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教學案_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寄揚州韓綽判官》教學案_1(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寄揚州韓綽判官教學案篇一:五年級語文上冊 寄揚州韓綽判官 1教案 鄂教版 寄揚州韓綽判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展開想象,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江南有一座小城-揚州,那里風景秀麗,景色宜人, 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留詩作畫。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間。他特別懷念與他共游揚州的好友韓綽,于是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這首詩。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2、二、讀入情: 1.讀一讀寄揚州韓綽判官。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指名答。)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數名答。) 三、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寓著詩人對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悵然情懷。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呢?(指名答。) 7.詩人為什么如此強烈地思念揚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9.引讀“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以及明月夜均為揚州美景,詩人以調侃的語氣問韓綽:在明月的夜晚,你這位風流才俊在何處與歌女們吹簫取樂呢?其實是詩人自己在懷念揚州的美麗風光和紙醉金迷的游樂生活)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四、議深情: 1.學生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 誦讀提煉。 青山逶迤,
4、隱于天際,綠水如帶,迢迢不斷。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詩人問:在明月的夜晚,你這位風流才俊在何處與歌女們吹簫取樂呢? 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便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揚州月夜,深深的惆悵情思,引人遐想。(學生背誦全詩) 五、拓展學習: 從那抑揚的簫聲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請看歐陽修的踏莎行: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于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fā)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xiāng)的故人了。篇二:“某年某日,杜書記在某處宴
5、飲(或在某妓院歇宿)?!倍拍量戳?,很是慚愧。牛僧孺勸他不要因為生活小節(jié)而影響將來的事業(yè)。杜牧聽了,很是感激。離開揚州,寫下了遣懷詩以紀念揚州生活: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三、文題背景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曾在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轉為掌書記。寄揚州韓綽判官這首詩作于他離開江南以后。揚州之盛,歷代詩人們?yōu)樗粝略S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韓綽是杜牧友情篤深的好友,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
6、何處/教/吹簫?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 杜牧擅長絕句,常能用這類小詩寫景抒情,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表達真摯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這首七言絕句,正是詩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麗的語言,抒發(fā)了對舊日揚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詩寫得情真韻美。 二、悟讀,詩情畫境 “青山隱隱水迢迢”的揚州,“秋盡江南草未凋”的時節(jié)。水仙 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蕖紅淚多。總會有些人,有些愛,是生命的阻滯, 一生也無法翻越。風流多情的杜牧,還有貌比潘安的韓綽,于明月下 的二十四橋,夜夜歡歌,也留下了幾多讓女子斷腸的詩篇。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想一想,詩人在這首詩里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案 本詩意境的營造,是通過意
7、由境生的方法來實現(xiàn)的,即所謂的“觸景生情”。詩人狀寫的雖然不是眼前之景,但由于他有過一段在揚州風流浪漫的生活經歷,所以雖是遙想也如在目前。青山隱隱,綠水如帶,詩人本來是探問朋友的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調侃對方,遙想韓綽在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歌妓吹簫。這種調侃中也流露出詩人自己對“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感喟,這也使詩歌平添了更多韻味。 2.說說“青山隱隱水迢迢”中兩個疊詞“隱隱”、“迢迢”的表達作用。 答案 “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詞,一方面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另一方面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8、。 3試賞析“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 答案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點出寄贈之意,趁此表現(xiàn)出揚州特有的美景佳勝和自己對它的懷念遙想。詩人將回憶之處集中到“二十四橋明月夜”,因為此景最能集中體現(xiàn)揚州風光的繁華獨絕、浪漫美麗。二十四橋,是唐代揚州城內橋梁的總稱,所謂“二十四橋明月夜”將活動場所集中在小橋明月,更加突出揚州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杜牧在牛僧孺幕中的兩年中,經常于夜間到十里長街一帶過著詩酒流連、風流放縱的生活。當時韓綽想必也常與詩人一起游賞。詩人設問:此時此刻,你在二十四橋中的哪一橋上教歌女們吹簫作樂而流連忘返呢?“何處”表現(xiàn)了想像中地點不確定的特點,且以問
9、語隱隱傳出悠然神往的情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揚州禪智寺 杜 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注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消息,即攜眼醫(y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guī)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倍拍烈蚣儆獍偃斩x職。 (1)此詩著意寫禪智寺的什么特點?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這個特點的?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案 寫出禪智寺靜寂的特點。 角度及分析:以動即“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鬧,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從視覺角度寫
10、靜,青苔、白鳥,似乎是所見之物,信手拈來,卻使人倍覺孤單冷落;從明暗的變化寫靜,于濃陰暮靄的幽暗中見靜,“斜陽下小樓”,從暗中見明來反補一筆,頗得錦上添花之致。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余暉,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然而,這畢竟是“斜陽”,而且是已“下小樓”的斜陽。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靜。 (2)聯(lián)系全詩,簡析首尾兩句的表現(xiàn)手法,并簡述這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案 首句的“蟬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寫聲寫動,目的是以動襯靜,以聲襯靜,以樂襯哀,這種對照和反襯,更突出了詩人孤獨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篇三:揚州慢學案 揚州慢 姜夔 班級: 姓名:學號:
11、_1、熟讀并背誦揚州慢。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學習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4、理解本文主旨“黍離”之悲。體會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撫今追昔的哀思。對名句的品讀“黍離”之悲的解讀。預習一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作者介紹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詞人。一生漫游 各地,到處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頓、失意,屢試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貧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學、好客、好藏書。擅長詩詞,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聲,還工于書法,精于鑒賞,是個多才多藝之人。生前與很多文人學士有密切的往來,并以文學藝術受到大家的贊賞。其詞多寫景詠物,記述客游,
12、是南宋后期婉約派的代表作家。 詞尤負盛名。詞多紀游、詠物、感嘆身世飄零,亦有寄寓憂國傷時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 道人歌曲。 2、背景介紹 本詞是作者22歲時路過揚州所作。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揚州曾沿用過邗溝、廣陵、江都、蕪城、維揚等名稱。上古時期的揚州,有一個很大的自然區(qū)域,是全國九大州之一。古今揚州皆是旅游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在隋、唐、北宋間是 著名的繁華之地。古代詩人曾用“春風十里揚州路”,“十里長街市井連”等詩句來描繪它的市容。揚州自古以來,即為人文薈萃之地,唐代揚州更是名家林立。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也牽動了帝王的
13、情懷和游興,隋煬帝三下?lián)P州看瓊花,康熙、乾隆六下?lián)P州,給揚州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 晚唐大詩人杜牧一生致愛揚州,曾在此流連十年之久,這里有他無數的浪漫回憶,留下他無數的動人詩 篇。詞人雖然初到揚州,但對這樣一座歷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視野的卻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詞人 頓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寫本詞時,宋金隆興和議已達12年之久。南宋朝廷茍安半壁,朝綱廢弛。詞人目睹當年經強敵侵凌后揚州城的累累傷痕和苦難頻仍的現(xiàn)實,豈能無動于衷?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fā)了黍離之悲。 3、解題 這首詞是一首慢詞。慢詞是依據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
14、一般都比較長。姜夔作詞,常自譜曲而不用 現(xiàn)成曲調,所以詞牌詞題是統(tǒng)一的。揚州慢既是詞調(詞牌)又是題目,與詞的內容密切相關,后來只被用作詞譜,就與詞的內容無關了。 4、“黍離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國之恨。出處: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周廟室,盡為禾黍,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焙髞砭陀谩笆螂x之悲”表示家國殘破之痛。 預習二寫出劃線字的字音 初 霽( ) 戍角悲吟 ( )愴然 ( ) 自度此曲 ()黍離之悲( ) 解鞍少駐 ( )薺麥 ( ) 都在空城 ()豆蔻 (
15、 ) 預習三 小組合作試翻譯全文(結合書下注釋) (一)學習小序 、翻譯詞前小序并概括小序中向我們交待了什么內容? 、小序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詞的感情基調,你找到這一句了嗎? (二)小組合作,精講點撥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2、“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5、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三)整體感知 、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是著名的繁華之地,作者詞中的揚州城又是怎樣的呢?請用原文回答。 2、詞中的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延伸一關于黍離 黍離選自詩經王風,采于民間,是周代.生活中的漢族民間歌謠
16、,基本產生于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距今三千年左右。關于它的緣起,毛詩序稱:黍離,閔(通憫)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這種解說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離之悲成為重要典故,用以指.之痛。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
17、,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1.黍:一種農作物,即糜子,子實去皮后叫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2.離離:繁茂貌。3.稷:谷子,一說高粱。黍的一個變種,散穗,子實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為稷。 4.行邁:行的復合詞。5.靡靡:遲遲、緩慢的樣子。6.中心:內心。7.搖搖:心神不寧。 8.謂:說。9.悠悠:遙遠的樣子。10.此何人哉:這(指故國淪亡的凄涼景象)是誰造成的呢? 11.實:籽粒。12.噎:食物塞住咽喉,這里指哽咽。 翻譯: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18、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結出粒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難過,哽咽難言。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延伸二杜牧的揚州 贈別其一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譯文:姿態(tài)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譯文:飄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載酒而行。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賞細腰輕盈。十年揚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寄揚州韓綽判官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