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介紹了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兩方面內容。在河流侵蝕地貌中.首先介紹了河流侵蝕作用力的分類及作用,接著詳細闡述了河谷地貌在三類河流侵蝕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過程;在河流堆積地貌中,以沖積平原為典型,重點闡述了沖積平原各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在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中,教材從影響聚落分布的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課程標準中要求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因素。本節(jié)內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教學時要注意與本地地質、地貌、水文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維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河流地貌的分類;了解河流侵蝕作用力的分類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了解河流沖積平原的組成及分布,理解各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比較、對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響,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養(yǎng)成把獲取到的信息通過整理、分析運用于學習過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重點、難點: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河流沖積平原各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二、教學思路設計 本節(jié)內容涉及的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和本章第二節(jié)相比,內容較為直觀和易于理解。通過課前的野外實勻、資料搜集和課前實驗。以及教學過程中各種河流地貌景觀圖片、影視資料的多媒體演示,加強直觀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觀察分析、綜合概括能力。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傊\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結合中,既實現(xiàn)本節(jié)的三維目標,又獲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課堂教學實錄(部分) 【課前準備】 教師: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準備各種河流地貌景觀圖片、影視資料。準備流水作用實驗所需的水壺、粗細不均的沙子。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野外實習和課前資料搜集。 學生:預習奉節(jié)知識,并記錄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查閱資料,了解有關流水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和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等方面的知識。分組進行野外流水地貌考察.搜集、制作有關流水地貌的資料和圖片。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本單元第一節(jié),我們已知道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第二節(jié)又結合實例,詳細分析了內力因素在地表形態(tài)形成過程中的作用,那么、外力因素在地表形態(tài)形成過程中還能做些什么呢?這一節(jié)我們就結合流水作用實例,學習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 【師生互動學習新課】 課前實驗:在一個大托盤內盛一些沙子,將沙子堆成山的形狀,用噴壺灑水代表降雨沖刷,提醒學生觀察水對沙子的作用。 學生觀察結果:水把沙子沖了下來,還把它帶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盤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來。 師:(要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將水流經(jīng)的地方作為河床,將水流的最上端作為河流的源頭,觀察在流水沖刷作用下,(1)“河源”有什么變化?(2)不同“河段”河水流速有什么變化?(3)在不同時間、河段,“河床”有什么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帶著問題觀察、討論、回答。 生l:“河源”向海拔最高的地方推進。 生2:不同“河段”河水流速雖有變化,但總體上是越流越慢。 生3:“河床”先是比較淺和窄,隨著流水的沖刷,“河床”變深變寬。 生4:隨著流水的沖刷.“河床”還變得扭曲。 生5?!昂哟病毕仁亲兩钏俣瓤煊谧儗捤俣龋胶髞碜儗捤俣瓤煊谧兩钏俣?。 師:剛才我們在實驗中所觀察到的就是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蝕作用,下面同學們可對照著下面的表格(教師出示表格),讀教材83頁第2、3段,對比總結一下河流侵蝕作用力。 河流侵蝕作用分類 河流侵蝕作用力在河流侵蝕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生:看書、分析、討論、總結。 師:有選擇的播放師生搜集的各種河谷地貌景觀圖,然后提問;“為什么不同的河谷其地貌不一樣?” 生:因為不同的河谷所受的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三種侵蝕作用不同。 師:下面請同學們接著讀這部分教材總結出河谷地貌形成過程示意圖。 (學生讀教材文字及圖4.7、討論、總結) (老師等學生總結出初步示意圖后,再演示河谷地貌形成過程結構示意課件) (學生結合實驗、教材圖文、多媒體課件完善示意圖如下圖) (引導學生分析教材84頁“活動”案例) (學生讀書.討論、回答) 生1:億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波濤翻滾的海洋。而現(xiàn)在成為我國著名風景區(qū),說明此地地殼發(fā)生了垂直運動中的上升運動。 生2:張家界氣候溫和多雨,無酷暑嚴寒,常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多雨、高溫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流水作用。另外據(jù)考證.千百年來張家界從未發(fā)生過較大的氣候異常,因此張家界地區(qū)的流水侵蝕、搬運作用一直在穩(wěn)定地進行著。 生3:張家界地區(qū)應是不止一次抬升,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溪流下蝕和側蝕作用明顯、堆積地貌缺乏、千峰林立的地貌景觀。 (引導學生先運用教材提供的關鍵詞進行討論、總結完畢后,要求學生再一次梳理河谷形成過程結構示意圖。然后提問:“在河谷地貌形成的過程中,是否只受流水侵蝕作用?”) 生1:不,還受流水堆積作用。 生2:在“V”形谷形成以后,流水堆積作用表現(xiàn)明顯。 生3:“V”形谷形成以后堆積的泥沙是河水從上游河段搬運來的,所以還有流水的搬運作用。 承轉:教師肯定三位同學的答案后,轉入“流水堆積地貌”的學習。 (播放學生野外實習小組拍攝的當?shù)氐囊粭l河流景觀錄像,播放到一處河灣景觀時定格,請實習小組同學介紹此處地貌、水文狀況) 生1(野外實習小組代表):此處(指向有大片河灘的凸岸)流水速度較慢,沙灘的沙粒比較細小,河水也比較淺。對岸(指向凹岸)流水速度比較急,基本無沙灘,堆積物以半徑比較大的鵝卵石、礫石為主,河水也比較深。最深處距河岸僅有2米左右。生2(未參加野外實習小組):你怎么知道凹岸河水比較深?最深處距河岸僅有2米左右?你們下水測量了嗎? 生l:我們沒有下水測量,是通過撐船的竹篙入水深度推測的。放鸕鶿的老伯知道我們實習的目的后,特意用船送我們到對岸時注意到的。瞧,就是這條船(指向圖片中的小船)。 師;(對這種善于觀察的表現(xiàn)提出表揚后,引導學生回到剛才的小實驗上)請同學們將水流略微調大,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回答) 生:流水推動物體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當水流變大后,水帶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 師(進一步啟發(fā)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托盤中被水沖下來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樣的關系,并分析原因。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生l:沿著水流方向我們先看到顆粒比較大的沙子,越往托盤邊緣沙粒越小。 生2:因為水流前進的過程中流速變慢,導致大沙粒先沉積,小沙粒后沉積。 師:剛才xx等同學的陳述以及小實驗,就是我們接著要學的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原理,下面請同學們讀這郜分教材,參照表格總結一下(教師出示表格)。 沖積平原的組成 分布 成因 (學生看書、分析、討論、總結) (引導學生分析教材86頁“活動”案例) (學生讀書、討論、回答) 生1:黃河、準河、海河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到達下游時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寬廣平坦的三角洲和沖積平原。 生2: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良好的農(nóng)業(yè)區(qū)。 生3:黃淮海平原并不全部是良好的農(nóng)業(yè)區(qū),如中部低平原和濱海平原的崗地、洼地,就存在旱澇、鹽堿等限制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問題。 生4:黃淮海平原的西部山前傾斜平原(如開封附近),耕地質量好、水分充足、水質好,是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田。 承轉:總結剛才同學們分析的這些關于黃淮海平原各地貌單元的利與弊,對比中國人口的分布歷史變化及現(xiàn)狀,自然條件對人類越有利的地方(特別是農(nóng)業(yè)文明時期),人類活動越多,人口越密集。 師(播放聚落景觀圖片):這些圖片中的聚落景觀分布所在地地表形態(tài)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區(qū)。 師(播放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景觀圖片):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為例,請同學們分析為什么聚落景觀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區(qū)? 生1:因為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有利于生產(chǎn)生活。 生2:河流沖積平原地區(qū)還可以利用河流發(fā)展內河航運。 生3:在濱海平原附近還可以發(fā)展海上運輸。 師(播放青藏高原及雅魯藏布江地區(qū)景觀圖片):以雅魯藏布江地區(qū)為例,判別聚落景觀分布在平原地區(qū)的原因是否都一樣? 生1:基本一樣,都是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的平原上。 生2:xx回答的不太準確。雅魯藏布江地區(qū)的聚落分布,主要是因為青藏高原海拔太高導致氣溫太低,而在河谷地帶,由于氣溫的垂直變化規(guī)律,氣候相對溫暖一些。 師(播放南方低山丘陵地區(qū)景觀圖片):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區(qū)為代表的山區(qū),聚落景觀分布在平原地區(qū)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當然也是因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但相對于前兩個案例,因為山區(qū)地形崎嶇,地形平坦的條件更為突出。 (引導學生參照表格總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教師出示表格) 地形區(qū) 聚落分布 主要影響因素 高原地區(qū) 山區(qū) 沖積平原 (學生看書、分析、討論、總結) (引導學生先分析教材88頁“活動”案例<1>) 生1:A地處在山區(qū),山區(qū)地形崎嶇,所以聚落多選擇分布在地勢較低、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的洪積沖積平原上。 生2:A地處河流上游,平均地勢高,河水流量小,基本沒有遭受水災的可能。而B地處河流中下游的河漫灘平原,地勢低平,河水流量大,常有遭受水災的危險,所以聚落多選擇在A地這類地勢稍高的地方。 (播放洪水災害模擬課件后繼續(xù)引導學生分析教材88頁“活動”案例<2>) 生3:因B地處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特別是地形較A地平坦開闊,既有利于生產(chǎn)生活,聚落發(fā)展余地也大,故更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城市。 生4:B地更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城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處在河流干支流交匯處,人流物流遠較A地大,更有利于是展內河航運。 【學生總結 感受收獲】 1、進一步學會了用地理眼光觀察周圍的地理現(xiàn)象。 2、體會到了參與學習的快樂。 3、提高了推理、驗證知識的能力。 4、比較學習法運用的更加熟練。 5.能解釋一些我們周圍以前難以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了。 【教師小結 提煉升華】 這一節(jié)我們詳知分析了流水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作用。在本章第一節(jié)我們了解到外力作用除流水作用外,還有風、冰川、生物等,這些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作用和流水作用具有相似之處,也是通過侵蝕、搬運、堆積實現(xiàn)的。 【布置作業(yè)】 寫出教材提供的“問題研究”的研究報告。 四、教學案例評析 本節(jié)課靈活運用實驗、案例教學.過程活潑、銜接自然流暢,充分重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臺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中體驗知識的現(xiàn)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又培養(yǎng)了學生整合生活與教材知識、知識的遷移及活學活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符合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理念。-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4.3 河流 地貌 發(fā)育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262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