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個玉石故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個玉石故事(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國人愛玉,自古有之。歷來素來有“美人如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等詞語典故。玉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不僅與歷史、文化、政治、藝術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也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生生代代的觀念習俗。那么,歷史上到底有哪些關于玉的故事與觀念呢?
01西王母獻玉
在遠古時代,中國與西方一些地區(qū)有了交往,而交往的對象為女性的西王母,可能那里正處在母系氏族時期,西王母所獻之玉玦,為一種珍貴的古玉器,環(huán)形,有缺口。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西周晚期、以及春秋時期的墓葬中,時有發(fā)現(xiàn)??梢姡魍跄斧I白環(huán)玉玦之說,并非純屬于子虛烏有。
民間傳說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遠古人類的發(fā)源地喜馬拉雅山肪和昆侖山肪,曾向黃帝堯舜
2、獻玉,這反映了古人類對自己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結晶。
02卞和獻玉
說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卞和,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獻給楚厲王,但厲王聽信讒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左腳。后厲王駕崩,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又信讒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右腳。后來文王繼位,知道卞和因璞玉被誣為石頭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證實那果然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于是把這塊美玉琢成玉璧,為了獎勵卞和獻玉有功,遂以卞和之名命名此璧為“和氏璧”。
03完璧歸趙
戰(zhàn)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名貴寶玉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也非常想得到它,竟宣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
3、來換"和氏璧"。
趙國明白秦國的用意,美其名曰是換,實則是騙取。但因懼秦又不敢拒絕,于是便派機智勇敢、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出使秦國,護送“和氏璧”去秦國交換城池,在談判過程中,藺相如識破秦王的陰謀,略施小計,從秦王的手中奪回了“和氏璧”,并順利地返回趙國。后來,秦統(tǒng)一六國,這塊“和氏璧”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傳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天子 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成為帝王無上權力的象征。
04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謀臣范增的策劃下,設了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欲除去勁敵劉邦,建立霸業(yè)。但在宴飲過程中,項羽猶豫不決,急得范增向項羽頻丟眼色,并且三次舉起隨身所佩之玉玦,希望項羽快作決斷(玦,決
4、同音),殺掉劉邦以除后患。而項羽卻錯失良機,讓劉邦得以逃脫。最終漢滅楚,項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05玉環(huán)的典故
戰(zhàn)國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個玉連環(huán)給齊國,并對齊國說:這連環(huán)上的兩個環(huán),沒有人能分開,齊國人足智多謀,能不能把它解開呢?
齊國的王后聽罷來使之言,拿來鐵錘,把玉環(huán)打破了,并對來使說,我們已遵命打開了連環(huán)。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認為齊國有寧為玉碎愛國民族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齊之心了。
06弄玉吹簫
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穆公有一女,因女兒出生時恰好得到一塊進貢的上等美玉,小公主滿周歲時,這塊玉恰好置于其中,然而她對所有的玩具器皿渾不在意,而獨獨對美玉愛不釋手,因此秦穆公給她取名為
5、弄玉。
弄玉長大后容貌傾城,善于吹笙,其樂聲如仙樂飄飄,令人流連忘返。穆公遂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笙,弄玉吹之,聲音如鳳鳴。穆公寵愛此女,特為她修筑“鳳樓”,樓前建有高臺,名“鳳臺”。隨后穆公欲為其女尋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簫引鳳,弄玉成親,乘龍快婿的典故。
07女媧補天
相傳遠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大火燃燒、洪水汪洋、民不聊生,女媧煉以五色石補蒼天,挽救了眾生,又將補天石多余之石散落在大地,“千樣瑪瑙萬種玉”由此而來。這個神話將玉說成補天之物,可見我們民族對玉有著特殊的喜好。
08雨花瑪瑙
據傳,南朝梁天監(jiān)六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竟
6、天降雨花,落花成石。
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臺。而傳說中的石頭便是如今南京久負盛名的雨花石。
09鮫人泣淚
《搜神記》中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淚,則能出珠”,鮫人故事更是流傳甚廣,鮫人織成的鮫綃入水不濕,是世上獨有的珍寶。更為神奇的是,鮫人的眼淚可幻化成珍珠!近代學者郭沫若就曾寫到:“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10干戈玉帛
語出淮南子,玉帛即玉和絲織品。二者皆為進貢之上品,在此引申為重修于好,相互禮尚往來的意思。
傳說,夏部落的首領鯀建造了三仞(八尺為一仞)高的城池來保護國家守衛(wèi)百姓,大家都想離開他,別的部落對夏虎視眈眈。
后來禹當了首領,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就拆毀了城墻,填平了護城河,把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于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愿意來歸附。禹在涂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