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 作文備考素材 敬畏真相 行有所止》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高考語文 作文備考素材 敬畏真相 行有所止(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敬畏真相 行有所止【素材回放】2017年12月初,一則“山東萊陽14歲男生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消息引發(fā)廣泛關注和爭議,事件的真實性遭受各方質疑,后來官方終于出面承認報道失實。據(jù)山東省萊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萊陽市教育體育局發(fā)布關于“萊陽第二實驗中學李某某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成功簽約”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承認由于核實不嚴,導致該事件為失實消息,并對事件中的相關責任人員依規(guī)依紀嚴肅處理。 【素材解讀】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希望打造教育神話,來彰顯教育政績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但是搞事情不要太離譜,為了宣傳,也要有基本的底線。萊陽市教體局在無可辯駁的事實面前總算低頭認錯,并向公眾道歉。但這場
2、鬧劇已經(jīng)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影響,尤其對相關部門權威與公信力的損害很難在短時間內挽回??偸窍M觥吧裢笔且环N病,而權力如果對民意、真相缺乏敬畏,是一種更嚴重的病。讓政府部門認錯、道歉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府部門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而公眾當然期待政府部門有錯便改。如果認為認錯、道歉有損自身權威,而不愿面臨這種局面,那就應該在決策、執(zhí)行前多做調查研究、多征求意見、多做靠譜的事,盡量避免犯錯?!具m用話題】虛榮心 引以為戒 端正教育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 規(guī)范內部管理 改進工作作風 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聽任“神童”的故事到處流傳,也會在扭曲社會價值觀的同時,加劇社會公眾的教育焦慮公眾有質
3、疑,至少說明可能哪里出了問題,這個時候尤其要抱著謙遜、審慎的態(tài)度反思問題任何回應,都應該基于嚴肅認真調查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固執(zhí)己見,繼續(xù)信口開河近幾年“神童”傳說有絕跡的傾向,除了大人們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虛榮心有所轉移這個因素外,還因為公眾對于智力見識與努力、環(huán)境與教育等有了更客觀的認知一再出現(xiàn)的“神童”,不僅會對具體的當事人產生實質性傷害,也會影響一個社會正常的人才養(yǎng)成機制與一個被早早榨干、思維和想象力都已定型的“神童”相比,一個健康、活潑、充盈著生機與活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希望【素材銳評】對“神童”的懷疑反映出教育認知的變化放在十幾二十年前,互聯(lián)網(wǎng)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的時候,這樁“神童”造假的行
4、為,很容易被當真整個證據(jù)鏈看上去“非常完美”:當事“神童”接受采訪言之鑿鑿,地方最權威的文教管理部門公開發(fā)文宣傳,再加上跟風媒體的片面報道,不少人不但會深信不疑,還會以此為榜樣,向自己的孩子進行灌輸。這次的“神童”鬧劇,之所以這么快被戳穿,一是因為現(xiàn)在的社交媒體,有了很強的自凈能力,謊言的生存時間越來越短,網(wǎng)友僅僅通過公開的郵件截圖以及相關的學校、機構名稱,就發(fā)現(xiàn)相關證據(jù)漏洞百出;二是人們對待“神童”傳說,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免疫力,可以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神童”,人造“神童”已經(jīng)基本不具備弄假成真的土壤了。這種理性眼光的形成,建立在懷疑的前提下,也有基本的常識作支撐?,F(xiàn)在的孩子,終日接受各種智能設
5、備的影響,所接觸的信息量與掌握的知識技能,都遠超過去的孩子?!傲鶜q設計關閉學校電腦程序,八歲建博客并自主研發(fā)開放式云計算平臺”,這種語焉不詳?shù)恼f法,給人造“神童”提供了很大的浮動空間,如果能夠獲得接入許可,再借助智能設備與軟件,許多孩子都能做出“神奇”的操作,如此說來,豈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個“神童”?在這次“神童”的“認證”過程中,萊陽教體局的官方發(fā)文宣傳,是激發(fā)它成為公共話題的關鍵一步。輿論雖然也質疑“神童”,但更多卻是指向官方在發(fā)文宣傳時的草率態(tài)度,如果官方在決定宣傳“神童”之前,能夠稍微進行一下判斷與核實,那篇令人疑竇叢生的文稿就不會出爐,“神童”也就只是令當?shù)厝税胄虐胍傻膫髡f,不會引發(fā)這
6、么大的討論浪潮。中國的“神童饑渴癥”由來已久,民間崇拜“神童”,是因為從古代的科舉制度到現(xiàn)代的中、高考加分政策,都在鼓勵兒童利用“早慧”特征走快捷通道進入利益群體,官方崇拜“神童”,則是父母官們彰顯“地域文化優(yōu)勢”、“區(qū)域教育環(huán)境”的政績心理作祟。學者王曉漁在上世紀80年代,曾使用“球籍焦慮”和“時間焦慮”來詮釋“神童少年班”的泛濫,“中國落后于西方多少多少年”是這兩種焦慮的產生根源?!吧裢痹旒僦蚤L盛不衰,是因為處在這個造假鏈上的所有人,包括學生、家長、學校、政府、官員等,都能得到虛虛實實的好處,說白了,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對“神童”造假睜只眼閉只眼,圖個高興,于是,“神童”在某種程度上也具備了“吉祥物”的特征。近幾年“神童”傳說有絕跡的傾向,除了大人們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虛榮心有所轉移這個因素外,還因為公眾對于智力見識與努力、環(huán)境與教育等有了更客觀的認知某個孩子在特定領域優(yōu)于其他孩子可以理解,但這個世界“神童”是極為罕見的。本能地拒絕相信“神童”的存在,才會端正教育態(tài)度,培養(yǎng)出真正的優(yōu)秀人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