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教案.doc
-
資源ID:6214961
資源大?。?span id="pmmtodh" class="font-tahoma">98KB
全文頁數(shù):2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教案教學目標:1基礎(chǔ)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講解誦讀要求。教學重點:誦讀。教學難點:誦讀要求。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教學過程與步驟:第一課時一、范讀全詩二、誦讀提示1“噫吁唏難于上青天?!?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踹瘛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昂酢薄霸铡保钥捎醒娱L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2“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yīng)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yīng)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shè)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4“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5“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說不可行,但內(nèi)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shè)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6“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yīng)該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7“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8“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三、整體感知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內(nèi)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diào)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jié)構(gòu),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闔,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nèi)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xiàn)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第二課時一、學生讀詩二、鑒賞要點先說章法。 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jié)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再說氣象。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裰?,他仿佛將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6個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guān)于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shè)棧道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是詩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再俯視下面,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渦這幅畫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shè)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泥嶺的情形。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這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是詩人設(shè)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diào)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zhuǎn)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 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最后說說這首詩的基調(diào)。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diào)。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用具體描寫方式,再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的圖景,有不忍目睹之意。三、亮點綜述1詩人是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2“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xiàn)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探究學習: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guān)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為詩篇增加了現(xiàn)實的內(nèi)涵、深厚的意蘊。附:練習答案要點:一、這些詩句都仿佛是詩人在熾烈感情的驅(qū)動下,不能自已,脫口而出,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奔放豪邁的風格。二、李白善于從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這首詩中“一詠三嘆”的寫法,明顯地是對詩經(jīng)中復沓形式的繼承,同時又有很大的發(fā)展。三、l分三層:第一層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夸張敘述;第二層描述秦蜀之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第三層敘述蜀道來由。第二問:表現(xiàn)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2此題涉及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和夸張的運用,也表現(xiàn)了詩人想象的豐富和奇特?!吧嫌小彼木鋵懙氖恰懊妗奔词竦赖恼w形象;“青泥”四句寫的是“點”,即青泥嶺的情況,這是點面結(jié)合。“六龍回日”“們參歷井”是詩人的想像。3此題涉及細節(jié)的運用和夸張寫法。“但見”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氣氛;“連峰”四句渲染了驚險的氣氛。4劍閣為蜀之門戶,寫劍閣,正如胡震亨所說,是為了“著其戒”。此題涉及詩的寓意,應(yīng)當聯(lián)系全篇內(nèi)容和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對這一段內(nèi)容獲得正確的認識。在思想比較活躍的教學班上,也可稍帶說說某些錯誤的解釋,讓學生經(jīng)過反復思考作出自己的結(jié)論。示意圖:開篇:主旨句一見一嘆高蜀道來歷難行 蜀道高峻二嘆險景物凄清以“何時還”起可畏 山水險惡主旨句二見照應(yīng)三嘆戰(zhàn)禍之烈劍閣險要申戒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jié)結(jié)尾:主旨句三見登高教案1、 題解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jīng)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nèi)心的感慨。2、 學生自讀感悟自讀全詩根據(jù)注腳,解讀詩歌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gòu)圖;后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思考情景間的聯(lián)系感悟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師生討論: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溶鑄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是一幅凄涼的秋景圖。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使頓生悲情;接著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自然而生,尤其是“無邊、不盡”,透出其沉郁悲涼,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更強調(diào)無處不含悲秋之氣。)師生討論: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內(nèi)化為整個民族的苦難與艱辛的? (第三聯(lián)從時空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到鑫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yīng)上聯(lián)的“無邊、不盡”,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lián)從白發(fā)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lián)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鑒賞對仗工整的形式美。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lián)為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例句:首聯(lián)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比姲司浣詫Γ@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比較閱讀感悟與王維的山居秋暝比較,感悟兩位詩人不同的風格特征。(兩詩均以“秋景”為描寫對象,但景物特點、繪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較大差異。)3、 譯詩風猛天高猿叫聲悲哀,島清沙白鳥飛翔徘徊。無邊的秋葉刷刷落下,沒頭的長江滾滾奔來。萬里漂泊悲傷居他鄉(xiāng),年老多病一人登高臺。國衰國破可恨白發(fā)增。窮困潦倒?jié)峋埔餐YI。3、分析登高一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感。全詩語言精煉,詞約義豐。蕭瑟的秋天,詩人的筆下寫得有聲有色。首聯(lián)落筆闊大,在獵獵的秋風中,詩人登上高處,隨風傳入耳畔的是長嘯的猿聲,日中所見的是清水白沙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這兩句包容了六種物象風、天、猿、渚、沙、鳥。猿鳥哀鳴,飛鳥徘徊,描繪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此聯(lián)中“風急”二字絕妙精煉,猿哀、鳥鳴及下聯(lián)的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都是由此產(chǎn)生。頷聯(lián)詩人具體描寫秋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狀景逼真,意境雄渾綿邈。此聯(lián)已成煤后人傳誦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寫景,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實際上作者已經(jīng)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寫景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蕭瑟凄涼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的描繪流露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頸聯(lián)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義,詳述了人生凄苦的境況,“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愴之情。“常作客”則表明作者飄泊淪徙的生活?!柏S年”指暮年,面對蒼涼寥廓的秋景,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xiāng)、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蔼毜桥_”將凄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jié)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尾聯(lián)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了詩人的衰嘆?!捌D難苦恨”導致了詩人“多病”和“繁霜鬢”的境遇。特別是因多病而斷酒,詩人的悲情更難以排遣,這些都道出對時世“艱難”的不滿,對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嘆。律詩一般都是中間兩聯(lián)對仗,而且對得自然妥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五卷中贊譽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边€稱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好詩。此詩雖是一首悲歌,但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涼和消沉,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壯豪邁、心胸闊大的感覺。詩的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前兩聯(lián)的寫景并后兩聯(lián)的抒情張本,寫秋景,物象含蓄,極富特征,特別是在頸聯(lián)才點出“秋”字,表明詩人構(gòu)思用字的精妙。后兩聯(lián)的抒情將國家的現(xiàn)實和詩人遭遇聯(lián)系起來,感情表露得深沉、曠遠,表現(xiàn)了杜甫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琵琶行教案設(shè)計教學目的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課型:鑒賞課授課時間:一課時教學設(shè)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教學的重點在于整體領(lǐng)悟。因此,教學中不必過份拘泥于字詞教學,字詞知識可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掌握。課堂教學應(yīng)圍繞下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結(jié)構(gòu)分析把握詩歌的整體美,通過語言品味領(lǐng)悟形象美。 最后設(shè)計一個課后練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一導語設(shè)計與數(shù)學一樣,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一并被稱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jié)合的傳統(tǒng),如漢樂府、宋詞等。那么詩歌是怎樣將無形的音樂化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的杰作琵琶行?!菊f明:科學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設(shè)計這一導語意在引起學生思考:科學、哲學、藝術(shù)中都包含有審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綜合思維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不可少的條件?!慷虒W過程設(shè)計(一)、鑒賞提示: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琵琶行選自白氏長慶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疏請求嚴懲兇手,陳詞懇切,觸怒當政者,遂遭限害,被貶為江州司馬。第二年秋天寫下了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通過描寫一個淪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發(fā)自己遭受打擊后的苦悶心情。 “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音律比較自由,句法參差變化,便于長篇敘事或抒情。(二)、誦讀明意,把握結(jié)構(gòu)1、誦讀正音: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nèi)的六段文字。請其它同學指出朗讀中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jù)學生歸納適當板書。2、明確內(nèi)容: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在敘事中充滿著豐富的感情(教師明確)。請學生根據(jù)敘事文章的特點概括每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口頭總結(jié))。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詩人為什么流淚最多?(學生自由回答)3、理清結(jié)構(gòu):敘述事件必須脈絡(luò)清楚,白居易是怎樣將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啟發(fā)學生理清敘事線索,分析詩章的圓型結(jié)構(gòu))?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秋江夜送客(敘事起筆)琵琶女 詩人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詳敘事) (略抒情)(敘事抒情融合)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為君翻作琵琶行滿座重聞皆掩泣(敘事結(jié)尾)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jié)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jié)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yīng)的圓型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一種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美。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nèi)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yīng)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第一段:開頭幾句應(yīng)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yīng)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耙拼本渲痢拔闯汕{(diào)先有情”應(yīng)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diào)。“間關(guān)”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要小聲讀?!般y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yīng)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第四段:詩人傾訴內(nèi)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yīng)讀得懇切。第五段:結(jié)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菊f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jié)構(gòu)”這一教學過程的設(shè)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nèi)容的詳略,則應(yīng)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yīng)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浚ㄈ⑵肺睹烂畹囊魳访鑼?,欣賞語言的形象美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lǐng)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zhuǎn),悅耳動聽。、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用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fā)性提示。)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yǎng)學生獨自領(lǐng)悟的能力?!浚ㄋ模?、課外拓展(預先印制好,下課時發(fā)給學生)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fā)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diào)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眲t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yīng)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罢n外拓展”設(shè)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垮\瑟教案教學目標1、 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2、 理解內(nèi)部結(jié)構(gòu);3、 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教學重點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鑒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教學難點對本詩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理解。教學方法譯寫法,點讀法。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教學過程一、 導入:近人梁啟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nèi)所表現(xiàn)的情感)解說: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二、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yīng)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xiàn)實黑暗的,但為數(shù)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shù)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yōu)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shù)特色。他一生大約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三、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這首詩大約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盡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題為錦瑟,但并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為不易。四、常見的幾種理解:1、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 亡妻的深情悼念;3、 作者的自傷。五、 分析第一種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對全詩進行大意解說首聯(lián):“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边@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頷聯(lián):“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贝寺?lián)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它才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jīng)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翻譯出來: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頸聯(lián):“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lián)里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為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chuàng)造?!爸橛袦I”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lián)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至于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里“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diào)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們的象征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翻譯出來:明月生于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尾聯(lián):這一聯(lián)意思極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著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翻譯出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jīng)感到惘然若失了。板書設(shè)計首聯(lián):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頷聯(lián):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 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典故、傳說)頸聯(lián):明月生于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 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典故、傳說)尾聯(lián):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于她的那一刻, 我就已經(jīng)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六、 分析其他幾種理解1、 下面摘錄當代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段話,以備參考: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于幾十家吧,其結(jié)果自然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扒f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曾經(jīng)有夢想,曾經(jīng)害相思?!皽婧T旅髦橛袦I,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按饲榭纱勺窇?,只是當時已惘然”,現(xiàn)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于六經(jīng)皆我注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七、 教后記:1、 實踐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學生學教材,老師教教材的做法;2、 倡導了自主自學的學習風氣。課堂大開放,讓學生自己感悟,老師不必為控制課堂而感到吃力,講一講,變成了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理解了李商隱詩歌的迷離風格,學習了多種表達技巧,強化了文言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習了標點符號的運用。虞美人教案教學目的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教學重點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教學設(shè)想: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教學時數(shù):1課時。教學步驟一、導語設(shè)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解說: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chuàng)新才是文學發(fā)展的出路。二、解題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時期主要風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約艷麗溫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葉到南渡婉約、豪放并舉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南宋前期壯懷高唱辛棄疾、陸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張炎三、研習虞美人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內(nèi)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zhuǎn)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gòu)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luò)。)2具體研習“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學生討論的直接結(jié)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nèi)涵,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yīng)。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討論: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保吭谶@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yīng)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luò),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欣賞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課堂小結(jié)李煜后期的詞發(fā)自內(nèi)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為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shù)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播放音樂,在鄧麗君虞美人的歌聲中進一步體味這首詞的意境。結(jié)合板書,背誦這首詞。(解說:進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詞的成就,這是對作者的又一次總體把握,與第一步遙相呼應(yīng),并讓學生在歌聲和誦讀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業(yè)1延伸閱讀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蝶戀花晏殊教學目標:1. 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2. 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3. 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shù)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 導語: 古人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比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為傷別離,古人留下了多少讓后人唱詠不盡的名篇佳作。二、 關(guān)于詞人: 晏殊P62注釋 太平宰相,一生平順,仕途坦蕩。然而也逃不過普通人的聚散離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他的蝶戀花。三、 誦讀全詞1. 對照注釋,注音2. 聽讀錄音3. 齊讀四、 煉字析文,感悟意象:1. 讀完這首詞,說說詞人想通過這首詞傳達什么情感?明確:提示抓關(guān)鍵詞“離別苦”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2. 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3. 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體現(xiàn)的?明確:菊愁蘭泣 和詞人一樣痛苦 以悲景寫悲情 烘托燕子雙飛月明到曉 不能體會我的愁緒 以樂景寫悲愁 反襯 一夜無眠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明確:“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看不見 “寄彩箋”“知何處”寄無所蹤 “滿目山河空念遠”5. 這闋中用哪些字、詞語點染出愁苦?(注意與詞中前語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明確:凋 使凋零使碧樹一夜凋去,寫風的勁厲肅殺 獨 與上闋“燕子雙飛”映襯 寫孤獨無依 望盡 與碧樹凋盡呼應(yīng) 境界一躍為廣闊 山長水闊 渺茫無著落, 寫了悠遠遼闊的境界。6. 前人說這首詞上闋“情致深婉”,下闋“寥廓高遠”,通過我們的分析,說說你的看法。提示:緊扣詞句中的用字,意境營造,闡述情感,體會詞的風味轉(zhuǎn)換。請學生討論交流,上、下闋分別小結(jié)。五、 小結(jié):1 齊讀本詞,上闋低沉婉轉(zhuǎn),下闋開闊暢達,試用聲音充分體現(xiàn)。2 你對賞析詩歌有什么心得。六、 延伸作業(yè)試賞析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惱。雨霖鈴教案教學目的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教學重點: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shù)特點。教學難點:品位詩詞意像,體會作者感情。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步驟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庇纱舜蠹铱芍@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板書)一關(guān)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yīng)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于潤州(江蘇鎮(zhèn)江縣)。死時家無余財,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diào)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diào)極盡哀怨?!绷莱浞掷眠@一詞調(diào)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cè)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二整體感知。1范讀雨霖鈴。(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diào))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嗎?生:能。哀婉、悲傷、凄清。(板書)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jié)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lǐng)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jié)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了,現(xiàn)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3疏通詞句:(注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應(yīng)是:即便是。三鑒賞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yīng)如何劃分?明確:別前、別時、別后。(板書)師: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鑒賞時注意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說?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上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睅煟浩鹗兹鋵懯裁??是情?是景?生:寫景。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jié)、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huán)境。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jié)(秋季)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jié)構(gòu)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凄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睅煟哼@寫什么?(寫情)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么?他的思緒正在想什么?)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關(guān)于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理描寫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欲平。”這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彪m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于是后面便迸出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睅煟哼@句寫情態(tài)。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fā)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币布热贿@么不舍得,那詞人為什么要離開呢?也許是統(tǒng)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總之是不得不離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這樣一句唱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語出于此,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詞人“竟無語凝噎?!蹦敲丛~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nèi)心獨白。師:這句寫什么?生:寫景。 這里的“念”字用得特別好。“念”字是上聲還是去聲?(是去聲。)“名詞轉(zhuǎn)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贝嗽~以去聲“念”字作為領(lǐng)格,承上啟下,表明是設(shè)想別后的道路遙遠。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diào)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