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一師一優(yōu)課《它們去哪里了》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年級科學一師一優(yōu)課《它們去哪里了》教學設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它們去哪里了》教學設計
臨江市葦沙河鎮(zhèn)中心學校
譚言
【教材分析】
本課是科教版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6 課。在上節(jié)課《觀察 一瓶水》的基礎上,學生將通過把水與其他物質混合,來進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課 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活動:1.聚焦問題;2.探索活動;3.研討交流。通過觀 察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變化,認識“溶解”??紤]到“溶解” 一詞 一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課并不為他們建立溶解概念,不給出具體的 解釋,而只在詞匯表中給出“溶解”這一科學詞匯,學生只需要通過實驗現象來初 步認識“溶解”即可。
【學生分析】
2、經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再描述的基礎,對水 和固態(tài)物體的許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根據生活經驗知道,把食鹽或糖放入 水中會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則不會“化”。本節(jié)課學生將運用 混合的實驗方法,把一些物質放入水中,觀察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旌蠈嶒瀸⒇S富 學生對前面研究的物體屬性的認識,學生將從實驗中觀察并認識到,有一些物質 較難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質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行 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課堂中仍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中自我意識較強, 團體合作意識、自我控制力較弱;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傾聽習慣等都需要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3、
科學概念目標
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
科學探究目標
1
1.
2.
3.
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能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
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
2.
認識到可以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現象。
認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
4、難點: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器材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3個裝水的透明杯子、3 個培養(yǎng)皿、放大鏡、攪拌棒、小勺、 食鹽、紅糖(塊狀)、小石子、學生活動手冊、實驗記錄紙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聚焦問題
1.
復習導入。
(1) 上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水,誰還記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為后續(xù)學習物質放入水中是否會發(fā)生 變化做好了鋪墊。
2
(2)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誰能說一說水有什么用處?
(3)
5、水還有一個本領,可以加很多東西進去,比如媽媽做湯時會放一些作 料在水中,使湯更加鮮美。(出示課件)
類似的情況你們還見過哪些?在哪里
見過?(在這里,學生可能會根據一些生活經驗,提到“融化”這個詞)
(4) 所有的東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嗎?(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引入, 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都有科學存在。)
(5)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課的主題“它們去哪里了”。
看到這個題
目,你想知道什么呢?(以學生自身的好奇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 習目標。)
2.
聚焦問題。
如果我們把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會發(fā)生變化嗎
6、?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食鹽、紅糖或小石子會發(fā)生變化嗎?
二、學習新課,探究發(fā)現
1.
描述并記錄現象。
3
(1)師:老師為每一組都準備了這三樣物品,
請你們認真
仔細地觀察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教師指導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課件出示三 種被觀察的物質)把你觀察到的形狀寫到或者畫到記錄紙上。
(2)小組成員分頭觀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觀察物體原始特征,為稍后對放入水中前后的對比觀察
做好準備。在觀察的過程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地科學態(tài)度。同時,在交流 過程中,繼續(xù)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7、
(3) 師:要想看到它們放入水中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打算怎么做?
(4) 學生分組研討,拿出實驗方案,教師加以指導。
指導要點:①使學生明確要用小勺來取物質,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靜靜地觀 察這些物質進入水中的情況,并與物質之前的狀況進行對比;②提醒學生不能晃 動水杯;③在物質進入水中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棒充分攪拌,讓物質與水充分混合; ④攪拌停止后,再次觀察、對比物質的變化情況、混合液的情況以及杯底的情況。
同時,教師還要提示學生將觀察結果及時記錄在活動手冊中。可以用文字表達, 也可以通過圖畫來表示。要特別強調沒有變化與有變化同樣重要,所有觀察結果都 要記錄下來。
設
8、計意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分組商量實驗
4
方法。但學生畢竟年齡小,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完善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步驟,為下 一步準確地進行操作打下基礎。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需繼續(xù)指導、培養(yǎng)學生 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5) 學生小組實驗觀察并做好記錄。
(6) 教師巡視和指導。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通過對比的方法,
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進行 實驗,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做到仔細觀察,是否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及 時記錄等。
2.
9、
研討交流,達成共識。
(1) 把鹽、紅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引導學生分別描述3種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詢問學生哪些發(fā)生了變化、 哪些沒有發(fā)生變化,并對比3種物質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加以說明,食 鹽和紅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播放課件)
(2) 鹽、紅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嗎?
引導學生在說出自己判斷結果的同時,說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結合生活
5
中的經驗和實驗現象來說明)。鹽放入水中后,鹽水是咸的,說明鹽還在水中, 只是看不見,紅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顏色的、甜的,說明糖還在水中,
10、只是看不 見(課堂上不允許學生品嘗,學生歸納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經驗)。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將鹽、紅糖在水中的共同現象與小石子在水中的現
象進行對比,明確“鹽和紅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從 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溶解現象。同時,鼓勵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指向更深層次的 思考,激發(fā)他們研究的欲望,發(fā)展他們的為自己觀點尋找證據的能力。在學生交流 環(huán)節(jié),繼續(xù)強調落實說和聽的習慣養(yǎng)成。不同的學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教,師要 鼓勵他們說出觀點和理由,不必急于糾正他們的想法??梢怨膭钏麄兝^續(xù)學習、 研究,尋找能夠被人信服的證據。
三、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1
11、.
2.
通過我們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誰愿意來談一談?
課堂伊始,大家說過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質,現在再想一想生活中還
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哪些不會溶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學到的方法試 一試,下一堂課跟大家分享。(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教學首尾呼應,擴展延伸,鞏固所學。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 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6
7
“
”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12、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
13、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