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 ”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圓錐的體積 ”說課稿(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材青島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二 單元第三課時《圓錐的體積》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 了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 進行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學習其它圖形知 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 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
2、法目標:
在觀察、討論等活動中探索圓錐的體積公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自覺養(yǎng)成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
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突破點:組織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動腦、動手推導出 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這三種立體圖形及認識了圓錐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學生已經 具有了一定的“轉化思想”和“類推能力”在展開研究中,學生分 組操作并通過量一量、倒
3、水或沙子等的實驗,親身感受等底等高的 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3倍關系。
三、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jù)學生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學生實際水平,以及 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jié)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 采用情境教學法。
學^法:
學法:采用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引 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通過學生具體實踐、操作、 討論、驗證、總結、歸納等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
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 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以動手操作、觀察猜想、實驗求證、討論歸 納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
4、利用幾何的直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出示“比比誰最聰明”中的狐貍和小白兔搬運圓柱形木材和圓 錐形木材的故事,接著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圓柱的體積大還是圓錐 的體積大?從而導出課題“圓錐的體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fā) 現(xiàn)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出示教學目標(指名學生讀一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帶著目標進行探究學習)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合理猜想,指引方向
確定類比對象,教師充分聽取學生的想法后組織學生交流“選 擇哪種立體圖形研究圓錐的體積更合適?為什么? ”經過交流,學 生基本能從圓柱圓錐的特點:底面都是圓,側面都是曲面來考慮用 圓
5、柱的體積來研究圓錐的體積更為合適。
二:教師指導,探索實驗
1、學生分組,分配學具。
把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學生根據(jù)事先猜想的方案選取適當?shù)?學具后,分工合作,借助這些學具動手做實驗。
2. 出示實驗要求:
量一量,圓柱和圓錐的底和高之間有什么關系?。
空圓錐裝滿沙倒進空圓柱中,幾次可以將空圓柱裝滿?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小組動手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用 裝沙或裝水的方法進行實驗。這樣的設計,由教師操作演示變學生 動手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全班交流,匯報結果
1. 學生充分交流后達成共識: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
6、體積 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并根據(jù)學生 的回答板書:V錐=1/3V柱,V錐=1/3SH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判斷對錯。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先通過判斷對錯,及時檢查學生 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指名56 號學生回答并說明原因)
2、回歸情境,比比誰最聰明,是狐貍聰明還是小白兔聰明?
(指名兩小組的3號學生板書比賽,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 巡回指導)
第二層次:鞏固練習
(2) 1、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 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 約有多少千克?
7、(1、學生獨立完成的同時指名23號學生板演,再 小組討論、交流。2、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講解,難點教師點撥。并 提醒學生勿忘記三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該題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達標檢測,落實新知
1、填一填,求出相應的圓錐的體積。(以學案的方式,要求學生獨 立完成后,搶答填空。相鄰小組交換相互檢查。)
(1) 底面積30平方厘米,高5厘米,體積是()。
(2) 底面半徑4分米,高是3分米,體積是()。
(3) 底面周長31.4厘米,高6厘米,體積是()。
設計意圖:此題目的在于鞏固公式,放手讓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填空, 集體訂正,強調做題不能
8、丟掉乘三分之一。
2 基礎練習:求下面?zhèn)€圓錐的體積(指名兩小組的56號學生板 演,其他同學練習。學生糾正)
3、把一個棱長是6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加工成一個最大圓錐體, 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設計意圖:用具有開放性的練習題,給 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 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的目的。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分小組討論交流,指名12號學生板演并講解, 最后教師點評。教師演示并點撥難點)
全課總結,促進發(fā)展
說明:學生分組小結,各組代表發(fā)言交流體驗,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贊揚。
推薦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始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觀察和猜想、 操作的機會,并遵循了“現(xiàn)實題材一數(shù)學問題一數(shù)學模型一數(shù)學方 法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 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探索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shù) 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 學過程上說明了 “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 這樣教”。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