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課題唐詩五首導學案學生版
第四單元古典詩歌(2)14唐詩五首精彩導語激趣導語激趣一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長廊中是濃墨重彩的一 筆徜徉在這條文學長廊,你能感受到唐詩宋詞的魅 力:有“大江東去”的豪放,也有“人比黃花瘦”的 婉約;有“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也有“楊 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發(fā)沖冠的報國 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鄉(xiāng)情; 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 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唐詩宋詞是歷史的縮 影,也是現(xiàn)實的觀照;是文人的妙筆,也是哲人的 沉思;是千里鶯啼的錦繡江山卷,也是宮廷王朝的 血雨腥風圖。它的大漠孤煙,它的塞外鼓角,它的 新墳舊鬼,它的金風玉露,共同托起中國文學史上 的一座珠穆朗瑪峰。導語激趣二唐詩是大唐的精神圣殿,唐詩是中華藝術(shù)園地 的瑰寶,歷經(jīng)風云變幻、朝代更迭,至今仍以她豐 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絢麗多彩的藝術(shù)風格閃耀著不 滅的光芒。本課所選的幾首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人和 中,或清新俊爽,或豐腴明麗,或雄渾深厚,或淡 靜雅致,帶領(lǐng)我們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 卓爾不群的藝術(shù)才情。課前預習導案作者名片詩家之佛一一王維王維(約701-761),字摩詰, 山西太原人。王維的思想,可以 40歲左右為限,分為前后兩期。 早年的王維曾有過積極的政治 抱負,21歲舉進士,做大樂丞, 后由于張九齡罷相等原因, 意志 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奉佛。王維 的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他和詩人孟浩然,繼承了 東晉詩人陶淵明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詩風,被稱為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不僅能詩,而且精通書畫和音 樂,更甚者,他能將詩畫結(jié)合得妙絕天成。蘇軾評 價王維詩畫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 詰之畫,畫中有詩。”七絕圣手王昌齡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 陜西西安)人。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 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 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 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之亂時,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 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 家夫子王江寧”之譽。草堂詩圣一一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遷 居鞏縣(今河南鞏縣),是我國 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 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 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著忠君愛 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 又歷經(jīng)禍亂,身受深重的時代苦難,因而能體念和 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jié) 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被后世稱為 “詩史”。在詩歌藝術(shù)上,他能夠吸取和總結(jié)前人 的成一一融合眾長,兼?zhèn)渲T體,并形成特有的濃郁 頓挫的風格。詩豪一一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洛陽(現(xiàn)在河南洛陽)人, 唐代 文學家、哲學家。唐順宗永貞兀 年(805年)參加王叔貶為朗州(現(xiàn)在湖南常德) 司馬。元和十 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 都觀,寫詩諷刺新權(quán)貴,復出為 連州(現(xiàn)在廣東連縣一帶)刺史。長慶元年調(diào)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調(diào)為和州(現(xiàn)在 安徽和縣)刺史,在任兩年復罷去,與白居易相會 于揚州。路經(jīng)金陵時,寫下組詩金陵五題,石 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懷著崇敬 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抱負。石頭城:作者寫這首詩時,唐王朝已日趨 衰敗,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擠,出現(xiàn)了 “牛李黨爭” 宦官專權(quán)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又有所抬 頭。所以,他寫這首詩的主旨仍然是諷喻現(xiàn)實,即 借六朝的滅亡來抒發(fā)國運衰微的感嘆。希望當時的 統(tǒng)治者能以前車之覆為鑒。錦瑟:這首詩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 元858 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 州閑居,不久病故。詩的內(nèi)容是回憶往事,格調(diào)低 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迷惘的感覺。本詩雖 題為“錦瑟”,但并非“泳物詩”,只是以開頭二字 為題。文體知識近體詩頭城是這組詩的第一首。情詩圣人李商隱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 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 杜牧齊名,稱“小李杜”。 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 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 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唐代以前的詩歌一般稱古體詩,在形式上是比 較自由的,在平仄換韻、字數(shù)多少、句式長短等方 面,都沒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嚴格按照律詩 的格律要求寫作,就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格律盡管對人的思想有較大的束縛,但因其句式的整齊 和音律的和諧已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而為歷代詩 人所樂意遵守。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背景介紹山居秋瞑胸懷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作出 一番大事業(yè)的王維,在 40多歲的時候由于政治變 化無常而逐漸浮沉了下來,他特地在藍田(今屬陜 西)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彈琴 賦詩,吟詠終日。山居秋瞑就是他這個時候的 作品。從軍行(之四)這首詩為樂府舊題, 屬相 和歌辭?平調(diào)曲,內(nèi)容敘述軍旅戰(zhàn)爭之事。王昌齡 的從軍行共有七首,課本所選是第四首。登高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慶奉節(jié))時寫的。此時“安史之亂” 已結(jié)束4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 一片混亂;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辭世 所有這些,像濃去一樣壓在杜甫心頭,他是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臺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 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以為舜的輔助大臣稷 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 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近體詩和古體 詩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點:(1)句數(shù)固定;押韻嚴格;(3)講究平仄;(4)要求對仗。1還基礎(chǔ)梳理 一詞多義不破樓蘭終不還夜深還過女墻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2秋-四十余帝三百秋I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才不破樓蘭終不還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秦王鞏其破壁 I國破山河在 -此情可待成追憶 雖欲言,無可進者 -潭中魚可百許頭3破4.可(2)渚清沙白鳥飛回()奔流到海不復回()5回J虎鼓瑟兮鸞回車()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回車叱牛牽向北()-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詞類活用1.蓮動下漁舟( )2.青海長云暗雪山( )3.艱難苦恨繁霜鬢( )古今異義1. 空山新雨后古義:今義:空曠的山2. 百年多病獨登臺古義:今義:一百年3. 山圍故國周遭在古義:今義:O歷史悠久的國家;O 2祖國;O故鄉(xiāng)。4. 王孫自可留.古義:今義:不離開名句積累1. 明月松間照,。2. ,蓮動下漁舟。3.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4. ,不盡長江滾滾來。5. ,百年多病獨登臺。6. ,藍田日暖玉生煙。課堂互動學案整體感知山居秋瞑這首詩寫了山中秋雨過后黃昏的迷人景色,表 現(xiàn)了詩人隱居山林、閑怡自適的心境。詩境空明寧 靜而又充滿勃勃生機,動與靜完美結(jié)合。從軍行(之四)寫出了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苦,抒發(fā)了身經(jīng)百 戰(zhàn)的將士誓守邊城、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登高本詩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 烘托出陰沉蕭條、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令人感到 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fā)了詩人的憂國之情和孤獨 抑郁之感。石頭城作者意在歌詠古跡,總結(jié)歷史教訓。通過描寫 石頭城的蕭條景象,寄托國運衰微的感慨。錦瑟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之一。一般認為 它是詩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鄭州所作。關(guān)于這 首詩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較有影響 的有詠瑟說(蘇軾)、悼亡說(朱鶴齡)、自傷身世 說(元好問、何焯)、自序其詩說(程湘蘅),錢鐘 書又有自寓創(chuàng)作說等?,F(xiàn)在多傾向于認為它是詩人 晚年追敘平生、自傷身世之辭。全詩意境朦朧,但情意感人。文本探究1.山居秋瞑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一句,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 詩人又怎么說是“空 山”呢?2. 請具體分析從軍行(之四) 中“青海長 去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一句在寫景技巧和抒 情上的特點。3. 登高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主要反悔詩人的“悲秋”愁緒,“悲”從何來?展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詩人 形象?5錦瑟一詩運用了四個典故,有何表達效 果?4石頭城這首詩中所描繪的“石頭城”本 是六朝古都、山川形勝之地,現(xiàn)在在詩人眼里又是 一種怎樣的情形?面對著眼前的衰景,詩人并沒有 說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寫從淮水東邊升起的 月亮,這有什么深刻含義?多維視角王蒙先生就曾說:“情種人錦瑟中痛感情 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 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xiāng)垂淚, 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那么錦瑟到底要向我們傳達怎樣的一種情感呢?說說你的看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