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十一章 坐標系與參數(shù)方程 第67講 坐標系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十一章 坐標系與參數(shù)方程 第67講 坐標系學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67講 坐標系
考綱要求
考情分析
命題趨勢
1.理解坐標系的作用.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伸縮變換作用下平面圖形的變化情況.
3.能在極坐標系中用極坐標表示點的位置,理解在極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點的位置的區(qū)別,能進行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
4.能在極坐標系中給出簡單圖形的方程,通過比較這些圖形在極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圖形時選擇適當坐標系的意義.
2017·全國卷Ⅱ,22
2016·全國卷Ⅰ,23
2016·北京卷,11
極坐標與直角坐標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伸縮變換、直線和圓的極坐標方程.
分值:5~10
2、分
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
設點P(x,y)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任意一點,在變換φ:的作用下,點P(x,y)對應到點P′(x′,y′),稱φ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簡稱伸縮變換.
2.極坐標系
(1)極坐標系的概念
①極坐標系:
如圖所示,在平面內(nèi)取一個__定點__O,點O叫做極點,自極點O引一條__射線__Ox,Ox叫做極軸;再選定一個__長度單位__、一個__角度單位__(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時針方向),這樣就建立了一個極坐標系.
②極坐標:
一般地,沒有特殊說明時,我們認為ρ≥0,θ可取任意實數(shù).
③點與極坐標的關系:
3、
一般地,極坐標(ρ,θ)與 (ρ,θ+2kπ)(k∈Z) 表示同一個點,特別地,極點O的坐標為 (0,θ)(θ∈R) ,與直角坐標不同,平面內(nèi)一個點的極坐標有__無數(shù)__種表示.
如果規(guī)定ρ>0,0≤θ<2π,那么除極點外,平面內(nèi)的點可用唯一的極坐標__(ρ,θ)__表示;同時,極坐標(ρ,θ)表示的點也是唯一確定的.
(2)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設M是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它的直角坐標是(x,y),極坐標是(ρ,θ),則它們之間的關系為
3.常見曲線的極坐標方程
曲線
圖形
極坐標方程
圓心在極點,半徑為r的圓
__ρ=r(0≤θ<2π) __
圓心為(r,0),半徑為
4、r的圓
__ρ=2rcos θ__
____
圓心為,半徑為r的圓
__ρ=2rsin_θ(0≤θ<π)__
過極點,傾斜角為α的直線
__θ=α(ρ∈R) __或
__θ=α+π(ρ∈R) __
過點(a,0),與極軸垂直的直線
__ρcos θ=a__
____
過點,與極軸平行的直線
__ρsin_θ=a(0<θ<π)__
1.思維辨析(在括號內(nèi)打“√”或打“×”).
(1)在伸縮變換下,直線仍然變成直線,圓仍然變成圓.( × )
(2)在伸縮變換下,橢圓可變?yōu)閳A,圓可變?yōu)闄E圓.( √ )
(3)過極點,傾斜角為α的直線的極坐標方程
5、可表示為θ=α或θ=π+α. ( √ )
(4)圓心在極軸上的點(a,0)處,且過極點O的圓的極坐標方程為ρ=2asin θ.( × )
2.設平面上的伸縮變換的坐標表達式為則在這一坐標變換下正弦曲線y=sin x的方程變?yōu)開_y′=3sin_2x′__.
解析 由知
代入y=sin x中得y′=3sin 2x′.
3.點P的直角坐標為(1,-),則點P的極坐標為____.
解析 因為點P(1,-)在第四象限,與原點的距離為2,且OP與x軸所成的角為-,所以點P的極坐標為.
4.曲線ρ=4sin θ與ρ=2的交點坐標為__,__.
解析 由∴sin θ=,∴θ=或.
5.在極
6、坐標系中,曲線C1:ρ(cos θ+sin θ)=1與曲線C2:ρ=a(a>0)的一個交點在極軸上,則a=____.
解析 曲線C1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y=1,曲線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a2,曲線C1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此點也在曲線C2上,代入解得a=.
一 平面直角坐標系下圖形的伸縮變換
平面圖形的伸縮變換可以用坐標伸縮變換來表示,在伸縮變換作用下,直線仍然變成直線,拋物線仍然變成拋物線,雙曲線仍然變成雙曲線,圓可以變成橢圓,橢圓也可以變成圓.
【例1】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伸縮變換φ:求點A經(jīng)過φ變換所得的點A′的坐標.
(2)求直線l:y=6
7、x經(jīng)過φ:變換后所得到的直線l′的方程.
解析 (1)設A′(x′,y′),由伸縮變換φ:得到
由于點A的坐標為,于是x′=3×=1,y′=×(-2)=-1,∴A′(1,-1)為所求.
(2)設直線l′上任意一點P′(x′,y′),由上述可知,將代入y=6x得2y′=6×,
∴y′=x′,即y=x為所求.
二 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極坐標方程與普通方程的互化技巧
(1)巧用極坐標方程兩邊同乘以ρ或同時平方的技巧,將極坐標方程構造成含有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然后利用公式代入化簡得到普通方程.
(2)巧借兩角和差公式,轉化ρsin(θ±α)或ρ=cos(θ±
8、α)的結構形式,進而利用互化公式得到普通方程.
(3)將直角坐標方程中的x轉化為ρcos θ,將y換成ρsin θ,即可得到其極坐標方程.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3ρ2=12ρcos θ-10(ρ>0).
(1)求曲線C1的直角坐標方程;
(2)曲線C2的方程為+=1,設P,Q分別為曲線C1與曲線C2上的任意一點,求的最小值.
解析 (1)曲線C1的方程可化為3(x2+y2)=12x-10,
即(x-2)2+y2=.
(2)依題意可設Q(4cos θ,2sin θ),由(1)知圓C1的圓心為C
9、1(2,0),半徑r1=.
故|QC1|===2,
|QC1|min=,所以|PQ|min=|QC1|min-r1=.
三 極坐標方程的求法與應用
已知極坐標方程求曲線交點、距離、線段長等幾何問題時,如果不能直接用極坐標解決,或用極坐標解決較麻煩,可將極坐標方程轉化為直角坐標方程解決.
【例3】 (2016·全國卷Ⅰ)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的參數(shù)方程為(t為參數(shù),a>0).在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的極坐標系中,曲線C2:ρ=4cos θ.
(1)說明C1是哪一種曲線,并將C1的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2)直線C3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0,其中α0滿足tan
10、α0 =2,若曲線C1與C2的公共點都在C3上,求a.
解析 (1)消去參數(shù)t得到C1的普通方程為x2+(y-1)2=a2,則C1是以(0,1)為圓心,a為半徑的圓.
將x=ρcos θ,y=ρsin θ代入C1的普通方程中,得到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sin θ+1-a2=0.
(2)曲線C1,C2的公共點的極坐標滿足方程組
若ρ≠0,由方程組得16cos 2θ-8cos θsin θ+1-a2=0,由tan θ=2,可得16cos 2θ-8cos θsin θ=0,從而1-a2=0,又a>0,所以a=1.
a=1時,極點也為C1,C2的公共點,且在C3上.所以a=1.
11、
1.求雙曲線C:x2-=1經(jīng)過φ:變換后所得曲線C′的焦點坐標.
解析 設曲線C′上任意一點P′(x′,y′),將代入x2-=1得-=1,化簡得-=1,即-=1為曲線C′的方程,可見仍是雙曲線,則所求焦點坐標為F1(-5,0),F(xiàn)2(5,0).
2.已知圓O1和圓O2的極坐標方程分別為ρ=2,ρ2-2ρ·cos=2.
(1)把圓O1和圓O2的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
(2)求經(jīng)過兩圓交點的直線的極坐標方程.
解析 (1)由ρ=2知ρ2=4,所以x2+y2=4;
因為ρ2-2ρcos=2,
所以ρ2-2ρ=2.
所以x2+y2-2x-2y-2=0.
(2)將兩圓直角坐標
12、方程相減,得過兩圓交點的直線方程為x+y=1.
化為極坐標方程為ρcos θ+ρsin θ=1,即ρsin=.
3.在極坐標系中,求直線ρsin=2被圓ρ=4截得的弦長.
解析 由ρsin=2,
得(ρcos θ+ρsin θ)=2可化為x+y-2=0.
圓ρ=4可化為x2+y2=16,
由圓中的弦長公式得2=2=4.
故所求弦長為4.
4.(2017·全國卷Ⅱ)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坐標系,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cos θ=4.
(1)M為曲線C1上的動點,點P在線段OM上,且滿足|OM|·|OP|=16,求點P的軌跡C2的直角坐標方
13、程;
(2)設點A的極坐標為,點B在曲線C2上,求△OAB面積的最大值.
解析 (1)設P的極坐標為(ρ,θ)(ρ>0),M的極坐標為(ρ1,θ)(ρ1>0).
由題設知|OP|=ρ,|OM|=ρ1=.
由|OM|·|OP|=16得C2的極坐標方程ρ=4cos θ(ρ>0).
因此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2+y2=4(x≠0).
(2)設點B的極坐標為(ρB,α)(ρB>0),
由題設知|OA|=2,ρB=4cos α,于是△OAB的面積
S=|OA|·ρB·sin∠AOB
=4cos α·
=2≤2+.
當α=-時,S取得最大值2+.
所以△OAB面積的最大值為
14、2+.
易錯點 忽略變量的取值范圍
錯因分析:忽略變量的取值范圍,導致錯誤.
【例1】 求極坐標方程ρ=所對應的直角坐標方程.
解析 由ρ=(sin θ≠0),得ρ=(cos θ≠±1),
∴ρ-ρcos θ=2(cos θ≠±1),(*)
∴=x+2,化簡得y2=4x+4,
當cos θ=1時,(*)式不成立;
當cos θ=-1時,由(*)式知ρ=1,∴x=ρcos θ=-1.
綜上可知,y2=4x+4(x≠-1)即為所求.
【跟蹤訓練1】 已知直線l的參數(shù)方程為(t為參數(shù),0≤φ<π),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為ρ
15、=1,l與C交于不同的兩點P1,P2.
(1)求φ的取值范圍;
(2)以φ為參數(shù),求線段P1P2中點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
解析 (1)曲線C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1,
將代入x2+y2=1得t2-4tsin φ+3=0,(*)
由Δ=16sin 2φ-12>0得|sin φ|>,∵0≤φ<π,∴<φ<.
(2)由(*)知,=2sin φ,代入中,
整理得P1P2的中點的軌跡方程為.
課時達標 第67講
[解密考綱]高考中,主要涉及曲線的極坐標方程、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極坐標方程與直角坐標方程的互化、參數(shù)方程與普通方程的互化,兩種不同方式的方程的互化是考查的熱點,常以解答題的形式
16、出現(xiàn).
1.求橢圓+y2=1經(jīng)過伸縮變換后的曲線方程.
解析 由得到
代入+y2=1,得+y′2=1,即x′2+y′2=1.
因此橢圓+y2=1經(jīng)伸縮變換后得到的曲線方程是x2+y2=1.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已知點A的極坐標為,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為ρcos=a,且點A在直線l上.
(1)求a的值及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
(2)圓C的參數(shù)方程為(α為參數(shù)),試判斷直線l與圓C的位置關系.
解析 (1)由點A在直線l上,得cos=a,則a=,故直線l的方程可化為ρsin θ+ρcos θ=2,得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y
17、-2=0.
(2)圓C的普通方程為(x-1)2+y2=1,圓心C到直線l的距離d==<1,所以直線l與圓C相交.
3.(2018·海南模擬)已知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6cos θ,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θ=(ρ∈R),曲線C1,C2相交于A,B兩點.
(1)把曲線C1,C2的極坐標方程轉化為直角坐標方程;
(2)求弦AB的長度.
解析 (1)曲線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y=x,曲線C1:ρ=6cos θ ,
即ρ2=6ρcos θ,所以x2+y2=6x,即(x-3)2+y2=9.
(2)∵圓心(3,0)到直線的距離d=,圓C1的半徑r=3,
∴|AB|=2=3.
∴弦A
18、B的長度為3.
4.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已知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為ρ=.
(1)寫出曲線C1與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
(2)設Q為曲線C1上一動點,求Q點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小值.
解析 (1)根據(jù) ρ2=x2+y2,x=ρcos θ,y=ρsin θ,可得C1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2y2=2,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y=4.
(2)設Q(cos θ,sin θ),則點Q到直線l的距離為
d==≥=,
當且僅當θ+=2kπ+,即θ=2kπ+(k∈Z)時取等號.
∴點Q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19、
5.(2016·全國卷Ⅱ)在直角坐標系xOy中,圓C的方程為(x+6)2+y2=25.
(1)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求C的極坐標方程;
(2)直線l的參數(shù)方程是(t為參數(shù)),l與C交于A,B兩點,=,求l的斜率.
解析 (1)由x=ρcos θ,y=ρsin θ,
可得圓C的極坐標方程為ρ2+12ρcos θ+11=0.
(2)在(1)中建立的極坐標系中,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ρ∈R).
設A,B所對應的極徑分別為ρ1,ρ2,將l的極坐標方程代入C的極坐標方程得ρ2+12ρcos α+11=0.
于是ρ1+ρ2=-12cos α,ρ1ρ2=1
20、1.
|AB|=|ρ1-ρ2|==.
由|AB|=,得cos2α=,tan α=±.
所以l的斜率為或-.
6.(2017·全國卷Ⅲ)在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l1的參數(shù)方程為(t為參數(shù)),直線l2的參數(shù)方程為(m為參數(shù)).設l1與l2的交點為P,當k變化時,P的軌跡為曲線C.
(1)寫出C的普通方程;
(2)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設l3:ρ(cos θ+sin θ)-=0,M為l3與C的交點,求M的極徑.
解析 (1)消去參數(shù)t得l1的普通方程l1:y=k(x-2);消去參數(shù)m
得l2的普通方程l2:y=(x+2).
設P(x,y),由題設得消去k得x2-y2=4(y≠0).
所以C的普通方程為x2-y2=4(y≠0).
(2)C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 2θ-sin 2θ)=4(0<θ<2π,θ≠π).
聯(lián)立得cos θ-sin θ=2(cos θ+sin θ).
故tan θ=-,從而cos 2θ=,sin 2θ=.
代入ρ2(cos 2θ-sin 2θ)=4得ρ2=5,所以交點M的極徑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