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靖邊縣第四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古代詩歌四首(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陜西省靖邊縣第四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古代詩歌四首(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古代詩歌四首 學習目標:1、了解一些古代詩歌常識。2、學習觀滄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自主學習,思考問題1、了解古代詩歌常識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詩。如本課的。而把唐朝新出現的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和就是律詩。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言律詩、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guī)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于口語,
2、用于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觀滄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統一了北國,凱旋歸來時登上碣石山,佇立峰頂,面對大海,浮想聯翩,寫下這篇樂府詩。當時曹操大軍,鎧甲未卸,征塵未洗,正可以揮師南下,征討孫劉,實現統一,完成宏業(yè)。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的壯麗景象,表現了的抱負。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這一聯
3、聞名。3、根據拼音寫出恰當的詞語(cng)海(ji)石(sngzh)(cho)平歸(yn) 水何(dn)(xio)(s)4、文學常識填空。觀滄海一詩選自_,作者_,字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見稱。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一)整體感知1、觀滄海寫景句子從“”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寫的是景,后四句寫的是景。這首詩借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詩人以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和的表現。詩中洋溢著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2、次北固山下北
4、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三面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按巍钡囊馑际牵?。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盡春來的時候,詩人沿江東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長江的孤舟上,太陽初升,詩人面對江南的青山綠水,感受時光流駛,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全詩融寫景、抒情于一體,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二)研讀課文1、研讀觀滄海,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1)“”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2)“”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作者描繪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的是什么美景?三、當堂檢測1、按要求寫出次北固山下相應的詩句:首聯:頷聯:頸聯:尾聯:2、觀滄海中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