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高頻考點第1練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高頻考點第1練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1練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
1.(2019江蘇蘇北三市1月)下圖是西周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其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銘文雖然簡略,但日期(甲子日)、時間(早晨)等都與典籍記載完全一致,證明了典籍記載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戰(zhàn)確為信史。這說明( )
A.歷史研究無法還原歷史真相
B.解釋歷史需要不斷更換視角
C.確認歷史事實需要多重證據
D.考證史料需圖片文獻相結合
答案 C 青銅器屬于原始歷史遺物,是第一手史料,典籍記載屬于第二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證歷史的真實性,C項正確;歷史研究通過多重史料驗證可以還原歷史真相,A項錯
2、誤;材料中的牧野之戰(zhàn)是歷史敘述而不是歷史解釋,B項錯誤;考證史料需要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相結合,排除D項。
2.(2018江蘇南京三模)“(周)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辈牧现饕砻鳟敃r( )
A.“禮崩樂壞”局面開始出現(xiàn)
B.諸侯國爭霸戰(zhàn)爭接連不斷
C.國家政治秩序受到嚴重挑戰(zhàn)
D.社會主要矛盾已發(fā)生變化
答案 C 根據材料可知,鄭莊公作為諸侯不但不履行諸侯的義務,沒有定期朝覲周天子,甚至還打傷周天子,這表明國家的政治秩序受到挑戰(zhàn),故C正確。A與史實不符,錯在“開始”;B、D與題意不符,排除。
3.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
3、,許多王朝在統(tǒng)治初期,都曾出現(xiàn)誅殺功臣的現(xiàn)象。其中,西漢初期和明初尤為嚴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本質上是( )
A.強化專制皇權的需要
B.“家天下”的觀念根深蒂固
C.封建統(tǒng)治殘暴的體現(xiàn)
D.平民皇帝的變態(tài)心理
答案 A 由材料“許多王朝在統(tǒng)治初期,都曾出現(xiàn)誅殺功臣的現(xiàn)象”并結合所學可知,王朝建立初期的功臣宿將,大都功勛顯赫,是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嚴重威脅,王朝初期的統(tǒng)治者采取誅殺功臣的做法是維護自身統(tǒng)治的措施,故選A項;“家天下”觀念的影響是誅殺功臣做法的原因而非本質,排除B項;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亦是維護專制皇權的需要,排除C項;D項不是本質,排除。
4.(2018江蘇蘇錫常鎮(zhèn)二模)“天生丞
4、民(百姓),樹君司牧(統(tǒng)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國利一宗,列郡利萬姓,損益之理,較然可知?!笨梢姸庞又鲝垖嵭? )
A.貴族政治 B.分封制
C.郡國并行制 D.郡縣制
答案 D 材料中“建國利一宗,列郡利萬姓,損益之理,較然可知”反映了杜佑從人戶的庶寡、政治的安危以及“利萬姓”和“利一宗”等方面,論證了“列郡”代替“封國”的進步性,D正確。
5.(2018江蘇南京三模)“始皇時代……以一政府而轄制方數(shù)千里之中國,……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下列表述與此觀點不符的是( )
A.出擊匈奴、鞏固邊疆 B.設置郡縣、管轄地方
C.以吏
5、為師、以法為教 D.控制思想、文化專制
答案 C “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指的是漢承秦制。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匈奴在秦朝就威脅北部邊境,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鞏固了邊疆,故A項符合觀點,但不符合題意;秦朝在全國推廣郡縣制,漢代繼承下來,故B項符合觀點,但不符合題意;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是秦朝的法家治國思想,而漢初信奉的是“黃老之學”,漢武帝以后是儒學治國,故C項不符合觀點,但是符合題意;秦朝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控制思想、文化專制的體現(xiàn),故D項符合觀點,但是不符合題意。
6.(2019江蘇泰州1月)秦以后的中國歷代王朝大都試圖削弱相權,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終于廢除
6、丞相,親自統(tǒng)領作為執(zhí)行機關的六部,但是沒過多久又召集殿閣大學士輔政,并在明成祖朱棣時形成了新的輔政機構——內閣。一廢一立反映的本質是( )
A.避免相權威脅皇權 B.發(fā)揮大臣輔政作用
C.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D.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
答案 D “避免相權威脅皇權”只符合明太祖廢丞相,“發(fā)揮大臣輔政作用”只符合殿閣大學士和內閣的設立,且都不屬于本質,A、B兩項錯誤;“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屬于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與材料無關,C項錯誤;一廢一立都是為了加強皇權,其反映的本質是維護封建專制,D項正確。
7.東漢時,察舉制逐漸形成了由本鄉(xiāng)名士主導的鄉(xiāng)閭品評的傳統(tǒng),鄉(xiāng)閭清議
7、成為大族擴張勢力的工具。曹魏時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評變成官家品評,強迫鄉(xiāng)閭清議與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實行之初( )
A.有利于維護中央集權 B.克服了察舉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核 D.不利于選拔有用人才
答案 A 根據材料“曹魏時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評變成官家品評,強迫鄉(xiāng)閭清議與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削弱了地方勢力,有利于維護中央集權,故選A項;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并未改變察舉制的選拔范圍,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九品中正制更注重德行的考核,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實行之初有利于選拔有用人才,排除D項。
8.明初,設
8、六科給事中。史載,“明代雖罷門下省長官,而獨存六科給事中,以掌封駁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給事中駁正到部,謂之科參。六部之官無敢抗科參而自行者”。六科給事中的設立( )
A.導致中央集權遭到削弱 B.加強了對全國官員的監(jiān)察
C.引起中樞決策發(fā)生異變 D.減少了行政決策中的失誤
答案 D 材料“給事中駁正到部,調之科參”,反映出六科給事中的設立有利于減少行政決策中的失誤,故選D項?!傲平o事中,以掌封駁之任”,表明這是皇帝用給事中來制約六部百官之權,從而強化中央集權,故A項錯誤;六科給事中并非監(jiān)察全國的官員,故B項錯誤;六科給事中的設立并未使中樞決策發(fā)生異變,故C項錯誤
9、。
9.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行中書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與財政。明太祖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抑制地方藩王割據勢力
B.提高地方機構的行政效率
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職權
D.改變地方權力過大的弊端
答案 D 元朝時期,地方上行省權力較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廢除行省,設立布政司、都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事和司法。據此可知,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地方權力過大的弊端,故選D項。設置布政使,并非主要針對地方藩王,故A項錯誤;地方上三司分權,相互牽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項錯誤;材
10、料信息反映的是地方權力的調整,無法體現(xiàn)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職權,故C項錯誤。
10.(2018江蘇蘇錫常鎮(zhèn)調研一)到明代中葉,內閣大學士雖“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實”,已類似“漢唐宰輔”了。這樣,朱元璋處心積慮加以廢除的相權,很快就因為內閣制度的產生而復活。這說明( )
A.閣臣實際上取得了部分相權
B.首輔成為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C.內閣成為強化君主專制的工具
D.君主專制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答案 A 材料中“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實”“朱元璋處心積慮加以廢除的相權,很快就因為內閣制度的產生而復活”,表明閣臣實際上取得了部分相權,A正確;內閣是皇帝的顧問侍從機構,不是正規(guī)的中央機構,排
11、除B;C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2019江蘇南通1月)明弘治四年(1491年),邱浚入閣為文淵閣大學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入閣時加太子太保,從一品。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這說明( )
A.內閣成為法定行政機構
B.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
C.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
D.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
答案 C 戶部尚書是正二品,邱浚入閣后變成從一品,表明內閣地位高于六部,C項正確。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A項錯誤;材料表明內閣地位高于六部,但沒有反映六部尚書的權力被削弱,B項錯誤;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不能統(tǒng)領
12、六部,無決策權,D項錯誤。
12.(2018江蘇蘇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諭是清代軍機處官員日常工作之一,其內容大都是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shù)?。這體現(xiàn)了軍機處的職能是( )
A.傳達皇帝旨意 B.參與行政決策
C.總領全國政務 D.負責監(jiān)察百官
答案 A 根據“廷寄”內容“大都是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shù)取?結合所學可知,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zhí)行,故選A。軍機處沒有決策權,排除B;C不符合史實,排除;軍機處不是監(jiān)察機構,排除D。
13.(2018江蘇南通等七市三模)“他進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
13、治改革,以舊居住區(qū)為政治分野的現(xiàn)象因此不復存在,民主政體的社會基礎得到加強,以平民為主、包括部分貴族在內的人民主權已成定局。”這里的“他”( )
A.建立公民陪審法庭
B.設立五百人議事會
C.廢除債務奴隸制度
D.向公民開放一切官職
答案 B 材料“以舊居住區(qū)為政治分野的現(xiàn)象因此不復存在”表明,傳統(tǒng)的氏族部落的行政劃分被改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為克利斯提尼改革,分析選項可知,B符合題意。
14.(2018江蘇南京、鹽城二模)“陶片放逐法是為了在整個共同體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數(shù)派強大到近乎全體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贊同的人也必須尊重這種政體,才能讓政治激情不至于
14、造成流血。”據材料可知該方法( )
A.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現(xiàn)
B.維護了城邦的穩(wěn)定與安全
C.實現(xiàn)多數(shù)派達成一致
D.強制少數(shù)派贊同現(xiàn)有政體
答案 B “即使那些不完全贊同的人也必須尊重這種政體,才能讓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說明城邦至上,維護了城邦的穩(wěn)定與安全,B正確。
15.(2018江蘇揚州期末)有學者曾這樣評論雅典民主:“在這種國家里自由到了極點?!@里什么東西都充滿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誰建議稍加約束,他們就會覺得受不了,就要大發(fā)霆?!麄冋娴牟灰魏稳斯芰?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贝爽F(xiàn)象(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
B.凸顯了間接民
15、主制存在的弊端
C.開啟了希臘歷史的古典時代
D.導致公民權利的濫用和誤用
答案 D 由材料中“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導致公民權利的濫用和誤用,故選D。材料中“在這種國家里自由到了極點”說明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屬于直接民主,排除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6.(2018江蘇常州期末)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前,一個人只要父親是雅典公民就能獲得公民身份,而不必考慮其母親的身份。但到伯利克里時期卻通過法令,規(guī)定公民只有娶合法身份的女性,他們所生的孩子才能獲得公民資格。這一變化從本質上說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6、中( )
A.舊法律已無法適應新情況
B.女性逐漸成為重要參與者
C.公民政治經濟權利的擴大
D.民主的精神日趨走向沒落
答案 C 由父親決定孩子的公民權,到只承認父母雙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擁有公民權,實際上縮小了雅典公民的范圍,但說明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政治經濟權利的擴大,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法律的作用,故排除A項;女性沒有公民權,故排除B項;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故D項錯誤。
17.(2019江蘇蘇北三市1月)梭倫改革最重要的舉措是廢除債務奴隸制,歸還借貸抵押的土地,盡管富人曾經強烈抗議,但未有結果,這一舉措后來得到充分執(zhí)行。這說明該舉措( )
17、
A.符合了城邦整體利益 B.獲得了各階層普遍支持
C.打破了貴族權力壟斷 D.保護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A 材料“盡管富人曾經強烈抗議,但未有結果,這一舉措后來得到充分執(zhí)行”表明梭倫改革中廢除債務奴隸制雖然遭到富人反對,但依然被執(zhí)行,這說明該措施具有積極影響,有利于雅典城邦的整體利益,A項正確;“富人曾經強烈抗議”說明該舉措遭到富人反對,B項錯誤;打破了貴族權力壟斷是改革國家權力機構的影響,C項錯誤;梭倫改革實際上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和權力,并非保護平民的根本利益,D項錯誤。
18.(2018江蘇鹽城三模)羅馬法規(guī)定:“故意殺害他人”處予死刑,而“不希望殺害他人但不幸發(fā)生殺害他人的
18、行為”可通過交一只公綿羊替罪,這一原則長期沿用。由此說明羅馬法( )
A.缺乏嚴格統(tǒng)一的判罰標準
B.注重區(qū)別對待不同犯罪類型
C.摻雜諸多原始落后的習俗
D.其法律條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答案 B 題干提到區(qū)別對待故意殺害他人和不希望殺害他人卻殺害了他人兩種不同條件下的殺人犯罪行為,這是注重理性的結果,故選B。題干中對兩種犯罪行為有明確的規(guī)定,故A的說法不符合題干內容,排除;C和D在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
19.(2018江蘇南通二模)羅馬打開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門后,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fā)展,涉及異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糾紛經常發(fā)生。公元前242年羅馬設立了外事裁判官,審理異邦人之間、異邦
19、人與羅馬公民之間的訴訟案。此后的羅馬共和國( )
A.異邦人的貿易糾紛受萬民法調解
B.萬民法與公民法的區(qū)別不復存在
C.居民在羅馬活動都受公民法保護
D.異邦人普遍享有了羅馬的公民權
答案 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外事裁判官在審理異邦人的貿易糾紛時受萬民法調解,故A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錯在“區(qū)別不復存在”;外邦人不是羅馬公民,不享有公民權,不受公民法的保護,故C、D兩項錯誤。
20.學界認為:羅馬法的法律淵源包括習慣、平民會議決議、元老院決議、國王諭令、裁判官告示、法學家的解答等。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羅馬法突出反映了貴族意志
B.羅馬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與靈活性
C.羅馬法很好地維護了平民的利益
D.羅馬法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發(fā)展性
答案 D 材料中“羅馬法的法律淵源包括習慣、平民會議決議……裁判官告示、法學家的解答等”表明羅馬法并非只突出反映貴族意志,A項錯誤;材料表述的是羅馬法的法律淵源,B、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羅馬法的法律淵源包括習慣、平民會議決議、元老院決議……法學家的解答等”表明羅馬法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發(fā)展性,D項正確。
- 7 -