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24課《大道之行也》教學案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3093659
資源大?。?span id="m0olovn" class="font-tahoma">23.50KB
全文頁數(shù):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6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24課《大道之行也》教學案新人教版.doc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第24課大道之行也教學案 新人教版撰寫人:_時 間:_教與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gòu)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3背誦并默寫全文。能力目標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3聯(lián)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德育目標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教與學重點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教與學難點1聯(lián)系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xiàn)了嗎?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教與學方法1朗讀法。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能背誦如流,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zhì),并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證至少讀10遍,課堂上時時有瑯瑯書聲,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關于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完成。對于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閱讀,教師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3探究創(chuàng)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于異想天開,并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 1課時教與學過程一、導語設計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板書文題)二、朗讀課文,粗知文意1教師播放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難,小組自行解答。教師提示需重點掌握的詞語: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音)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音)男有分(職分,文中指職業(yè)、職守)貨惡其棄于地也(厭惡、憎恨)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作動詞,以為親,以為子,分別譯為“奉養(yǎng)”“撫養(yǎng)”)外戶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是故謀閉而不興(杜絕)3理清文章整體思路,具體指導朗讀。(1)提問:全文文字,共5句話,根據(jù)文意,可以分為幾層?學生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备攀龃笸鐣母咎卣?;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痹斒觥按笸鄙鐣幕咎卣鳎坏谌龑印笆枪手\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jié)全文。(2)教師分層指導朗讀。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nèi)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第二層:本層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應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tǒng)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的“人”“使老有所終”中的“使”,這些字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結(jié)的語氣讀?!笆侵^大同”是全文結(jié)論,要讀得字字分明、語氣肯定。(3)教師范讀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其余學生循聲低和。(4)全班齊讀課文。三、討論下列問題,形成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1提問:“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作講解。選一位學生回答,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任社會職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系,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斗。學生齊讀第1句,速背。2提問: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學生明確:課文第二層有三句話,大概是從三個方面吧。教師點撥:這三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1)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2)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坝蟹帧本褪怯蟹€(wěn)定的職業(yè),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柏洂浩錀売诘匾?,不必藏于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chǎn)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著并快樂著,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學生齊讀第二層,按照行文思路,嘗試背誦。3提問: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現(xiàn)實土壤的,文中有無當時現(xiàn)實社會的影子?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明確:文章第三層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拿現(xiàn)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諸多現(xiàn)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jīng)折射出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學生齊讀第三層,嘗試背誦。四、探究性思維訓練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xiàn)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3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這是三道開放性的題目。第一題,要啟發(fā)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xiàn)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題要求學生聯(lián)系歷史知識和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師不要隨意評判,應以表揚鼓勵為主。第三題重在激發(fā)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lián)想和想像,營造一種暢游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五、課堂小結(jié)“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chǎn)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xiàn)而加倍努力吧!學生齊背課文。六、課堂練習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1給下面這段文字加標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2下面是一段不規(guī)范的譯文,請學生讀后評價,并說出簡潔正確的譯法。大道推行的時候,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負責工作,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的氣氛。所以人不單單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不單單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讓老人有人養(yǎng)老送終,讓年輕人得到重用,讓年幼的孩子能快快長大,讓老而無妻、老而無夫、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的人和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讓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所以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叫理想社會。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課文。2、寫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來社會?;蛘咭浴拔以诠?000年”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八、板書設計 綱 領: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人人受關愛,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謀閉不興結(jié) 論:大同社會九、學后記:教后記: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