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課程標準】?
(1)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掌握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成立、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農業(yè)集體化、蘇聯新憲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確立。
(2)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來思考其作用,討論總結蘇聯(蘇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采取的重大舉措,探討斯大林模式對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歷史問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向學生介紹有關歷史資料,在教師
2、的引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的能力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對比和分析,培養(yǎng)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學觀點和知識結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它是蘇俄當時具體國情的需要,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2)通過介紹蘇聯在短時期內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是被歷史證明了的。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新經濟政策、蘇聯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
突破重點方法:(1)通過農民踴躍交納糧食稅等圖片和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分析理解。
(2)對蘇聯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學習,采用引入《完
3、成五年計劃》(海報)等圖片、文字資料等,讓學生從中分析獲取有效信息,并用問題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歸結總結,從而理解掌握。
2.難點:如何正確評價斯大林模式。
突破難點方法:在學生閱讀課本的基礎上,引用材料進行分析,如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的論述,采用解答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總結歸納,分析出斯大林模式的利和弊。
【學法指導】
啟發(fā)、探究式為主。要借助展示歷史材料,加深學生對教材有關內容的理解,初步培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評價重要的歷史事件。
【教學準備】
教
4、師準備:搜集有關本課的文字、圖片等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前課,預習新課,搜集與本課相關的圖片、文字、文學作品等資料。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
題
引
入
一、組織上課:
二、材料導入:
出示材料:列寧對黨內的同志說:“我們在奪取政權后就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實驗做出判斷?!?
----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
思考: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是怎樣進行實驗,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
5、社會主義制度的?實驗的結果如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歷史。
學生集中注意力,準備參與學習活動。
課堂組織準備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課題
課
題
展
開
三、自主學習:
(一)、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章節(jié),了解經濟上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背景、首要任務、特點、作用)。政治上建立蘇聯(時間)。
2.材料引思:
進入了和平建設時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能不能繼續(xù)實行呢
6、?(啟發(fā)聯系其內容,引導學生回答)
材料一:經過四年(1914~1918)帝國主義大戰(zhàn)和三年(1918~1920)國內戰(zhàn)爭。到1920年,蘇維埃俄國重工業(yè)產量比戰(zhàn)前減少87%,輕工業(yè)產量也大幅度下降,食鹽和食糖產量分別只及戰(zhàn)前的30%和8%,糧食產量只有戰(zhàn)前的一半。經濟形勢的嚴峻導致了工農大眾生活的惡化。
材料二:粉碎國內外反革命叛亂和武裝干涉后,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工人常常處于饑餓之中,農民對余糧征集制不滿,工農聯盟受到威脅。在唐波夫省、烏克蘭、頓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等地,不斷出現農民以各種形式對抗蘇維埃政權的活動。
(1)從上述兩則材料我們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列寧也清楚地認識
7、到了這一點。(課件顯示材料)
材料三:列寧曾說:“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
(2)“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3)列寧說這話時,蘇俄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4)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5)針對這種形勢,列寧做出了怎樣的探索?
材料四:1925年俄國糧食和工業(yè)生產產量統(tǒng)計表(出示課件)
(6)根據上圖分析蘇俄發(fā)展情況出現的原因?
3.大家知識前蘇聯,那么蘇聯是怎樣成立的?(引導強化記憶方法:“屋(烏)外有兩只鵝(俄)”
引導看課件《蘇聯地圖》,展示
8、蘇聯國旗、國徽,播放《蘇聯的成立》
蘇聯的成立有何影響?(及時積極評價與引導;強調:如果說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布爾什維克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在經濟上采取的第一個重大舉措,那么蘇聯的成立則是黨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個重大舉措。)
4.請同學們注意區(qū)別幾個歷史名詞:沙俄(1547年—1917年2月)、蘇俄(1917年11月—1922年)、蘇聯(1922年—1991年底)
(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學生閱讀課文第二章節(jié),了解經濟上實行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背景、目的、特點、作用)農業(yè)集體化(目的、方法)。政治上斯大林模式(時間、標志、特點、影響、弊端)。
2.材料引思:
1924年列寧
9、逝世以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而奮斗。(引導看課件)
扶木犁的窮國
雖然新經濟政策使蘇聯得到復蘇,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yè)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國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島
蘇聯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把蘇聯看作是“毒瘤”,欲徹底除之而后快。
從上則兩則材料可以獲知當時的蘇聯是什么狀況?
斯大林的愿望
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必須在10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蛘呶覀冏龅竭@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到。
——斯大林《論經濟工作
10、人員的任務》
斯大林的選擇
斯大林說:“沒有重工業(yè),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yè),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yè),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 ——《大國崛起》
這些話表明斯大林什么觀點?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1)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重點是什么?(引導學生分析、完成)
(2)實施結果怎樣?能不能用數據說明?
(引導學生完成,然后課件相應展示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相關圖片)
(3)蘇聯用了約二十年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
11、間走完的道路。這說明了什么?
這極大提高了蘇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和蘇聯的國際地位。(以昂揚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
3.但同時,農業(yè)在生產技術方式則比較落后。為了發(fā)展農業(yè),進而使農業(yè)適應國家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蘇聯確定了什么方針?(引導看課件)
解釋“集體化”含義(引導聯系中國的農業(yè)集體化,從私有到集體所有制)。
集體化成果怎樣?(引導閱讀)
工業(yè)化促進了農業(yè)集體化,農業(yè)集體化是工業(yè)化的繼續(xù)。但是,這當中好像出現了一些問題,什么問題呢?
(課件展示材料: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引導分析并作出積極評價,適時小結:結果是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知識小結:在全
12、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基礎上,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指導看課件材料: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赡芰袑幍乃悸繁容^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1)“列寧的思路”和“后來蘇聯的模式”分別指什么?(參照課文內容,不補充)
(2)這個模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特點是什么?(指導學生讀P9小字及結合工業(yè)化、農業(yè)集體化的過程,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強調: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即經濟上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政治上是個人的高度集權。)
(3)評價斯
13、大林模式?
(指導、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與評價,包括形成的背景、積極作用與弊端。)
四、合作探究:
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蘇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樣的教訓呢?
閱讀課文第一章節(jié),了解經濟上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背景、首要任務、特點、作用)。政治上建立蘇聯(時間)。
聯系所學回答
讀、思考、分析、回答(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日益嚴重,引發(fā)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閱讀、回答
(2)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3)國內戰(zhàn)爭已經結束,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思考、回答(蘇俄面臨的最緊迫的
14、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
讀書、分析、回答(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讀圖表、分析并回答
讀書、分析、回答(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結合小字回答(到1927年蘇聯經濟已恢復到戰(zhàn)前1913年水平)
讀書、回答(1922年及名稱、最初入盟的四個共和國。)
看課件,了解認識其疆域其概況。
自由競答。
共同歸納、總結、區(qū)分(看課件)
閱讀課文第二章節(jié),了解經濟上實行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背景、目的、特點、作用)農業(yè)集體化(目的、方法)。政治上斯大林模式(時間、標志、特點、影響、弊端)。
看課件
15、
閱讀、分析、回答
(當時的蘇聯:國內外形勢嚴峻,外有帝國主義國家的敵視,內部則經濟依舊落后。)
(1928開始,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五年計劃經濟建設”;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
閱讀P8正文及小字,歸納、回答(蘇聯由傳統(tǒng)農業(yè)國變成強盛的工業(yè)國,國防力量大為加強,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分析、認識、競答: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言之有理即可)。
閱讀、回答(實現農業(yè)集體化)
聯系中國史知識、理解。
閱讀P8—9相關小字。
讀材料,思考、分析、回答(在集體化過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現了一些
16、不當的行為,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先閱讀材料,然后讀書并分析、討論、回答(新經濟政策取代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符合當時國情;“后來蘇聯的模式”指“斯大林模式”。)
閱讀、分析、回答: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建立。
閱讀小字,并聯系前面所學共同分析理解這種模式的特征。
結合P9—10讀書、分析、討論并回答
參考P10“斯大林模式”弊端,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競答(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復習與聯系
引入歷史人物的思考,材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加深對新經濟政策實施的理解。
17、閱讀、分析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
知識了解。
分析、理解、比較及歸納能力提高,認識新經濟政策符合蘇俄國情,從而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合作意識增強。
分析與認識能力提高
進一步認識政策的正確性及意義。
掌握蘇聯成立概況。強化記憶,方法指導。
直觀、形象生動認識。
認識蘇聯成立加強了國內團結,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fā)展。
提醒學生,明確不同歷史概念
展示斯大林圖像。
閱讀、分析及歸納與認識能力提高。
18、
閱讀、分析及歸納能力提高。直觀認識巨大成就。
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知識掌握,閱讀分析能力提高。
知識聯系與梳理,理解能力提高。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運用唯物史觀觀察思考與分析歷史問題,提高能力,認識總結歷史的教訓。
材料分析能力的提高,知識前后銜接,合作意識增強。
認識、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從而分析理解問題能力的提高,解決難點。
探討模式對蘇聯建設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史觀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解決難點。
聯系中國史知識,學以致用;激發(fā)愛國熱情,又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課
題
解
決
五、師生共同小結:
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總的特點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現過兩次重大轉折。第一次發(fā)生在列寧時期,即由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轉為新經濟政策;第二次發(fā)生在斯大林時期,即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工業(yè)化、農業(yè)集體化。兩次轉折的結果和影響是不同的。蘇聯的建設給我們的啟示是社會主義的探索、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在曲折中前進。(投影)
特點:道路曲折,先后出現過兩次重大轉折。
(1)列寧時期: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 新經濟政策;
(2)斯大林時期:新經濟政策 →實行工業(yè)化、農業(yè)集體化。
啟示:社會主義探索、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六、鞏固練習:
1.課后選擇:指導
七、組織下課
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小結,歸納概括出成就及失誤與教訓。
獨立完成,同矯正
學生下課
知識梳理,有利于復習鞏固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知識練習、鞏固
知識遷移與運用,分析、理解、比較及歸納能力提高;合作意識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