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xué) 2023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50講 圓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含答案)》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數(shù)學(xué) 2023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50講 圓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含答案)(6頁珍藏版)》請(qǐng)?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3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50講 圓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
一、選擇題(共6小題)
1. 兩個(gè)圓 C1:x2+y2+2x+2y?2=0 與 C2:x2+y2?4x?2y+1=0 的公切線有且僅有 ??
A. 1 條 B. 2 條 C. 3 條 D. 4 條
2. 圓 x2+y2?6x+16y=0 與圓 x2+y2+4x?8y?44=0 的公切線條數(shù)是 ??
A. 4 B. 3 C. 2 D. 1
3. 兩圓 x2+y2?1=0 和 x2+y2?4x+2y?4=0 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A. 內(nèi)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離
4. 圓 x+22+
2、y2=4 與圓 x?22+y?12=9 的位置關(guān)系為 ??
A. 內(nèi)切 B. 相交 C. 外切 D. 相離
5. 圓 x2+y2+2x+8y?8=0 與圓 x2+y2?4x?4y?2=0 的公切線的條數(shù)是 ??
A. 1 條 B. 2 條 C. 3 條 D. 4 條
6. 圓 C1:x2+y2+2x+2y?2=0 與圓 C2:x2+y2?4x?2y+1=0 的公切線有且僅有 ??
A. 1 條 B. 2 條 C. 3 條 D. 4 條
二、填空題(共11小題)
7. 若圓 x2+y2?2mx+m2?4=0 與圓 x2+y2+2x?4my+4m2?
3、8=0 相切,則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集合是 ?.
8. 已知圓 C1:x2+y2?6x?7=0 與圓 C2: x2+y2?6y?27=0 相交于 A,B 兩點(diǎn),則線段 AB 的中垂線方程為 ?.
9. 如果單位圓 x2+y2=1 與圓 C:x?a2+y?a2=4 相交,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
10. 兩圓 :x2+y2+6x+4y=0 及 x2+y2+4x+2y?4=0 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為 ?.
11. 兩圓 x2+y2=1 和 x+
4、42+y?a2=25 相切,則實(shí)數(shù) a 的值為 ?.
12. 如圖所示,A,B 是直線 l 上的兩點(diǎn),且 AB=2.兩個(gè)半徑相等的動(dòng)圓分別與 l 相切于 A,B 點(diǎn),C 是兩個(gè)圓的公共點(diǎn),則圓弧 AC,CB 與線段 AB 圍成圖形面積 S 的取值范圍是 ?.
13. 圓 O1:x2+y2=1 與圓 O2:x2+y2?22x?22y+3=0 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14.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xOy 中,圓 C 的方程為 x?12+y?12=9,直線 l:y=kx+3 與圓 C 相交
5、于 A,B 兩點(diǎn),M 為弦 AB 上一動(dòng)點(diǎn),若以 M 為圓心,2 為半徑的圓與圓 C 總有公共點(diǎn),則實(shí)數(shù) k 的取值范圍為 ?.
15. 已知圓 C1:x?42+y?42=4,圓 C2:x?32+y+52=2,若圓心在 x 軸上的圓 C 同時(shí)平分圓 C1 和 C2 的圓周,則圓 C 的方程為 ?.
16. 若點(diǎn) A1,0 和點(diǎn) B5,0 到直線 l 的距離依次為 1 和 2,則這樣的直線有 ? 條.
17.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圓O:x2+y2=1,圓C:(x?4)2+y2
6、=4.若存在過點(diǎn)P(m,0)的直線l,l被兩圓截得的弦長(zhǎng)相等,則實(shí)數(shù)m的取值范圍 ?.
三、解答題(共4小題)
18. 已知兩圓 x2+y2?2x?6y?1=0 和 x2+y2?10x?12y+m=0.
(1)m 取何值時(shí)兩圓外切;
(2)m 取何值時(shí)兩圓內(nèi)切;
(3)求 m=45 時(shí)兩圓的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長(zhǎng).
19. 求半徑為 4,與圓 x2+y2?4x?2y?4=0 相切,且和直線 y=0 相切的圓的方程.
20. 已知圓 C:x+42+y2=4 和點(diǎn) A?23,0,圓 D 的圓心在 y 軸上移動(dòng),且恒與圓
7、 C 外切,設(shè)圓 D 與 y 軸交于點(diǎn) M 、 N.∠MAN 是否為定值?若為定值,求出 ∠MAN 的弧度數(shù);若不為定值,說明理由.
21. 已知圓 O:x2+y2=r2r>0,點(diǎn) P 為圓 O 上任意一點(diǎn)(不在坐標(biāo)軸上),過點(diǎn) P 作傾斜角互補(bǔ)的兩條直線分別交圓 O 于另一點(diǎn) A,B.
(1)當(dāng)直線 PA 的斜率為 2 時(shí),
①若點(diǎn) A 的坐標(biāo)為 ?15,?75,求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
②若點(diǎn) P 的橫坐標(biāo)為 2,且 PA=2PB,求 r 的值;
(2)當(dāng)點(diǎn) P 在圓 O 上移動(dòng)時(shí),求證:直線 OP 與 AB 的斜率之積為定值.
答案
1. B
【解析】?jī)蓤A
8、圓心半徑分別為 C1?1,?1,r1=2,C22,1,r2=2,可得 ∣C1C2∣=13
9、+y?3=0
【解析】線段 AB 的中垂線經(jīng)過兩圓的圓心,圓 C1 的圓心 3,0,圓 C2 的圓心 0,3,則線段 AB 的中垂線方程為 x+y?3=0.
9. ?322
10、2?π2.
13. 外切
【解析】圓 O1:x2+y2=1,其圓心 O10,0,半徑 r1=1,
圓 O2:x2+y2?22x?22y+3=0,其圓心 O22,2,半徑 r2=1,
所以 ∣O1O2∣=2+2=2,r1+r2=1+1=2,即 ∣O1O2∣=r1+r2,
故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為外切.
故答案為:外切.
14. ?34,+∞
【解析】由題意得 MC≥1 對(duì)于任意的點(diǎn) M 恒成立,由圖形的對(duì)稱性可知,只需點(diǎn) M 位于 AB 的中點(diǎn)時(shí)存在則可.
由點(diǎn) C1,1 到直線 l 的距離 d=∣k+2∣k2+1≥1,解得 k≥?34,所以實(shí)數(shù) k 的取值范圍為 ?34,+∞
11、.
15. x2+y2=36
16. 4 條
17. ?40有解,即13k2?8k2m?3=0k2(1?m2)+1>0,可解得.
【解析】解:顯然直線l有斜率,設(shè)直線l:y=k(x?m),即kx?y?km=0,
依題意得1?(∣km∣k2+1)2=4?(4k?km∣k2+1)2>0有解,即13k2?8k2m?3=0k2(1?m2)+1>0,∴k2=313?8mk2(1?m2)+1>0
∴13?8m>0,所以消去k2可得3m2+8m?16<0
解得?4
12、案為:?4
13、4x+3y?23=0,
所以公共弦長(zhǎng)為 2112?4×1+3×3?2342+322=27.
19. 設(shè)所求圓的方程為圓 C:x?a2+y?b2=42.
圓 C 與直線 y=0 相切,且半徑為 4,則圓心 C 的坐標(biāo)為
C1a,4或C2a,?4,
又已知圓 x2+y2?4x?2y?4=0 的圓心 A 的坐標(biāo)為 2,1,半徑為 3.
故若兩圓相切,則
CA=4+3=7或CA=4?3=1.
① 當(dāng) C1a,4 時(shí),有
a?22+4?12=72,?或?a?22+4?12=12.
可解得
a=2±210.
∴ 所求圓的方程為
x?2?2102+y?42=16,x?2+21
14、02+y?42=16.
② 當(dāng) C2a,?4 時(shí),
a?22+?4?12=72,?或?a?22+?4?12=12.
故
a=2±26.
∴ 所求圓的方程為
x?2?262+y+42=16,x?2+262+y+42=16.
綜上所求方程為
x?2?2102+y?42=16,x?2+2102+y?42=16,x?2?262+y+42=16,x?2+262+y+42=16.
20. 設(shè)圓 D 的方程為 x2+y?b2=r2r>0,
那么 M0,b+r,N0,b?r.
因?yàn)閳A D 與圓 C 外切,
所以 2+r=16+b2, 化簡(jiǎn)得 b2?r2=4r?12.
又直線
15、 MA,NA 的斜率分別為
kMA=b+r23,kNA=b?r23.
∴tan∠MAN=b+r23?b?r231+b+r23?b?r23=43r12+b2?r2=43r4r=3.
又因?yàn)?∠MAN 為銳角,故 ∠MAN=π3,為定值.
21. (1) ①點(diǎn) A 的坐標(biāo)為 ?15,?75,代入可得 r2=2,
直線 PA 的方程為 y+75=2x+15,即 y=2x?1,
代入 x2+y2=2,可得 5x2?4x?1=0,
所以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為 1,1;
②因?yàn)橹本€ PA 與直線 PB 的傾斜角互補(bǔ)且直線 PA 的斜率為 2,所以直線 PB 的斜率為 ?2.
設(shè)點(diǎn) P 的
16、坐標(biāo)為 2,t,則直線 PA 的方程為:2x?y?4+t=0,直線 PB 的方程為:2x+y?t?4=0.
圓心 0,0 到直線 PA,PB 的距離分別為 d1=∣?4+t∣5,d2=∣?t?4∣5,
因?yàn)?PA=2PB,所以由垂徑定理得:4r2?d12=16r2?d22,
所以 4∣?t?4∣52?∣?4+t∣52=3r2,???①
又因?yàn)辄c(diǎn) P2,t 在圓 O 上,所以 22+t2=r2,???② 聯(lián)立 ①② 解得 r=13或373.
??????(2) 由題意知:直線 PA,PB 的斜率均存在.
設(shè)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為 x0,y0,直線 OP 的斜率為 kOP=y0x0,
直
17、線 PA 的斜率為 k,則直線 PA 的方程為:y?y0=kx?x0,
聯(lián)立直線 PA 與圓 O 方程 x2+y2=r2,消去 y 得:1+k2x2+2ky0?kx0x+y0?kx02?r2=0,
因?yàn)辄c(diǎn) P 在圓 O 上,即 x02+y02=r2,
所以 y0?kx02?r2=k2?1x02?2kx0y0,
由韋達(dá)定理得:xA=k2?1x0?2ky01+k2,故點(diǎn) A 坐標(biāo)為 k2?1x0?2ky01+k2,?2kx0?k2y0+y01+k2,
用“?k”代替“k”得:點(diǎn) B 的坐標(biāo)為 k2?1x0+2ky01+k2,2kx0?k2y0+y01+k2,
所以 kAB=yB?yAxB?xA=x0y0,
所以 kABkOP=1.
綜上,當(dāng)點(diǎn) P 在圓 O 上移動(dòng)時(shí),直線 OP 與 AB 的斜率之積為定值 1.
第6頁(共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