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十四單元 中國古代的文藝長廊課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3.doc
-
資源ID:1981999
資源大小:873.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十四單元 中國古代的文藝長廊課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十四單元 中國古代的文藝長廊課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3一、選擇題1(xx年廣東廣州二模)右圖是一幅用甲骨文字體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關于該作品的說法,正確的是()A字體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B東漢出現(xiàn)造紙術,因此它是東漢的作品C唐朝書法家輩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甲骨文是清末發(fā)現(xiàn)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2(xx年河北重點中學聯(lián)合考試)據書林藻鑒卷九記載:“(宋四家)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毕铝嘘P于圖中書法藝術的表述,正確的是()A反映當時復雜的社會矛盾B體現(xiàn)當時社會生活豐富多樣C表現(xiàn)文人強烈的愛國情懷D標志書法藝術的全面成熟3一位著名的繪畫史學者在其著作中寫道:“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鳥禽魚,則古不及近?!彼f的“古”與“近”,分別指何時()A晉、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4(xx年湖南長沙高三月考) 嘉峪關漢墓出土的畫像磚上有童子驅鳥護桑圖;墓后室的畫像磚上有蠶繭、絲哧、絹帛。還有像繅絲的工具,墓中還發(fā)現(xiàn)了絲織物。這些信息主要說明()A甘肅西部已從游牧轉向農耕文明B畫像磚主要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C絲綢之路是一條流動的文化大河D漢代甘肅西部出現(xiàn)了蠶桑與絲織品5中國傳統(tǒng)藝術如繪畫、雕塑、詩詞、書法等都講究“意境”,意境既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會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反映和再現(xiàn)。以下對“意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宋代書法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B宋代風俗畫強調表現(xiàn)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C中國繪畫注重表現(xiàn)精神風貌,力求傳統(tǒng),以形寫神D白居易的詩針砭時弊,韻味綿長6(xx年湖南長沙高三月考)先秦時期中國文學的地域性差異十分明顯。北方注重說理,南方傾向抒情。比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描繪神奇瑰麗境界,給人強烈審美愉悅的詩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齊魯 C楚地 D巴蜀7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對強加于他頭上的緊箍兒一直耿耿于懷,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個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現(xiàn)()A追求個性自由,反對綱常禮教的思想B注重氣節(jié),自我節(jié)制,奮發(fā)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D追求金錢,海外冒險的拜金主義思想8(xx年廣東汕頭高三期末)下圖說明()A三教合流成為社會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沖突不斷加劇C藝術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來文明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9在論及元雜劇時,明朝的王驥德感嘆:“(文人的貧窮)由天地開辟以來俟夷狄立中華,于是諸詞人一時林立。”此話反映了元代雜劇興盛的原因是()A元代城市經濟繁榮B迎合蒙古貴族的欣賞口味C文人貧窮,地位低下D繼承發(fā)展了前代戲曲精華10粵劇源自南戲,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形成,是揉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清末,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廣州話。對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粵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B粵劇為近代民主革命發(fā)展作出貢獻C粵劇的形成標志古代戲曲的成熟 D粵劇的表演形式、特點與京劇類似11(xx年廣東茂名二模)某高校老師撰寫了一篇論明清小說對宋明理學的超越的歷史論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該論文論據的是()A紅樓夢:“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盉西游記:“皇帝輪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盋三國演義:“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D聊齋志異:“(女)兒已委身喬郎矣,更無歸理。如有變動,但仍一死!”12(xx年廣東韶關一模)2011年6月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兩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圖(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與現(xiàn)藏于臺北的無用師卷)得以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該畫(如下圖,局部)透析出()A商品經濟的繁榮B文人畫的盛行C書法藝術注重法度D市民文藝占據我國藝術主流二、非選擇題13明清之際,中國社會處在由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領域還是在思想、文化領域,舊的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與新的先進的價值理念在這一時期發(fā)生了激烈的沖擊和碰撞,社會面臨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價值沖突和社會轉向。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興工商業(yè);黃宗羲在原君中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們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并身體力行。材料二明清時期,詩、詞、散文等傳統(tǒng)文學體裁漸趨衰落,通俗文學勃興,小說、戲曲等大眾化形式成為文學藝術的主流。材料三明清時期,文人畫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畫風貌的是寫意畫,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是其中的精品。材料四孟玉樓喪夫后要改嫁,親戚及鄉(xiāng)鄰都贊同:“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么?”明中后期小說金瓶梅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的新思想在政治、經濟和學術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2)據材料二,說明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發(fā)展的新特點。觀察材料三,說明文人畫所具有的鮮明特征。(3)材料四反映了明朝婦女在婚姻問題上存在著怎樣的傾向?(4)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出現(xiàn)新變化的時代背景。并說明經濟與思想文化之間的關系。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風頹靡,諸多士大夫狂蕩不羈、沉溺聲色,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迷戀于戲曲。明人陳琬曠園雜記說,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詩,當鄉(xiāng)試發(fā)榜時,別人都爭去省門看榜,他卻在戲園里演戲,“門外呼周解元聲百沸,周若弗聞,歌竟,下場始歸”。材料二戲曲通過參與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動,成為一種與民眾的宗教儀式、年節(jié)慶典、春祈秋報、紅白喜事渾融一體的民俗藝術,成為民間文化娛樂方式的主要承載物。清人焦循說:“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間,遞相演唱,農樵漁夫,聚以為歡,由來久矣。”是對當時平民戲曲生活的生動寫照。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慶徽班進京,逐漸吸收了京、秦二腔獨擅梨園,因此京劇的前身即為徽劇。道光年間漢調進京,于是形成徽、漢合流,促成湖北的漢調與安徽的徽調融合,京劇逐漸形成。京劇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經過幾輩優(yōu)秀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執(zhí)著探索,最終成為代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材料四京劇被稱為“國劇”“國粹”,逐漸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認可。但有人認為,京劇發(fā)展到今天,已不適應現(xiàn)代人的欣賞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種觀點認為,京劇是原汁原味的國粹,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應該原封不動地加以保存。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歸納明清時期戲曲藝術繁榮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京劇形成的經濟文化條件。(3)結合材料四,你認為應該怎樣看待當前的京劇藝術?簡要說明理由。第十四單元中國古代的文藝長廊第29講漢字與書法、筆墨丹青、詩歌與小說及梨園春秋1.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書法藝術開始于魏晉時期,并且甲骨文在清末才被發(fā)現(xiàn), 故選D項。2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漢人尚氣、魏晉尚韻、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書法作為藝術主要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故選B項。 3B解析:晉、唐畫風相近,佛教、道教題材的繪畫較多,人物畫成就較高;宋、元、明畫風相近,文人山水畫盛行,花鳥蟲魚題材豐富。因此,A、C、D三項均不正確,故選B項。4D解析:A、B、C三項都是從題干材料出發(fā),結合其他的歷史信息作出的揣測,并非題干歷史材料的準確結論。故選D項。5B解析:文人畫是強調表現(xiàn)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而風俗畫生活氣息強,表現(xiàn)的是市民生活畫面,B項說法錯誤。6C解析: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是南方的大國,屈原為楚國人。故選C項。 7A解析:明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傳統(tǒng)道德觀念受到猛烈沖擊,不少士人蔑視禮法,反對綱常禮教,追求個性發(fā)展。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實際就是這種觀點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映。8D解析:此畫以釋迦降生為中心,畫中諸神鬼皆著唐裝,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故D項正確。9C解析:元代文人地位十分低下,處于社會底層。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宦途無門的文人紛紛將滿腔才情宣泄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促成了元雜劇的興盛。10C解析:標志古代戲曲藝術成熟的是元雜劇,C項不正確。11C解析:由標題“對宋明理學的超越”說明小說體現(xiàn)反封建倫理的思想。C項“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明顯反映出封建“君臣綱”的愚忠思想。與題意不符合。12B解析:文人畫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一體。故選B項。 13(1)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經濟上,主張“工商皆本”;學術上,主張學以致用。(2)新特點:通俗化,平民化。特征:強調表現(xiàn)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3)反映了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傾向。(4)時代背景:君主專制強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擴大。關系: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決定文化的性質與發(fā)展方向;文化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引擎。14(1)士大夫的推動;戲曲的平民化。(2)經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壯大。文化:傳統(tǒng)戲劇和文學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各種戲劇的交融發(fā)展為其提供了藝術借鑒。(3)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合適的。作為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國家應當對京劇珍惜和保護;京劇應當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更好地適應時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