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

上傳人:1528****253 文檔編號:47843003 上傳時間:2021-12-25 格式:DOC 頁數(shù):33 大?。?73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_第1頁
第1頁 / 共33頁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_第2頁
第2頁 / 共33頁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_第3頁
第3頁 / 共3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教案[共35頁](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 33 -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任課教師 莫念舉 第一單元 骨骼與肌肉 課 題 1、骨骼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能通過觸摸感覺到皮膚下的骨頭; 能夠把骨與整個骨骼相聯(lián)系,完成骨骼拼圖; 能夠通過觀察圖片推測骨骼作用; 科學知識: 知道骨頭存在于皮膚下的肌肉內(nèi); 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gòu)成的骨的總和; 知道手骨由27塊骨構(gòu)成; 懂得骨骼有運動、支撐和保護的作用; 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知道骨的物理特點和生物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產(chǎn)生從外表探究內(nèi)部物質(zhì)的意識; 愿意把不同物體上的同種物質(zhì)進行比

2、較; 形成實事求是記錄和表達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點。 教學準備 動物的骨頭、骨架模型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1、我們平時吃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們喉嚨中的時魚的什么嗎? 二、建立骨骼概念 1、 在于的身體里面我們能夠找到骨頭,那么在我們的身體里面也有骨頭嗎? 2、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樣的? 3、 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體里面的骨頭是哪個部分的?有多少呢? 4、 你知道我們?nèi)说纳眢w里面總共有多少塊骨頭嗎? (它們在身體里面組成了身體的支架—

3、—骨骼) 5、 你能把活動記錄上的人體各個部分骨骼拼成一個完整的人體骨骼嗎? 6、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通過X光片來看見骨骼,通過書上的這幅圖,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塊骨頭組成? 三、認識骨骼作用 1、在人的身體當中有206塊骨頭,這些骨頭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2、這些骨頭的外形不同也決定了它們不同的作用,你知道這些骨頭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嗎? 學生上臺來制模型舉例說。 四、認識骨的構(gòu)造 1、很多動物和人是一樣的,身體里面也具有骨骼,你們在平時吃一些肉類的時候注意觀察過嗎?說說看。 2、出示一塊雞腿骨,你們見過這樣的這樣的動物骨頭嗎?你能猜到這是動物那個部分的嗎?這種骨頭在

4、動物的身體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3、你們知道骨頭的里面是什么嗎?猜猜看。 4、學生解剖觀察 5、通過實驗你看到了什么? 6、你能給同學們來講解一下嗎? 7、通過閱讀課本第4頁的知識,你發(fā)現(xiàn)有些骨頭還有什么作用? 課 題 2、關節(jié)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關節(jié)的位置; 能夠在固定關節(jié)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關節(jié)的活動方式和一些作用; 科學知識: 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jié)的位置; 了解關節(jié)的多種活動方式; 知道可以用模型來表示關節(ji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由借助物體研究現(xiàn)象的意識; 愿意將各種關節(jié)活動進行比較; 愿意用建議模型來反映事物。

5、 教學重難點 能夠在固定關節(jié)情況下發(fā)現(xiàn)關節(jié)的活動方式和一些作用 教學準備 木棍、夾板、膠帶或繩子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1、 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人的身體內(nèi)共有206塊骨頭組成,那么你知道這206塊骨頭是怎樣組成一個整體的? 2、 骨頭與骨頭之間相互連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 二、認識關節(jié)功能 7、 動動你的身體,找一找你的身體中哪些地方有關節(jié)?你是怎么找到這些關節(jié)的? 8、 是不是在身體里面的所用的關節(jié)都可以活動呢? 9、 你能在書上第5頁的圖中把可以活動的關節(jié)用圓圈圈出來嗎? 10、 如果沒有了這些關節(jié)會怎么樣呢?

6、請同學來做一個小游戲(書本P5頁) 11、 學生活動 12、 匯報:通過作這樣的游戲你有什么體會? 13、 你能告訴大家關節(jié)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嗎? 14、 運動一下你的各個關節(jié),找一找這些關節(jié)它們的運動方式都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學生示范講解) 15、 閱讀課本第6頁的資料。 10、此之外關節(jié)還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我們來做一個小試驗。當你從高出跳下的時候,在落地的一瞬間哪些關節(jié)在活動?落地后身體是什么樣的姿態(tài)?為什么會這樣?說明了什么?(腿部彎曲/關節(jié)在起緩沖的作用) 課 題 3、肌肉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能通過觸摸體驗肌肉的存在與質(zhì)地; 能夠利用身

7、邊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動模型和膝關節(jié)活動模型; 能夠按要求操作,感覺肌肉的收縮與舒張; 能夠通過觀察圖文理解肌肉影響骨運動的方法。 科學知識: 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于肌肉的收縮; 知道骨骼肌是成對存在一起工作的; 理解人體處于安靜狀態(tài)下的一些肌肉運動; 知道人體肌肉共有600多塊,重量占人體的40%; 初步懂得人體運動的機體原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懂得獲取認識需要進行時間的體會; 體會到模型在科學研究重的重要作用; 認識到外表靜止的物體其內(nèi)部也在運動。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動模型和膝關節(jié)活動模型;能夠通過觀察圖文理解肌肉影響骨運動的方法

8、 教學準備 木棍、木片、軟管、氣球皮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3、 我們的身體是依靠骨骼支撐起來的,骨骼維持我們站立和運動?但是光靠骨骼,一個空骷髏架能不能運動起來呢? 4、 還缺少什么? 5、 你認為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夠讓骨骼活動起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學習肌肉。 二、認識肌肉功能 16、 找一找,在你們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17、 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較少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讓學生意識到經(jīng)常運動的部位肌肉是比較多的) 18、 肌肉是如何來幫助骨骼進行運動的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1

9、9、 模仿書本第7頁的圖作幾個動作,再用手摸一摸各個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0、 學生匯報。 21、 學生匯報完之后再閱讀課本第8頁。(可結(jié)合錄像) 22、 通過剛剛的學習,你能不能再活動記錄上畫出任再進行各種運動的時候,肌肉變硬的部分。 23、 討論:如果人在靜止的狀態(tài)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三、制作手臂活動模型 1、 通過剛才的學習,請你根據(jù)手臂的結(jié)構(gòu)制作一個模型來模擬手臂的能動。 2、 出示材料,先請學生解釋一下個部分材料用來表示什么部分。 3、 學生制作。 4、 學生展示,評價。 課 題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學目標

10、過程和方法: 能夠針對運動方式說出他們對身體的好處; 能夠分析某一動作鍛煉身體的部位與作用; 能夠針對具體的運動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科學知識: 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了解不同運動對身體的鍛煉效果不同; 知道不同動作鍛煉不同的肌肉和關節(jié); 知道攝入蛋白質(zhì)和鈣有利于骨骼和肌肉; 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鈣; 懂得如何做到安全運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體育運動和合理營養(yǎng)對骨骼肌肉的重要意義; 珍愛身體、熱愛運動,加強鍛煉; 主動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教學重難點 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了解不同運動對身體的鍛煉效果不同 教 學

11、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6、 平時你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為什么你喜歡這項運動? 二、認識鍛煉的作用 1、從你喜歡的運動說說運動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7、 我們知道進行體育運動可以鍛煉身體,那么體育運動從哪些方面是我們變得更加強健呢?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8、 閱讀課本11頁了解不同運動對人體的鍛煉效果 9、 在做廣播操的時候,每一節(jié)動作對我們身體的哪一關節(jié)和肌肉有作用? 10、 學生討論,說明 11、 為了是肌肉和骨骼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我們需要多吃一些什么樣的食物呢? 12、 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質(zhì)和鈣? 13、 在運動

12、中如何注意安全,避免受傷。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觀點 第二單元 養(yǎng)蠶 課 題 1、我們來養(yǎng)蠶 教學目標 探究過程和方法: 提出有關養(yǎng)蠶的問題; 觀察蠶卵和蟻蠶; 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qū)ο佇Q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 知道養(yǎng)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掌握養(yǎng)蠶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干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

13、盒。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出示絲綢。 師問:“你們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蠶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呢?你們想親自養(yǎng)蠶,親眼觀察它吐絲,最后再親手抽絲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出示蠶卵。 師:“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蠶卵)關于蠶你知道些什么?” 2、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引導學生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啟發(fā)學生:“在寶寶出生前,媽媽會作好哪些準備?我們該怎樣做蠶寶寶的媽媽呢?” (1) 要為蠶寶寶在紙盒中布置一個溫暖的家;

14、(2) 別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蠶寶寶也要呼吸; (3) 蠶寶寶怕螞蟻、蟑螂、老鼠,要把蠶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飼料不能太稀,否則蠶寶寶會拉肚子。 討論“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嘗試在養(yǎng)蠶過程中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3、觀察蠶卵,說一說蠶卵是怎樣的。 讓學生仔細觀察蠶卵的大小、顏色、形狀,用語言描述出來。注意提醒學生:靜態(tài)的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小心呵護。 4、觀察蟻蠶,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讓學生先用肉眼觀察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再用放大鏡觀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測量她的長度并記錄。 最好讓學生能觀察蟻蠶孵出的一瞬間,看它怎樣

15、大口吃掉極有營養(yǎng)的卵殼,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寫好第一篇蠶寶寶日記。 5、討論:“用哪些方法來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用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 課 題 2、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學會養(yǎng)蠶; 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 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 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jié)果; 能夠自主地探究關于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 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

16、 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 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后,雌蠶蛾產(chǎn)卵,卵孵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珍視在整個養(yǎng)蠶期間搜集的科學信息; 體驗養(yǎng)蠶及研究蠶的樂趣; 養(yǎng)成把養(yǎng)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能做好養(yǎng)蠶的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 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干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盒。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蠶卵和蟻蠶,

17、今天我們來給大家頒發(fā)‘領養(yǎng)證’和蠶寶寶,在這段時間里看哪個同學養(yǎng)的蠶寶寶最長、最重、最健壯;誰的蠶繭最大、最重、最白。但我們不要忘記給自己的蠶寶寶寫上成長記錄,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觀察日記的寫法?!?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閱讀P20上的文字。 2、自主探究的問題。 (1)比較吃桑葉的蠶和吃人工飼料的蠶,哪一個長得更好些? 讓學生先進行預測,在進行對比實驗。 (2)用蒲公英的葉子,它能吐絲嗎? (3)蠶蛻皮時為什么不能弄斷它身上的絲?讓學生討論后,教師向?qū)W生講清其中的原因。 剪開繭子的蛹還能活嗎? 每個小組剪開一個蠶繭用紙包起來進行實驗。 (5)辨

18、別蠶蛾的雌雄。 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蠶蛾的形態(tài)大致分為幾種,預測雌雄后觀察哪種蠶蛾產(chǎn)卵。教師多鼓勵學生在幼蟲期和蛹期怎樣區(qū)別蠶的雌雄。 3、小結(jié): 評價學生寫的觀察日記。 三、課外拓展 讓學生在家繼續(xù)觀察蠶寶寶的一舉一動,并寫好觀察日記。 課 題 3、我們來抽絲 教學目標 探究過程和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 學習抽絲; 測量出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 知道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yè)的貢獻; 學會繅絲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感受生命創(chuàng)造的奇跡; 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絲業(yè)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

19、難點 掌握抽絲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我國養(yǎng)蠶歷史的電教片;炊、小鍋、小蘇打、纏線板。 學生準備:纏線板、直尺。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出示一些真絲織物。 師:“這些織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國養(yǎng)蠶業(yè)抽絲的歷史悠久,對人類服飾業(yè)作出重要的貢獻。同學們,你們來匯報一下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二、自主學習 1、指導學生看P25的文字。 2、大家來抽絲,看誰抽的絲最長。 在蠶結(jié)繭后六、七天挑一部分進行抽絲。 (1)讓學生先預測抽出的絲有多長。 (2)抽絲的方法: A、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 B、把蠶繭放在開

20、水中浸泡。 C、用毛刷攪動,把蠶絲的頭兒找到。 (3)量一量一根絲到底有多長。 3、小結(jié):通過學習抽絲你有什么體會?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課外拓展 整理好養(yǎng)蠶的資料和一些記錄,下節(jié)課進行經(jīng)驗交流。 課 題 4、養(yǎng)蠶經(jīng)驗交流會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再討論種交流蠶一生變化的信息; 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達、交流觀察結(jié)果。 科學知識: 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jīng)過變態(tài); 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珍視在整個養(yǎng)蠶期間搜集的科學信息; 體驗養(yǎng)蠶及研究蠶的樂趣; 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確看待昆蟲

21、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能概括蠶的一生四種變態(tài)。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蠶及其他昆蟲的資料。 學生準備:各種形式的觀察記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師:“我們的小蠶在你們的精心喂養(yǎng)下,慢慢長大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交流、總結(jié)一下自己的養(yǎng)蠶經(jīng)驗,好嗎?” 二、交流、總結(jié): 一、交流“蠶的一生經(jīng)過了哪些變化”。 (蠶的一生經(jīng)過了四種變化。) 你能夠把蠶一生的變化畫下來嗎?(學生先畫) 師:“書上的兩幅示范圖,一幅是直線式的,另一幅是循環(huán)式的。你們覺得那一種更好、更有創(chuàng)意?說說為什么?你能畫一幅更好的嗎?” 讓

2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修改。 二、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形成昆蟲概念。 指導學生看書P28。 你能說出蝴蝶一生的變化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蠶蛾和蝴蝶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 蠶蛾和蝴蝶的外形的相同之處是什么?(身體都分為頭、胸、腹;頭部都有一對觸角;胸部都有三對足。) 你認為蝴蝶和蠶蛾屬同一類生物嗎?說說你的理由。那這種生物叫什么呢? 第三單元 物體的運動 第一課 一切都在運動中 課程標準: 1. 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2 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

23、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3 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能夠依據(jù)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對的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 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2.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jié)論也不相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能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能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jié)論也不相同。 知道物體

24、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能夠依據(jù)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對的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 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fā)展層次1: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不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不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jié)論也不相同。 層次2:通過本課學習學生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不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jié)論也不相同。 層次3:通過本課學習學生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jié)論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層次 1:不能夠依據(jù)

25、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對的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 層次 2:能夠依據(jù)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對的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教師出示書上的圖片:你們觀察這副圖,你覺得哪些物體在運動?你怎么知道他們在運動? 學生回答:鴨子、汽車、自行車等等。 教師在這里最好能讓學生用貼切的詞匯來形容這些運動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這里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去回顧什么是運動,了解學生心中運動的概念是什么?同時要讓學生說出他們心里的運動判斷標準。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大家剛才說得都非常好,給學生看一段汽車在行駛的錄象。看完

26、后讓學生討論:坐在緩慢行駛的汽車上,怎么知道汽車是否在前進。?學生的觀點可能很多。教師可以不急與給予評價,讓學生大膽發(fā)言,傾聽學生的意見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原本的知識構(gòu)成。 教師:你們是這樣認為的嗎?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模擬實驗。 模擬實驗:讓學生站在滑板上進行滑動。 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提問:你們覺得誰在動?怎么動?你根據(jù)什么標準說他在動? 學生回答是因為和其他物體相比,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可以設定其他參照物,如坐著的同學、黑板等,讓滑板車上的學生體驗出自己的運動狀態(tài)。 提問,現(xiàn)在你覺得誰在運動?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以此鞏固參照物的概念。 教師可以增加難度:提出問題:如果參照物選滑板

27、車本身呢? 先提問在滑板車上的學生:你和滑板車比較,你在運動嗎? 學生回答沒有。教師:為什么? 學生回答,因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 教師:如果再有一輛滑板車和他同時同方向同速度前進呢?在實際操作中,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進行一項活動:讓學生三人或者四人一個小組通過用不同的參照物來說說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學生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運動)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絕對不運動的物體。教師提問:原處的大樹在運動嗎?你的根據(jù)是什么?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你們的參照物是什么? 教師提問,如果給你們機會到宇宙中去,你還能看見這課樹的話,你覺得它是在運動嗎?學生回答:在運

28、動因為地球本身在轉(zhuǎn)動。教師: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些難度,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回顧和解釋 請學生回去討論為什么要選擇參照物才能判斷是否運動?并舉出例子。 第二課 :運動的快慢。 課程標準: 1 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2 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3 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

29、 會測量走路的速度。能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會使用秒表。 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 2.了解描述運動時還有方向的因素。 3.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會使用秒表。 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 了解描述運動時還有方向的因素。 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fā)展層次1: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不知道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不了解描述運動時還有方向的因

30、素。不能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層次2:通過本課學習學生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但不了解描述運動時還有方向的因素。不能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層次3:通過本課學習學生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了解描述運動時還有方向的因素。能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探究能力: 層次 1: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會測量走路的速度。不能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不會使用秒表。 層次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測量走路的速度,會使用秒表。不能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層次3

31、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測量走路的速度,會使用秒表。能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教師出示書上的圖片: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四個誰運動得更快呢? 學生回答:(這里不需要學生回答的很標準,只要有運動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你們所說的運動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讓學生先來自己說說運動快慢的定義。 學生說,教師傾聽。學生很有可能會說速度快,運動的就快,速度慢,運動的就慢。 教師:那么你們覺得兔子和烏龜誰的速度快呢? 學生回答是兔子。 教師:那么為什么在龜兔賽跑中它沒有烏龜早到終點呢? 學生回答:因為兔子

32、睡覺了。 教師:因為睡覺的原因,兔子浪費了什么呢? 學生:時間。 教師:對了,時間在表示運動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到運動的快慢到底如何表示)。 教師讓學生看過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運動的快慢是怎樣表示的,并說說速度的概念。 教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速度的概念。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設計一個實驗,來測量出我們步行的速度嗎? 教師,要想測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數(shù)據(jù)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距離和時間。 教師:你打算如何測量出距離和時間? 學生距離可以用皮尺量,時間可以用表測量。 教師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訴學生可以用這個工具來精確的測量時間,并教會學生如何使用。

33、 教師讓學生說說具體打算如何操作?要注意什么問題?否則就會影響實驗結(jié)果? 學生討論后匯報。 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結(jié)束后開始匯報,讓學生知道每個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某些時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用距離和時間的定義來描述這些事物的速度。如(飛機的速度是1260千米/時,表示飛機能在一個小時中飛行1260千米) 學生描述后,進行排序。 教師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材料,要讓學生明白運動是有方向的。 教師讓學生回去思考:我們的手指甲也在運動嗎?你根據(jù)什么這樣認為呢?你能找到證據(jù)來證明嗎? 回顧和解釋 想辦法證明月亮也在運

34、動。 第三課 運動的方式 課程標準: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物體運動的方式。 2. 會描述分析同一個物體運動時,同時具備的幾種運動方式。 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運動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主要有四種類型:直線運動、往復運動、旋轉(zhuǎn)運動和擺動。 2.知道同一個物體在運動時可能具備一種或一種

35、以上的運動方式。 3.知道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運動的簡單性和復雜性,認識到復雜的運動是由簡單運動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體會到運動的簡單性和復雜性,認識到復雜的運動是由簡單運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式 1.教師(出示紙風車):誰會玩這個小風車? 2.學生上講臺演示風車的玩法。 3.讓學生將自帶的玩具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換著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會運動?怎樣運動的? 4.學生匯報自己玩玩具的情況,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式。

36、科學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從兒童認知的特點、水平出發(fā),從兒童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來組織教學。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剛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們有了不少發(fā)現(xiàn),老師這還有幾種簡單的材料(出示小木塊、鋼尺、橡皮筋、紙風車、單擺裝置),你們想不想玩? 學生的情緒被調(diào)動后,教師讓學生小組交換一下意見,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幾種材料來研究。 (學生選取材料) 2.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樣可以讓它們運動起來? 學生小組交流一會。 3.教師:馬上我們就要研究了,你們覺得在研究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小組成員要分工協(xié)作,仔細觀察,做好記錄等等。 4.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物體的

37、運動方式。教師適時指導,做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 5.學生匯報探究結(jié)果。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小組的探究結(jié)果,可以給物體的運動方式起名,可以用筆畫出物體的運動方式,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得出物體運動的幾種方式。 板書:木 塊 → 移動 → 紙風車 → 轉(zhuǎn)動 鋼尺、橡皮筋 → 振動 單擺 → 擺動 6.學生小組討論:比較鋼尺、橡皮筋和蕩秋千的運動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實踐應用,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式 1.學生看課本第33頁的圖,了解這些物體包含有哪些運動方式。 2.學生組內(nèi)交流各自想法。 3.學生匯報小組

38、交流情況,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小結(jié)。 火車的運動方式是移動加轉(zhuǎn)動;水輪的旋轉(zhuǎn)運動,鋸木頭的往復運動,蹺蹺板是往復運動,轉(zhuǎn)椅是轉(zhuǎn)動。 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分析比較復雜的運動方式: 教師讓學生看書,并討論。 學生開始看書并開始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十教師可以不進行知道,讓學生大膽的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易拉罐在直線運動的過程中還有自身的轉(zhuǎn)動;竹蜻蜓在轉(zhuǎn)動中還需要直線上升(或下降);老鷹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向下滑翔。 飛碟還有直線運動和轉(zhuǎn)動。 第四課 小車的運動 課程標準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

39、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1.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2. 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科學知識 1.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jié)果的重要性。 2. 意識到科學方法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

40、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么?(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么方式?) 教師總結(jié):車論的運動是轉(zhuǎn)動,而車廂的運動方式是直線移動。 教師出示載重汽車的錄象讓學生看完后提問:“你們覺得要想讓汽車運動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不做評價。認真聽學生的發(fā)言。 探索和調(diào)查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1、 動力大。 2、 車輪多。 3、 減少貨物的重量 4、 與路面的

41、好壞有關。 5、 。。。。。。。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全部記錄在黑板上,并提問,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都動腦筋了。那么你們覺得這些問題中你們最想研究哪一個呢? 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可以讓每個小組商量一下,統(tǒng)一意見后再說。 學生討論后匯報。 學生選擇完成后,教師可以選擇得票最多的問題一起來研究。 教師,那么你們打算如何研究呢?(教師讓學生思考并討論)你們的方法怎樣才能讓其他同學信服?怎樣證明就是這個原因,而不是其他不確定的原因造成的? (學生開始思考,這里要讓學生明白只有采取“控制變量”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整個驗證過程。) 教師提示學生每次只改變一個變量,才有說服力。 學生開始設計實驗

42、。 教師是學生匯報實驗步驟和方法,并要求學生說出在這個過程中你打算如何控制變量?教師提示學生要多做幾次,防止偶然現(xiàn)象。 學生回答,結(jié)束后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結(jié)束后,開始匯報結(jié)果。 教師進行總結(jié) 在這里教師可以隨便學生選擇什么問題來研究,不一定非要研究拉力問題,只要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探究方法的問題就可以了。 回顧和解釋 請你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證明黃豆的發(fā)芽需要水。 第五課 擺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 能夠?qū)τ绊憯[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 2. 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

43、據(jù)。 4. 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5. 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科學知識 1.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 2.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數(shù)據(jù)分析試驗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jié)果的重要性。 2. 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shù)膽B(tài)度。 體驗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和研究擺的樂趣。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

44、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shù)據(jù)分析試驗結(jié)果。能夠?qū)τ绊憯[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1、教師:我手心里握著一樣東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嗎? (教師松手,手心掛著一個簡易的擺)問學生: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 板書:擺 2、教師:關于擺,你們知道些什么知識?(指名學生說說)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擺,探究一下擺中有什么奧秘。 探

45、索和調(diào)查 讓學生學會測定15秒內(nèi)擺擺動的次數(shù)。 (1)教師:要了解擺的奧秘,首先,讓我們來掌握一項本領,學會測定擺在單位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那擺怎樣才算擺動一次呢? 教師演示:把擺拉開一個角度,松手。同時講解:擺擺到另一面,再回到開始運動的地方我們就算擺擺動一次。 (2)講解如何使用秒表記時。 (3)教師與學生合作:測定講臺上的擺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教師同時指導,怎樣減小誤差。 (每組到老師處領一個擺,組內(nèi)自行分工:記時員,操作擺的人員,記數(shù)員,記錄員,匯報員。) (4)學生合作測定擺在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5)學生匯報。 2、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 (1)談話:同學們,你們

46、匯報的實驗結(jié)果,各組的擺在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基本上都不同,那為什么擺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擺動會有快慢?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么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你們的擺,作出你們的猜測。 (2)學生討論,作出猜測。 (3)學生猜測,歸結(jié)為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輕重、擺線的長短有關。(板書) 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教師: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證明。你們小組覺得擺的快慢與哪種假設最有可能有關,就作為你們研究的課題,設計一下你們的實驗該怎么來做?并記錄下你們的方案。 (2)學生討論,設計方案。 (3)學生匯報方案, 相互評點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科學,教師再提供參考意見,主要是怎樣

47、控制變量。 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 (1)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操作實驗。(2)匯報結(jié)果。實驗結(jié)果可能會出錯,研究同一課題的小組如果發(fā)生沖突,讓大家找一找出錯的原因)(3)教師問出錯的小組,別人講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4)匯總得出結(jié)論:擺的快慢只與擺線的長短有關。5、研究擺擺動快慢的內(nèi)在規(guī)律。(1)分派任務:全班九組,每組選做一個15秒內(nèi)正好擺動8、9、10、11、12、13、14、15、16次的擺。每次做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便于修正。 (2)小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組把擺掛到黑板相應次數(shù)的釘子上。 (5)觀察掛在黑板上的擺,有什么規(guī)律? (6)小結(jié):擺的快慢

48、只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而且擺線越長,擺得就越慢;擺線越短,擺得就越快。6、應用(1)教師出示一只掛鐘:老師的這只掛鐘走慢了,那么我們怎樣做才可以讓它走準呢?走快了,又該怎么辦? (2)學生討論、匯報。 (3)教師針對掛鐘講解。 回顧和解釋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又一次運用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的科學探究方法研究了擺,你們獲得了有關擺的哪些知識? 學生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擺的資料。 第四單元 無處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

49、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 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 3. 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科學知識 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2.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1.力在哪里?請用動作表示出來。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體里。 2.演示:雙手同時壓餅干盒,餅干盒(物體)怎樣了? 探索和調(diào)查 二、觀

50、察 1.拓展描述:離開我們的身體,往別處想,哪里還有力?2.給力起名稱。 人的力稱為人力、機器的力稱為機械力、風的力稱為風力……過渡:力在哪里? ——到處都有力。三、發(fā)現(xiàn)、認識 1.小實驗:會“跳舞”的回形針。 用吸鐵石、模板、回形針演示實驗。區(qū)別:與我們前面說的力有什么區(qū)別?——借助外力。2.關于力你想知道什么問題?(到底什么是力?) 3.引導學生對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種物體對另一種物體產(chǎn)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讓你將這些力分類,你可以怎么分?請說出你分類的理由。 四、探究1.活動:移動一個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過渡:想一想,是否我們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

51、這兩種力呢? 2.游戲:彈棋子要求:彈棋子的方法。(教師演示) 記分方法。(板書說明)分組,每人彈三次。 思考:當你彈棋子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關于力的知識?學生進行游戲。 發(fā)現(xiàn):力有什么特點?(打棋子的不同點,棋子彈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體間傳遞。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2、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以后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發(fā)生變化,去掉外力后恢復原來的形狀;能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了解彈力在生活中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點;通過實驗體會到彈力的性質(zhì)。

52、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現(xiàn)象;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彈簧20根、橡皮筋20根、燒瓶一個、橡皮塞一個、玻璃管一個。小黑板四個 、鉤碼20個(每組五個)。塑料尺24個。拉簧4個。健身器一個,錄象。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互動目 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教師出示健身器:請學生來講臺來試試誰能把它拉開? 學生上臺來拉一拉,(這里只要兩個學生來做,節(jié)約時間) 教師:在我們的一拉一松之間,健身器有什么變化?你自己有什么感覺? 學生:健身器被拉的時候會伸長,松開后又回到原來的形狀,同時在拉的時候手很費勁。教師板書:拉-變長,松開后恢復。手費

53、勁。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健身器是用彈簧來做的,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彈簧,你們試試看這些彈簧是不是也有這種性質(zhì)呢? 教師:下面請你們用手輕輕的拉一拉老師提供的彈簧,觀察在一拉一松之間彈簧有什么變化以及你們的手有什么感覺。 學生開始拉,然后回答:彈簧在手拉的時候會變長,手松開會縮回去。感覺有點緊、感覺有點費力……(教師板書學生的話拉一拉,變長、松開、縮回去“恢復原狀”、手感覺費力。) 教師:看來彈簧都有相似的性質(zhì) 那么其他的物體是不是也有類似彈簧的情況呢?你們還可以試試老師提供給你們的橡皮筋和塑料尺,觀察觀察是否也是這樣的呢?同時要求學生完成實驗表格 學生開始實驗,

54、完成后開始匯報。 教師:你們在做的時候,整個過程和彈簧相似嗎?手又是什么感覺? 學生:和剛才的情況基本類似。 教師:很好,下面我們能用自己的話把剛才三樣物品的變化過程總結(jié)出來嗎? 學生:用手拉------形狀改變 手松開------恢復原來的形狀。 教師:在形狀發(fā)生改變的時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覺呢? 學生:有點緊 教師:在松手的時候你的手又有什么感覺? 學生:好象有股力量拽著它往回縮。 教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是這樣的的嗎? 教師做小實驗:下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能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看到皮筋在恢復時產(chǎn)生了什么。在拉皮筋的時候掛上一個勾碼,手松后勾碼會跟著彈簧縮回的方向移動。然后

55、提問,為什么勾碼會隨著彈簧一起移動? 學生:因為彈簧恢復原來形狀的時候有一種力量把它也拉回來了。 教師:很好,我們把剛才拉、放健身器、皮筋和塑料尺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叫做彈性,你們有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彈性嗎? 學生自己來說,教師及時輔導。 教師將學生總結(jié)出來的結(jié)論進行板書。 教師:大家總結(jié)的很好,科學家是這樣總結(jié)的,教師說出比較嚴密的定義。在物體恢復原來形狀時產(chǎn)生的力叫做彈力,你們能說說彈力和彈性的區(qū)別嗎? 學生說說區(qū)別 。 教師總結(jié):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彈性和彈力的區(qū)別和關系。 教師:剛才我們分析的啊都是摸上去軟軟的,柔柔的物體,你們覺得玻璃燒瓶這種摸上去硬硬的物體也有

56、彈性嗎? 學生:沒有。 教師:真的嗎?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小實驗(教師介紹實驗過程)學生仔細觀察。 學生觀察完成后,教師問學生你們看見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看見水柱上升,是因為玻璃瓶的壓力讓水上升。 教師總結(jié),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體都有彈性,只不過我們的眼睛不容易察覺。 教師:剛才我們是請同學把健身器拉開,現(xiàn)在我們比賽一下看誰能拉的更長好嗎?誰來試試? 學生:開始推薦某人。教師可以多問一句:你們?yōu)槭裁凑埶??學生:因為他勁大。教師:勁大就能讓健身器變的更長嗎? 學生回答是的 教師:確實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試試把,讓學生開始比賽。 結(jié)束后通過剛才的比賽請你們想想,要想讓彈

57、簧更長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回答要用更大的力量,教師:那么你們認為彈簧的伸長長度和拉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呢? 學生: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 教師:你有辦法通過實驗來證明嗎?你打算怎么做? 學生開始發(fā)言,教師給予引導(重點幾個問題:1、如何得到具體的數(shù)據(jù)?2、拉力如何能夠確定大小?3、量彈簧變化后哪一段的長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步提示學生為他們準備了那些材料) 教師:請你們用桌上的實驗器材開始設計吧。 學生開始討論并完成實驗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完成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實驗方案。 教師:你們覺得在實驗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準確?將注意點進行板書。 學生開始回答

58、,教師評價。同時要求學生在做的 時候用一個拉簧來做時要掛在不同的位置。提醒學生完成后把線連接起來。 結(jié)束后,教師宣布開始實驗并進行巡視和指導。 實驗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實驗數(shù)據(jù),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呢?讓學生把紙放在黑板上。教師提醒學生把線連接起來。 學生回答:拉力越大,越長。(這里要先讓學生公布他們的數(shù)據(jù),否則這些結(jié)論是不具有說服力的) 教師:根據(jù)如果在第四個位置掛上四個勾嗎,你能直接用筆在紙上點出彈簧可能會達到的位置嗎? 學生來點,完成后教師問你為什么能做到? 學生回答:因為根據(jù)規(guī)律應該在這個位置(這里有個計算的過程)。教師讓學生把勾碼掛上看看是不是這個位置。 掛上后學生會知

59、道這個規(guī)律是科學的。 教師:那么我們剛才只是掛了五個勾碼,如果我們繼續(xù)掛六個、七個甚至一百個,彈簧還會無限制的伸長嗎? 學生回答:不會會斷掉。 教師:下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買或者找一個彈簧去驗證一下。 反思和解釋 教師: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教師出示錄象:1、在玩蹦蹦球2、騎自行車3、用夾子夾文件 一起來分析他們是怎么樣工作的? 教師請學生在生活去找一找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彈性或者彈力。它們的運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幫助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3、蘋果為什么回落

60、地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1. 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2. 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3. 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chǎn)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的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激勵學生像科學家牛頓那

61、樣大膽想像,熱愛科學研究。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利用課間時間組織學生到室外活動,學生按要求分小組進行投擲紙飛機。 問:為什么我們擲出去的飛機無論多高最后總是落在地上呢?還有哪些現(xiàn)象與重力有關呢? 2、活動、思考、回答(提出假設)。 3、小組討論、匯報。 4、掛在樹上的蘋果,晾在繩子上的衣服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嗎?為什么? 5、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6、教師總結(jié):原來,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這種吸引作用,才產(chǎn)生了上述現(xiàn)象。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62、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介紹: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物重可以通過用彈簧做的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2、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3、實物演示: 測量前要使指針對準刻度線,如有偏差,必須校正,這一步驟叫做校零。 要明確秤的測量范圍和分度值,測量力時,被測力的大小應在測量范圍之內(nèi),讀數(shù)時應根據(jù)分度值確定準確值和估計值。 實際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nèi)的彈簧伸長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 (為了紀念牛頓為科學所做的貢獻,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 4、學習測力計的使用:學生分組活動。利用測力計測量各種物體的重力。 5、指導學生利用測力計測量各

63、種物體的重力。 問:在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討論、匯報。 三、研究重力平衡現(xiàn)象 1、教師提問:在雜技表演中,走高空鋼絲的演員是怎樣表演的?為什么手持一根金屬棒?那根金屬棒又叫做什么?為什么走的過程中有點半蹲著而不是筆直的? 2、小組討論:你覺得要使物體平衡需要哪些條件? 3、大組匯報:怎樣使“獨腳小人”站在瓶蓋上? 4、選取材料動手試一試,驗證一下怎樣使“獨腳小人”站在瓶蓋上。 5、進行思考、提出假設,選取材料進行實驗。 6、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物體平衡的條件:物體的重心低和物體的支撐點在重心的作用線上” 7、教師進行總結(jié)。

64、 回顧和解釋 讓學生總結(jié)出生活中重力的影響有哪些實際的例子。 4、摩擦力的秘密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4. 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 5. 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 3.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 科學知識1.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 對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現(xiàn)象感興趣。 2.意識到摩擦力會給人們帶來好處,但也存在著負面影響。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能夠從

65、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學習成果評價: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一、激趣導入 1.師出示一根不銹鋼管(一端已涂上洗潔精) 指名一胖一瘦兩名男生上臺比賽拔河。 賽前猜一猜誰能贏,結(jié)果大家十分驚訝胖子竟然輸了。 2.師:什么原因胖子輸了呢? 同學們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說說自己的見解,師再讓胖子說說當時的感受:有力使

66、不上,手上太滑。 3.師小結(jié)并揭題:摩擦力的秘密 探索和調(diào)查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和摩擦力有關的現(xiàn)象? 學生舉例。 結(jié)合學生的談話,教師相機選擇一兩個與學生實際結(jié)合的例子讓學生加強體驗。 5.你們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我們先來研究“在什么情況下會有摩擦力?” 二、研究摩擦力存在的條件 在什么情況下會有摩擦力呢? 小組成員動手實驗。 請個別小組的成員上臺演示實驗。 師小結(jié)摩擦力存在需要的條件,并強調(diào)對比實驗的重要性。 三、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演示:找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種類、不同輕重的物體放在一塊比較平滑的木板上,逐漸傾斜木板,比較它們下滑時的摩擦現(xiàn)象。 學生觀察并匯報。 利用手持顯微鏡觀察這幾種物體的表面,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進行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的重量、表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用力大小等) 提問:怎么證明你的假設呢? 各小組成員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