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22年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 浙科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版)2022年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 浙科版必修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浙江專版)2022年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 浙科版必修2
一、選擇題
1.在真核細胞中,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是( )
A.核糖體 B.葉綠體
C.染色體 D.線粒體
解析:選C DNA的載體除了染色體外,還有線粒體和葉綠體,但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上含量很少,因此,DNA的主要載體應是染色體。
2.科學家通過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非蛋白質,其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為( )
①用分別含有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诶门囵B(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塾檬删w分別與含有35S和32P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p>
2、放射性檢測 ?、蓦x心分離?、薹謩e用32P、35S標記的噬菌體與未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A.①③⑥⑤④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⑤④⑥
解析:選A 該實驗先標記細菌,再用正常的噬菌體去侵染被標記的細菌,然后用被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正常的細菌,離心處理,檢測放射性。
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證明的結論是( )
A.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B.DNA能產(chǎn)生可遺傳的變異
C.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D.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解析:選C 噬菌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通過同位素標記證明,在
3、整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到細菌內,只有DNA進入細菌體內起作用,說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這只是對一種生物的實驗結果,不能證明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是否也是DNA。
4.為研究噬菌體侵染細菌的詳細過程,你認為同位素標記的方案應為( )
A.用14C或3H培養(yǎng)噬菌體,再去侵染細菌
B.用18O或32P培養(yǎng)噬菌體,再去侵染細菌
C.將一組噬菌體用32P和35S標記
D.一組用32P標記DNA,另一組用35S標記蛋白質外殼
解析:選D 用32P和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外殼,35S 僅存在于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中,32P僅存在于噬菌體的DNA中,而14C、18O
4、、3H在蛋白質和DNA中都存在,無法區(qū)別是哪一種成分發(fā)揮作用。如果同時用32P、35S標記蛋白質和DNA,會導致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無法判斷是哪一種成分發(fā)揮作用。
5.科學家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了著名的轉化實驗,此實驗的結果( )
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B.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
C.證明了蛋白質是遺傳物質
D.沒有具體證明哪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
解析:選D 體內的轉化實驗,通過四組實驗,只能說明加熱殺死的S型菌里可能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沒有證明轉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質。
6.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肺炎雙球菌實驗中,
5、科學家用DNA酶處理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并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上僅有R型菌生長。設置本實驗步驟的目的是( )
A.證明R型菌的生長并不需要S型活細菌的DNA
B.用以補充R型菌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
C.直接證明S型菌DNA不是促進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因素
D.與“以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的實驗形成對照
解析:選D 用DNA酶處理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并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的目的是與“以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的實驗形成對照。
7.某同學模擬科學家做了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35S標記的是噬
6、菌體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②過程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
C.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
D.上述實驗過程并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解析:選A 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DNA不含S元素,A錯誤;充分攪拌離心后,含放射性的蛋白質外殼進入上清液,使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若攪拌不充分,一部分蛋白質外殼不能與大腸桿菌分離,會隨大腸桿菌進入沉淀中,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強,B、C正確;該實驗沒有標記DNA,不能說明DNA的作用,故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正確。
8.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在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
7、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體內存在著S型和R型兩種細菌
B.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細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所消滅
C.曲線bc段上升,與S型細菌在小鼠體內增殖導致小鼠免疫抵抗力降低有關
D.S型細菌數(shù)量從零開始是由R型細菌突變的結果
解析:選D R型細菌的數(shù)量與小鼠免疫力有關;S型細菌是由于R型細菌轉化而來的,并非基因突變所致。
9.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
C.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含有S元素
D.HIV的遺傳物
8、質水解產(chǎn)物是4種脫氧核苷酸
解析:選B 豌豆的遺傳物質是DNA;酵母菌(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細胞質中也有;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含有P元素而不含S元素;HIV的遺傳物質是RNA,水解產(chǎn)物是核糖核苷酸。
10.對甲、乙、丙、丁四種生物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如下表所示:
項目
甲
乙
丙
丁
細胞膜
有
無
有
無
遺傳物質
DNA
RNA
DNA
DNA
是否遵循孟德
爾遺傳定律
否
否
是
否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雙球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選A 肺炎雙球
9、菌屬于原核生物,具有細胞膜,其遺傳物質是DNA,由于不能進行有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二、非選擇題
11.【加試題】某科學研究者曾重復做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其實驗步驟如下:
a.將一部分S型細菌加熱殺死;
b.制備符合要求的培養(yǎng)基并均勻分為若干組,將相應菌種分別接種到各組培養(yǎng)基上(如下圖中文字說明部分);
c.將接種后的培養(yǎng)基置于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1)該學者本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國學者艾弗里等人通過實驗證實了在上述細菌轉化過程中起作用的是DNA。請用DNA酶做試劑,選擇適當?shù)牟牧嫌镁?,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的物質是DNA”,并預測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①實驗方案如下:
第一步:從S型細菌中提取出其DNA。同時,制備符合要求的培養(yǎng)基,并將盛有等量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裝置分別標號A、B、C;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預測實驗結果并得出合理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過本實驗,還有得出的新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2)題是驗證實驗。欲證明促進R型細菌轉化的物質是DNA,可用DNA酶將S型細菌的DNA破壞,看其是否還能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解答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設置對照實驗,在實驗組中加入提取的S型細菌的DNA;在對照組中,一組中不加任何提取物,另一組中加入提取的S型細菌的DNA和DNA酶。②單一變量
13、的控制,即只有培養(yǎng)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是否加入S型細菌的DNA這一個實驗變量,其余的變量(如接種的細菌種類、數(shù)量以及培養(yǎng)條件等)應基本相同。
答案:(1)S型細菌中的“某種物質”(轉化因子)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且這種轉化是可遺傳的
(2)①第二步:A中不加任何提取物,B中加入提取的S型細菌的DNA,C中加入提取的S型細菌的DNA和DNA酶(順序可變) 第三步:在三組培養(yǎng)基上分別接種等量的R型細菌 第四步:將接種后的培養(yǎng)裝置放在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菌落生長情況?、诮Y果預測:A中只有R型細菌菌落;B中出現(xiàn)R型細菌和S型細菌兩種菌落;C中只有R型細菌菌落。結論:S型細菌的DNA可以使
14、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③DNA 只有在結構保持完整、未被破壞的前提下才具有促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功能
12.【加試題】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后的上層液體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
(1)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
(2)在理論上,上層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將________(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實驗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來標記噬菌體的DNA,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2)在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質中沒有,故32P只能進入噬菌體的DNA中。理論上講,在侵染過程中,由于噬菌體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離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腸桿菌,因此上清液中應沒有放射性。(3)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如果時間過長會使帶有放射性的噬菌體
18、從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使上清液帶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也會使上清液帶有放射性。(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表明,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5)DNA和蛋白質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不能用15N標記DNA。
答案:(1)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示蹤法)
(2)理論上講,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蛋白質外殼
(3)a.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xiàn)放射性
(4)DNA是遺傳物質
(5)不能 因為DNA和蛋白質中都含有N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