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試題匯編 考點40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
《中考化學試題匯編 考點40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化學試題匯編 考點40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考化學試題匯編 考點40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 1.(xx?安徽)“藍瓶子”實驗是一個有趣的化學振蕩實驗:盛有氫氧化鈉、亞甲藍(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試管,經振蕩、靜置后溶液顏色會出現(xiàn)反復變化(如圖1)。某興趣小組開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1)混合液中屬于人類基本營養(yǎng)物質的有水和 糖類 。 (2)小明對振蕩后溶液變藍的原因進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 N2?。ㄌ罨瘜W式)。 (3)小紅利用圖2裝置,從A端吹入呼出的氣體,混合液由無色變藍色,由此 不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贸霾孪擘僬_,原因是 呼出的空氣中還含有氧氣、氮
2、氣 。 (4)為探究猜想②,利用圖2裝置設計實驗方案: 從A中通入足量的氧氣,混合液由無色變藍色,說溶液中溶入O2 。 【分析】(1)根據食物中的營養(yǎng)元素解答; (2)根據空氣中含有的成分解答; (3)根據呼出的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等解答; (4)根據題中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混合液中屬于人類基本營養(yǎng)物質的有水和糖類; (2)氫氧化鈉、亞甲藍(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與空氣接觸,空氣中主要含有氧氣、二氧化碳、氮氣,小明對振蕩后溶液變藍的原因進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 (3)小紅利用圖2裝置,從A端
3、吹入呼出的氣體,混合液由無色變藍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確,原因是呼出的空氣中還含有氧氣、氮氣; (4)為探究猜想②,利用圖2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從A中通入足量的氧氣,混合液由無色變藍色,說溶液中溶入O2 答案: (1)糖類; (2)N2 (3)不能;呼出的空氣中還含有氧氣、氮氣; (4)從A中通入足量的氧氣,混合液由無色變藍色,說溶液中溶入O2 【點評】本題趣味實驗為背景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注意題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中等。 2. (xx?江蘇宿遷)實驗課上,老師給了同學們一包紅色粉末,該粉末可能是銅粉和氧化鐵(Fe2O3)粉末中的一種或兩種,??為確定該粉末的成分
4、,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參與其中并回答問題。 [提出猜想]甲組:銅粉;乙組:氧化鐵粉末;丙組: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方案1:取少量紅色粉末放入試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從下列試劑中選擇:氯化鈉溶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若甲組猜想正確,則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紅色粉末放入硬質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噴燈加熱一段時間(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停止加熱并繼續(xù)通入CO至裝置冷卻。 若乙組或丙組猜想正確,則硬質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實驗時要先
5、通CO再加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數據處理] 等裝置完全冷卻到室溫,稱量硬質玻璃管內剩余固體質量為mg。若乙組猜想正確,則m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 圖1虛線框內的裝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請從圖2(廣口瓶內均為氫氧化鈉溶液)中選擇最合適的裝置______________(填序號)。 【答案】 (1). 銅粉和氧化鐵粉末 (2). 稀鹽酸 (3). 無明顯現(xiàn)象 (4). 3CO+Fe2O32Fe+3CO2 (5). 排盡硬質玻璃內空氣,防止爆炸 (6). 5.6≤m?<
6、8 (7). ③ 【解析】(1)丙的猜想可能是氧化鐵和銅的化合物; (2)銅不與酸反應,故可加入稀鹽酸,如固體不溶解,則說明只有銅,猜想甲正確; (3)硬質玻璃管內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3CO+Fe2O32Fe+3CO2 ;實驗時要先通CO再加熱的目的是排盡硬質玻璃內空氣,防止爆炸;管中剩余固體可能是單質鐵或鐵與氧化鐵的混合物,當完全是鐵的時候,8個的氧化鐵可以生成鐵的質量為5.6個,當完全沒有反應時,固體的質量為8g,故m的范圍為5.6≤m?<8 ; (4)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導管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收集一氧化碳需要用排水法收集,故導管
7、也要插入集氣瓶底,故選③; 3.(xx?安徽)某興趣小組在相同條件下,將10.00g下列物質分別置于相同規(guī)格的燒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氣中,燒杯中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表,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 質量/g 水 飽和石灰水 稀鹽酸 濃硫酸 氯化鈉濃溶液 氯化鈣濃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1)下列圖示能反映水在空氣中放置時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示意圖是 D?。ㄌ钭帜感蛱枺? (圖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氣中久置
8、后有渾濁現(xiàn)象,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為研制一種安全、環(huán)保的除濕劑,可選擇上表中的 CaCl2 (填溶質的化學式)。 (4)將10.00g氯化鈉濃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終得到2.26g晶體,則該溶液是 不飽和?。ㄌ睢帮柡汀被颉安伙柡汀保┤芤?。(已知該溫度下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1g) (5)為進一步研究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變化,該小組開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學猜想濃度可能會變大,理由是 鹽酸中水的蒸發(fā)量大于氯化氫的蒸發(fā)量 。 ②為驗證甲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設計實驗方案: 取等質量的原鹽酸和久置的鹽酸,滴加相同滴數的酚酞試液,再分別滴加
9、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 當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時停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比較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即可判斷久置鹽酸濃度的變化情況 。 (6)乙同學取20%的氫氧化鈉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部分變質,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組成?若能,請計算其組成;若不能,請補充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同時說明需要測定的數據(用a表示),并計算a的取值范圍。(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分析】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溶質質量分數=×100%,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100%。 【解答】解:(1)下列圖示能反映水在空氣中放置
10、時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示意圖是D,這是因為水蒸發(fā)時,液面以上的單位體積的水分子個數應該小于液面以下位體積的水分子個數。 故填:D。 (2)石灰水在空氣中久置后有渾濁現(xiàn)象,是因為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可以用作干燥劑,但是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使用時不安全; 由表中信息可知,濃氯化鈣溶液能夠吸收水蒸氣,可以用作干燥劑,因此為研制一種安全、環(huán)保的除濕劑,可選擇上表中的CaCl2。 故填:CaCl2。 (4)將10.00g氯
11、化鈉濃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終得到2.26g晶體,則該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2.6%, 該溫度下氯化鈉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為:×100%=26.5%, 由計算可知,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故填:不飽和。 (5)①甲同學猜想濃度可能會變大,理由是鹽酸中水的蒸發(fā)量大于氯化氫的蒸發(fā)量。 故填:鹽酸中水的蒸發(fā)量大于氯化氫的蒸發(fā)量。 ②驗證甲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的實驗方案:取等質量的原鹽酸和久置的鹽酸,滴加相同滴數的酚酞試液,再分別滴加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 當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時停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比較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即可判斷久置鹽酸濃度的變化情況。 故填:取等質量的原鹽酸
12、和久置的鹽酸,滴加相同滴數的酚酞試液,再分別滴加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 當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時停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比較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即可判斷久置鹽酸濃度的變化情況。 (6)由于只知道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及其質量分數和最終得到的溶液質量,因此不能判斷溶質組成; 實驗方案:將18.8g溶液蒸干,稱量固體質量是ag,通過計算可知a的取值范圍; 沒有變質時,固體質量為:20.00g×20%=4.00g, 設完全變質時,固體質量為x,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4.00g x =
13、, x=5.30g, a的取值范圍是:4.00<a<5.30, 故答案為:不能;將18.8g溶液蒸干,稱量固體質量是ag,通過計算可知a的取值范圍;4.00<a<5.30。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4.(xx?北京)為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最佳實驗條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銅的干燥混合物1~2.5g進行系列實驗。 【查閱資料】①氧化銅(CuO)為黑色固體。 ②碳還原氧化銅得到的銅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SO4+H2O+Cu。 【進行實
14、驗】 實驗1:取質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銅混合物1.3g,進行實驗。 序號 1﹣1 1﹣2 裝置 反應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紅色固體 紅色固體有金屬光澤,混有極少量黑色物質 實驗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裝置進行實驗。 序號 木炭粉與氧化銅的質量比 反應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2﹣1 1:9 紅色固體有金屬光澤 混有少量黑色物質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質 2﹣3 1:11 混有極少量黑色物質 2﹣4 1:12 無黑色物質 2﹣5 1:13 混有較多黑色物質 【解釋與結論】 (1)配平化學方程式:
15、 1 C+ 2 CuO 2 Cu+ 1 CO2↑。 (2)實驗1﹣2中,證明此事了CO2的現(xiàn)象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3)實驗1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銅與木炭的受熱面積對其反應的影響 。 (4)實驗2的結論是 木炭與氧化銅質量比為1:12時恰好完全反應,因此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最佳質量比為1:12 。 【反思與評價】 (5)實驗2沒有進行質量比為1:14的實驗,理由是 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1:13時,氧化銅已過量 。 (6)為檢驗2﹣4的紅色固體中是否含Cu2O,所需試劑是 稀硫酸 。 【分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物質間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
16、濁,氧化亞銅能與硫酸反應使溶液變藍,據此解答。 【解答】解:(1)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C+2CuO 2Cu+CO2↑,故填:1;2;2;1。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證明生成了CO2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填: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實驗1中實驗1﹣1混合物的受熱面積大于實驗1﹣2中混合物的受熱面積,故是探究氧化銅與木炭的受熱面積對其反應的影響,故填:探究氧化銅與木炭的受熱面積對其反應的影響。 (4)實驗2提供的數據以及實驗現(xiàn)象可以看出,木炭與氧化銅質量比為1:12時恰好完全反應,因此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最佳質量比為1:12,故填:木炭與
17、氧化銅質量比為1:12時恰好完全反應,因此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最佳質量比為1:12。 (5)實驗2沒有進行質量比為1:14的實驗,是因為當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1:13時,氧化銅已過量,故填: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1:13時,氧化銅已過量。 (6)為檢驗2﹣4的紅色固體中是否含Cu2O,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氧化亞銅能與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額硫酸銅反應,故所需試劑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化學反應實驗條件的實驗探究,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 5.(xx?甘肅白銀)火鍋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美食,歷史悠久?;疱伋S玫囊环N燃料是固體酒精。某化學興
18、趣小組的同學對“固體酒精”產生了好奇,對其成分進行探究。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 a.固體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鈣和氫氧化鈉按一定的質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鈣、氯化鈉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問題】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實驗探究】 ①按右圖所示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燒杯內壁有一層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結論,理由是 燒杯內壁出現(xiàn)白膜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 ②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Na2C
19、O3+CaCl2=CaCO3↓+2NaCl 由此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 ③為進一步確定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分組進行探究。 甲組同學取燒杯上層清液于兩支試管中,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溶液變紅 產生 白色沉淀 實驗結論 清液中有氫氧化鈉 清液中有碳酸鈉 乙組同學認為甲組實驗不能證明清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理由是 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他們另取燒杯中上層清液,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變紅。 【反思交流】乙組實驗中加足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碳酸鈉,以免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 。
20、【實驗結論]小組同學經過討論,一致認為該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部分變質。 【分析】酒精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 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是顯堿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解答】解:【實驗探究】 ①按右圖所示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燒杯內壁有一層白膜,是因為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水,因此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來自于酒精,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結論。 故填:燒杯內壁出現(xiàn)白膜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所以酒
21、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是因為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溶液變紅 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結論 清液中有氫氧化鈉 清液中有碳酸鈉 乙組同學認為甲組實驗不能證明清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理由是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故填: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反思交流】 乙組實驗中加足量氯化鋇
2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鈉,以免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 故填:除去碳酸鈉,以免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6.(xx?廣西)某活動小組利用以下實驗裝置制取氧氣并進行探究活動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2)若用裝置A、B、C來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裝置B中應盛放的是 濃硫酸 ,導管口連接的順序是 a→c→b→d 。 (3)活動小組對(2)收集到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產生興趣。于是將收集到的一瓶氧氣密封。 【提
23、出問題】這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多少? 【實驗驗證】活動小組設計了以下兩套實驗裝置,用來測定該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在氮氣環(huán)境下。將過量的銅粉分別裝入干燥的硬質玻璃管和支試管后,密封。用兩支干燥的注射器從該瓶中抽取氣體,分別按圖2連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時間后,用酒精燈在銅粉部位加熱,加熱時反復推拉注射器至反應完全。 ①甲裝置比乙裝置更合理,理由是 甲裝置的氣體進入氣球時會經過銅粉,使氣體與銅粉充分接觸,使反應更充 分 。 ②用甲裝置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需要測定的實驗數據是 實驗前后注射器讀數 。 【反思交流】實驗完畢,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應先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出,再讀數。否則會使
24、測得的實驗結果 偏大?。ㄌ睢捌蟆逼 被颉盁o影響”),原因是 氣球內含有氣體時會導致反應后讀取的注射器數值偏大,從而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 【分析】高錳酸鉀受熱時能夠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為了防止高錳酸鉀進入導管,通常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可以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不同實驗裝置,優(yōu)缺點不同。 【解答】解:(1)裝置A中試管口有一團棉花,是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2)若用裝置A、B、C來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裝置B中應盛放的是濃
25、硫酸,導管口連接的順序是a→c→b→d。 故填:a→c→b→d。 (3)①甲裝置比乙裝置更合理,理由是甲裝置的氣體進入氣球時會經過銅粉,使氣體與銅粉充分接觸,使反應更充 分。 故填:甲裝置的氣體進入氣球時會經過銅粉,使氣體與銅粉充分接觸,使反應更充 分。 ②用甲裝置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需要測定的實驗數據是實驗前后注射器讀數,即實驗前后注射器讀數之差就是氧氣的體積。 故填:實驗前后注射器讀數。 【反思交流】 實驗完畢,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應先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出,再讀數,否則會使測得的實驗結果偏大,原因是氣球內含有氣體時會導致反應后讀取的注射器數值偏大,從而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26、 故填:偏大;氣球內含有氣體時會導致反應后讀取的注射器數值偏大,從而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7.(xx?重慶)(1)不同實驗對反應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探究CO2制取實驗,按要求答題。 限選控制反應速率的方法:①反應物的濃度②反應物的狀態(tài) 限選試劑:A.稀鹽酸B.濃鹽酸C.塊狀石灰石D.碳酸鈉溶液E.粉末狀石灰石 填寫下表并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名稱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選用的最佳試劑 滅火器反應原理 ① B 和D CO2的實驗室制法 ?、凇? A和C 寫出
27、滅火器反應原理的化學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實驗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將收集滿兩種氣體的試管同時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說明相同條件下的溶解性:SO2 >?。ㄌ睢埃尽被颉埃肌保〤O2,試管內溶液變成 紅 色。 實驗二:已知鎂條在CO2中劇烈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O22MgO+C.試推測鎂條在SO2中燃燒的現(xiàn)象為:劇烈燃燒, 產生白色和黃色固體 。 【分析】根據控制反應速率可以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的狀態(tài)進行分析解答,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根
28、據試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分析物質的溶解性的能力大小,根據反應生成物推斷反應的現(xiàn)象。 【解答】解:(1)滅火器中需要快速產生二氧化碳,故鹽酸不能使稀鹽酸,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速率不能過快,故使用的是塊狀的石灰石,故填:B;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2)根據圖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這支試管內液面上升的明顯,故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強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故填:>;紅; 根據二氧化碳與鎂的反應可以推知鎂在二氧化硫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硫,氧化鎂是白色的,硫是黃色的,故會觀察到產生白色和黃色
29、固體,故填:產生白色和黃色固體。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以及物質的性質,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8. (xx?貴州安順)氫化鈣固體是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某探究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氫化鈣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探究斯小組的同學把一定量的?加入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經檢驗濾渣的成分是碳酸鈣。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猜想四:NaOH、、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______。
30、【實驗驗證】 實驗 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鈉溶液 無明顯現(xiàn)象 猜想 ______ 不成立 另取少量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與拓展】 寫出氫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若向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充分反應,產生的氣體有氫氣和______。 登山運動員攜帶作為能源提供劑與攜帶氫氣相比,其優(yōu)點是______寫一條即可。 【答案】 (1). ; (2). 二; (3). 產生氣泡; (4). ; (5). 氨氣; (6). 攜帶方便 【解析】【提出問題】猜想四不合理
31、,因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能發(fā)生反應的物質不能共存,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驗證】 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溶液中不含有氫氧化鈣,故猜想二不成立; 另取少量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反思與拓展】 氫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若向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充分反應,產生的氣體有氫氣和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的氨氣,故產生的氣體有氫氣和氨氣; 登山運動員攜帶作為能源提供劑與攜帶氫氣相比,其優(yōu)點是攜帶方便(體積小)、安全(不易爆炸)。 9. (xx?黑龍江哈爾濱)化
32、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學興趣小組在一次活動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探究】 【收集證據】A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根據C試管中的現(xiàn)象能得出B燒杯的溶液中一定沒有的離子是______(填符號)。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的實驗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 【結論應用】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在此過程中__________(從宏觀角度回答)。根據這個結論,若向C試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B燒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_(填符號)。 【歸納總結】經討論我們能夠總結出,根據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可
33、以得出許多結論。一般來說,常根據___________,證明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答案】 (1). H2SO4+Ba(OH)2=BaSO4↓+2H2O (2). H+、SO42- (3). A黃色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D試管中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溶液黃色逐漸變?yōu)闊o色 (4). 在同一反應容器中同時存在堿與酸和堿與鹽的反應時,酸堿反應一般是優(yōu)先于酸與鹽的反應 (5). Cl-、Fe3+、SO42-、H+ (6). 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證明有新的物質生成 【解析】【收集證據】酸堿反應比較快,所以燒杯A中發(fā)生的反應是:H2SO4+Ba(OH)2=BaSO4↓+2
34、H2O,向C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試管C中無稀硫酸,即無H+、SO42-。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2FeCl3 + 3Ba(OH)2 ==2Fe(OH)3↓+ 3BaCl2,所以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的實驗現(xiàn)象是:燒杯A的黃色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D試管中是氯化鐵溶液,實驗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溶液由黃色逐漸變?yōu)闊o色?!窘Y論應用】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在此過程中同一反應容器中同時存在堿與酸和堿與鹽的反應時,酸堿反應一般是優(yōu)先于酸與鹽的反應。 若向C試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B燒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及沒有參與反應的氯化鐵,含有的離子是Cl-、Fe3+、SO42-、H+
35、 ?!練w納總結】一般來說,常根據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證明有新的物質生成,證明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10. (xx?黑龍江齊齊哈爾)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某化學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A試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C試管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2)將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
36、_______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設計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滴加_______(填名稱)。 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 【答案】 (1). 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或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 (2). Fe2O3+?6HCl=2FeCl3+?3H2O (3). NaCl和Na2CO3(或
37、氯化鈉和碳酸鈉) (4). 無沉淀產生(或無明顯變化) (5). 稀鹽酸(或稀硫酸) (6). 產生氣泡 (7). 氫離子(或H+) 【解析】(1)根據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解答;根據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解答;(2) 【作出猜想】猜想三:根據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解答;【設計實驗】根據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分析解答;【遷移拓展】根據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解答。(1)A試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或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得到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2) 【作
38、出猜想】猜想三: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說明是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 說明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NaCl和Na2CO3(或氯化鈉和碳酸鈉);【設計實驗】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會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故無沉淀產生(或無明顯變化),說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產生氣泡,說明猜想三成立;【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或H+)。 11. (xx?湖北咸寧) 咸寧市某校xx年實驗操作模擬考試的一個考題是:用碳酸鈉溶液鑒別稀鹽酸、食鹽水和澄清石灰
39、水。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分別用a、b、c三支試管取樣,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鈉溶液 a中有氣泡產生 a中物質是稀鹽酸 b中無明顯現(xiàn)象 b中物質是食鹽水 c中__________ c中物質是澄清石灰水 寫出a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把c試管反應后的物質進行過濾,得到濾液。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__________。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實驗過程】為證明猜想一是否正確,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一定
40、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一種鹽溶液(寫溶質化學式)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確 寫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同學們還對a試管反應后廢液的酸堿性感興趣,決定用pH試紙測定其pH值 用pH試紙測定a試管反應后廢液酸堿性的過程 測定結果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_________。 pH<7(廢液顯酸性) 【反思與交流】a試管中的廢液顯酸性,從環(huán)保、經濟、操作簡便等方面考慮,應向廢液加入(寫化學式)_________后再排放 【答案】 (1). 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變渾濁) (2). Na2CO3+
41、2HCl=2NaCl+H2O+CO2↑ (3). Ca(OH)2和NaOH (4). BaCl2(或Ba(NO3)2) (5). Na2CO3+BaCl2=Ba(CO3)2↓+2NaCl(或Na2CO3+Ba(NO3)2=Ba(CO3)2↓+2NaNO3) (6). a試管中的廢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溶液的pH值) (7). Ca(OH)2(或CaCO3,答CaO也算對) 【解析】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c中的現(xiàn)象是變渾濁;a試管中是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HCl=2
42、NaCl+H2O+CO2↑;當氫氧化鈣過量時,c中的溶質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故猜想3是Ca(OH)2和NaOH ;如結論猜想一正確,則溶液中有碳酸鈉,故加入的鹽是氯化鋇,有碳酸鋇沉淀生成;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故方程式為Na2CO3+BaCl2=Ba(CO3)2↓+2NaCl;用pH試紙測定a試管反應后廢液酸堿性的過程是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a試管中的廢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溶液的pH值);廢液顯酸性可以加入氫氧化鈣溶液調節(jié)酸堿性; 12.(xx?湖南岳陽)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氫氧化鈉溶液,瓶口有
43、少量白色固體且玻璃瓶塞打不開,這一情況激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于是展開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瓶口白色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資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試劑瓶身經拋光處理,不易反應,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將二氧化硅裸露出來; (2)二氧化硅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鈉(Na2SiO3)是一種白色固體,有很強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堿性;硅酸鈉溶液能與強酸反應,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鈉溶液能與氯化鈣溶液反應:Na2SiO3+CaCl2=2NaCl+CaSiO3↓
44、(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體的成分是: Ⅰ.硅酸鈉; Ⅱ.硅酸鈉和碳酸鈉; Ⅲ.硅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實驗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體溶于適量水中形成樣品溶液,分組進行如下實驗并相互評價: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與評價 第1組 有氣泡冒出且產生白色沉淀 同學們認為猜想①?、瘛〔怀闪?;寫出生成氣體的反應化學方程式:②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2組 第一步 產生白色沉淀 第1組同學認為:此步驟還不能準確判斷出原固體的成分。 第二部 ③ 酚酞溶液不變色 大家一致認為:猜想II成立。 【反思交流】 (1)
45、有同學認為,第2組實驗中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氯化鈣溶液,理由是:④ 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影響檢驗氫氧化鈉??; (2)氫氧化鈉溶液必項密封保存,且試劑瓶只能用橡膠塞。 【分析】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解答】解:【實驗探究】 有氣泡冒出,是因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中不含有氫氧化鈉,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46、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與評價 第1組 有氣泡冒出且產生白色沉淀 同學們認為猜想Ⅰ不成立;寫出生成氣體的反應化學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2組 第一步 產生白色沉淀 第1組同學認為:此步驟還不能準確判斷出原固體的成分。 第二部 ③酚酞溶液不變色 大家一致認為:猜想II成立。 【反思交流】 (1)有同學認為,第2組實驗中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氯化鈣溶液,理由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影響檢驗氫氧化鈉。 故填: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影響檢驗氫氧化鈉。 13. (xx
47、?江蘇泰州)為探究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的反應,某興趣小組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實驗。 【查閱資料】 Ⅰ.20℃時,幾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見下表: 物質 Na2CO3 NaHCO3 Ca(OH)2 Ba(OH)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實驗條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別約為11.0和8.5。 【實驗探究】 (1)實驗一:小雨取一充滿CO2的礦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擰緊瓶蓋,振蕩,發(fā)現(xiàn)瓶子變癟,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滿CO2的礦泉水瓶,向其中加入與水等體積的NaOH溶液,立即擰緊瓶蓋,振蕩,得到溶液X,
48、此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小雨采用兩只礦泉水瓶做對比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為檢驗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產物,小亮取實驗一所得溶液X少許,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不宜將BaCl2溶液換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三:小華取實驗一所得溶液X少許,向其中加入過量的Ba
49、Cl2溶液,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入1滴酚酞試液,發(fā)現(xiàn)溶液呈____色,證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實驗中,小華沒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試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四:興趣小組將CO2持續(xù)通入一定濃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數字化實驗技術測定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變化,結果如圖1、圖2所示。 ???? 圖1中,BC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中,DE段溫度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 【反思感悟】 (5)實驗從CO2減少、NaOH減少,Na2CO3生成等物質的變化,以及___________轉化等視角多維度探究CO2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對于現(xiàn)象不明顯的化學反應,可以通過現(xiàn)代技術手段進行數據測定,實現(xiàn)反應過程的“可視化”。 【答案】 (1). 瓶子變癟,且比裝水的更癟 (2). 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 BaCl2+Na2CO3=BaCO3↓+2NaCl (4). 氯化鈣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也會生成微溶的氫氧化鈣 (5). 紅 (6). 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變紅 (7). Na2
51、CO3+H2O+CO2=2NaHCO3 (8).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熱 (9). 能量 點睛∶CO2與水,NaOH溶液均反應。碳酸鈉溶液和NaOH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 14. (xx?山東泰安)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咨詢老師準備用亞硫酸鈉溶液與濃硫酸反應來制備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老師給他們提供了一瓶亞硫酸鈉溶液并告知該瓶溶液放置時間可能較長,不知是否變質。興趣小組的同學分成甲、乙兩小組對該瓶亞硫酸鈉溶液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①該瓶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②該瓶溶液
52、中亞硫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查閱資料】 (1) Na2SO3有較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易被氧氣氧化:2 Na2SO3?+O2==2Na2SO4; (2) Na2SO3能與酸反應產生SO2氣體; (3)SO32-、SO42-均能與Ba2+反應產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鹽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沒有變質,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變質,成分是Na2SO4; 你認為還可能有的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I】甲、乙兩組分別進行實驗探究溶液是否變質: 小組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甲組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
53、 產生氣泡 沒有變質,還是Na2SO3 乙組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再加入足量稀鹽酸。 _____ 已部分變質 【評價】有同學質疑甲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實驗探究II】 甲組設計如下實驗測定Na2S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影響忽略不計)?? (1)連好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在錐形瓶中放入126g該樣品 (2)實驗前稱量C裝置的質量; (3)關閉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濃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4)打開活塞K,緩緩鼓入一定量的氮氣,關閉活塞K; (5)再次稱量C裝置的質量發(fā)現(xiàn)比反應前增重6.4g。 由此,
54、計算出該溶液中Na2SO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 【解釋】若沒有進行第4步操作,則測得亞硫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實際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組仍使用第一次實驗的原理,進行如下實驗測定Na2S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第一步:稱取試樣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和足量稀鹽酸; 第三步:過濾、洗滌、烘干沉淀; 第四步:稱量沉淀的質量為bg; 第五步:計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質質量分數=(1-142b/233a)?×100%。 試完成下列問題: (1)加入氯化鋇溶液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
55、要洗滌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亞硫酸鈉時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部分變質,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2). 產生白色沉淀,加入稀鹽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氣體 (3). 部分變質也會產生氣泡 (4). 10% (5). 偏小 (6). 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轉化成沉淀 (7).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時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質量偏大 (8). 密村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本題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
56、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鹽、酸、堿的性質,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認真審題,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 作出猜想:猜想1是沒有變質,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變質,成分是Na2SO4;還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變質: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實驗探究I:若已部分變質,則固體成分是Na2SO3和Na2SO4,BaCl2與Na2SO3和Na2SO4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BaSO3和BaSO4沉淀,其中Na2SO3能與鹽反應產生SO2氣體,BaSO4不能與鹽酸反應,所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再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加入稀鹽
57、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氣體,則亞硫酸鈉已部分變質; 評價:由實驗探究I的分析可知,部分變質也會產生氣泡,甲組方案不合理; 實驗探究II:甲組實驗: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裝置的質量發(fā)現(xiàn)比反應前增重6.4g,說明反應過程生成了6.4g的二氧化硫。設:生成6.4g的二氧化硫需亞硫酸鈉的質量為x, 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126 64 x 6.4g x=12.6g 溶液中Na2SO3的質量分數=×100%=10%; 解釋:反應后的裝置中充
58、滿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沒有進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沒有全部吸收,測得的二氧化硫質量偏小,測得亞硫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實際的偏??; 乙組實驗:(1) BaCl2與Na2SO4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BaSO4沉淀,加入氯化鋇溶液過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轉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滌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時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質量偏大; 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可知,亞硫酸鈉在空氣中易氧化變質,保存亞硫酸鈉時,應密村保存防止氧化。 15. (xx?陜西)現(xiàn)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鉀、氫氧化鈉、硝酸鈉和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
59、成分,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學通過觀察顏色,認為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他是根據物質的____性質得出該結論的。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法不能確定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 (2)他們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寫出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②通過以上實驗,不能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物理; (2). 2NaOH+CuSO4=Cu(OH)2↓+Na2SO4; (3). NaNO3或硝酸鈉; (4). 排除
60、SO42-的干擾 (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1)根據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屬于物理性質解答;(2) ①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解答;②根據框圖中發(fā)生的反應和現(xiàn)象分析解答;③根據Ba2+與SO42-不能共存分析解答。(1)甲同學通過觀察顏色,認為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他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得出該結論的;(2) ①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由白色粉末加足量水,過濾得到藍色沉淀濾液A可知,原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向濾液A中加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濾液B可
61、知,將硫酸根離子反應完;再向濾液B中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可知,原白色固體中含有氯化鉀。故通過以上實驗,不能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NO3(或硝酸鈉);③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的干擾。 16. (xx?陜西) 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方法?;卮饐栴}。 (1)圖一裝置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過程中需反復推拉兩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較純凈的氧氣,可從圖二中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填字母),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若要回收反應后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
62、杯、玻璃棒和___。 【答案】 (1). 使氧氣充分反應; (2). BD; (3). 2H2O22H2O+O2↑ (4). 漏斗。 【解析】(1)根據使氧氣充分反應解答;(2)根據錐形瓶盛裝反應物的量較多,排水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解答;根據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解答;(3)根據過濾需要的玻璃儀器解答。(1)圖一裝置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過程中需反復推拉兩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氧氣充分反應;(2) 錐形瓶盛裝反應物的量較多,排水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故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較純凈的氧氣,可從圖二中選擇的裝置組合是BD;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
63、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2H2O+O2↑;(3)若要回收反應后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 17. (xx?四川德陽)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體(H2C2O4·2H2O)無色,熔點為101℃,易溶于水,受熱脫水、升華,170℃以上分解。草酸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組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草酸晶體的分解產物。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裝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裝置C中有氣
64、泡逸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知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組同學認為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還有CO。為進行驗證,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和下圖所示的部分裝置(可以重復選用)進行實驗。 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____)→(____)→(____)→I→D→H。 ②裝置I中盛有的氧化鐵發(fā)生了顏色變化,欲證明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有CO,乙組同學需要兩次使用裝置D,其現(xiàn)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酒精燈 (2). 防止升華的草酸進入
65、C中,影響CO2的檢驗 (3). CO2(或二氧化碳) (4). F (5). D (6). G (7). 第一次D中無明顯變化,第二次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析】(1)儀器a的名稱是酒精燈;裝置B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升華的草酸進入C中,影響CO2的檢驗;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變渾濁,故說明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2)①裝置AB中生成氣體要先經過濃氫氧化鈉溶液F吸收二氧化碳,而后經過澄清石灰水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再經過濃硫酸G除水,后通入到I裝置還原氧化鐵,經過澄清石灰水檢驗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F、D、G;②第一個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應該不變渾濁,第二個澄清石灰水裝置應該變渾濁。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