然:蕭條的樣子 妻子:妻子兒女 自得:怡然自樂,C(第三段)聳然 異 念 使酒 十有九年 從兩騎 馬上 今幾日耳 精悍,(第三段)聳然:驚奇的樣子 異:以為異,認為很奇怪 念:回想 使酒:因酒使性 有:通 “又” 從:使跟從,率領 馬上:名做狀,在馬上 今幾日耳:至今才過了多少日子啊 精悍:英氣勃勃的神色,D(第四五段) 世有勛閥 使 顯聞 與公侯等 無得而然 豈哉 異人 陽狂,(第四五段)世有勛閥:世代功勛之家 使:假使 顯聞:顯赫的名聲 等:相同,一樣 無得而然:沒有緣故就這樣 豈哉:表反問,怎么是呢? 異人:奇人逸士 陽狂:假裝瘋癲,探究案,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內容?用了怎樣的敘述方法?,第一段:直接敘述,簡介方山子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 第二段:細節(jié)描寫,寫了他鄉(xiāng)遇故知。 第三段:倒敘,細節(jié)描寫,寫方山子少年時的豪俠之氣。 第四段:補敘,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第五段:對方山子的贊頌。,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沒有像一般傳記那樣,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而是順敘、倒敘、插敘,變化多姿,舒卷自如。,第二課時,1、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3、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4、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再讀課文,分工合作,翻譯句子,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和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注意“堵” “而”和“妻子”的翻譯) 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方山子也顯出驚訝的樣子,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注意“矍然”“所以”“故”的翻譯)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因而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的事,自認為是一代豪杰。(注意“余”“馬上”“謂”的翻譯)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然而他都拋開不要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里,這怎么是沒有緣故而能如此的呢?(注意“窮”“ 無得”的翻譯),“由一個人引發(fā)的一篇文章”,帶著思考學文章,蘇軾寫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為何寫這個人?,思考第一個問題: 在蘇軾看來,方山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眾人拾“材”火焰高,方山子何許人也? 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寫下表:,陳慥,季常,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環(huán)堵蕭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世有勛閥,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 。,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 。,折節(jié)讀書,然終不遇。,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一、讀課文,曉其意,何為而在此? 俯而不答,仰而笑 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二、抓細節(jié),探人物,思考討論一:方山子有哪些異人之處?從文中找出語句說明,并加以概括。,四異:世有勛閥而山居隱逸,三異:文武全才而終生不遇,二異:環(huán)堵蕭然而怡然自得,一異:少年俠氣而晚年避世,異,以對比手法,彰顯其異,二、抓細節(jié),探人物,總結:方山子到底異在何處?,思考討論二: 得知作者被貶原因,方山子的反應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蘇軾有沒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這個細節(jié)的豐富涵意?,涵 意:這是一次很生動傳神的人物細節(jié)刻畫。俯仰之間是一份人生況味,是一種人生姿態(tài)!不答是因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淪落人;繼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對待生命態(tài)度,笑對人生,放下滄桑,不以物傷性,自得人生!,二、抓細節(jié),探人物,共同遭遇:欲馳騁當世,然終不遇。,向往 贊肯 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但他方以詩文被禍,不直言,于是隱約其辭,語多委婉。本文是蘇軾在黃州時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思考討論三:這篇課文隱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三、通全文,明情感,四、拓展探究,方山子對于他的不遇,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怎樣的?同時,面對挫折,蘇軾又是選擇怎樣的人生?,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坎坷仕途終不悔,方山子,蘇 軾,用簡短的話語概括方山子和蘇軾兩人的人生態(tài)度,不屈己志,堅持到底,不屈己志,歸隱避世,面對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內心坦然,積極生活,笑對人生!,隨堂練習,A.然終不遇:不得志 B.余既聳然異之:害怕的樣子 C.使酒好劍:因酒亂性 D.方山冠之遺像:死者的相片,A,解析: B.驚奇的樣子; C.嗜酒; D.遺留下來的樣式,1對下列句中紅色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對下列句中紅色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閭里之俠皆宗之 : 推崇 B稍壯,折節(jié)讀書 : 改變志節(jié)、行為 C方山子儻見之與 : 或許 D欲以此馳騁當世 : 縱馬奔跑,解析:D.“馳騁”在文句中是放開手腳干一番事業(yè)的意思,D,3下列每組句子中紅色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余既聳然異之 他植者則不然 C 晚乃遁于光、黃間 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D 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A,解析: A .連詞,表遞進 B. 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代詞,這樣 C. 介詞,在介詞,比 D . 代詞,他的副詞,大概,表推測。,4清代王文儒評此文說:“隱字俠字節(jié)乃一篇之主腦。”請選出全都是具體描述方山子“隱”的生活、思想和行為的一組( ),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晚乃遁于光、黃間 A B. C. D. ,C,解析: 是描述他的“俠”,5、下面均能表現(xiàn)方山子的一生“俠”的特點的一組是( ),閭里之俠皆宗之 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 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 A B C D,D,6.下列各項對文章分析闡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方山子出身貧寒,自幼苦讀,意欲以此馳騁當世,但不得意,晚年隱逸光州、黃州一帶,自得其樂。 B、傳主少年、壯年時血氣方剛,意氣風發(fā),一身俠氣;晚年時安貧樂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識選擇這兩種具有對比性的行為表現(xiàn)來豐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問的口吻問方山子能否見到那些“陽狂垢污”的“異人”,從“豈山中之人哉!”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寫方山子,實際上是悲“不遇”??梢哉f方山子傳是蘇軾在黃州的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D,翻譯下列句子:,(1)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 (2)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4)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作業(yè),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個地方的緣故 。 (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和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 因而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的事,自認為是一代豪杰。 (4) (他)都放棄不要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參考譯文,補充材料 弘一大師,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后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并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 弘一法師,在俗時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時是一個進出名場、瀟灑無羈的風流才子,后半生成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門高僧。他被林語堂譽為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天才之一,也因為其劇變的人生軌跡,而被世人視作是一個傳奇。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fā)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一個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尋遍了杭州的廟宇,最終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廟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歲的他原來是西湖對岸,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教員,不久前辭去教職離開學校,在這里落發(fā)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學時與妻子結識,此后經歷了多次的聚散離合,但這一次已經是最后的送別,丈夫決定離開這繁華世界,皈依佛門。,幾個人一同在岳廟前臨湖素食店,吃了一頓相對無言的素飯,丈夫把手表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念,安慰她說,你有技術,回日本去不會失業(yè)。岸邊的人望著漸漸遠去的小船失聲痛哭,船上的人連頭也沒有再回過一次。 這是1957年3月7日,登載在文匯報上的文章,我也來談談李叔同先生,文章出自叔同老友,近代教育家黃炎培先生之手,寫的是他親眼所見,朋友與妻子訣別的一幕。,五年前,李叔同創(chuàng)作了歌曲送別,歌詞意境之高,讓人嘆服。但沒想到,這些文字竟在五年后一曲成讖,成為如今已是弘一法師的李叔同,與妻友別離一幕最合適的注腳。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作業(yè)布置,1、預習項羽之死 2、在此文中,“前俠后隱”可以概括方山子的行跡,請同學們課后查找資料,探究中國的隱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