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滬教版化學九年《氧氣的性質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
《2019-2020年滬教版化學九年《氧氣的性質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滬教版化學九年《氧氣的性質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滬教版化學九年《氧氣的性質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簡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性質活潑的氧氣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選擇氧氣作為初中化學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開端,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對氧氣的知識已有初步接觸,而且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是自然界中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條件。學習化學物質,從研究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氧氣著手,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充分體現生活中的化學,進而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tǒng)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也是通過實驗來探究氣體性質的開始,還是學習物質性質和結構的起點,它為揭示物質的微觀結構提供事實材料,而且為以后學習別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合理的思維模式夯實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一些主要用途; 2、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3、認識氧化反應。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綜合分析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的方法。 情感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及分析思維的能力,這些是化學繼續(xù)學習的基本功。而且學好氧氣的性質又可以為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起指導作用。因此,“氧氣的化學性質”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 基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及要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用實驗來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概念、獲取知識和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是采用學生實驗探究和教師演示實驗的教學法。在學習氧氣物理性質時還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法。 另外,還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媒體,不僅增大了課堂容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實驗中難以顯現的情景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思維,達到最佳效果。 三、學法指導 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jié)課學法指導的關鍵。根據人的正常感官習慣,指導學生按顏色、氣味、狀態(tài)的順序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再通過相關資料了解氧氣的溶解性及密度等。對于氧氣的化學性質,則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法,進行大膽的猜想、設計合理的實驗、小組進行分工合作、細心地觀察、認真地分析討論之后,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這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科學程序。 四、教學程序 (一)復習鞏固,討論激趣,引入新課 1、提問: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含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們又是怎樣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既鞏固了上節(jié)課的知識,又為下面學習氧氣的性質做準備) 2、討論:你知道在空氣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氣的哪些性質?用途?你又有什么事實能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同學們在熱烈地討論著他們覺得很“熟悉”的氧氣的同時,我用多媒體展示火箭升空圖,并說明火箭升空,氧氣也是功臣之一。學生會覺得驚訝,也特別的興奮,這尖端的高科技,居然也是從我們身邊的物質開始,更增添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好奇,從而急于想知道氧氣的更多的信息,由此引出課題。 (二)自主學習,了解物理性質 學生能否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關鍵是看學生是否以主體的狀態(tài)出現在學習過程中,而學生能否以主體狀態(tài)出現在學習中,又取決于他是否有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此時的學生有了以上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要想知道氧氣為什么有助于火箭升空,我們先從物理性質著手。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以及大屏幕上顯示的信息(三種狀態(tài)下的氧氣的圖片,不僅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氧氣也有液態(tài)和固態(tài),并都是淡藍色的,而且從中讓他們感悟出“要說氧氣是無色氣體,必須強調ˋ在通常狀況下ˊ這個條件。)完成此學習過程的目標——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并填寫表格。學生填氧氣的溶解性的時候,可能會填“不溶”或“可溶”,此時教師用兩個事例說明并不是“不溶”或“可溶”,而是不易溶于水。 此過程,學生學習氧氣的物理性質,并不是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體現了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是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 (三)實驗探究,掌握化學性質 1、學生分組完成木炭、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1)討論和猜想:我們在坐的每位同學都點過蠟燭,看過木炭的燃燒。你們知道它們燃燒后生成了什么嗎?可能是什么狀態(tài)的物質?你能想出辦法證明生成物嗎? (2)設計實驗方案:對與化學初學者來說,要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性質實驗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此時利用多媒體逐層引導、提示,幫助學生設計出實驗方案。 (3)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注意:a、把木炭、蠟燭直接伸入氧氣中會燃燒嗎?(突出條件的重要性)b、木炭、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有何不同? (4)交流討論:完成課本35頁的實驗記錄。 在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和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生這過程中,教師深入到學生當中,指導、答疑,師生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長處,能有機會跟他人合作,學習他人的長處,從而有新的發(fā)現和新的提高,并取得成功,能跟他人一起分享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與信心。從中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教師演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由于此實驗有它的特殊性——鐵絲不容易被點燃,所以由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討論:鐵在空氣中能燃燒嗎?能舉例說明嗎?(用鐵匠加工鐵器的實例說明)你發(fā)現老師這瓶氧氣與你們實驗的集氣瓶里的氧氣有何不同?(很容易發(fā)現其中的水)這水有何作用呢?當學生看到鐵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的現象時,非常的興奮,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并討論瓶中留少量水的作用。 研究表明,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用于獲取知識的所有感官中,通過視覺的學習占83%。因此,實驗完后,我再利用多媒體再現以上三個實驗,再次從不同的角度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它比教師的口授具有更廣闊而形象的時空,能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集中而旺盛的精力。學生在觀看錄象的過程中,能比較出自己的實驗現象與錄象中實驗現象的差異,激勵他們去尋找形成這差異的原因。同時還能比較出自己在觀察實驗現象及對實驗現象的描述與錄象中敘述的偏差與不足,從中也可啟發(fā)他們如何描述實驗現象。這過程,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更可讓學生逐步學會如何用語言來描述實驗中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的方法,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四)歸納小結,知識升華 討論(1):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紅磷還有剩余,為什么會停止燃燒?(此時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氧氣耗盡了”,說明剩下的氮氣不能支持紅磷的燃燒。)從而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有助燃性。我們把這種有氧氣參與的反應,叫氧化反應,氧氣不僅能與好多物質發(fā)生上述的劇烈氧化,還能與一些物質發(fā)生緩慢氧化(舉例說明)。 討論(2):回顧火箭圖?;鸺眨鯕馄鹆撕巫饔??除此外,氧氣還有哪些用途?(多媒體展示氧氣的用途)并討論用途與性質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一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理論高度認識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這不僅呼應了引題,也是這節(jié)課的小結。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圍繞本堂課的兩條主線進行的:一條是能力主線,用多媒體展示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對他們的引導、提示;另一條是知識主線,在黑板上列出知識點,以利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加深記憶。(附:板書設計) 一、 氧氣的性質 1、 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很多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支持物質的燃燒。如: 碳+氧氣 二氧化碳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二、 用途: 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2019 2020 年滬教版 化學 氧氣 性質 用途 word 同步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623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